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5篇.docx

    • 资源ID:19098124       资源大小:47.91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1.8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8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5篇.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5篇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改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提倡自主浏览、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会话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1【三维目的】1、引导学生联络实际,了解讲解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挑选出本文重要信息,引发本人的考虑。3、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重点】了解讲解词的特点,感悟本文重要信息。【难点】梳理、整合讲解词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经过】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银河系)短片(无声音,无画面,有声音有画面)让学生感悟讲解词的特点1讲解。学生谈观感。明确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兴趣,并对讲解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直观的感受。课文重点内容的梳理,归纳。讲解词特点的整合。释题:宇宙的边疆在哪里?宇宙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将文中文学性的语言抽去,读一段课文。了解讲解词的特点2情趣诗意。要求学生任选取文中的一个图片,写一段讲解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总结讲解词的特点3对象听众。学生书速读课文,挑选信息。课堂沟通。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太阳系(1光年)行星学生通过感受总结特点。训练学生准确挑选信息的能力了讲解明的顺序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知规律。拓展练习欣赏采石风景照,试写讲解词,符合讲解词的特点学生写作,展示写作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小结,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讲解词的特点:1、讲解拓展。2、情趣诗意。3、对象听众。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2【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3、认识贾谊对秦代_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是一篇史论,而大半篇幅用于叙述秦王朝兴亡的历史经过,实际上是以史实作论据,论证秦的迅速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因而,教学重点应是最后一段。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色彩;本文又是用骈体写的,这种色彩就表现得更为明显,要讲清这一点就很难。此外,还要考虑到本文的背诵量较大,要使学生既能背得顺畅,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2、教学方法:课文练习只要求背诵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学生负担的考虑,但从教学的需要来看,背诵全文是大有好处的。为此,拟采用诵读教法。背诵应有严格要求,但个别地方能够放宽。如第2段列出九国的顺序是“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而第5段则是,“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据此能够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东六大国置前,三小国置后,至于六大国中孰前孰后并无一定的准则。背诵时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顺序不可。其次,第2段还列出20个人名,是举例性的,不过是作此随手拈出(例如乐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类),背诵时不一定逐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顺序。总之,要从总体着眼,只要不违犯作者本意,就能够不计较个别字眼,当然,关键的字眼决不容许出现错误,这是背诵长文(千字以上)的原则。3、课时安排:本文拟用3课时诵读。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及(过秦论)写作意图,分析全文布局,诵读第1、2两段。第二课时:诵读第3、4段。第三课时:诵读第5段。【预习安排】1、朗读课文23遍,要求字音准确:补充注音如下:因利乘便(chéng)殽函(xiào)合从(zòng)翟景(zhái)将数百之众(jiàng)镞(zú)笞(ch)膏腴(yú)万乘势之(shèng)召滑(shào)2、考虑下列问题: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作者这样叙事有什么目的?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经过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经过,揭露了秦始皇的_,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_,“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罢了。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君主子婴的过失。(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赞,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携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斥,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毁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竭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屡次上疏,批评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讲“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1、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经过(前四段)。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一段)。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兴起的经过(前三段)。灭亡的经过(第四段)。三、诵读第1段在诵读练习中以提问方式明确本段的内容要点:1、秦的地理优势;2、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3、基本国策(耕战、连衡)及成果。史实补充:1、“外连衡而斗诸侯这是跟上文“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相对应而言,其实这是后来的政策。有些“教参上甚至把它跟连衡政策的创立人张仪联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张仪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见,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重在“会意。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记·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东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这是秦以“诈力夺取诸侯土地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按:这是秦取河西地的开场,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献河西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南)。三、诵读第2段提问: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如何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讨论后,归纳如下:1、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2、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讲,显出其军事气力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讲,并竭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讲的。3、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经过并非如此。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讲六国从亲,约在前334前332年之间,其时苏秦任从约长,并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合从。前318年,苏秦再次约从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年表)中作“五国)。这是第二次合从。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齐。还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内了。从上述史实能够看出,所谓“九国之师只是一种笼统的讲法,这也讲明史论叙史跟史传的不同。背诵要求:1、能够从“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直接过渡到“尝以十倍之地;2、“于是六国之士制其兵这一段可略读。