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税收筹划(共20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 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许多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生产经营,对初次进行国际经营活动的公司来说,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还很不成熟,所以很多失败案例一再出现。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各个国家由于历史性质、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导致税收法规大不相同,这就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税收筹划提供了筹划空间。现阶段,研究跨国公司税收筹划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跨国公司独有的因筹划空间而存在的税收筹划问题展开论述,重点探讨跨国公司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些税收筹划策略,引出跨国公司进行税收筹划面临着的一系列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增强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确保收益的实现。基于本文研究得出:税收筹划在我国财务应用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跨国公司应在不违反税收规定的情况下,结合税收的形式和公司财务制度,可以实现公司税后利润的最大化;对于政府来说,则有助于体现政府税收法律及政策导向功能,促进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国际税法的协调和发展。 关键词:税收筹划;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专心-专注-专业Abstract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many companies go out of the country transnation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he initia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company, facing enormous competitive pressures.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s still immature, so many failures recurring. The other hand, multinational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in two or more countries, and each country due to the historical na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reasons lead to tax regulations differ materially from which multinational cross-border tax planning planning space . At this stage, research multinational tax planning application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lanning space and tax planning for multinational unique frequently used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tax planning strategies, focusing o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multinational tax planning faces a number of risks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enhance the multi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venue. Based on this study: tax planning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a's financial activities.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 the tax does not violate the provisions of the case, combined with the form of taxes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system, can be achieved to maximize the after-tax profit reflects the Government's tax laws and policy-oriented; For the Government, it helps to promote improve the tax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of tax law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tax planning;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financial activities 目 录1 绪论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开始向全球化的趋势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税收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今跨国投资和经营中备受关注。国外企业大多都有着强烈的税收筹划意识,已形成了在财务决策活动中税收筹划先行的习惯性做法。然而,国内企业由于缺乏海外经验,税收筹划意识还相当淡薄,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还很不成熟,面临着税收筹划等很多问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强税收筹划将成为我国跨国公司财务应用活动中的紧迫课题之一。1.2 研究意义 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跨国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需加强税收筹划应用。税收筹划能节约企业成本,推动企业经营的良性发展。而税收筹划以不违法为前提,具有合法性。跨国企业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有利于维护股东和公司权益,也进一步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成本减少,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是一种高智商的增值活动,为进行税收筹划而起用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必然为企业经营管理更上一层楼奠定良好基础;而税收筹划主要也就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跨国公司税收筹划进行分析后,明白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更好地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财会管理,从而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1.3 文献综述1.3.1 国外文献综述 1935年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中所作的有关税收筹划的声明被认为是税收筹划最早的法律依据。他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获得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缴税”他的观点获得法律界的认同。此后,关于税收筹划的研究开始快速发展。 1989年伍德郝德费尔勒国际出版社出版了跨国公司的纳税筹划提出了一些有利于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论点和技术和霍瓦斯公司出版的国际税收(1997)是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专著,涵盖了我国在内的38个国家和地区的税收资料。1.3.2 国内文献综述 1994 年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了由唐腾翔和唐向撰写的税收筹划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税收筹划专著,系统地介绍了税收筹划的相关理论、定义及方法。开启了我国税收筹划理论研究的大门。 2001年厦门大学廖阳在其论文跨国公司税收筹划若干问题研究中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应用中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建议。为税收筹划理论和实务起了引导作用。200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了由王韬、刘芳撰写的企业税收筹划一书,结合不同行业的涉税情况、纳税特点,分别介绍各行业的税收筹划方法,便于各行业的企业对号入座,也便于借鉴与参照。同时,企业税收筹划注意到我国税制逐渐与国际接轨的特点,特别将外商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税收筹划问题单列并加以讨论。2010年东北财经大学赵娟在其论文税收筹划在我国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中应用研究中重点针对跨国公司独有的筹划空间而存在的税收筹划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跨国公司中的税收筹划战略。1.3.3 文献评述 通过以上文献描述可以看出国内外对税收筹划的关注,而且各国都在寻求最合理的税收政策,既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又能维护国家权力。这些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就实务来讲,缺乏实践,缺乏经验。而且我国跨国公司对于纳税处理还不成熟,对财务活动的影响重要性没有很好体现。由于封建时期的闭关锁国,加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环境条件有限,很多学者对跨国公司税收筹划这方面有很多见解,但是对具体在财务中应用的文字比较少。本文结合中国当前国情,从跨国公司财务活动角度出发,对税收筹划方面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为企业提供有益的税收筹划见解。