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学复习题(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局麻的并发症:一,晕厥。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和呼吸困难。未经处理则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急剧下降,短暂的意识丧失。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一旦发生晕厥,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病人于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芳香氨乙醇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氧气吸入和静脉补液等。二,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延迟反应常是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即刻反应是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的症状,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防治原则:术前详细询问有无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过敏史,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及过敏体质的病人,应选用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并预先作皮内过敏试验。对轻度的过敏反应,可给脱敏药物如钙剂,异丙嗪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吸氧。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应迅速静注地西绊10-20mg,过分次静注2.5%硫喷妥钠,每次3-5ml,直到惊厥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方法迅速抢救。三。中毒。四,注射区疼痛。五,血肿。六,感染。七,注射针折断,八,暂时性面瘫。九,神经损伤。十,暂时性牙关紧闭。十一,暂时性复视或失明。十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1颈交感神经综合症,2声音嘶哑,3全脊髓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可逆性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肌松弛的一种状态。全身麻醉特点:1麻醉与手术相互干扰;2维持气道通畅比较困难;3小儿、老年病人比例高;4手术失血较多;5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多。牙拔除术的适应症:1牙体病损。2根尖周病。3牙周病。4牙外伤。5错位牙。6额外牙。7埋伏牙,阻生牙。8滞留乳牙。9治疗需要。10病灶牙。11骨折累及的牙。拔牙禁忌症:1、孕妇忌拔牙:怀孕3个月的孕妇拔牙可引起流产,后3个月孕妇拔牙可引起早产。 2、习惯性流产者禁止拔牙。 3、血液病患者忌拔牙: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如拔牙,因凝血因子缺乏和凝血功能间碍,可引起严重的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4、糖尿病病人忌拔牙:因其对病菌抵抗力普遍降低,拔牙后易导致各种感染,使病情加重。 5、心脏病病人忌拔牙:因病人对拔牙有恐惧感,拔时心情紧张,加上拔牙时的牵动及疼痛刺激,病人可能随时发生心血管意外而猝死。 6、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病人忌拔牙:这些人多有出血倾向,拔牙后可能造成出血不止。 7、急性传染病期间忌拔牙:急性肝炎、肺结核活动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以及各种急性炎症期等。拔牙,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和炎症扩散,故病未愈之前忌拔牙。 8、月经期忌拔牙:月经期拔牙会引起经血过多,造成非生理性失血。拔牙禁忌症中的心脏因素: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3心功能3-4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发,下肢水肿等症状。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应先治疗其高血压后拔牙。5有三度或二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症史者。拔牙的基本步骤:1分离牙龈。2挺松患牙,3安放牙钳,4患牙脱位。5拔牙后的检查及拔牙创处理。6拔牙后注意事项。术后医嘱:拔牙后24h内不可刷牙或漱口,拔牙当日应进软食,食物不易过热。避免患侧咀嚼,勿用舌舔创口。更不可反复吸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对拔牙创愈合至关重要的血凝块。以保证伤口愈合,防止术后出血。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一,晕厥。二,牙根折断。三,软组织损伤。1牙龈损伤,2邻近软组织损伤。四,骨组织损伤。1牙槽突骨折。2下颌骨骨折。五,邻牙,对合牙损伤。六,神经损伤。七,颞下颌关节损伤。八,断根移位。九,口腔上颌窦交通。牙拔除术后的并发症:1拔牙术后出血2拔牙术后感染3拔牙后疼痛4面颊部肿胀反应5干槽症使用牙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1邻牙挺松;2发生骨折;3刺伤软组织;4将牙根推入上颌窦或下颌管;5穿过舌侧骨板,将牙根推人下颌下间隙或颌舌沟等。 用牙挺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除非邻牙亦需同时拔除。(2)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一般不应作为支点。(3)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4)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5)用力必须有控制,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正确。