四、留作业背诵第1、2段;准备诵读第3、4段。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背诵第1、2段。用提问过渡:本文题目是“过秦,这两段讲到秦的过错没有?(没有,固然也表现了秦的“诈力政策,但在斗争中使用“诈力是每一方都会有的,只是看谁用得更好。)既然如此,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为下文作铺垫,以统一经过中的强大跟后来的迅速灭亡做比照。)所以,下段就先讲秦的过错。二、诵读第3段1、先默读一遍,讲讲秦始皇的过错是什么。2、找出写过错的那一层(“于是废先王之道陈利兵而谁何)试用几个字来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愚民、弱民、以民为敌。)3、划分全段层次并答问:首句写秦始皇统一全国,只要一个意思,却连用四句来表达,为什么?这是中国空前的统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铺排;极言秦王朝的无比强大。次写扩大版图,有什么作用?还是极言秦王朝的强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一句,是用来衬托秦始皇的威势,可算是虚写。如要实解就会出现矛盾,前218年,张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3教学目的1.锻炼学生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分析的能力;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4.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难点:1、全文外表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本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教学方式朗读法、探究法、分析与归纳等方法相结合。教学经过:一、导入:同学们,请你们讲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做一个扼要的分析。(意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轻松的回首,让学生先进入语言的美感情境。)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是_和想像的艺术。只要用你的_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_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二、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拟“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什么?讨论,明确:就是“树叶。问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考虑: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考虑: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考虑,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为帮助学生体会,播放杜甫(登高)的朗读。)明确:萧瑟、凄凉。关键之处在于“木字。显示:木屈原开场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拟:“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讨论后明确:“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旷。小结: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艺术特征。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明确:由于“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挤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考虑:“木叶暗示的究竟是如何的“落叶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能否一样?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而“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枯燥,无飘零之意。结论:“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枯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请同学们再结合“洞庭波兮木叶下的画面体会一下。三、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考虑: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问:作者又是怎样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这种暗示性“仿fo是概念的影子,经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发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气力,把这些潜在的气力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讲,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示性。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讲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怎样?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讲木叶,就能够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浸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浏览心理。四、考虑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师: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而,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考虑1:古诗中有很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显示(一剪梅)(相见欢)两首词及其画面)讨论,结论:_怀远考虑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讲讲“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讨论,结论:高贵,纯洁,坚贞。师:我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_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类似或相通的感情。但也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方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淡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怎样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讲“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_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就境界悬殊。五、布置作业:古代诗歌中写“梅的不胜枚举,所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除了前面列出的几首,请再找出一些,写一篇鉴赏性小论文。六、小结:同学们,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珍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愈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_,有修养的小诗人。最后,请让我把下面这首诗献给同学们,作为今天的结束: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能够静静的坐下倾听;可以以在微雨街头温顺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4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2.把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能力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大、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讲理的写作技巧。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德育目的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2.抛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大、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讲理的写作技巧。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2.问答法。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3.讨论法。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议论。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带、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庄子及(庄子)。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3.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教学经过一、导语设计1、“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知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节选)。