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五答案.pdf
-
资源ID:19252935
资源大小:454.6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3月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五答案.pdf
2020 年3月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五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2.【答案】D。解析: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3.【答案】C。解析: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狼孩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语言顺畅的交流,是因为狼孩错过了语言形成的关键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要抓住关键期,因此选择 C。4.【答案】A。解析: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5.【答案】C。解析:学制建立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在学制上,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合他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水平。如题干中出于个别差异上的考虑,就有设立特殊学校的必要。6.【答案】D。7.【答案】D。解析:ABC 都是教师行为“十不准”中的内容,属于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明令禁止的。8.【答案】B。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9.【答案】C。10.【答案】C。11.【答案】D。解析:教学中一方面要发挥作为指引者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个人修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2.【答案】C。解析: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13.【答案】A。解析:一个算法就是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对所有数字组合一个个的尝试属于算法。14.【答案】C。解析:情绪记忆指的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这里对过往“愤怒”的记忆就是一种情绪记忆。15.【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是通过奖励、等级评定等外部强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强化理论。16.【答案】D。解析:选项 A 是胆汁质气质的特点,选项 B 是多血质的特点,选项 C 是粘液质特点,抑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弱型,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故题干描述与 D 选项吻合。17.【答案】D。118.【答案】A。解析: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通常指那些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以获得完备的动觉映象。教师演算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操作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模拟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原型定向。19.【答案】A。20.【答案】D。解析: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21.【答案】A。二、辨析题22.【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此观点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将二者等同化。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23.【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智力、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是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探索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2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操作的定向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题干描述的情况表明学生的动作已经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已经达到熟练阶段。2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自我发展的主体。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该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既将学生集体看作教育的对象,也将其视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三、简答题26.【参考答案】(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这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5 岁以前还是“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2)权威阶段(5-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8-10 岁):自律道德的开始阶段,开始按照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认为道德是2可以修改的,即不单纯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4)公正阶段(10-12 岁):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27.【参考答案】(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3)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28.【参考答案】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29.【参考答案】(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道德修养法(道德指导法、自我指导修养法、个人修养法)四、材料分析题30.【参考答案】材料中教师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做“眼线”,容易培养学生阴暗的人格,这样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班主任的做法极为不妥。(2)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班主任“无事不晓”是通过学生小明出卖同学而做到的,这不利于学生人生的发展。(3)新课程倡导“教师是一种灵魂的启迪,一种精神的唤醒”,作为班主任如此要求小明做伤害同学的事,实则为一种畸形教育。(4)信任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监视”实为一种不信任。班主任此种做法,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尊重,丧失了教育学生的前提。31.【参考答案】(1)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无论何种遗忘,遗忘的进程都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2)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复习要及时。如果不及时复习,头脑中的保持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再复习就要花费相对较多的时间。因此,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安排复习。3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第一,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至于具体的复习时间和时距的安排以及复习次数,应依材料的性质、数量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第二,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第三,复习方式多样化。第四,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到 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 150%,效果都不理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