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 资源ID:19041192       资源大小:30.09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

    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doc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202021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它既是高校办学的基础建设、学校良好形象的代表,也是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石,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工程。根据(吉首大学科学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制订和修订本规划。一、基本情况我校生态学科创立于1992年,1995年获得湖南省教委立项赞助,200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确立为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进入吉首大学博士点计划学科。经过10余年的建设,在学科方向、队伍、平台等方面已获得了较好成绩,为将来发展和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凝练通过近期几年的调整,目前生态学科主要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建设和发展:1、植物生态学方向本学科方向立足武陵山地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资源,在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相关领域,重点开展武陵山地区植物资源调查、评价与种质收集整理;重要濒危植物的保育生态学研究以及特色资源植物产业化应用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验证、充实和完善植物生态学相关理论,为该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根据,并已在濒危苔藓植物保护生态学、武陵山区种质资源和区系以及资源植物的发育与应用生态学领域构成了鲜明的特色。2、动物生态学方向本学科方向从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行为、食物营养组成、动植物的互相作用以及动物粪便的光谱特征等相关领域,重点开展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以及动物应用生态学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验证、充实和完善动物营养生态学相关理论,以及为武陵山地区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根据,在植食性小哺乳动物东方田鼠、家禽营养生态以及动物粪便的光谱学特征等研究方面构成了特色。3、微生物生态学方向本学科方向以环境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以及畜禽病源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微生物类群多样性、适应机制、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和进化特点,以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揭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与微生物之间的互相关系和作用规律。主要开展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污染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以及畜禽病源生态学研究,已在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以及病源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场构成特色。二学科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争取各方支援、资源整合等方式,目前本学科拥有“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与湖南老爹农科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湖南省产学研基合作示范基地、与湖南湘西群博公司合作共建“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在中科院会同国家生态试验站建有教学与科研基地,拥有省部共建基础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室、生物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另有合作企业4家、野外研究基地3个。队伍方面,已聚集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人员24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0人,有博士学位者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专家3人、青年骨干老师6人。三已获得一批有影响成果学科瞄准武陵山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围绕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生态学主题,严密结合本身优势和学科特点,一方面加强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则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近五年来,共承当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5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鉴定成果9项,并有4项成果进行了转让和技术推广。基础研究领域的植物光合作用、苔藓植物保护生物学等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较大的影响,应用研究领域的猕猴桃等研究也已获得宏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奉献。四主要缺乏和差距面对新世纪对地方高校的新要求,本学科较之省内一流水平学科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如今:学科平台层次尚低,学科资源整合力不够,优势发挥不显著;争取研究经费渠道不广,研究经费相对缺乏,高级别项目难以有较大突破;学科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科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不够,尤其是高级别研究成果,研究奖项、论文等数量明显缺乏等,尚有待今后加以改善。二、建设目的与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吉首大学关于学科建设的规划定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为根本出发点,根据“立足区域、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升水平的基本原则,坚持科研与培养人才并举、基础与应用并重的方针,通过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和吉首大学博士点计划学科建设,将我校生态学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省级重点学科。二总体目的经过四年左右的时间,将我校生态学科建设成以解决区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省内一流,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学科。三详细任务1、学科方向:本学科立足武陵山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从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水平深化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相关系,为该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根据。