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2预防龋病3预防冠周炎;4预防邻牙牙根吸收;5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6预防发生疼痛;7预防牙列拥挤智牙与牙列拥挤之间的关系。阻生第三磨牙保留:1智牙与下颌支前缘之间有足够的间隙,牙可正常萌出,对颌亦有正常智牙能建立颌关系;2已正位萌出,有正常对颌关系;3牙位前倾的角度不大如根尖未完全形成,用牙挺稍将牙挺出即可达正常牙位并与对颌牙建立合关系者;4第二磨牙不能保留时,如智牙牙根尚未完全形成可作移植牙以代替缺失的第二磨牙;5邻牙不能保留而智牙前倾不超过45度时,应保留智牙为桥基牙之用;6完全埋伏于骨内,与邻牙牙周不相通,又不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可暂保留,但应定期检查。拔牙创的愈合(一)拔牙创出血及血块形成(二)血块机化(三)骨组织的修复(四)上皮覆盖拔牙创术中出血:预防极为重要,了解全身因素.1病员过去有无出血史,包括过去拔牙后或其他外科手术后有无出血史.2询问家族史,如家人有无持续出血史.大多数先天性出血性疾患皆有家族性特征.3应了解病员药物使用情况,因有的药物影响血凝.4应询问可能引致出血的一些全身性疾患,包括肝脏疾患及高血压等。 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1放疗前准备,应常规行牙周洁治,注意口腔卫生。2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可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并加强口腔护理,治疗早期发生的感染。局部应用氟化物有预防放射后继发性龋的效果。3放疗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继发感染。4肿瘤“精确”放疗,由于采用了精确的固位,定位,立位定向和三维计算的方法可以使肿瘤得到更准确的照射,并避开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简述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口内注射方法及麻醉区域:病人大张口,下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4,5之间,与中线呈45度。注射针应高于下颌合面1cm并与之平行。按注射标志进针,推进2.5cm左右,可达下颌骨骨面的下颌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药1-1.5ml。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约5min后,病人即感同侧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如超过1min仍不出现麻醉症,可能是注射部位不准确,应重新注射。注射标志:病人长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腭舌弓(咽前柱)之前,有纵行的黏膜皱襞,名翼下颌皱襞,其深度为翼下颌韧带。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简述翼颌间隙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感染原因:常见为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症扩散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智齿时创伤过大,也可引起感染,此外,相邻间隙炎症也可波及。临床表现:常是先有压痛史,继而出现张口受限,咀嚼食物及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由于间隙位置深,即使脓肿形成也难触及波动感,多需穿刺证实。治疗:感染的初期应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以控制炎症的发展和扩散。脓肿的切开引流可从口内或口外进行。口内切开受张口度的限制,稍采用。口外途径具有暴露间隙及有利于姿势引流的优点。即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襞少外侧,纵行切开2-3cm,血管钳钝性分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拨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用盐水或1%-3%过氧化氢液冲脓腔以盐水纱条填塞,次日交换敷料以橡皮管或想批条引流。请阐述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口引流的指征和要求。指征:局部愽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有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深部脓肿穿刺有脓液,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结核性寒性脓肿。切开肿瘤的要求:为达到体位自然引流的目的,切口应在脓肿低位,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切口应尽力选择在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切口长度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应首选口内引流,颜面切口应顺皮纹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引流口。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以减少感染扩散,保证引流通畅。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向颅内扩散。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措施有哪些?1局部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局部用药。2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清除病灶3全身治疗,抗菌药物应用,全身支持治疗。