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讲课讲解.docx
机械制造基础课后作业讲课讲解第一章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1,讲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s,b,HRC,180HBS10/1000/30答:s屈从强度符号,材料产生屈从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从强度。s=FS/SO.b抗拉强度符号,材料被拉断前承受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b=Fb/SO.HRC洛氏硬度符号,压头为1200金刚石圆锥体。18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2,为什么冲击韧性值不直接用于设计计算?它与塑性有何关系?答:冲击韧性值是通过一次摆锤冲击试验测得的,测试时要求一次冲断,而生产实地中的工件大多数都是屡次冲击后才被毁坏的,这与冲击试验中一次冲断的情况相差较大,所以冲击韧性值常规下只用于断定材料是塑性的还是韧性的,而不用于直接设计。韧性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指标,当材料的强度和塑性都很好时,材料的韧性才会很好。3,何谓金属的疲惫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答:金属在连续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发生忽然性的断裂称为疲惫断裂。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在设计零件时,必须考虑疲惫强度和蠕变强度及持久强度。4.FeFe3C相图在生产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有何局限性?答:铁碳合金相图的指导意义: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2,铸造方面的应用;3,锻造方面的应用;4,热处理方面的应用;由于铁碳相图是以无限缓慢加热和冷却速度得到的,而在实际加热和冷却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第二章钢的热处理一,何为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答:钢在固态下采用适当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并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改变钢的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类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种基本类型。二,退火和正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怎样选择正火和退火?答:正火比退火的冷却速度快些,故正火的组织比拟细,硬度强度比退火高。根据其加工性、使用性、经济性来选择。三,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些,讲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答:1,单液淬火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2,双液淬火法:适用于高碳工具钢制造的易开裂工件,如丝锥、板牙等。3,分级淬火法:适用于由合金钢制造的工件或尺寸较小、形状复杂的碳钢工件。4,等温淬火法:适用于形状复杂、且要求具有较高硬度和韧性的工具、模具等工件。5,局部淬火法:对要求局部有高硬度的工件。四,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回火方法有哪几种?指出各种回火方法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应用范围。答:回火的目的有四个:1,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2,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3,稳定工件的尺寸。4,降低工件硬度,利于切削加工。低温回火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一般为工模具钢要求高硬度高强度的工艺。中温回火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一般为弹簧钢处理工艺。高温回火调质组织为回火屈氏体,一般为中碳构造钢处理工艺。第三章常用材料及选用1,现有40Cr刚制造的机床主轴,心部要求具有良好的强韧性200-300HBS,轴颈处要求硬而耐磨54-58HRC,试问:1应进行哪种预处理和最终热处理?(2)热处理后获得什么组织?3热处理工序在加工工艺道路中位置怎样安排?答:(1)预处理为调质处理正火,860保温1.5h,空冷,轴颈最终热处理为调频淬炽热处理。(2)热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细粒状渗碳体和铁素体基体的混合物。3下料-锻造-调质机加工高频淬火回火磨加工。2,选择零件材料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根据成品的要求2根据加工条件3考虑经济性2,有一30mm×300mm的轴,要求摩擦部分硬度为53-55HRC,现选用30钢来制造,经调制处理后外表高频淬火(水冷)和低温回火,使用经过中发现摩擦部分严重磨损,试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再生产时解决的方法。