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1920719
资源大小:4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doc
120202020 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年前湖南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主流工作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从 1997 年开始至今,学校已建成了全覆盖的校园网络传输平台,完成了学校的教学、科研、资产、财务、办公等各类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集中、整合、应用的工作已开始部署。我校信息化工作成效明显,但与广大师生的需求、与学校建设发展要求以及世界知名大学的信息化工作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建设,调动全校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立足前期的建设积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实现信息化数据的统一与共享,有序部署基于校园网的各类增值公共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促进优质、高效、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将各类系统所积淀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为学校发展提供可信数据知识支持,以信息化促进职能部门从以业务流程管理为主向以为师生服务为主的职能转变,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将由数据集中与整合逐步向学校发展的战略支撑阶段奋进。2为进一步明确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增强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湖南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一、现现状与挑状与挑战战完成了作完成了作为为信息化基信息化基础传输础传输平台的校园网的主要建平台的校园网的主要建设设任任务务。 。校园网络采用 10G 组网技术,已形成核心交换层、区域汇聚交换层、楼栋汇聚层、终端用户接入层四个层次,环形与星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形成了地面网络全覆盖、完全独立的无线网为备用与补充的传输网络格局。校园网拥有 10G 核心节点 2 个,10G 区域汇聚节点 9 个,1G 楼栋节点 140 个,288 个 C 类 IP 地址,总出口带宽 4.5G。学校的下一代互联网络已经完成驻地网建设任务和校园网 IPv6 技术升级任务,校园网整体并入了 IPv6 网络,联网计算机均实现了直接访问 IPv6 网络资源。形成了以形成了以应应用信息系用信息系统为统为基基础础的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的数字化校园支撑平台总总体体架构。架构。统一信息门户和单点登录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公共基础数据库、统一的应用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已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已成雏形。部分管理职能部门已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20 余个校内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制定了制定了规规范化、范化、标标准化的学校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准化的学校信息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基本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3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从近期来看,为师生服务的以优质教育资源、科研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有待建立;为管理服务的由各单位建设的业务系统难以集成学校的基础数据库,学校的基础数据量少而分散,信息的整合度低、共享度低,中心数据库亟待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在统筹、协调方面尚有一段坎坷路要走;在条件建设上,无线网络尚未覆盖全校区,硬件设备亟需更换、升级以及扩容,校园网的提质优化、上网行为管理、网络资源有效使用的运行监控系统有待配置。从长远来看,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大学文化对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与管理变革不断深化,发展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推进教育信息化始终是一项长期、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二、二、发发展目展目标标、基本思想和工作方、基本思想和工作方针针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围绕把学校建设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目标,以新一代校园网为核心,完善融合最新信息技术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学校核心业务的变革与进步;全面、深入、多层次推进综合信息服务,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撑;完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全校区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交互学习无处不在、优质资源触手可及、信息数据实时共享、4校务管理透明高效、网络文化丰富多彩、E 校园生活便捷周到、国内外学术交流无疆界的“数字湖大”,教育信息化整体上达到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基本思路:基本思路:按照教育部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坚持育人为本,以建设全校性的基础数据库为中心,以人(人事、教学、科研)、财(资金管理及支付)、物(资产、房产、地产)等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以校内个人信息门户为信息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电子邮件系统为学校信息交换的主流工具,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运用,促进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让信息化为学校发展的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主要的战略支撑。