在稳固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向污染生态学、资源与生态系统管理方向适当扩展,同时注意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促进成果转化,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2、研究队伍:学科队伍稳定在30人左右,其中教授和博士超过50%,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5人,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20-25人。到达我省高水平研究团队的总体势力。3、研究条件: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30-50台件。新建学科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3-5处、与企业共建技术工程中心2-3个。新增图书资料2000-3000册。增订外文期刊5-10种。4、学科平台:本生态学科由如今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晋升为省级重点学科,并实现博士点的突破;学科平台“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在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获得“优秀的基础上,获得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支持“植物学、“动物学获得硕士点;试办(生态科学论丛)沟通期刊。5、科学研究:获得国家级课题10-15项;研究经费500-800万元;鉴定成果6-8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6项,发明专利10-15项;出版著作8-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300篇,其中三大索引20-30篇,国内核心期刊100-150篇。6、人才培养:培养硕士50名,联合培养博士3-5名,支持本校有关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和科研技能训练。7、学术沟通: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3-4次,每年有一定数量人员出席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有一定量专家来校讲学。建立与包括中科院、中山大学等国内外有关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所及企业的沟通、合作机制。8、管理服务:优化资源构造配制,建立健全学科管理规章体系,建立生态学重点学科网页。四发展思路将来四年内,生态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以及省重点学科评估验收指标为指南,以建设高水平特色学科为目的,以硕士生教育为依托,以博士点以及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申报为契机,瞄准生态学发展前沿趋势和地方经济主战场,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学术沟通和人才培养,促进学科水平的全面提升。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详细措施一建设内容1、学科团队建设科研队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灵魂,因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尽管本学科是我校师资气力最强和办学条件交好的重点学科之一,但由于学科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还不够,加之高级别研究成果、成果奖项、论文等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本学科将来四年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详细内容主要包括:1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生态学为我校正式遴选博士点计划学科,对学科带头人将有更高的要求。现有带头人李菁教授是国际苔藓植物学家联合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省“121第一层次人选,湖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已连续2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苔藓植物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直接承当植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并与动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李俊年教授、微生物生态学方向带头人恩特马克教授共同组成了本学科带头人团队。将来几年,我们将努力创造条件,支持学科带头人的访问沟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使充分发挥其带头人的作用。2学科队伍的组建与优化:固然生态学科现有人员共24人,但具有生态学背景以及直接从事生态学研究者大约只占1/2,这种情况对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极为不利。将来几年将进一步开放思想,通过学科政策支持、方向引领、专家评估、考核等手段,使更多基础扎实、水平较高而有志于从事生态学事业的学者能够参加本学科团队,实现学科构造的进一步优化,进而切实发挥其在生态学科中的作用。3学科团队的培植与提升: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将来几年将根据下面三种方式:培训重点是参加与中科院以及国内外重点大学学科沟通性的业务培训、教学重点是承当精品课程任务,指导研究生等、科研重点是组织全学科协同的纵向项目和服务地方的横向项目,来训练和提升学科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到达省级学科团队的总体水平。为进一步支持本学科建设,将聘请3-5名国内外生态学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以指导、介入本学科工作。2、学科平台建设平台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科目的的重要保证。将来几年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1根据省重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内涵,逐一落实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建设期满评估“优秀,顺利进入重点学科行业;2根据学校博士点计划学科建设总体目的,稳步推进,力争在2021年获得博士点;3支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按期建成、运转,并获得优秀的验收评估结论,顺利进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行业;4支持植物学、动物学在2020年申报和新增为新的硕士点;5支持“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基地在人才培养和产业开发方面的功能。3、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力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科的发展。在建设规划期内,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好人才培养问题。1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生源十分是发挥导师的作用,改良招生方式放开考生提早跟读、实行按导师招生和提高研究生待遇加大研究生生活补贴最低标准等,吸引更多更优秀学生报考我院,到达年招收20人左右的目的。