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自动打铃系统.docx
单片机自动打铃系统前言20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以信息获取与信息交换为中心,因而,信息技术进入发展新时期,而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支柱之一,最早的是在学校见过的以物理器件和电磁原理做成的电铃器,其打铃方式单调,适用范围有限,而且会出现各个打铃执行器响铃不同步,打铃时间不准确的情况.随后出现了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打铃器,精度大大提高,更扩大了其功能和集成度最早的工业控制只要靠操作人员的五官感觉和直接控制,后来有了集成芯片可显示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不用工作人员去手动控制,可实现自动化,更像智能方向发展。早期的集中式打铃系统是基于模拟信号的,他需要一对一的物理连接,而且计算的速度和精度低,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也差,而且后来有了数字信号和单片机控制技术,出现了集成电路,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于七八十年代占主导地位,采用单片机,微机作为控制器,控制器内部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因而克制了模拟仪表控制系统中模拟信号精度低的缺陷,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集成式打铃系统的优点是易于根据全局情况进行控制计算和判定。在控制方式选择上芯片能够统一调度和安排;缺乏的是,对控制器本身要求高了,必须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1.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构造。“创新形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创始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2.MCU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知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而,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步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宏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而,当我们回首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3.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而,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构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而,对单片机的理解能够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经过单片机的发展,集成控制渐渐成熟。我设计单片机自动控制打铃系统,是以一片8位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时钟及控制系统.我们知道单片机的外接石英晶体震荡器能提供稳定、准确的基准频率,并经12分频后向内部定时器提供实时基准频率信号,设定定时器工作在中断方式下,连续对此频率信号进行分频计数,便可得到秒信号,再对秒信号进行计数便可得到分、时等实时时钟信息.假如石英晶体震荡器的频率信号为6MHZ,设定定时器工作在方式1下,定时器为3CB0H,则定时器每100ms产生1次中断,在定时器的中断定时处理程序中,每10次中断,则向秒计数器加1,秒计数器计数到60则向分计数器进位(并建立分进位标志),分计数器计数到60,则向时计数器进位,如此周而复始的连续技术,便可获得时、分、秒的信号,建立一个实时时钟.接下来便能够进行定时处理和打铃输出,当主程序检测到有分进位标志时,便开场比拟当前时间(小时与分、存放在RAM中)与信息时间表上的作息时间(小时与分,存放在ROM)能否一样,如有一样者,则进行报时处理并控制打铃,如有不一样则返回主程序,如此便实现了报时控制的要求摘要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电铃噪音大,声音刺耳,不符合人们追求。绿色环保生活环境的要求,我采用电力电子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变流直流电铃,可模拟人工打铃效果,有效地减少了环境噪音污染,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AT89C52单片机设计了一套智能自动打铃系统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控制部分、单片机硬件电路部分和电路仿真部分。+5V、+12V直流分别为各部分电路提供电源。变流直流电铃部分主电路拓扑为断续工作的BUCK电路,使得铃声节拍符合人的听觉习惯。单片机部分由三个模块组成:时钟及其显示模块、响铃定时数据表和打铃控制模块。实时时钟随时与打铃定时数据表进行比拟,当二者相吻合时,由P3.7脚给出响铃信号,再由单稳确定响铃时间长短,驱动继电器吸合进而接通电铃电路的主电源,完成自动定时响铃任务。关键词:单片机、C语言、流程、仿真此页面能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适宜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