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合集_1.docx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合集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合集下面这篇文章以全新视角、全新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生动再现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下面是我精心采集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来欣赏一下吧。经典成语故事1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擅长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由于传讲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为了不让本人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本人多年积累的识马经历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本人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相马经)上讲:“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他根据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讲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一进门,他便嚷着讲:“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书中讲的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孙阳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竟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讲:“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化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惭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经典成语故事2【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转危为安。经典成语故事3亡羊补牢【典故】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讲:“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成心讲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讲:“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成心讲楚国有什么不幸。假如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如何。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讲:“我听讲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释读】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怎样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假如赶紧去拯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泄气,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以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经典成语故事4【约法三章】秦朝末年,人民苦于沉重的捐税、繁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罚,纷纷揭竿而起。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朝皇都咸阳只要几十里的灞上。仅当了46天秦王的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接受大将樊哙和张良的建议,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兵士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灞上。为了获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公布道:“百姓苦于秦朝的严刑苛法已经很久了,应该全部废除。如今,我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一是杀人的判处死刑,二是伤人的治罪,三是抢劫的受罚。我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乡亲们除害,不是来损害你们的,请大家放心。父老乡亲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人到各县各乡,将约法三章通告于百姓。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纷纷带着牛、羊、酒、食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一再辞让不肯接受,讲:“我们的军粮并不缺乏,不想再费事百姓了。百姓们愈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做王。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获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成语“约法三章即指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约,协商,议定;章,指条目。经典成语故事5【势不可当】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着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本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很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杜料想紧紧捉住这个有利机会,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以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富,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讲:“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如今我方士气旺盛,假如及时进攻吴国,就好似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能够迎刃而解,不会遭到什么阻碍了。杜预根据本人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但凡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杜预以为天下固然安宁,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仍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经典成语故事6龙凤呈祥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来爱玉,秦穆公便给她起名叫“弄玉。弄玉生性自由烂漫,喜欢品笛弄笙,穆公疼爱她,便命工匠把西域进贡来的玉雕成笙送给她,公主自从有了玉笙,吹笙的技艺愈加精湛。长到十几岁时姿容无双、聪颜绝伦。秦穆公想招邻国的王子为婿,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懂音律,不是善奏乐器的高手,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好依从公主。一天夜里,公主倚栏赏月,用玉笙表达本人对爱情的神往,释放心中怀春的心情,这时一阵袅袅的洞箫声和着公主笙乐响起。一连几夜,笙乐如龙音,萧声如凤鸣,合奏起来几乎就是仙乐一般动听,整个秦宫都听得见,以致方圆百里。穆公问其原因,公主讲是从很远的地方想和的。秦穆公便命大将孟明一定要找到吹萧人。一直找到华山脚下,听樵夫讲有一青年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善吹箫,音可传数百里,孟明来的明星崖把箫史带回了秦宫。此时正值中秋,秦穆公见他的箫也为美玉所制,非常高兴,便请来公主,两人一见钟情,便合乐起来,一曲不曾奏完,殿内金龙、彩凤都好似翩翩起舞起来,众人听的入痴,齐赞讲:“仙乐!“,弄玉和箫史完婚之后便住在宫里。箫史教弄玉用箫学凤鸣,弄玉教箫史用笙学龙音,学了十几年,真的把天上的凤引下来了,停在了他们的屋顶上,不久龙也来到他们的庭院里。一日,箫史讲:我怀念在华山幽静的生活。弄玉讲:我愿与你同去享山野清净,二人合奏起来,片刻龙飞凤舞,祥云翻腾,弄玉乘上彩凤,萧史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龙凤呈祥而去!后来人们为纪念弄玉和萧史的动人故事,就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比翼双飞、恩爱相随、相濡以沫、怡合百年的忠贞爱情。经典成语故事大全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