答:30钢经淬火处理后得到的金相组织大部分为板条状马氏体,高温回火后其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加铁素体加珠光体,外表高频淬火后只得到部分针状马氏体,故其硬度与耐磨性都不够。再生产时将钢材改用为45钢或40Cr钢制造可解决耐磨问题。第四章金属毛坯的热成型1,砂型铸造的工艺经过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根据零件图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制造样子容貌和芯盒;制备型砂和芯砂;用样子容貌制造砂型;用芯盒制造型芯;把烘干的型芯装入砂型并合型;熔炼合金并将金属液浇入铸型;凝固后落砂、清理;检验合格便获得铸件。2,手工造型方法有哪几种?答: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四种。3,何谓加工硬化?怎样改善加工硬化后的金属与合金的性能?答:金属在塑性变形经过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其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通过回复与再结晶能够改善加工硬化后金属的性能。4,什么是金属的锻造性能?其影响因素主要是什么?答:金属的锻造性能是衡量金属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优良制品的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主要因素为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两个指标。5,自由锻主要有哪些工序?答:自由锻工序主要有基本工序、辅助工序、精整工序三大类6,板料冲压有哪些基本工序?答:主要有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7,何谓焊接电弧?其构造与温度分布怎样?答:焊接电弧是电极与工件之间的气体介质中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电弧分为阳极区、阴极区、弧柱区。其中阳极区热量占43%,阴极区热量占36%,弧柱区热量占21%。8,什么是电弧的极性?怎样选用?答:用直流电焊接时就有极性的选择,焊件接正极,焊条接负极,称为正接,反之称为反接,焊薄板时常用反接法。9,电焊条由哪些部分组成?其作用是什么?答:电焊条由焊芯与药皮组成。焊芯传导电流、产生电弧、作为焊缝填充金属。药皮提高电弧燃烧稳定性及对焊缝熔池起机械保护作用。10,结合详细机械,找出铸件、锻件、焊接件、冲压件和型材为坯料的几种零件,并初步分析为何选用这种类型的毛坯。11,为何齿轮多用锻件,而带轮和飞轮多用铸件?答:由于齿轮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大,带轮和飞轮承受的冲击载荷较小,所以齿轮的韧性要求要比飞轮和带轮高。故齿轮多用锻件,而带轮与飞轮多用铸件。第五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和尺寸公差的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是怎样?在公差带图解上如何表示?答:基本尺寸是通过它应用上下偏差可算出极限尺寸的尺寸。极限尺寸是指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极端值。极限偏差是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尺寸公差是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公差带在垂直零线方向的宽度代表公差值,上面线表示上偏差,下面线表示下偏差。2,什么是标准公差?规定它有什么意义?国标规定了多少个公差等级?如何表达?答:标准公差系列是国家标准制定出的一系列标准公差数值。是为了简化和统一公差的要求,使规定的等级既能知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能大致代表各种加工方法的精度。为零件设计和制造带来极大的方便。国标规定了20个公差等级。用标准公差符号IT和数字组成;分别由IT01/IT0/IT1/IT2IT18来表示。等级依次降低,公差等级依次增大。3,如何解释偏差和基本偏差?为什么要规定基本偏差?有哪些基本偏差系列?怎样表示?轴和孔的基本偏差是怎样规定的?答:尺寸偏差是指某一尺寸极限尺寸、实际尺寸等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其值可为正负零。基本偏差是指在极限与配合制中,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基本偏差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代表孔,小写字母代表轴。当公差带在零线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由于任何加工不可能完全到达要求的尺寸,总会有偏差。问题是允许偏差有多大。偏差能够标注,可以以对加工指定加工精度等级。该精度等级规定允许的偏差称基本偏差。4,什么是基准制?为什么要规定基准制?在哪些情况下采用基轴制?答:基准制又叫配合制,是指同一极限值的孔和轴组成配合的一种制度。规定基准制能够使加工有所根据。标准公差带构成最多种的配合,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基准制:基孔制和基轴制,优先采用基孔制。在下面两种情况下采用基轴制:直接使用有一定公差等级IT8-IT11而2不再进行机械加工的冷拔钢材做轴。加工尺寸小于1mm的精细轴时。根据构造上的需要,在同一基本尺寸的轴上装配有不同配合要求的几个孔件时应采用基轴制。5,什么叫配合?配合的特征由什么来表示?答:配合是指基本尺寸一样的,互相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配合的特征由孔和轴的公差带的互相位置来表示。