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二答案.pdf

    • 资源ID:19253077       资源大小:436.3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二答案.pdf

    1 2020 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2.【答案】D。3. 【答案】 C。 解析: 本题注意题干的前提条件。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 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一般是 6-7 岁,要在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阶段接受小学教育,抓住关键期,否则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间。 4.【答案】C。解析:新课改提倡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而题干体现的是学生是独特的人。 5. 【答案】 B。 解析: 又称经验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 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 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6.【答案】B。解析: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须立即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等,以确保呼吸道通畅。并松开裤带、领带和衣服,迅速进行倒水,对口腔密闭者可捏其两侧面颊并用力启开牙关。然后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抱住溺水者的两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 快步走动使积水倒出。 之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若溺水者心跳已停止, 要同时进行心脏胸外挤压。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理成熟的。故选 B。 8.【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9.【答案】C。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 。 10.【答案】B。解析:自然实验法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14.【答案】B。解析:教师采用的是复习导入法,即选项中的温故而知新。15.【答案】B。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征: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出了很多筷子的用途说明其流畅性较好,但其列出的筷子用途都在餐饮范围内表明其变通性较差。 16.【答案】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两三岁的儿童主要冲突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 17.【答案】A。解析:提取失败理论认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个体在2 提取时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如果有恰当的线索提示,个体就能够很快将信息提取出来。 18.【答案】A。19.【答案】C。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0.【答案】B。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又称作相对性评价,是依据一个常模,即相对标准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2.【参考答案】(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3.【参考答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材料分析题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 “创造性地教学” ,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 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而且应该 “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3 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5.【参考答案】(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 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第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第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第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教师在学生品德培养中要注意抓住时机。 把握时机是品德培养过程中要首先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在先进事例发生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给与表扬;在学生消沉时、失去自信时、最需要激励时不吝赞美地给他以及时的鼓励;也要在他放任、自满时及时给他以警醒,中肯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建议。材料中班主任李老师在张同学有助人为乐行为时设计主题班会对张同学的行为给予肯定,抓住了教育的最佳时机。 第二,对学生要有正确评价和价值引领。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理解,教师应该用策略的方法给予客观的评价、适时的指导、恰当的鼓励肯定或提出不足。材料中的李老师对张同学的发言中的价值观应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引导,从而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四、教学设计题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1)写作特点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表意明确。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 “上腭” “哺乳” “退化” “垂直” “经验” “胎生” “特征” “寿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与鲸相关的各种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4 法。 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新授环节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2.检查自读情况:学生轮读生字新词。二、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一)分读段落,感受特点 请六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同时请大家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一段中能感受到鲸很大呢? 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引导、归纳学生发言。 (二)品读重点段,体会写法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鲸很大呢?把相关语句画一画, 还可以写一些批注。 集中交流。引导学生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从具体的语句中初步感悟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 列举的数字,让我们感到更加真实可信。 (板书:列数字) 真实的例子,更增加了说明的力量。 (板书:举例子) 用象、大肥猪等熟悉的事物来和鲸作比较,突出了鲸很“大” 。 (板书:作比较) (三)品读课文,感受鲸之“大” 指名学生读课文,然后相互评价。教师范读。指导提高。 三、自读自悟,感悟升华 请大家再来读读其他段落,看看课文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鲸.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鲸的这些特点的,尝试着也用几个字来概括每段内容。你们对哪段内容最感兴趣,就反复读一读,然后组成学习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画图等)与大家交流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 下面我们来集体交流,请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听,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发言的小组提出来。 (集体交流。感悟升华,学习表达) (一)引导概括 引导学生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体会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会概括每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表达 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 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 ,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板书:打比方) 27.【参考答案】(1)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想5 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分类和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增强用数学思想认识事物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形象思维,感受数学美,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3)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并提问你能找到哪里有角? 根据学生汇报,在上图显示描出六个代表性的角。 (2 个直角,2 个锐角,2 个钝角) 提问: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判断直角? 思考:这些角长得一样吗?你能根据它们的特点分类吗? 【设计意图】在课程开始之前,用课件展示生活着的有关角的图片,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从生活实物中找角,再从中抽象出角,既是对旧知的复习,又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起学生注意,并引发思考,为下一步探究指明方向。 28.【参考答案】(1)老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感情,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去学习,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情境中进行英语学习给予学生听力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重视学生对于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2)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任务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以及交际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听力,抓取必要的信息。使用情景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情景运用合适的语言。