2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在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完善有关施行细则,进一步规范研究生教育各环节,从制度上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灵敏研究生选课和英语过级规定、开拓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研究生科技竞赛、建立研究生创新鼓励机制、提高研究生论文答辩条件等。3提高研究生指导水平:优化指导老师队伍构造,提高指导整体水平。最基本的要求:一是不能偏离生态学培养方向,二是要有充足的培养条件课题、经费等。在指导方式方面,将根据实际情况,改“合作带的指导形式为“合作带和隔年招生相结合的指导形式。根据需要,讨论与其他高校导师合作指导的新形式。4、科学研究1科研立项:四年期间,争取获得国家级课题10-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8项,介入国家级课题4-7项;省级课题15-20项,其中省自科基金7-9项,省科技计划项目8-12项;地厅级项目20项;学科自立项目12-15项;横向合作项目10-15项。2研究经费:四年期间,争取经费500-800万元,其中国家级自科基金项目经费100-150万元、国家部委项目80-150万元,省科技计划项目30-50万元;地厅级项目100-130万元;配套及其他横向经费150-200万元。3成果、专利:获得省级鉴定成果6-8项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省级科技进步奖4-6项其中二等奖1-2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励4-6项;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获得受权10项。4著作论文:出版科研著作6-8部、教材8-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300篇,其中三大索引20-30篇,国内核心期刊100-150篇。5、学术沟通学术沟通是检验科学成果的舞台,是启迪思维、把握新知、纠正错误的最佳场所。通过举办与介入学术沟通会,发表论文和热情讨论,目的在于得到同行专家的评价和认可。在科研成果进入科学沟通体系的经过中,能提高学者的名望,其科研成果亦容易在刊物上发表,并迅速引起同行的注意。另外,举办单位通过介绍其研究成果、科研条件、科研队伍和日前承当的科研项目,能极大地提升其知名度,为将来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必须建立学术沟通有关机制。1学科成员学术报告制度:各学科方向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每年均应积极介入或举办相关专业的国家级或省级学术沟通会,提交学术论文并做学术报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或在职研究生导师每学期举办一次学术报告会,报告最新研究工作及其进展。2著名专家讲学制度:每年邀请3-5名专家来校讲学,一方面报告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另一方面指导本学科建设,促进本学科水平的提升。3学术会议举承办制度:每年举办一次省级以上国家级或国际性学术沟通会,通过承当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扩大影响和寻求合作与支持。4由学科方向带头人组织,各学科方向组与该研究方向研究生每2周举办一次学术沟通会,主要由研究生介绍其工作进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6、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生态学科依托的专业为生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及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目前学科依托的实验室主要有省部共建生物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基础生物学实验室以及2020年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建立“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上述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部分实验室正处于建设施行阶段,因而在规划期内,做好下面详细工作:1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建立省级重点课程12门,校级重点课程34门;建立12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逐步开展网上教学;出版教材和教学辅导用书6部;实现学科基础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生态学双语教学;尽快落实和完成部省共建生物专业实验室、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建设任务。2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省教育厅统一要求,加快对“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省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步伐,使尽快建设到位和发挥作用,同时新建立3-5个教学科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研究基地。另一方面,也须挖掘内部潜力,通过资源重组、优化,讨论集约管理、实现资源分享的形式。所有实验室均对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开放,为科研创新和快出成果搭建平台。7、对省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1对省内同类学科的带动作用: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互相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生物学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很多全球性的问题,诸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存死亡。人类寓居环境的的污染、自然资源的毁坏与干涸以及加速的城市化和资源开发形式的不断增长,迅速改变着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造成对人类将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原理为基础,因此引起社会对生态学的兴趣与关心。近几十年来,针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讨论和解决,当代生态学科得到了迅猛发展,其研究范围逐步扩展,研究层次正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研究手段日新月异,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决定了它是一门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就省内来看,尽管已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5个,但生态学只要我校一个。建设好我校生态学科,无疑是抢占先机,不仅对我校服务地域产生宏大影响,对我省同类学科建设产生辐射作用,建设和发展生态学对提升我省在全国生态学科领域学术地位作用重大。同时也为该学科的进一步扩大、提升、发展,最终成为省级重点学科以及新增列为博士点学科,提高我省生态学人才培养能力奠定基础。2对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在生命科学与环境专业和学科群中,生态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园林等专业的直接支撑学科,决定着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好生态学科无疑对我校上述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产生重要作用。生态学又是一门包涵性很强的交*学科,是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生态经济、生态人类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旅游等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以及新的生长点,建设好生态学,对环境科学、民族学、经济学、旅游管理以及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都将直接应用到农、林、牧、渔、环保、旅游等众多领域,建设和发展生态学对提升我校服务地方能力至关重要。