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三种。6,什么叫一般公差?线性尺寸一般公差规定几级精度?在图样上怎样标注?答:一般公差是指在车间普通工艺条件下机床设备一般加工能力可保证的公差。线性尺寸一般公差分为四个等级:精细级、中等级、粗糙级、最粗级。图样上分别用字母f/m/c/v表示。7,用查表法确定下列各配合的孔、轴的极限偏差,计算极限间隙或过盈,并画出公差带图。120H8/f7(2)30F8/h7(3)14H7/r6(4)60P6/h5(5)45JS6/h5(6)40H7/t6第六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形位公差特征共有几项?其名称和符号是什么?答:形位公差的特征有14项,分别为: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位置度,同轴度同心度,对称度,圆跳动,全跳动。2,选择形位公差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选择未注公差?未注公差在图样上怎样标注?答:选择形位公差的内容包括零件的形体构造、功能要求、检测方便及经济性等方面因素。在一般机床加工就能保证形位精度的情况下选择未注公差。但要在标题栏或技术要求中注出如GB/T1184-K。3,试解释图6-7注出的各项形位公差讲明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公差带形状、大小和方位4,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标注到6-8上。1圆锥截面圆度为0.006mm;2圆锥面对80H7轴线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2mm;3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05mm。第七章外表粗糙度及测量1,外表粗糙度的含义是什么?对零件的工作性能有何影响?外表粗糙度是一种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通常波距小于1mm,粗糙度越小越光滑。主要对零件有下面影响:影响零件的耐磨性;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影响疲惫强度;影响抗腐蚀性。以及接触刚度、密封性、产品外观及外表反射能力都有明显的影响。2,什么叫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有何意义?答:取样长度是指用于判别被测定轮廓不规则特征的X轴向与轮廓总的走向一致上的长度;由于零件外表粗糙度不一定很均匀,在测量和评定时,需规定一段最小长度作为评定长度。一般为5倍取样长度ln=5lr.规定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的目的在于限制和减弱其他几何形状误差。十分是外表波纹度对测量的影响。外表越粗糙,取样长度就越大。3,评定外表粗糙度的高度特征参数有哪些?分别阐述其含义和代号。答:评定外表粗糙度的高度特征参数有轮廓的算数平均偏差和轮廓的最大高度。轮廓的算数平均偏差Ra,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轮廓的最大高度Rz。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Rp和最大轮廓谷深Ry之和的高度。5,选择外表粗糙度参数值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评定参数的选择首先应考虑零件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也应考虑检测的方便性及仪器设备条件等因素。6,常用的外表粗糙度测量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适用于哪些评定参数?答:1,比拟法,将被测零件外表与粗糙度样板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或手摸感触进行比拟。适用于车间检验,缺点是精度较差,只能做定性分析比拟;2,光切法,利用光切原理测量外表粗糙度的方法;适宜测量车、铣、刨或其他类似方法加工的金属零件的平面或外圆外表;3,针触法,通过针尖感触被测外表微观不平度的截面轮廓方法,属于接触式电测量法,快速可靠,操作简便;4,干预法,利用光波干预原理来测量外表粗糙度的方法,常用仪器为干预显微镜;适用于Rz值来评定外表粗糙度。7,在一般情况下,40H7和80H7相比,40Hj5和40H6s5相比,哪个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度值?答:140H7和40Hj5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值。8,将图7-11所示轴承套标注的外表粗糙度的错误之处改正过来。第八章金属切削加工概论1,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1,主运动,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屑,进而构成工件新外表。2,进给运动,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步露出整个工件外表。3,合成切削运动,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合成的运动。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什么?答:切削速度vc,进给量f,背吃刀量ap。3,刀具正交平面参考系由哪些平面组成?它们是怎样定义的?