工作方工作方针针: :面向未来,育人面向未来,育人为为本。本。面向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面向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建设促进高水平大学发展并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明确中心,突破重点。明确中心,突破重点。以建设全校性的基础数据库为中心,以人事考核为突破口,以校内个人信息门户为信息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以统一认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来规范各业务系统,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联动和数据充分共享。统统一一规规划,分步推划,分步推进进。 。统筹做好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步指导,力争形成特色。对学校已经建5成的人事、教学、科研、资产、财务、招生、就业等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进行整合,优化网络结构,深化信息化应用;有步骤推进党务、组织、校友、房产、地产、基建、后勤等部门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新建。深度融合,推深度融合,推动创动创新。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推动教育和管理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三、建三、建设设任任务务(一)建(一)建设设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学学习习中心中心”,促,促进进信息技信息技术术与教育教学深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度融合1.建建设资设资源丰富的源丰富的“课课程中心程中心”。 。以名师主讲课程为牵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中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访问黏度;以国家精品课程设计制作为基准,推进学校课程和专业学科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不断丰富课程中心的教学资源。2建建设设信息化的学信息化的学习环习环境。境。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实现教与学各环节资源的数字化互动,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本科、研究生)综合教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为主线,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系统、课堂录播系统和师生交互学习平台,实现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环节的全过程数字化。3.培养学生信息化培养学生信息化环环境下的学境下的学习习能力。能力。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多种方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活动,6创设绿色、安全、文明的应用环境。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人人拥有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4.教学信息化数据的分析利用。教学信息化数据的分析利用。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数字化课堂,依托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数据,建立合理的统计、分析、监测评价与反馈系统和机制,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建设,促进学校专业和课程的及时调整,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构建数字化科研(二)构建数字化科研协协作平台,作平台,为为科学研究服科学研究服务务应用信息技术,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便捷可靠的科研成果查阅、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信息及时发布与推送的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为学校的教育研究、科学研究提供集交流、合作、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研究环境。通过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教育资源充分共享,支持学校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教学协作团队,形成开放合作的教研、科研机制。利用校园网良好的网络通讯资源,推动科研装备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提高大型科研装备的利用率。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视讯交流与协作系统。使用 IP 技术,建设数字视音频交流协作平台,依托互联网,为教育研究、科技研究、学术研讨与交流等提供便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实时7视音频交流与协作服务;建设大型学术视频会议系统,服务于重大会议、学术讲座、学术交流,让学术研讨、学术交流与协作无时限、无疆界。(三)加(三)加强强管理信息化系管理信息化系统统建建设设, ,为为学校学校辅辅助决策提供支撑助决策提供支撑按照学校信息化一盘棋的总体原则,对学校已经建成的办公、人事、教学、科研、图书、资产、财务、招生、就业等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标准规范进行整合,有步骤推进党务、组织、校友、房产、地产、基建、后勤、档案、校报等部门信息应用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新建,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数据实时交换与充分共享,实现学校校务工作的全面数字化,推动学校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校务管理。