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答案.pdf

    • 资源ID:19252767       资源大小:479.8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答案.pdf

    1 2020 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一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 “长善救失” 、 “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均出自学记 。2.【答案】C。3.【答案】B。解析: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张通过一系列的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经验课程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答案】A。5.【答案】D。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践中寻找需要解决且值得研究的问题的研究,不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的,故选 D。 6.【答案】A。7.【答案】A。8.【答案】D。9.【答案】A。10.【答案】A。解析: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一种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合作模式。 11.【答案】A。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12.【答案】B。解析:课程理论专家泰勒 1949 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由此确立起了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13.【答案】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14.【答案】D。15.【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16. 【答案】 B。 解析: 权威式领导虽然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心方面稍差, 但是当班集体涣散,课堂秩序混乱,人际关系紧张时,权威式领导往往能有效地控制局面,使课堂活动走上正常运行轨道。 17.【答案】A。 18.【答案】B。19.【答案】C。解析:小明发现的这种现象说明不同的人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因此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20.【答案】B。解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题干描述属于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2 (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22.【参考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3.【参考答案】(1)一般性指导。这是指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出家庭教育的一般要求和建议。 (2)针对性指导。这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别提出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应采取的教育措施,以及实施措施的途径和方法。 (3)分类指导。这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学生以及不同类型的家庭所进行的分别要求、分类指导。 (4)个别指导。这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所作的个别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分析学生情况,制定教育措施,总结经验教训。 三、材料分析题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1)张老师教育的班级产生这样的后果的原因: 没有“身教” 。没有“身教” , “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既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张老师教育学生不要说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自己却说脏话、粗话,乱扔烟头。口头上的教育没有起到正面教育的效果,不好的“身教”却对学生起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言教不服。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 ,显然不行,只有言之有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心教不诚。 教育不过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 错在什么地方, 怎样去改正。如果心不诚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张老师自己口头上教育学生,自己却做不到,在教育学生方面没有付出自己的真心诚意,因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正确方法: 身体力行。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说理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要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3 应该如何去改正。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话比苍白无力的说辞更具有说服力。 真诚教育。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 ,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25.【参考答案】(1)案例中的林老师主要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材料中的老师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磁铁的神奇,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2) 在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或者比较抽象的理论性知识, 老师更应该借助各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在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时,要正确选择直接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并且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四、教学设计题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1)文章大意: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写作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 语言、 动作、 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质,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突然、打量、已 经、如果就”口头语说话。过程和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读好人物对话,学习高尔基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质。(3)新授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躬(gng) ” 、 “胶(jio)卷” ,轻声字“停当(dang) ” 、 “打量(liang) ” 。 3.交流学习疑难,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4.齐读全文后,小组讨论,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 111 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4 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理解“鞠躬” 、 “打量” 、 “摆弄相机” 、 “赶紧站”等词语。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 ,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引读第 1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 “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两个问题: 小男孩会回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 、 “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27.【参考答案】(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 中“四能”的内容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中,发现结论常常比证明结论更重要,创新性的成果往往始于问题,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是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四能”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2)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一)新课导入 游戏导入: 在图形的王国中, 爆发了一场关于 “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 的激烈的争吵。 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说自己的内角和最大。 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新课探究 1.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 3 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同桌之间相互量一量,交流一下。 提问: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提问: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180,如何验证呢? (1)剪拼的方法验证 分组进行剪拼。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 5 (2)汇报验证结果 提问:通过验证,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三)巩固提高 1.解决导入中的问题。2.如图,已知1=140,3=25.求2 的度数。3.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组在一起,得到的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导过程体现了哪种数学思想方法? 作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课后思考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8.(1)a.温故知新法:运用所学过的旧知识联系新内容。 b.设置情境法:假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与学习,实现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的教学效果。 