答:1,基面pr,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垂直于主运动方向的平面;它平行或垂直于刀具在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合适于安装的平面或轴线。2,切削平面ps。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3,正交平面po。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垂直于切削刃的平面。4,刀具的工作角度和标注角度有什么区别?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刀具的工作角度是实际加工中刀具相对工件基面的角度。加工中刀具的进给速度的变化,刀具相对的角度也会随之变化。最明显的就螺纹车削中的螺纹刀。假如只用一把螺纹刀车削不同的导程的螺纹。所得到的效果差异是很大的。影响刀具工作角度的因素个人以为有进给速度,刀具中心高,这两点。5,什么是积屑瘤?试述其成因、影响和避免方式。答:积屑瘤是在以低速加工塑性金属材料时,在刀具前面靠近切削刃外粘着一小块呈三角形的硬块硬度通常是工件的2-3倍。切削时,由于粘接作用,使得切削底层与切屑分离并粘接在刀具前面上,随着切屑连续流出,切削底层依次层层堆积,使积屑瘤不断长大。降低切削速度,采用高速切削,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增加刀具前角,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的硬度。6,金属切削层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答:答:第一变形区的特征是沿滑移面的剪切变形,以及随之而来的加工硬化;第二变形区的特征是切屑与刀具之间的强烈的挤压和磨擦所引起的切屑层金属的剧烈变形和切屑与刀具界面温度的升高,构成积屑瘤,第三变形区是在已加工外表构成经过中遭到挤压、磨擦使外表层金属产生变形,并伴随切削热的作用。7,各切屑分力对加工经过有何影响?答:主切削力Fc:是计算机床动力,校核刀具夹具的强度和刚变的主要根据之一;轴向力Fc;是计算和校验机床进给系统的动力要根据之一;径向力Fp:是用来计算与加工精度有关的工作扰度刀具和机床零件的强度等。8,切削热是怎样产生的?它对切削经过有什么影响?答:切削热主要来自切削区域的三个变形区,即切削层金属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产生的热;刀具前刀面与切削底部摩擦产生的热;刀具后刀面与工件已加工外表摩擦产生的热。影响:大量的切削热使切削温度升高,切削温度能改变工件材料的性能;改变前刀面的摩擦系数和切削力的大小;影响刀具磨损和积屑瘤的构成与消退;也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已加工外表质量等。9,刀具磨损的形式有哪些?磨损的原因有哪些?答:1形式: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前刀面和后刀面同时磨损或边界磨损。2原因:硬质点磨损,硬质点磨损是由于工件基体组织中的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等硬质点及积屑瘤碎片在刀具外表的刻划作用而引起的机械磨损。在各种切削速度下,刀具都存在硬质点磨损。硬质点磨损是刀具低速切削时发生磨损的主要原因,由于其它形式的磨损还不显著。粘结磨损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切屑与前刀面、已加工外表与后刀面之间的磨擦面上,产生塑性变形,当接触面到达原子间距离时,会产生粘结现象。硬质合金刀具在中速切削工件时主要发生粘结磨损。扩散磨损切削经过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刀具材料与工件材料中某些化学元素可能相互扩散,使两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削弱刀具材料的性能,构成扩散磨损。硬质合金中的Co、C、W等元素扩散到切屑中被带走,切屑中的铁也会扩散到硬质合金中,使刀面的硬度和强度降低,磨损加剧。扩散磨损是硬质合金刀具在高速切削时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化学磨损-在一定温度下,刀具材料与某些周围介质如空气中的氧,切削液中的添加剂硫、氯等发生化学反响,生成硬度较低的化合物而被切屑带走,或因刀具材料被某种介质腐蚀,造成刀具的磨损。10,什么是刀具的磨钝标准?什么是刀具的耐用度?答: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后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标准。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由刃磨后开场切削,一直到磨损量到达磨钝标准所经过的总切削时间。11,何谓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答:切削加工性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材料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材料加工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材料本身,还取决于详细的切削条件。影响因素:(1)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工件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切削力越大,消耗的功率也越大,切削温度刀就越高,刀具的磨损加剧,切削加工性就越差。(2)材料的韧性。韧性大的材料,在切削变形时吸收的能量较多,切削力和切削温度较高,并且不易断屑,故其切削加工性能差.(3)材料的塑性。