以学校行政事务网上办理大厅为牵引,以教职工个人电子工作计划与日志、移动 OA、基于电子邮件系统的校内信息发布平台等系统的建设为抓手,有序建设与完善学校基础数据库,逐步完成数字迎新服务、一站式毕业离校服务、财务自助预约与报账服务、教职工电子履历服务、房产地产和资产信息共享与公开服务等公共事务的电子化。依托学校的校园卡缴费接口、银行卡交易接口,在学校各类应用或服务系统中涉及收费的各相关业务系统嵌入电子支付模块,完成业务系统的金融交易直接通过校园卡或银行卡直接刷卡支付,逐步实现校园内涉及金融业务交易如学费、住宿费等各种费用的安全电子支付。与发展规划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成立校本研究数8据中心,按照学校决策支撑的各种需求,设计合理的数学模型,对海量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分析显性的数据的统计规律,发掘隐性数据之间的关联,为学校的发展、规划与决策提供全方位、科学可信的数据支持,方便校本研究开展,服务学校的发展战略。研究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将研究成果直接和间接用于指导我校信息网络的建设,全面提高员工在高校信息化应用技术与水平。跟踪最新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方向,联合我校相关院系开展 IPv6 的网络应用技术、物联网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试点,培养人才,积累技术。(4(完善校园信息化的支撑完善校园信息化的支撑环环境境1建建设设大集成的数据中心大集成的数据中心依据国家教育行业标准(JY/T 10062012),按照各数据子集,将学校的人财物、师生在校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活动产生的各项信息数据建库,建设一个大集成的数据中心,并对关键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集中与整合,为数据的检索、整合、挖掘,为校领导决策支持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数据基础。中心数据库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主要包括:(1) 完善师生基本信息,建立以人为主体关联的教学、科研、资产等信息数据库;(2) 实时获取规范的人事、财务、教务、研究生、资产、科研等业务系统的公共数据,纳入学校的中心数据库;(3) 新建学校地产、房产、校友等信息数据库;(4) 丰富学校的数字图书数据库,整合数字教学课件数据库;9新建数字化档案数据库;(5) 启动建设学校校区、建筑及地下管网的数字地理信息数据库;(6) 基于学校各种研究、决策支持需要,建立相应的统计分析数据库。2. 增增强强社会服社会服务务与文化与文化传传承能力承能力进一步完善“千年弦歌”、 “潇湘槐市”、 “学生社团”等网站,构建湖南大学校园文化网上宣传与互动平台,传承学校底蕴深厚的书院文化和湖湘文化;继续完善学校数字图书馆和书院博物馆的建设,提升文化水平;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科普、专题教育、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传播先进的时代文化和科学技术。依托学校的校内个人信息门户,构建学校网上虚拟社区,推动学校广大师生以班级、学院、社团等形式的虚拟社区进行自由的思想与文化交流,促进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形成、促进创新理念与进步思想的形成。3.以国家以国家“三网融合三网融合”为为契机建契机建设设 IPTV 校园网校园网络电视络电视抓住国家“三网融合”的契机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广播电视部门合作,依托覆盖整个校园和学生公寓的校园网络,建设基于IP 的高清电视直播(转播)系统,以最低的建设成本和运行使用费为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依托广播电视部门丰富的科技、地理、教育、经济、娱乐类精品电视节目资源,建设内容丰富的视频资源中心,为师生提供点播观看,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4.实现实现校园基校园基础设础设施的智能化和安全防控的一体化施的智能化和安全防控的一体化10有序推进学校的电子地图、地下管网、虚拟校园、路网交通等数字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数字化的智能交通、三维数字管网、全景虚拟校园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服务。 对现有校区视频监控系统、各楼内监控系统进行 IP 数字化改造与联网整合,加强对学校各大楼出入口智能化系统建设工作的统筹,各大楼消防、报警等弱电系统的联网与 IP 数字化改造,与智能交通服务联动,共同构筑学校安全防控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试点应用物联网技术,选择学校重要场所(如校办公楼等),通过各种传感器的安装、智能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控制部件的配套安装,试点打造成具有人工智能、自主感知与控制能力的智能化大楼样板。5.提升装提升装备备性能,建成方便通性能,建成方便通畅畅的信息的信息传输传输通道通道新建区域地面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同步跟进,继续优化无线网络,保证校园网的天、地全覆盖,实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桌面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掌上智能终端在办公室、教室、图书馆、家庭、宿舍、校园或出差在外等各种场合的安全、稳定接入,便捷快速地获取学校所提供的任何信息服务及互动交流。校园网出口持续扩容,校园网总出口带宽要达到 8G,其中CERNET 出口达到 2G,CERNET2 出口带宽达到 2G,中国电信网出口带宽达到 2G,中国新联通网出口带宽达到 2G;保证外网访问通道虚拟专用网(VPN)安全和高品质。按需添置软硬件设施,保障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11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纵深推进,持续性投入增添支撑信息系统与服务运转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同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信息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如各类服务器、存储、虚拟化系统软件、负载均衡设备、应用支撑系统软件、备份容灾系统等。购置开发专门的校园网出口流量统计及控制系统软硬件,满足关于调整校园网络使用资费标准的通知文件的要求,通过免费流量的调节杠杆,逐步加强校园网出口流量的使用统计以及使用控制,提高有限的校园网出口带宽资源的有效使用,真正实现免费的校园网资源主要服务于师生的教学、科研;通过该系统,配置足够的存储设备,全面记录与监控师生的上网内容、分析师生的上网行为,规范校园网的使用,以符合国家公安部的所有用户上网行为记录保留三个月的相关规定。