(板书课题)2、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大家可能知道李白有一句诗:“大鹏一日腾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主席有两句诗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都是化用了古代一位名人的文句。这位名人是谁,能有这样大的魅力,竟使诗仙李白、一代伟大领袖_都借鉴他?使历代文人如陶渊明、苏轼模拟他,连鲁迅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这人是谁?他就是庄子!前几句诗词就是化用了他(逍遥游)中的文句。(逍遥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如今,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逍遥游)。这一课是本单元最难的一课,希望同学们学习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一点。那么,我们从(逍遥游)中学习什么呢?二、解题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讲今山东曹县)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衰败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遭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2.背景材料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乱、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讲:“争地以战,_盈野;争城以战,_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_;他对本人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本人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因。3.(庄子)简介(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入、宏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提高作出了奉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阐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构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讲具有对抗_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本身的文化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讲:“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络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和批判。三、整体感悟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投影展示庄子画像,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注意疑难字的读音以及断句和语气。2.再放录音,学生跟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古代散文的韵味来。诵读指导(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绘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绘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气力;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比照;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特别肯定。3.学生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参照注解本人翻译,随时质疑,老师解疑。出示投影:(1)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北冥mín鲲kn抟扶摇而上tuán坳堂o蜩tiáo莫之夭阏yo枪榆枋fn夜舂米chn(2)注意下列加粗词以及语句的意义怒而飞:振翅而奋飞。怒,通“努,振奋的意思。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动风起,这大鹏鸟就借风力迁往南海。海运,指海的运动,海动必然风起涛涌。(齐谐)者,志怪者也:(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情的。(齐谐),书名。志,记载。“者也,表示判定的句式。“谐之言曰五句:(齐谐)书上讲:大鹏迁往南海时,初飞时以翅膀击起水花而上,高达三千里,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九万里。它是乘着六月大风而飞去的。“天之苍苍三句:天色深青,难道是它的本色吗?它是高远而没有什么边际的吗?其,通“岂。至极,穷尽。“且夫风之积也不厚两句:水的聚积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气力。且夫,承接连词,表示进一层议论。莫之夭阏:即莫夭阏之,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夭阏:阻挡。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为,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呢。三餐而反:反,通“返。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之,此,这。何知,即知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四、研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1.指定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2.学生考虑:问题: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问题: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问题: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由于什么?(讲解:这三个问题较为粗浅,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评价,明确答案:问题: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问题: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问题: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由于“枪榆枋而止。3.理清第一段思路学生齐读第一段。学生本人理思路,自由发表本人意见。老师点评本段思路:本段内容说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大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如垂天之云。这只鸟不止于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比照,讲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怜和可笑。师生共同归纳思路(板书)。4.根据思路,引导学生背诵。5.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五、课堂小结本节内容主要是第一段,而万物“有所待是更好理解“逍遥的基础,必须捉住意象特征,通彻理解。理清思路,是背诵课文的途径。六、布置作业1.熟背第一自然段。2.预习第二、三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背诵。2.研习二、三自然段。教学经过一、检查第一段的背诵情况1.学生分小组背诵,由另外小组订正。2.学生齐背第一段。3.学生听写疑难词语。二、学生自读、自译二、三自然段1.听读。听录音带,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朗读经过中的断句以及语气。2.跟读。(要求:声音低点,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语气来)3.默读。参照注解自译二、三自然段,有疑难之处,随时质疑,老师巡回指导。出示投影:(一)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小知不及大知zhì朝菌zho蟪蛄huì穷发之北fà斥yàn沮j数数然shuó泠然lín恶乎待哉w(二)注意下列加粗词的用法以及句子的意思。小知不及大知:见识短浅的小智比不上见识深远的大智。知,即“智,指智慧才能。奚以知其然: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奚以,即“以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然,代词,这样。穷发之北:草木不生的北极荒远之地。彼且奚适也:它将要到哪里去?“奚适,即“适奚,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此小大之辩也: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辩,通“辨,区别。而征一国: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而,通“耐,能。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而而更为沮丧。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非,非议。犹有未树也:树,名词用作动词,树立。旬有五日:“有通“又。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恶,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研习二、三自然段(一)研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2.学生考虑:(1)第二自然段详细写了些什么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络?学生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明确: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二方比拟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出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明了“小大之辩。归纳上文,补充印证。