材料的塑性越大,切削时的塑性变形就越大,刀具容易产生粘结磨损和扩散磨损;在中低速切削塑性较大的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影响外表加工质量;塑性大的材料,切削时不易断屑,切削加工性较差。(4)材料的导热率。材料的导热系数越高,切削热越容易传出,越有利于降低切削区的温度,减小刀具的磨损,切削加工性也越好。但温升易引起工件变形,且尺寸不易控制。12,切削液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1冷却作用。切削液能从切削区域带走大量切削热,使切削温度降低。其中冷却性能取决于它的导热系数、比热、汽化热、汽化速度、流量和流速等。2润滑作用。切削液能渗入到刀具与切屑、加工外表之间构成润滑膜或化学吸附膜,减小摩擦。其润滑性能取决于切削液的浸透能力、构成润滑膜的能力和强度。3清洗作用。切削液能够冲走切削区域和机床上的细碎切屑和脱落的磨粒,防止划伤已加工外表和导轨。清洗性能取决于切削液的流动性和使用压力.4防锈作用。在切削液中参加防锈剂,可在金属外表构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防锈作用。防锈作用的强弱,取决于切削液本身的成分和添加剂的作用第九章机械加工1,常用车刀类型有哪些?答:(1)按用处分:直头外圆车刀,偏刀分左右,车槽或切断刀,镗孔刀,螺纹车刀,成形车刀。2按切削部分材料分类:有高速钢车刀、硬质合金车刀、陶瓷车刀等。3按构造分类:整体式车刀、焊接式硬质合金车刀、机夹可转位车刀。2,铣床能够加工哪些类型外表?答:铣平面、铣台阶、铣键槽、铣T形槽、铣燕尾槽、铣齿形、铣螺纹、铣螺旋槽、铣外曲面、铣内曲面。3,铣刀的类型有哪几类?各种类型的刀具主要用处是什么?答:加工平面铣刀圆柱铣刀、端铣刀用处是就加工平面。加工槽和台阶面铣刀:薄片槽铣刀切削槽和切断工件。立铣刀、盘形铣刀、键槽铣刀、加工成形面铣刀。其他铣刀模具铣刀、尖齿铣刀、铲齿铣刀、粗齿铣刀、细齿铣刀。4,阐述常用的几种特种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答:(1),电火花加工是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可加工各种导电材料,加工时无切削力,脉冲参数能够任意调整。线切割是线电极电火花切割的简称。它是用移动着的电极丝0.08-0.3mm的钼丝以数控的方法按预定的轨迹进行切割加工,适于切割加工形状复杂、精细的模具和其他零件,加工精度可控制在0.01mm左右。(2),电解加工: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反响的原理,对工件进行成形加工的方法。能够加工难加工材料,加工时无切削力和切削热,电解液对机床腐蚀大。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型孔、型腔、复杂型面和深小孔等外表的加工。5,什么是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分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试述机床型号编制的意义和根据。答: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特种加工等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1,根据GB/T15375-1994的规定,按加工性质和所用的刀具进行分为11类: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和其他机床。2,根据工艺范围通用性程度分为:通用机床,可用于加工多种零件的不同工序,其工艺范围宽,通用性较好,但构造较复杂。如卧式车床、摇臂钻床等。专门化机床,用于加工一种或几种零件的某一道或几道特定工序,其工艺范围较窄,如曲轴车床、凸轮轴车床等。专用机床的工艺范围最窄,通常只能完成某一特定零件的特定工序,如汽车制造中使用的各种组合机床,适用于大批量生产。2,根据加工精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同类型机床可分为普通精度级机床、精细级机床、高精细级机床。3,根据自动化程度分类:手动、机动、半自动、和自动机床。4,根据质量和尺寸不同进行分类:仪表机床、中型机床、大型机床质量10T、重型机床质量30T以上、超重型机床质量100T以上。通用机床的型号由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中间用“/隔开,读作“之。基本部分需统一管理,辅助部分能否纳入型号由企业自定。第一第二为机床类组系的划分,11类,10组,10系。机床型号编制的意义在于,它能简明的表示机床的类型,通用和构造特性、主要技术参数等。其根据是我国1994年公布的标准GB/T15375-1994(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6,什么叫顺铣和逆铣?为什么常采用逆铣?答:在铣刀与工件已加工面的切点处,旋转铣刀切削刃的运动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称为逆铣;在铣刀与工件已加工面的切点处,旋转铣刀切削刃的运动方向与进给方向一样的铣削称为顺铣;由于采用顺铣会产生忽然窜动打刀现象,故一般生产中常采用逆铣。7.周铣与端铣比拟各有何特点?答;周铣能够加工成形外表和组合外表,端铣更容易使加工外表获得较小的外表粗糙度值和较高的劳动生产率。9,铣削有何工艺特点?主要加工何种外表?答:铣削的工艺特点是用旋转的铣刀切削工件上各种外表或沟槽。主要加工各种平面、台阶、沟槽、各种齿形、螺纹,螺旋槽等。10,钻削有何工艺特点?为什么钻削的精度低?答:钻头的刚性差,定心作用也很差;易出现孔径扩大现象;排屑困难;钻削温度高。由上述可知,钻孔的加工质量较差。11,刨削和插削主要用于加工何种工件外表?其工艺特点是什么?答:刨削常在牛头刨床和龙门刨床上进行,适用于加工平面、尺寸较大的各种沟槽,十分适用于加工窄长的平面。其工艺特点是:加工成本低;通用性好;生产率较低。插削用于加工内外外表的沟槽。12,磨削经过的本质是什么?磨削外圆有哪几种方法?