教师语言:讲故事、讲谜语等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律动:咏唱(chant) 、绕口令等(2)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new words during the class, such as “blackboard” and “window”.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structure of imperative sentence.Ability aim: Students are able to recognize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rough listening.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learn to respect others, and their awareness of being polite can also be cultivated. (3)Presentation Point to the blackboard, the window and the door in the classroom separately, and write these three wordson the blackboard, then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teacher. Le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the new sentences by means of teachersdescription and body language. For example, teacher says to one student: “I feel very hot. Lily, open the window, 6 please.” Guide the student to open the window, and express thanks to him or her. Explain 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for students, and make a new sentence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imperative sentence better. (Justification: Through those activities, students can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basic structure of imperative sentence.) Practice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ry to repeat it. After listening, ask the question:“Does Peter help Miss Fang open the door?” Students may answer: “Yes, he helps Miss Fang open the door.”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to the tape material: a. () the door, please. b. Look at the (), please. . Pair work: Ask students to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with their deskmates, and invite one group to givea represent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 (Justification: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and they can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they learned today.) 29.【参考答案】(1)歌曲特点 本课第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 “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 19 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 每乐句都是 4 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X XX”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舒伯特的音乐魅力,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纯洁深沉的母爱。 7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和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 (3)新课导入 1.教师出示表达亲情和母爱的图片,学生欣赏,教师提出问题: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面中的描述的场景,体会妈妈的对我们的爱,并提出音乐作品可以表达这种无私的爱,并引入新课。 (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 课程伊始,播放亲情和母爱的图片,提出问题:看到图片中的内容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自然联想到妈妈,教师再通过语言的引导提示学生有很多作品可以形容我们的妈妈,还可以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从而引出新课。这一系列的教学步骤通过由浅入深的一步步感受,图片引导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思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开门见山的了解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走向,为课程的展开树立良好的开端,同时教师深化感情烘托,既锻炼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又能从课下到课上良好过渡。 30.【参考答案】(1)重点为抖绳在拉动中要绷直;难点为左右手的收放配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介绍抖空竹,学生对抖空竹这一民间体育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练方法体会用力技巧,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及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3)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师示范技术动作,启发学生思考要点示范三种启动法:a 滚动拉提启动法;b 原地提拉启动法;c 定位手旋启动法。 【教学意图】通过教师示范技术动作为学生呈现动作直观表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技术动作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总结讲解技术动作动作要点:将空竹置于地上,使其轴垂直于身体。将线绳从空竹下放入承线槽内,并交叉半个扣。一般左线外、右线内,左线长、右线短,双手握杆将线拉直。右手向右拉动,使空竹向右沿地滚动,随着滚动加快将空竹提起。右手用力向上提拉,左手紧随而线不松,反复抖拉加快空竹转速。 口诀:一对正,二对齐,右手用力向上提,左手配合不用力。 【教学意图】通过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让学生把握技术原理,准确理解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 练习a 学生自主练习 8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练习发现学生在练习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左右手配合不协调、抖绳没有绷直、空竹左右晃动等问题。 b 分组练习 【教学意图】通过分组练习解决上述问题,如两臂放松,上臂靠近身体,两小臂上下拉绳解决不协调问题;注意收放抖绳时机解决抖绳没有绷直的问题、让空竹的轴面始终朝向练习者身体解决空竹左右晃动的问题。 c 找两名练习好的同学示范 【教学意图】通过示范鼓励表现好的同学,同时激励其他同学。 31.(1) 【参考答案】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的,它是以一个单独纹样(一个形象或者一组形象为单位的纹样)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无限反复的纹样。可按重复排列的方向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一个单位纹样沿上下或者左右两个方向做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沿左右方向连续重复的称横式二方连续,沿上下方向的称纵向二方连续。其主要形式有散点式、接圆式、波线式、垂直式、斜线式、折线式、结合式。 四方连续指以一个单位纹样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的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有三种组织形式:散点式、连缀式、重叠式。 (2)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案排列方法及组织规律,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图案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与交流,探究图案排列方法、重复的规律,学会设计具有形式美感的的连续图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图案,发现生活中的美,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3) 【参考答案】 活动一:看一看 教师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并回答:鱼儿外形相似,成群结队游动等。教师继续提问:鱼儿是怎样结队排列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向上排列、向下排列等。 教师总结引出课题:除了能向上向下排列,还可以怎么排?向左?向右?接下来进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具有视觉性,教师的提问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活动二:找一找、议一议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有哪些是重复排列出现的?学生思考并回答:空中飞翔的鸟、路边的树木等。教师总结:展示教室里的桌椅前后排列、凤戏牡丹等图片。 2.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并提问他们是怎样重复排列的?学生思考回答:向下、向上、向左、向右。9 教师引导学生实践,相同图形,变换排列方式,探究最终得到的形象相同吗? 学生实践回答。教师总结指导(改变方向、改变颜色) :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 【设计意图】运用美术学习的常用方法,通过观察将生活实际联系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活动三:做一做 1.尝试运用拼贴、绘画、剪贴等方法表现设计有重复规律的图案。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独特的排列方式进行排列与设计。 2.通过自评、互评、师评三种方式展评(构思、排列方式等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四:想一想 1.课堂小结:图案艺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有图案,图案来源于生活,而且能美化生活。希望同学们继续认真学好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2.课后用所学的知识创作一件作品,装点自己的房间。【设计意图】将美术作品运用于生活实际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学习的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答案.pdf)为本站会员(he****i)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