鉴别要点中央性骨髓炎边缘性骨髓炎感染来源以龋病继发病、牙周炎,根尖周炎为主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感染途径先破坏骨髓、骨密质,后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累及松质骨与密质骨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临床表现可为局限性,多为弥漫性多为弥漫性 局限性少见患牙松动骨髓累及多数牙松动,牙周有时显松动骨髓炎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病变部位多在颌骨体,也可涉及下颌支多发生在下颌角或下颌支,很少波及颌骨体X线片示慢性期病变明显,可有大块死骨形成,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慢性期骨质疏松脱钙或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无明显界限局麻的并发症:一,晕厥。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和呼吸困难。未经处理则可出现心率减慢,血压急剧下降,短暂的意识丧失。防治原则: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一旦发生晕厥,立即停止注射,迅速放平座椅,置病人于头低位,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芳香氨乙醇或氨水刺激呼吸,针刺人中穴,氧气吸入和静脉补液等。二,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延迟反应常是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哮喘和过敏性紫癜。即刻反应是用极少量药后,立即发生极严重的类似中毒的症状,突然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防治原则:术前详细询问有无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过敏史,对酯类局麻药过敏及过敏体质的病人,应选用酰胺类药物,如利多卡因,并预先作皮内过敏试验。对轻度的过敏反应,可给脱敏药物如钙剂,异丙嗪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吸氧。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氧。出现抽搐或惊厥时,应迅速静注地西绊10-20mg,过分次静注2.5%硫喷妥钠,每次3-5ml,直到惊厥停止,则按心肺复苏方法迅速抢救。三。中毒。四,注射区疼痛。五,血肿。六,感染。七,注射针折断,八,暂时性面瘫。九,神经损伤。十,暂时性牙关紧闭。十一,暂时性复视或失明。十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并发症。1颈交感神经综合症,2声音嘶哑,3全脊髓麻醉。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可逆性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肌松弛的一种状态。全身麻醉特点:1麻醉与手术相互干扰;2维持气道通畅比较困难;3小儿、老年病人比例高;4手术失血较多;5麻醉恢复期呼吸道并发症多。牙拔除术的适应症:1牙体病损。2根尖周病。3牙周病。4牙外伤。5错位牙。6额外牙。7埋伏牙,阻生牙。8滞留乳牙。9治疗需要。10病灶牙。11骨折累及的牙。拔牙禁忌症:1、孕妇忌拔牙:怀孕3个月的孕妇拔牙可引起流产,后3个月孕妇拔牙可引起早产。 2、习惯性流产者禁止拔牙。 3、血液病患者忌拔牙: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友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如拔牙,因凝血因子缺乏和凝血功能间碍,可引起严重的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4、糖尿病病人忌拔牙:因其对病菌抵抗力普遍降低,拔牙后易导致各种感染,使病情加重。 5、心脏病病人忌拔牙:因病人对拔牙有恐惧感,拔时心情紧张,加上拔牙时的牵动及疼痛刺激,病人可能随时发生心血管意外而猝死。 6、肝硬化和慢性肝炎病人忌拔牙:这些人多有出血倾向,拔牙后可能造成出血不止。 7、急性传染病期间忌拔牙:急性肝炎、肺结核活动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以及各种急性炎症期等。拔牙,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和炎症扩散,故病未愈之前忌拔牙。 8、月经期忌拔牙:月经期拔牙会引起经血过多,造成非生理性失血。拔牙禁忌症中的心脏因素: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3心功能3-4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发,下肢水肿等症状。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应先治疗其高血压后拔牙。5有三度或二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症史者。拔牙的基本步骤:1分离牙龈。2挺松患牙,3安放牙钳,4患牙脱位。5拔牙后的检查及拔牙创处理。6拔牙后注意事项。术后医嘱:拔牙后24h内不可刷牙或漱口,拔牙当日应进软食,食物不易过热。避免患侧咀嚼,勿用舌舔创口。更不可反复吸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对拔牙创愈合至关重要的血凝块。以保证伤口愈合,防止术后出血。牙拔除术中的并发症:一,晕厥。二,牙根折断。三,软组织损伤。1牙龈损伤,2邻近软组织损伤。四,骨组织损伤。1牙槽突骨折。2下颌骨骨折。五,邻牙,对合牙损伤。六,神经损伤。七,颞下颌关节损伤。八,断根移位。九,口腔上颌窦交通。牙拔除术后的并发症:1拔牙术后出血2拔牙术后感染3拔牙后疼痛4面颊部肿胀反应5干槽症使用牙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1邻牙挺松;2发生骨折;3刺伤软组织;4将牙根推入上颌窦或下颌管;5穿过舌侧骨板,将牙根推人下颌下间隙或颌舌沟等。 用牙挺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绝不能以邻牙作支点,除非邻牙亦需同时拔除。(2)除拔除阻生牙或颊侧需去骨者外。龈缘水平处的颊侧骨板一般不应作为支点。(3)龈缘水平处的舌侧骨板,也不应作为支点。(4)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牙挺滑脱。(5)用力必须有控制,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须正确。预防性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1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2预防龋病3预防冠周炎;4预防邻牙牙根吸收;5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6预防发生疼痛;7预防牙列拥挤智牙与牙列拥挤之间的关系。