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磨削经过的本质是分离,刻划,滑擦同时存在的综合作用结果。磨削外圆有外圆磨床和工具磨床两种。外圆磨床通常用于成批工件的生产,工具磨床通常用于刀具的刃磨。13,磨削的工艺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加工何种工件外表?答:磨削的工艺特点是磨削的精度高、外表粗糙值小;可磨削硬度高的材料;磨削径向力大;磨削温度高;砂轮的自锐性能。磨削主要用于外圆、内圆、平面、锥面和各种成形面的精加工。第十章夹具1,何谓机床夹具?夹具有哪些作用?答: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加工精度,使之占有确定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统称为机床夹具,简称夹具。其作用为:保证产品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2,机床夹具有哪几部分组成?各起何作用?答:1,定位元件,用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2,夹紧元件,用以夹紧工件,确保工件在加工经过中不因外力作用而毁坏其定位精度。3,导向、对刀元件,用以引导刀具或确定刀具与被加工件加工外表间正确位置。4,连接元件,用以确定并固定夹具本身在机床的工作台或主轴上的位置。5,夹详细,用以连接或固定夹具上各元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6,其他装置和元件,如分度装置、上下料装置、靠模装置等。3,什么叫“六点定位原则?什么是欠定位?过定位?答;夹具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即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的方法,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这就是六点定位原则。欠定位是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完全限制的定位。过定位是同一个自由度被几个支承点重复限制的情况。4,为什么讲夹紧不等于定位?答:工件在夹具中,没有安顿在正确的位置,即没有定位,但夹紧机构仍能将其夹紧,而使其位置固定下来;此时工件没有定位但却被夹紧,所以讲夹紧不等于定位。5,工件以平面为定位基准时,常用哪些定位元件?答:工件以平面为定位基准时,常用的定位元件有固定支承、可调节支承、自位浮动支承和辅助支承。除辅助支承外,其余均对工件起定位作用。6,除平面定位外,工件常用的定位外表有哪些?相应的定位元件有哪些类型?答:还有圆孔定位:常用元件是定位销、定位心轴;外圆定位:常用元件是V形块、定位套筒、半圆孔和锥套定位等。组合定位:常用的是“一面两孔,相应的元件是支承板和两定位销。7,V型定位有什么特点?答:V形块两斜面的夹角有600900和1200,以900应用最广。900的V形块的典型构造和尺寸已标准化。第十一章机械加工质量1,什么叫加工误差?它与加工精度、公差之间有何区别?答: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差程度。加工精度是指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公差是指零件加工允许变动误差的范围。加工误差大,表明零件的加工精度低;反之,加工误差小,则表明零件的加工精度高。加工误差要控制在公差范围之内。2,加工误差包括哪几个方面?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有何关系?答:加工误差包括工艺系统遭到力和热的作用及加工方法上的原理误差等。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外表间相对位置的构成,取决于工件和刀具在切削经过中互相位置的关系,而工件和刀具,又安装在夹具和机床上面,并遭到具和机床的约束。因而,加工精度问题也就涉及到整个工艺系统的精度问题。工艺系统的种种误差,在不同的详细条件下,以不同程度反映为加工误差。工艺系统误差与加工误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而把工艺系统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什么叫误差复映?怎样减小误差复映的影响?答:误差复映现象是指由于毛坯加工余量和材料硬度的变化,引起了切削力和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因此使加工后工件的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产生了与毛坯误差类似的现象。要减小工件的复映误差,可增加工艺系统的刚度或减小径向切削力的系数。,4,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哪些?答:答: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途径有:1减少误差法;2误差补偿法;3误差转移法;4误差均分法。第十二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定位基准?定位基准分为哪两类?答:在生产实际中,有时工件上找不到适宜的外表作为定位基准。定位基准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2,3,什么是粗基准,怎样选择粗基准?答:采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外表来定位,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粗基准。选择粗基准时,应该保证所有加工外表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而且各加工外表对不加工外表具有一定的位置精度。4,5,什么是精基准,怎样选择精基准?