2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概述及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关系2.1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概述 制度的稳定和连续性在保证制度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副产品制度的真空。没有一个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永远保持绝对的严谨,税收制度也不例外。纳税人在懂法、用法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守律和不违法的极限内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于是以节税为目的的活动税收筹划就出现了。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义务人利用各国税法差异,通过对跨国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先规划和安排,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减少或消除其对政府的纳税义务。国际税收筹划是国内税收筹划在国际范围间的延伸和发展,其行为不仅跨越了国境,而且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此国际税收筹划较国内税收筹划更为复杂。 国际税收筹划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一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体是具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纳税人;二是税收筹划的过程或措施必须是科学的,必须在税法规定并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精心安排,才能达到的;三是税收筹划的结果是获得节税收益。因此,偷税、漏税尽管能达到税款的节省,但由于其手段违法,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畴。2.1.1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特征 跨国公司指的是集团的公司内部结构体系,包括总持股公司和分布在与母公司非同一税收管辖区内的其他国家中的子公司、分公司、代表处等。跨国公司的国际税收筹划除了具备一般税收筹划(国内税收筹划)的特点以外,还有以下两个不同于国内税收筹划的特性: 一是国际性,国际性指的是跨国经营税收筹划是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涉及各国税收法规以及国际税收协定。 二是复杂性,复杂性是指相对于一般的税收筹划活动,国际税收筹划面临的是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税收环境,规划的是跨国投资经营等活动,其复杂程度及不可预见性要远超过一般税收筹划活动。 2.1.2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跨国公司的国际税收筹划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各国法律以及国际税收规定,不能触犯、违反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税收条文。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应该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在国内要遵守本国法律,同样,跨国公司在在其他国家设立的分公司与子公司也应该遵守所设立国的法律。 2.经济性原则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活动既要能够减轻单独子公司及海外分支机构的税收负担,又要不因取得税收利益而影响全球经营战略的实施,牺牲其整体利益。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其两面性,随着某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额外的费用,以及因选择该筹划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损失的相应机会收益。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项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当费用或损失大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就是失败方案。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必然是多种税收方案的优化选择,我们不能认为税负最轻的方案就是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一味追求税收负担的降低,往往会导致企业总体利益的下降。 3.计划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跨国公司总部对其国际税收筹划活动做出细致统一的安排,并适时进行检查和调整,以免与有关国家变更后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相抵触或不符合经济原则。要开展税收筹划,纳税人就必须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准确了解从事的这项业务都有哪些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涉及我国现行的哪些税种,有哪些税收优惠,以及所涉及的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着哪些可以利用的立法空间等等知识。掌握以上情况后,纳税人便可以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达到节税目的,也可以利用税收立法空间达到节税目的。由于纳税人的上述筹划行为是在具体的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因而这些活动或行为就属于超前行为,需要具备超前意识才能进行。如果某项业务已经发生,相应的纳税结果也就产生了。当纳税结果产生后,纳税人如果因为承担的税负比较重,利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等手段去改变结果,最终会演变成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4.长远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跨国公司的税收筹划策略要从公司长远考虑,不能贪图一时的利润,而牺牲企业的前途。因为有的税收筹划方案可能要立足于长远规划,但是这段时间内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取消,不能为了一时的优惠,放弃整个税收筹划的长远发展,这样对财务活动的长远控制也不利。2.2 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中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跨国公司合理安排其经营理财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效益的取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进行科学的决策。通过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帮助企业投资者分析税负轻重,作出正确、合理、科学的经营、投资决策,以提高投资效益,减少经营风险,获得最佳效益。2.有利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税收的强制性、固定性使企业不能忽视税收活动对企业的影响。从广义上讲,企业在筹资、投资等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决策中引人税收筹划,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着企业最终收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从狭义上讲,企业对生产经营中具体到某种产品的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实现整体税负最低目标。3.有利于企业避开“税收陷阱”,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法将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复杂。其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条款,纳税人一旦粗心大意,就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将影响纳税人的财务收益。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复杂、综合的税收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使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利用这些优惠政策降低税负。如果企业不注重对税法条款进行研究,不进行事前筹划就有可能掉进“税收陷阱”、增加税负。4.有利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税收兼有经济调节和法律约束两项功能。国家为了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和高速发展,必然要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通过制定不同的经济政策来调整经济结构,使之趋于合理。正是由于企业自身具有强烈的节税欲望,才使国家能够利用税收杠杆来调整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从而实现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2.3 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中开展税收筹划的条件 1.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企业税收筹划的含义是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通过提前对企业经营、投资与理财等经营管理活动的筹划和安排,采取能够少纳税款、在税收方面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这需要税收政策能够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一些条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逐渐完善,国家为了调控各行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制定了税收差别政策和待遇,如: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行为规定了不同的税种和税率,此外,在税收程序法中也规定了合理的税收筹划是合法行为,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2.