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八单元.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 1 公顷和 1 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 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难点:体会1 公顷和 1 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课时安排2 课 时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公顷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 34 页例 1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 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 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教学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目标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 公顷的实际大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救措施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板书:认识公顷)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1、认识 1 公顷的含义。指出:边长 100 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2、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出示 “ 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小结:把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 10000, 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3、尝试单位换算。|m4、完成 “ 做一做 ”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 题。2、指导完成练习六第2 题。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3 题。4、指导完成练习六第4 题。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猜一猜, 1 公顷有多大?想象一下, 边长 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自学: 1 公顷的含义。把学生带到操场, 让28 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28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 面积大约是100 平方米。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 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 公顷。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平方千米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 35 页例 2 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了3种方式来认识 “1 平方千米” :一是以边长1 千米的正方形来表征;二是沟通1 平方千米与平方米、 公顷之间的关系; 三是借助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的占地面积, 间接的帮助学生建构1 平方千米的表象。即有数理层面的联结,又有直观形象的支撑。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方千米,知道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 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救措施活动一、情境引入。1、用合适的面积单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在填写单位时 ,要先想象它的实际面积以什么为单位最合适。2、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公顷一般表示较大的面积 ,那还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 ? 出示例 2 的题图。提问:你从图中了解了什么内容?指出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认识平方千米活动二、合作探究。1、认识 1 平方千米的含义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平方千米也可以用符号“k ”表示。板书: k 师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领土总面积是多大吗?指出:我国领土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2、体会 1 平方千米的含义师:上节课,我们认识1 公顷是多大正方形土地的面积?3、尝试单位换算4、 “试一试”教学5、完成“做一做”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完成练习六第5 题2、完成练习六第6 题除了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进率是10000, 其余单位间的进率是100。3、指导完成练习六第7 题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位填空。( 一块橡皮) 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2 ( 一张课桌) 上面的面积大约是36 (一块黑板) 上面的面积大约是4 ( 校园 ) 占地面积大约是 1( ) 请大家猜一猜: 1 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能想象一下1 平方千米有多大吗?小组中算一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是怎样换算的?在小组中交流换算方法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作业,集体评价纠错学生在小组中估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课题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重点角的意义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具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直线1、复习线段的特点。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2、认识射线。(1)课件显示, 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2)射线有什么特点?(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 、认识直线。(1)课件显示, 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23)学生尝试画直线。(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 、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射线直线小组汇报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学生自由发言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太阳射出的光线等等。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学生画直线得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小组合作填写表格。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二、认识角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2、建立角的概念。(1) 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2) 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 1、 2 2、P39、2、四、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五、课后作业 :P40、8 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学生举生活中角的实例学生独立画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画角的的方法。学生说角的概念及角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名称图形联系区别线段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两个端点,可以度量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课时课题角的度量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 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 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 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学生思考后汇报学生自由发表见解。量角器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板书:中心、 0 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 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 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 1角的观念。(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 、认识几度角。(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 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 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 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1、出示下列角( P37) ,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学生回答:是角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讨论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 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边量 边 说 明 是 怎 样 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 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 。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四、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 例 1)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叉开得越大, 角越大。五、巩固练习:1、P38“做一做”2、 P39、4 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3、 P40、6 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75 105 120 135 150 180六、课堂小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 :P40、5、7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学 生 在 小 组 内 讨 论后,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订正学生动手用三角板拼角。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课时课题角的分类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教学过程一、 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2 1 3 5 6 4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二、探究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 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 哪一类角比较特殊? (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学生汇报: 角的知识学生回答角的概念学生观察汇报分类学生汇报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直角学生小结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学生画直角, 并说明算法。学习必备欢迎下载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 (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6认识平角和周角。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 2.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 平角 2 个直角 1 周角 2 个平角 4 个直角师: 那我们来看钝角。 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三、巩固认识: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2、P41、思考题3、P43、4 看图填一填4、P43、1 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五、课后作业: P43、3、5 三角板、量角器、折,借助有直角的物品画。同桌检查画的对不对学生自由汇报后看书自学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课时课题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2、 我们已经认识角, 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二、探究新知1、教学角的画法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说一说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2、做一做( P42、2)分别画出75、105的角学生说出角的名称。学生汇报:量角器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自己尝试画角汇报画角的方法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三、巩固练习1、P43、2 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10 45 60 90 105 1202、 P44、 6 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五、课后作业:P44、7 画完后, 说说画角的步骤。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全班订正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板书设计画角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一课时课题口算乘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1、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创设情境:1、 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2、 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千米。特快列车小时约行千米。1)人骑自行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问: 30 小时行多少千米?