板书:(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各持己见,对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质疑,可以予以反驳。老师点拨: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绘出自(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故而,作者引“汤之问棘来加以证明;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绘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讲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与开始部分照应和印证。明确:并非简单重复,同中有异,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与篇首内容照应。(二)研习第三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2.学生用本人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讲解: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复述范例:本段作者从巧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详细阐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冷淡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线,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靠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到达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如何才能到达“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3.问:作者在本段中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此观点的?学生讨论,老师适当点拨,归纳如下:本段中说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讲明“小大之辩,但本质一样,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还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认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本人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四、探究式浏览关于“至人“神人“圣人的讲法。课文补遗“至人“神人“圣人讲法种种。讲法之一:“至人“神人“圣人境界不同。(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对此句的注释是:“至人无己:修养的人忘掉自己。神人无功:修养较高的人无意追求功业。圣人无名:有学问道德的人无意追求名声。(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的注释为:“无己,无我。也就是忘掉一切外物,连本人的形骸也忘掉。庄子以为能到达这样的境界,才算逍遥游。无功,不追求功。无名,不追求名。庄子以为至人比神人圣人为高。(先秦文学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80年)在注释(逍遥游)时也讲:“第一句,至人是庄子理想中修养的人,能到达任天顺物、忘其自己(所谓无己)的境界。第二句神人,是庄子理想中修养仅次于至人一等的人。第三句,圣人,本是儒家理想中修养的人,而庄子却置于至人神人之下,作为第三等。讲法之二:“至人“神人“圣人属同一境界。“(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本人追求的是无所待的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到达这一境界的主张。(见(语文第四册老师教学用书课文鉴赏讲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真正的逍遥游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也就是要到达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见(新讲台:学者教授讲析新版中学语文名篇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神游宇宙忘记本身存在的至人,无用无为抛弃功名利禄的神人,隐姓埋名鄙夷是非荣辱的圣人,才到达庄子推崇的逍遥游之境。(见(寓言重言卮言),(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六期)讲法之三:含糊其辞,闪烁不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课(逍遥游)的课_解是:“至人,庄子以为修养的人。下文神人圣人义相近。无己,无我,即忘掉一切。庄子以为到达此境界方是逍遥游。无功,无所为,故无功利。无名,不求声名。“至人“神人“圣人义相近,仿fo是讲三者属同一境界。“无己,庄子以为到达此境界方是逍遥游,那么,“无功呢?“无名呢?它们算不算逍遥游?“至人“神人“圣人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都不得而知。讲法之四:假如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三句话看做是运用了“互文辞格,互文见义,参互理解,情形当会明朗得多。即“至人“神人“圣人都一样,都“无己“无功“无名。或曰,只要“无己“无功“无名,就能够称作“至人,可以以称作“神人或者“圣人。也就是讲,无己、无功、无名,共同构成了庄子心目中最为理想的人格特征。庄子以为,做到“无己“无功“无名,便进入了“无所待的绝对自由国,即“逍遥游。或曰,能够进入“逍遥游,便会“无己“无功“无名。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习二、三自然段,把握作者由对“有所待的否认提出“无所待的主张,进而通过粗浅短文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浏览能力。(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讲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构成本人独特的风格。难怪鲁迅先生会讲:“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那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讨论。六、布置作业1.熟读全文,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夸大、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2.浅析(庄周家贫)在写作方法上有何特色。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2.初探对“逍遥之游的理解。教学经过一、检查作业第1题,学生自由口述,作一般检查。第2题,抽一至两名同学简析,然后老师评价、归纳、明确:(庄周家贫)是一则寓言,既体现了(庄子)以寓言见长的特点,又体现了庄子散文的又一特色:写得诙谐、辛辣,表现了很高的挖苦艺术手腕。二、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1.学生根据本人找出的运用比喻、夸大、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简析文章的艺术特色。(讲解:能够给学生作一些提示,如从比喻时选材的特点、夸大、拟人到达的效果等方面去分析,以避免学生无从下手)2.学生分小组沟通看法,统一意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分析情况。3.老师点拨看奇特的描写文中的描写巧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大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无形中联络了普通人的生活经历,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蜩与学鸠、斥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敏现,一方面讲明小虫小鸟局限于本人促狭的活动天地;另一方面也讲明,它们和大鹏一样,也是自得其乐适性逍遥的。这几则寓言故事,擅长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探大胆的构思文中的想象不仅体如今详细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如今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宏伟,那“以11千岁为春,11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虽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讲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在庄子的笔下,鱼能够化而为鸟,冲天飞起;鸟能够自视甚高,相互嘲笑;人能够有俗人、至人、神人、圣人之分,他所想象的境界也是唯一无二的,那“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界,又有谁能创造得出呢?那种境界的人格化、详细化,使人明知其假,宁信其真。庄子随心所欲想象出的物事、境界,并非空言诳人,而是其构思匠心的必然体现。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气氛,引人入胜;二则构成一种比照,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要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析隐蔽的情感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认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他固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以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可见,这个一心要飞离人世的作者要否认的不是人生社会,而只是人生社会的黑暗和肮脏。4.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借用寓言讲理,生动透彻。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讲:“著书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课文教案5篇.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