二年度安排1、2020年12月2020年11月1修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聘请学科指导参谋和客座教授3-5人;2组建生态学创新团队,选送学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沟通,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3“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到位,并顺利运行;4支持植物学、动物学申报硕士点,创办(生态科学论丛)学术沟通期刊;5协助共建单位制订好“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规划,配合基地开展有关工作;6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1-2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20-150万元;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3项、获受权1-2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获得省级奖励1-2项;8发表学术论文50-8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30篇,国外5-8篇SCI收录,出版著作2-3部、教材2-3部;9承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2-3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1-2人次。2、2020年12月2020年11月1申报生态学省级创新团队,选送方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沟通,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2迎接省教育厅专家对“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的评估验收,创办(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术沟通期刊,新增合作研究基地1个;3协助制订植物学、动物学建设与发展规划及硕士生培养方案;4与共建单位密切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5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3-4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1-2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40-180万元;6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受权2-3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获得省级奖励1-2项;8发表学术论文50-8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40篇,国外5-8篇SCI收录,出版著作3-4部、教材3-5部;9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3-4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3、2020年12月-2020年11月1制订创新团队建设方案,选送方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沟通,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2迎接省教育厅专家对本学科的评估验收,确保到达“优秀水平,正式进入省重点学科行业;3以“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正式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平台的提升;4启动“生态学博士点申报工作,支持植物学、动物学硕士点招生,落实硕士生培养方案;5协助共建单位做好“南方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迎接省教育厅评估验收工作;6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2-3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60-200万元;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获受权2-3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3-4项,获得省级奖励2-3项;8发表学术论文60-9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50篇,国外8-10篇SCI收录,出版著作3-4部、教材3-5部;9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4-5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4、2020年12月-2021年11月1迎接创新团队建设中期评估,选送方向带头人或骨干1-2人到国外或重点大学访问沟通,引进或晋升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人;2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组织工作班子,正式申报“生态学博士点;3制订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落实有关建设任务;4支持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申报新的硕士点;5协助共建单位继续做好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有关工作,对研究生培养创新体系进行评估、验收;6申报获得国家级项目4-5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2-3项,省级、地厅级及横向项目若干,总经费180-220万元;7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8项、获受权3-5项,申报地厅以上科技进步奖4-5项,获得省级奖励2-3项;8发表学术论文80-100篇,其中国内重要期刊60篇,国外8-10篇SCI收录,出版著作4-5部、教材5-6部;9主办或承办全国性大型学术会议或者重要工作会议1次,参加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4-5人次,或国际学术会议2-3人次;10迎接学校对本学科建设的评估验收。三保障措施1、进一步更新观念通过学科依托单位组织管理,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主导意识,明确学科建设的特色意识领先意识和全局意识,认真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互相关系,努力构成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合力。2、进一步强化学科工作的组织管理1建立学科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理顺管理关系,明确责、权、利,使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系和研究所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和施行作用。同时还将建立学科咨询专家参谋机构,健全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度,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与权利,使学科由行政负责制逐步转变为行政领导、专家指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不断加强学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建立学科工作考核制度:通过修订学科建设与科研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科建设有章可循、规范发展。十分是要建立以定性和定量为根据的学科和科研考核办法,启动调节杠杆。