阻生第三磨牙保留:1智牙与下颌支前缘之间有足够的间隙,牙可正常萌出,对颌亦有正常智牙能建立颌关系;2已正位萌出,有正常对颌关系;3牙位前倾的角度不大如根尖未完全形成,用牙挺稍将牙挺出即可达正常牙位并与对颌牙建立合关系者;4第二磨牙不能保留时,如智牙牙根尚未完全形成可作移植牙以代替缺失的第二磨牙;5邻牙不能保留而智牙前倾不超过45度时,应保留智牙为桥基牙之用;6完全埋伏于骨内,与邻牙牙周不相通,又不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可暂保留,但应定期检查。拔牙创的愈合(一)拔牙创出血及血块形成(二)血块机化(三)骨组织的修复(四)上皮覆盖拔牙创术中出血:预防极为重要,了解全身因素.1病员过去有无出血史,包括过去拔牙后或其他外科手术后有无出血史.2询问家族史,如家人有无持续出血史.大多数先天性出血性疾患皆有家族性特征.3应了解病员药物使用情况,因有的药物影响血凝.4应询问可能引致出血的一些全身性疾患,包括肝脏疾患及高血压等。 放射性骨坏死的预防:1放疗前准备,应常规行牙周洁治,注意口腔卫生。2放疗过程中,口腔内发现溃疡时,可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并加强口腔护理,治疗早期发生的感染。局部应用氟化物有预防放射后继发性龋的效果。3放疗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术前,术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以避免可能发生的继发感染。4肿瘤“精确”放疗,由于采用了精确的固位,定位,立位定向和三维计算的方法可以使肿瘤得到更准确的照射,并避开或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简述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口内注射方法及麻醉区域:病人大张口,下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4,5之间,与中线呈45度。注射针应高于下颌合面1cm并与之平行。按注射标志进针,推进2.5cm左右,可达下颌骨骨面的下颌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药1-1.5ml。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约5min后,病人即感同侧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如超过1min仍不出现麻醉症,可能是注射部位不准确,应重新注射。注射标志:病人长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腭舌弓(咽前柱)之前,有纵行的黏膜皱襞,名翼下颌皱襞,其深度为翼下颌韧带。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简述翼颌间隙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感染原因:常见为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症扩散所致: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智齿时创伤过大,也可引起感染,此外,相邻间隙炎症也可波及。临床表现:常是先有压痛史,继而出现张口受限,咀嚼食物及吞咽疼痛,口腔检查可见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由于间隙位置深,即使脓肿形成也难触及波动感,多需穿刺证实。治疗:感染的初期应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以控制炎症的发展和扩散。脓肿的切开引流可从口内或口外进行。口内切开受张口度的限制,稍采用。口外途径具有暴露间隙及有利于姿势引流的优点。即内切口在下颌支前缘稍内侧,即翼下颌皱襞少外侧,纵行切开2-3cm,血管钳钝性分开颊肌后,即可沿下颌支内侧进入翼下颌间隙。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切口相似,在分离暴露下颌角下缘时。在其内侧切开部分翼内肌附着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拨开翼内肌后,进入间隙放出脓液,用盐水或1%-3%过氧化氢液冲脓腔以盐水纱条填塞,次日交换敷料以橡皮管或想批条引流。请阐述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口引流的指征和要求。指征:局部愽动性跳痛,炎性肿胀明显,皮肤表面紧张,发红,光亮,有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深部脓肿穿刺有脓液,经抗生素控制感染无效,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结核性寒性脓肿。切开肿瘤的要求:为达到体位自然引流的目的,切口应在脓肿低位,使引流道短,通畅,容易维持。切口应尽力选择在愈合后瘢痕隐蔽的位置,切口长度以能保证引流通畅为准则。应首选口内引流,颜面切口应顺皮纹切开,勿损伤重要解剖结构,面神经,血管和唾液腺导管等。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即可,按脓肿位置用血管钳直达脓腔后,再钝分离扩大引流口。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以减少感染扩散,保证引流通畅。颜面“危险三角区”的脓肿切开后,严禁挤压,以防感染向颅内扩散。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措施有哪些?1局部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局部用药。2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清除病灶3全身治疗,抗菌药物应用,全身支持治疗。鉴别要点中央性骨髓炎边缘性骨髓炎感染来源以龋病继发病、牙周炎,根尖周炎为主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主感染途径先破坏骨髓、骨密质,后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病变可累及松质骨与密质骨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很少破坏松质骨临床表现可为局限性,多为弥漫性多为弥漫性 局限性少见患牙松动骨髓累及多数牙松动,牙周有时显松动骨髓炎病源牙多无明显炎症或松动病变部位多在颌骨体,也可涉及下颌支多发生在下颌角或下颌支,很少波及颌骨体X线片示慢性期病变明显,可有大块死骨形成,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或伴有病理性骨折慢性期骨质疏松脱钙或增生硬化,或有小死骨块,与周围骨质无明显界限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