6.完善校园网完善校园网络络和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按照国家要求和规范,建设与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的学校保密专用网络,处理机要文件、维稳、军工、科研、招生、党委系统、干部等涉密信息的传输,重大突发事件的指挥与控制等,保障学校机密数据与信息的安全,杜绝失泄密。在校园网出口部署入侵防御体系,强化联网用户终端安全保障,提升整网安全;部署安全监测和行为审计系统,全面掌控安全状况,确保网络安全运行;建设一套完备的数据中心信息服务运行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服务器和应用的运行状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运维监管系统,全面监管出口设备、用户终端、各种网络与服务器硬、软件的安全运行,整理、分析,12实时感知安全状况;健全信息化系统运维机制与应急预案,智能化地提出安全应对策略。(五)加(五)加强强制度建制度建设设和和标标准化建准化建设设1. 统统一技一技术标术标准和准和规规范范制定一套涵盖学校信息化建设、运行、管理、维护、容灾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标准等制度体系,指导、规范并保证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据可依,面对各种状况,均有相应的预案应对,从制度上保障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2. 统统一身份一身份认证认证和授和授权权建立学校统一的身份中心,教职工身份数据与人事、组织部门的人员、干部数据联动,学生与招生办、教务处、研究生院、国合处、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等有关部门的数据联动,维护一套准确的完全的用户基本身份数据。授予每一位师生一电子身份 ID,通行全校所有的信息应用系统。建立学校统一的授权中心,强化信息集中授权,根据用户身份信息,严格设置学校各类信息的只读、读写、处置等权限,保证每一位师生仅能接触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各种数据信息。3. 统统一个人信息一个人信息门户门户通过集成校内各应用系统,建设一套统一的师生校内信息服务平台和展示平台个人信息门户。为校内师生提供一站式办理各种业务、获取与各人相关的各类校内通知信息的服务窗口,并一站式查询个人在校数据,享用学校公共基础数据库提供的、13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服务。4. 整合信息整合信息发发布布涵盖的信息数据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校内办公自动化的通知及待办事宜;校内个人电子邮箱的邮件信息;校内新闻;课程课表;工作日志、工作提醒;财务查询信息;图书借阅信息;文化生活信息检索,如个人校园卡消费查询、校园网使用情况查询、门禁通道出入查询等;科研信息;个人校内资产使用信息;学生个人成绩信息以及校内各类应用管理系统的快速使用入口等其他信息及功能;并提供各类图表方式的信息统计功能;等等。 (6(加加强强信息化信息化队队伍建伍建设设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固定和流动岗位相结合,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对引进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予以政策倾斜,稳定并充实核心技术力量;对一般技术维护人员,可以灵活聘用。经常性地组织信息化技术与管理人员参加 IT 和管理领域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可保障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队伍。加强培训,加强各二级单位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保证学校信息化工作向纵深推进。四、保障措施四、保障措施14(一)加(一)加强组织领导强组织领导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学校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职责,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共同推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自身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归口实施;资源统筹,合理分担;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谋划学校大信息化建设,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体制性障碍。(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定和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教育管理、教学和服务等信息系统安全。加强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三)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三)完善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维护与技与技术术支持服支持服务务体系体系推进学校信息化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充分凝聚和使用好学校现有各类 IT 人员,共同建设一个强大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四)(四)发挥发挥国家超算中心(国家超算中心(长长沙中心)的沙中心)的资资源源优势优势充分利用国家超算中心稳健的服务器、海量的存储器、巨大的吞吐能力和并行计算等 IT 硬件资源,进一步夯实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五)落(五)落实经费实经费投入投入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15障经费标准等政策措施,在学校投入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强项目与资金管理。统筹安排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根据各地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特征,及时调整经费支出重点,合理分配在硬件、软件、资源、应用、运行维护、培训等各环节的经费使用比例。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监管,规范项目建设。实施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绩效评估,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