对于十分优秀的方向将予以上浮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下浮、停止支持直至调整带头人和重组队伍。3加强对学科的指导和监督:按年度给学科各方向下达相应的建设指标培养计划、科研等,相应地也要下达经费使用指标,实行目的管理。年底考核并实行一定程度地滚动,使学科建设经费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加强对科研的组织支持力度:加大对科研项目申报的组织力度,尤其是高级别纵向课题和大经费横向课题,使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等方面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加大对在研课题的支持力度,根据立项课题份量在资产配置、人员配备、指标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加强对课题结题的关注和监督,十分是要在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申报、专利申请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新的突破,使“两条腿都能站立,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5加强学术沟通与合作:建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术沟通的机制,促使“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导师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的构成。争取承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要使学术沟通成为全校科研人员的自觉行为。支持老师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沟通和发表学术论文,获得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寻求国内外合作,十分是要用好中山大学对我们的对口支持,搞好与我们有良好基础的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的合作关系,努力开拓合作领域,不断提高科研水安然平静创新能力,逐步扩大本学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在省内的竞争能力。3、进一步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通过稳定关键人才、培养骨干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分享社会人才等方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学科队伍,发挥人才应有作用,其中十分注重将带头人建设纳入到战略的高度,着力培养“有匠心无匠气的名师,竭力营造团结合作的和谐气氛。4、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大学灵魂,学科建设更应强调学风建设。要改变少数将重科研轻教学与重教学轻科研的极端状态,克制重数量轻质量、重个人轻团队、重利益轻道义、重声誉轻责任、重索取轻奉献、重公关轻工作等不良风气。加强学风建设,必须1靠正面宣传、教育,强化意识;2靠开展活动,比方学术报告活动、科技节活动、学科优秀成果评选等,营造气氛。3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改良方法;4倡导学科成员发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优良传统,树立典范。四、建设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意向一本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与根据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由省教育厅拨款的学科建设项目费用每年10万元;二是学校按不低于1:1的比例提供配套资金每年10万元;三是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四是学校博士点建设专项。二基金使用意向安排1、各项资金均按立项单位经费使用有关规定,实行学科带头人或者带头人委托学院负责人责任制。2、省拨学科经费按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执行。学校配套经费及其他途径筹集经费中,科研费用实验材料费、分析测试费等占总经费的40;专利申请、成果鉴定及出版等费占总经费的20;学科管理、图书资料、文印及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差旅等费占总经费的20;举办或介入学术沟通活动、专家教学等费用占总经费的20。各项经费主要用于:1学科发展必需的学术图书资料、计算机软件、仪器设备购置;2学科正式立项的课题科研测试、实验材料消耗等;3实验室和研究场所改造、装修、添置办公用品及学科基地建设等;4与学科建设有关的申报、评审咨询、材料打印、网站维护等费用;5举办生态学专业学术会议,参加生态学学术沟通活动及短期培训等;6专利申请、成果鉴定与发表出版费用,重点赞助著作需纳入计划以及在(Ecology)、(Journalofecology)、(Oikos)、(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的出版费;7与学科建设有关的其它开支。五预期建设成效分析经过四年的建设,我校生态学科研究方向特色进一步彰显,学科平台得到进一步稳固,学科队伍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到达省一流学科的总体水平。1、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只要以深化的科学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发展后劲。经过四年建设,学科的科研能力将进一步加强,每年将获得3-5国家级科研课题,发表80-120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出版学术著作3-5部。在开展科研的同时,技术研发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估计每年可将鉴定成果3-5项,申请和获得发明专利5-8项,并逐步实现成果转化,切实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人才培养功能经过四年的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科所依托的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吉首大学创办最早的学院,师资气力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学科和科研平台较高。由生态学直接支撑的本科专业主要有生物科学、生物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旅游管理等,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级学科特色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旅游专业的行业特色也特别明显。生态学科建设与发展,无疑可为上述本科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以及硕士生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除了培养本学科梯队人员提升水平以外,估计每年还可为200多名学生提供研究技能训练,培养“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5名左右,接受一定数量非学历培训,并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3-5名。3、社会服务功能作为建在湘西地区及我校唯一的自然科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研究团队和学科平台集群可直接向行业和社会开放、服务。同时,由于目前省内其他地市,就是在整个武陵山地区,都还没有省级以上的生态学重点建设学科,就是整个华中地区省级以上生态学重点学科也极为罕见。依托我校建立的生态学重点学科,无疑可抢占先机,对这些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同时,也为本学科的进一步扩大、提升、发展,最终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奠定长远的基础。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