通过交际教学法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 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 “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and “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 as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first approach, students can grasp the information quickly. And through the second method, students interest can be aroused and they can master the language in specific situation. And us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 enables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practice their spoken English. (3)Pre-listening (1) Show some pictures of food and ask students “whats this in English”. (2) Ask students what kind of food do they like in daily life. (Justification: Through these two activities, some words of food can be reviewed and students can make a better preparation for the following listening.) While-listening (1) 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listening, theyre requir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 6 “where are they? ( they are at the shop.) (Justification: Through this activity, students can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ir listening skill of extensive listening can be practiced.) (2)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to find out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The questions are: What would the mum like? ( tomatoes, eggs, potatoes, carrots)which two kinds of food can make soup?( tomatoes and eggs)What would kitty like?( candy and orange juice)How much do these food cost?( Thirty yuan)(Justification: through activity,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dialogue in detail and their ability of grasping specific information can be improved.) Post-listening (1) Divide students in several groups and named them with star, sun, moon and so on. Then one student in each group acts as a reporter to interview others “what would you like “, and finally report to all of students. (2) Invite some students to have a performance of shopping at the shop in their own words. (Justification: These two activities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in a more interesting way, and they can understand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 in a proper situation. Through which, they can take part in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their spoken English also can be enhanced.) 29.【参考答案】(1)歌曲特点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是由姆卡楚尔宾娜作曲、 思渊洋改编的儿童歌曲, 该儿童歌曲共有两种版本,分别是中文版和英文版。这是一首 2/4 拍,大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结构方整,其中前十六的节奏贯穿全曲,节奏明快,舞蹈性很强,适合于边演边唱。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并体验双人集体舞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歌曲演唱、拓展表演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自身协调性及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分角色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 (3)新课导入 1.教师创设谈话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从国外寄来的一封邀请信,小洋娃娃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她的 party,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吧。 (加律动排队走) 2.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中走出来,思考问题:音乐停了,我们走了好远了,走的好累啊,我们休息一会。同学们快看,前面有什么?我们去问问它们在干嘛?(前面有小熊,它们很可爱、胖嘟嘟的,在7 等它们的好朋友) 3.教师顺势进入新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同学们,它们这么可爱,想必它们的好朋友也非常的活泼、可爱了,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小熊的好朋友呢?) 【设计意图】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给学生创设情境,有一个国外的小洋娃娃邀请他们去参加 party,这个时候,带领学生加入律动整齐的排着队走。路上会碰到一个好朋友,邀请它一起去参加 party,顺势引入新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肢体协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向新课标理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一理念进行靠拢。 30.【参考答案】(1)重点为手臂弯曲略内旋,前臂和手腕前迎推压来球;难点为挥拍击球的时机与判断来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基本说出正手推挡球的动作方法,85%学生能做到准确击球。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游戏等方法,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出自信以及互相帮助、相互配合的品质,养成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3)易犯错误及理由 易犯错误一:推球不过网。 纠正方法:体会握拍手势和动作的正确方法,伸臂快推球动作协调;教师提示,在来球的反弹上升前期时推球。 理由:水平二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对于击球上升期把握不准,教师通过口令反复提示集中学生注意力,改变学生击球节奏。 易犯错误二:落点不正确。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球拍迎球顺势方向一致,前臂和手腕迅速向前略向上推出去,球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 理由: 击球时缺乏前迎的意识, 击球时多用大臂用力, 对于击球时技术细节不够重视, 把握不到位。教师多进行无球徒手模仿练习,击固定位置球,强调落点。 31.【参考答案】(1)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西方绘画中多用焦点透视来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间表现大多采用散点透视来表现。 (2)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蘑菇的基本外形并进行绘制,巧妙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蘑菇以及表现画面的前后遮挡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与讨论、实践练习等学习活动学会展开联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蘑菇。 8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蘑菇的造型美与色彩美,提高对植物的热爱之情,养成热爱植物、观察植物的好习惯。 (3)活动一:谜语导入新课 教师出谜: “一顶小伞,落在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 (打一植物)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谜底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画蘑菇 。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通过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实物、引导想象 感知不同种类蘑菇的形状特点。 教师展示一篮实物小蘑菇,引导学生通过看、摸的形式了解蘑菇的外形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花伞形、条形等。 (二)赏析作品,拓展学习 教师展示有遮挡关系的蘑菇组合图片和无遮挡关系的组合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两幅图之间有怎样的区别?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一幅前后有遮挡,另外一幅前后无遮挡,高低错落。 教师继续讲解整组蘑菇的表现方法,从蘑菇的形状开始,同时注意画面的整体构图,前后遮挡穿插关系等。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通过观察和对比,学生可以直观的体会遮挡关系对于画面的不同影响,更容易理解本课的知识点。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 (一)教师演示 展示 PPT 并讲解,板书提示。表现蘑菇时需要根据蘑菇与蘑菇之间的大小、长短、粗细等特征进行表现。 教师演示蘑菇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首先在构图的时候需要顾及到所有的蘑菇; 其次要比较准确的把各种蘑菇的造型表现出来; 再次要注意运用一些有趣的线条或装饰加强它们彼此之间的对比; 最后是画面整体的调整并且需要注意作品创意的表达。 9 (二)课堂练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完成一幅充满创意的蘑菇作品,同时要注意前后的遮挡关系。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认识作画步骤。美术课程重视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活动四:交流评议,小结作业 (一)学生展示交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前后遮挡的运用、形状等方面交流评议。3.教师总结评议。(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画蘑菇的思路,布置家庭作业。 【设计意图】采用多角度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作业,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二答案.pdf)为本站会员(he****i)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