练一练:184= 24 3= 25 2= 14 6=2)特快列车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练习: 1305= 2380= 1506=713=4602=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学生看图片汇报查找的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163=小组讨论口算方法,汇报方法 1:想 103=60,36=18 , 30+18=48,所以163=48方法二: 16 3 - 48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口算 方 法 : 1630 先 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 0得480 1030+630=4801603 想 1003=300,360=180 ,300+180=408 , 所 以1603=480因 为 163=48 , 所 以1603=480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 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三、巩固新知:1、练习六第1 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2、 、练习六第1 题和第 2 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六第4 题和第 5 题口算练习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第 48 页 6-9 学生独立口算,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独立完成,反馈结果独立完成后汇报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二课时课题笔算乘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1、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复习导入;1、口算:1522= 231 4= 321 2= 4153= 298 3= 5233=2、笔算2412= 44 59= 63 52=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 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小时,火车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14512 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么?14512=1740 145 12 - 290 1 45 - 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14512三位数乘两位数说 出 估 算 的 方 法15010=1500,1502=300,比1800米少一些。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用笔算比较准确。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先 算 1452 , 再 算14510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对齐,最后想加便的结果。用学过的计算工具,计数器来验算。小结: ,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什么?师生归纳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书后做一做13412= 176 47 425 36237822、练习七的1、2 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3 题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展示过程。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课时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具题卡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复习导入;1、口算283= 16 8= 36 2=4620= 4160= 3150=1506= 26 7= 20 19=20073= 90024= 4308=156= 190 5=口算的方法是什么?2、笔算32224= 14527= 67913=28635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二、练习内容:1、判断并改错。134 152 246 16 23 34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938 1196 7344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笔算12473= 46 215= 224 36=28153= 27 142= 182 47=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解决问题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 个班,每班144 本,还需要留40 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2)一场电影有观众806 人,照这样计算,放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找出错因并及时改正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独立分析题中给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映 32 场共有观众多少人?出的信息数据和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教学过程3)有 8 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4 人,站了12 行,共有多少人?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 3 套,儿童百科每套125 元,数学大全每套1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书上练习七第8 题四、思维训练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 18 看成了 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 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2、练习七第12、13 思考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七第10、11 题读懂题意,独立分析解答,全班汇报。填写表格,交流汇报。全班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四课时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 (例 2)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方法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复习导入;1、 口算4072= 600 300= 30 23= 5330= 20 700= 40 22= 4072= 40 72= 40 72= 2020= 40 90= 502 7= 6085= 908 4= 400 50= 2、笔算7086= 7908= 54 278=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例 2、特快列车小时可行160 千米。普通列车小时可行06 千米它们 30 小时各行多少千米?。问: 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 和非 0 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学生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读题理解题意16030= 10630 学生尝试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汇报: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或: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 0 思考并回答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16030=4800 160 30 4800 2)10630= 自己试一试学生反馈时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 30 (2)计算 10630 时,既然中间的0 与 3 相乘得 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30=3180 106 3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 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1、书后第53 页做一做2、练习八的1、2 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3、4、7 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 叙述计算的过程学生尝试计算汇报计算过程, 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独立完成后, 展示过程。概括计算方法独立正确地进行计算全班汇报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五课时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情境导入: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1)人骑自行车小时约行1千米。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 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可以写成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千米。小林每分钟走60 米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 每秒、每日等等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一辆汽车的速度是千米时,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学生阅读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学生叙述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米。独立写出订正。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在班上交流。802=160(千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 米分,分钟可行多少千米?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三、巩固新知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 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 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 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 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 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习八第8、9 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八第10 题每 位 学 生 写 出 关 系式。22510=2250(千米)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速度时间 =路程独立完成汇报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独立完成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六课时课题积的变化规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规律。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62= 8125=620= 24125=6200= 72125=组织小组交流归纳规律: 两数相乘, 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84= 25160=404= 2540=204= 2510=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3)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2、验证规律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 1712=2624= 1724=2612= 1736=观察算式。学生将发现的规律说 给 自 己 的 同 伴听。全班汇报交流发现的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明写算式的理由学生讨论因数变化的规律汇报交流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学生填空并验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应用规律完成例4 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9 的1- 4 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1824=(182)( 242) = (182)( 242) = 10545(1055)( 455) = (1053)( 453) =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几,它们的乘积不变。三、巩固新知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 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宽扩大到原来的 4 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第59 页 4、 5 每位学生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 个。完成计算,并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学生概括规律独 立 填 写 各 题 的商,再交流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讨论交流后说明思路。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1) 62= 8125= (2)84= 25160=62 24125= 404= 2540=6200= 72125= 204= 2510=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七课时课题乘法估算(例5)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补救措施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出示图片: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2) 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5000 元更好些。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桶, 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找出信息和问题小组内学生交流计算。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9 元大约是50 元,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 人,大约是 100 人。50 00 5000 元, 老师准备5000元就够了。 .49元可以看作是50元,全年级的104 人可以看作是110 人。50110 5500 元, 应该准备5500元。可以利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看作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再去相乘,计算出大约的数。学生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方法。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过程三、巩固新知 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 页,大约是()页。小 明 每 分 钟 打 字108 个 , 大 约 是()个。本校有学生688 个人,大约是 ()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 千克,大约是()千克。2 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 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1800 米1200 米1500 米3 沙坪小学有学生612 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 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 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 千米, 20 天能飞 到吗?4、第 62 页的 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第63 页 8、9、10、11、12 学生独立估算,全班汇报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汇报估算结果。独立找估计的方法,交流各自估计的结果。教学反思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课题垂直和平行页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