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员工品质意识_3.docx
怎样提高员工品质意识怎样提高员工品质意识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要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讲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凡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那么,如何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讲,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本人看成客户,把本人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本人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假如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本人的亲身利益。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假如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品质管理是全经过、全公司的,而各个经过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假如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时机就会增加,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以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要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讲,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何要这样做;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符合规范的要求;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假如上述四点都已得到知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仍然发生,则以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假如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知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要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品质没有最好,只要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经过,它遵循PDCA回圈形式,PDCA回圈形式可简述如下: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D施行:施行计划;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经过和产品进行检验;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良产品品质。只要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要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的。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能够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假如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甚至将企业逼到绝境。好多企业衰败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没有客源、没有订单,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得不好,成本降不下来而无法介入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但品质也不是越严对企业越有利。相反,过分地提高产品品质将造成品质过剩,也同样提高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第八,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讲,“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随着人们对品质意识的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品质意识也会相应提升:判定一个企业的品质到达什么程度,大体能够根据此表进行推断。第一阶段模糊第二阶段启蒙第三阶段明白第四阶段行动第五阶段自觉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是一项管理工具。发现质量问题往往指责质量部门成认质量管理工作的作用,但不能花费时间和财力去开展这项工作逐步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和内容,支持并帮助这项工作认识到质量管理的权威性,知道本人在这项工作中的责任,介入这项工作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质量管理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与状况质量部门附属于设计或制造部门,重点限于检验,而检验工作与质量部门是分开的把较为能干的人派到质量部门任职,质量部门仍然附属其他部门,工作的重点限于检验质量部门对企业最高管理者负责,发生质量问题直接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负责人发挥重要作用质量主持人成为企业主要人员,他提供的质量报告影响企业决策,质量部门还同用户建立联络质量主管人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之一,质量问题是第一的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出现质量问题之后才着手处理,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只是指责详细部门不能解决问题建立了解决质量问题的专门小组,但对问题的长远解决没有研究建立起有关质量的信息反应系统,正视质量,采取系统的方法对待能早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各部门接受质量部门的建议和告诫除个别情况外,质量事故均能做到事先预防对质量成本有无研究和分析没有质量成本的概念,不知道发生的质量成本情况初步技术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正确,没有成本分析,只是为了记账注意研究分析质量成本,报告与实际数差异缩小分析研究质量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报告与实际数接近报告数与实际数基本一致,自觉进行质量成本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情况对怎样提高质量一无所知,没有解决质量问题的组织活动采取一定方法,进行短期努力,获得短期效果理解提高质量活动的重要性,从产品质量构成的各环节入手,提高质量,不限于事后和短期努力以“预防为主为方针,作好各环节的质量工作,包括用户环节提高质量工作到达日常化和制度化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场在企业计划中提到质量计划,但只限于宣传由质量部门制定计划,各部门处于执行计划阶段各部门提出质量计划,质量部门提出总计划,并协调施行有完善的质量计划网络质量管理的目的提出较高质量的笼统目的,根据缺乏,没有实现目的的手段由质量部门提出总体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总目的被分解为子目的,落实到工段工位,目的和手段相结合在总目的之下,目的细分,子目的已落实到人,每个人都自觉为实现总目的而完成子目的。企业管理者进行目的管理QC小组活动有无开展上级要搞就搞,无明确目的,活动不经常对QC小组支持、鼓励和宣传有专人负责QC小组活动,检查和知道这项活动,QC小组见成果,员工有积极性定期公布QC小组成果,召开发表会,登记和鼓励QC小组活动,成果显著强化品质管理意识一、对操作者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开展岗位练兵,人人要到达本工种、本级别的应知应会的要求。并严格按下面操作:1、“三自一控:自检、自分、自纠、控制一次交检合格率2、“三检制:首检、互检、巡检3、“三工序: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4、“三不放过:质量事故原因不分清不放过;责任者没有遭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二、建立和强化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因而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标准化的检验标准对制造型企业来讲,是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严格按工艺要求、作业方法进行生产与管理:1、认真执行“五有:有产品图纸、有工艺文件、有质量标准、有检测手段、有原始凭证。2、严格执行更改图纸、工艺文件的规定程序,手续齐全,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3、做到“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认真执行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质量检测标准等有关技术标准。三、建立品质管理责任制为了更好的将品质工作贯彻施行到位,必须建立品质管理责任机制,品质经理和生产经理是品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将质量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一个级别、每一位员工,建立奖罚机制,让每一位员工真正意识和担负起对质量的责任,只要这样企业的质量工作才能夯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