答:采用已经加工的外表作为定位基准外表,这种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选择精基准的出发点是保证加工精度,十分是加工外表的互换位置精度,以及装夹的方便可靠。6,零件的切削加工经过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划分加工阶段有什么用?答:工艺经过按加工性质和目的的不同可划分为下列几个阶段:1粗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切除毛坯的大部分加工余量,因而,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生产率。2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减小粗加工后留下来的误差和外表缺陷层,使被加工外表到达一定的精度,并为主要外表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同时完成一些次要外表的最后加工。3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各主要外表经加工后到达图样的全部技术要求,因而,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4光整加工阶段。对于零件上精度和外表粗糙度要求很高的外表,应安排光整加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减小外表粗糙度或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一般不用于纠正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划分加工阶段的作用是有利于消除或减小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可尽早发现毛坯的缺陷,有利于合理选择和使用设备,有利于合理组织生产和安排工艺。7,什么是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各有什么优缺点?答;工序集中是指在一道工序中尽可能多地包含加工内容,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集中到极限时,一道工序就能把工件加工到图样规定的要求。工序分散是指在整个工艺经过工序数目增加时,使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尽可能减少,分散到极限时,一道工序只包含一个简单工步的内容。工序集中的优缺点:1减少工序数目,简化工艺道路,缩短生产周期。2减少机床设备、操作工人和生产面积。3一次装夹后可加工很多外表,因而,容易保证零件相关外表之间的互相位置精度。4有利于采用高生产率的专用设备、组合机床、自动机床和工艺装备。进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假如在通用机床上采用工序集中方式加工,则由于换刀及试刀时间较多,会降低生产率。5采用专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较多,设备费用大,机床和工艺装备调整费时,生产准备工作量大,对调试、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此外,不利于产品的开发和换代。工序分散的优缺点:1由于每台机床完成比拟少的加工内容,所以机床、工具、夹具构造简单,调整方便,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低。2便于选择更合理的切削用量。3生产适应性强,转换产品较容易。4所需设备及工人人数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所需面积大,运输量也较大。8,9,安排机械加工工艺顺序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基面先行2先主后次3先粗后精4先面后孔5配套加工10,安排机械加工工艺经过中,热处理工序的位置应怎样安排?答:热处理工序在工艺道路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工件的材料及热处理的目的和种类,热处理一般分为下面几种。1预备热处理2消除残余应力处理3最终热处理。11,12,常见的毛坯种类有哪些?选择毛坯时应考虑哪些因素?答;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冲压件、热或冷轧件和焊接件。选择毛坯应考虑的因素:1零件材料对工艺性能的要求2生产批量3零件的构造、形状、尺寸和设计的技术要求13,什么是毛坯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为什么讲加工余量是变化的?答:毛坯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差值称为毛坯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的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外表的加工总余量Z总。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称为工序余量zi。由于毛坯制造和各道加工工序都存在加工偏差,因而,实际切除的工序余量是变化的,与基本余量是有出入的,所以讲加工余量是变化的。14,制定工艺规程需要哪些原始资料作为技术根据?答:1,产品的全套装配图及零件图;2,产品的验收质量标准;3,产品的生产纲领及生产类型;4,零件毛坯图及毛坯生产情况;5,本厂车间的生产条件;6,各种有关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7,国内外先进工艺及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