税收制度的完善是税收筹划实施的有力保障。从全世界的企业来看,重视企业税收筹划的国家都有一个比较完善且相对稳定的税收制度,因为,如果企业所面临的税收环境变化不定,企业选择的纳税方案的优劣程度往往也会随着税收制度的变动而变化,甚至会使一个最佳的纳税方案蜕化成为一个最差的纳税方案。我国税收制度改革以后,税收制度朝着法制化、系统化、稳定化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并为市场经济的国际化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外部环境,这为企业财务管理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制度保障。3.税收筹划为企业财务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传统的财务管理研究中,主要注重分析所得税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如纳税人进行项目投资时,投资收益要在税后的基础上衡量,在项目研究和开发时,考虑相关的税收减免,这将减少研究和开发项目上的税收支出,而这些增量现金流量可能会使原本不盈利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企业的经营活动会涉及多个税种,所得税仅为其中的一个。税收筹划正是以企业的涉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税收缴纳等各方面,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环节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企业要充分考虑纳税的影响,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统筹安排,以获得财务收益。 4.税收筹划是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税收筹划,是对现行税法进行认真研究比较后,对纳税做出的一种最优化选择。不过在此应注意避税和税收筹划的区别。单从经济结果看,两者都对企业有利,都是在不违反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采取的目标明确的经济行为,都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利益。但它们策划的方式和侧重点却存在本质的差别;避税是纳税人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利用税收制度和征管手段中的一些尚未完善的条款,有意识地从事此方面的经营活动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侧重于采取针对性的经营活动,虽不违法却有悖国家税收政策的导向和意图,不符合道德标准;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以税法为导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筹划,侧重于挖掘企业自身的因素而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的筹划活动,是纳税人对国家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主动运用,也是税收经济杠杆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避税是一种短期行为,只能注重企业当期的经济利益,随着税收制度的完善和征管手段的提高,将会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而税收筹划则是企业的一种中长期决策,兼顾当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利益,具有更加积极的因素。从这方面看,税收筹划是一种积极的、合法的理财行为。 由此可见,虽然跨国、涉外企业的增加引发了大量国际税收管辖和冲突的问题。但是各国税法制度和规则的差异以及运用这些法律法规的利弊,也能刺激各企业税收筹划的需求,从而促进了税收筹划活动的发展。2.4 跨国公司税收筹划与财务活动的关系2.4.1 目标方面 税收筹划,既是一项策划活动,又是一项理财活动。在学科的角度上分析,税收筹划结合了财务学与税务会计的相关学科知识。在作用和目标上来看,税收规划归属于“财务学科”的学科范畴。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税收筹划是一种理财活动,全面的贯彻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去。税收筹划的方案设计以及实施和选择,都围绕着财务管理的最高目标进行。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向和目标。税收筹划要服务并且服从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税收筹划的目标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努力的实现多元化的体系目标,但是它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说,企业领导者在进行筹划方案的选择时,一定要制定符合本企业、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目标。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时候它的目标有所区别,但是最终和最根本的目标是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在目标方面,税收筹划与财务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具有很大相关性。 2.4.2 职能方面 税收筹划是财务决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筹划的整个过程就是领导者收集各方面的税收信息,然后利用决策的方针和理论,针对某一对象形成最终结果的过程。另一方面来说,税收筹划是一种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与收收筹划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财务规划制约和指导着税收筹划,税收规划又要服务于财务目标。与此同时,税收筹划必须依照企业的财务控制为依托。企业的财务控制为税收筹划方案的落实以及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税金的支出,及时的控制纳税成本。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及税收筹划的实施情况,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后续政策的进行。2.4.3 内容方面 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都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几个组成板块和重要内容。税收筹划的制定对于几个板块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筹资活动中,不同的筹资方式在税收法规中的要求有所不同,这样会直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所以,企业有必要严格的对税收进行筹划和管理,选择最合适的融资方式。在开始新的投资的时候,要基于投资净收益与节税最大化的根本目的,从投资方式、投资行业、投资地点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在具体的生产、生活经营操作中,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存在着很大的筹划空间。税收筹划应该贯穿在整个财务管理的各个组成部分中,并且融合在财务管理的内容里面。 2.5 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中进行税收筹划的现状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纳税人都应该依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因为税收在公司支出中的比例很大,进行税收筹划能够为跨国企业降低成本,所以引起了跨国公司企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企业税收发展的历史上,税收筹划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跨国公司在我国也是发展的比较晚,所以,对于税收筹划的研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都比较缺乏,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目前,税收筹划开始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跨国公司希望通过税收筹划节约成本的意向在不断增强。因为各国纳税环境不一样,税率征收的数额和缴纳方式不一样,税收筹划更是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代理机构看好,不少代理机构已经开始介入企业税收筹划活动。虽然税收筹划在我国跨国公司中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且一些企业已经通过税收筹划获得了利益,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但总体上来说,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 1.企业税收筹划基础薄弱,财务人员税收筹划能力差 税收筹划的开展要求企业具有健全的管理体制,规范的经营管理活动,并且要重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但是现阶段很多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有漏洞,各项活动的开展不按规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跨国公司相对于财务管理(包括培养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而言,更加重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研发技术管理,使得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对会计政策执行不严,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造成会计账目混乱,使税收筹划根本无从下手。这些表现都说明企业管理层的税收筹划意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税收筹划目标缺乏战略性、方式缺少多样性 目前,在我国跨国公司的税收筹划目标上,企业通常只是单纯地把税负轻重作为选择纳税筹划方案的唯一标准,并没有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或着说股东财富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税收筹划方式上,主要集中在税收优惠政策的利用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两大领域。从世界其他国家的税收筹划实践看,企业税收筹划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我国许多企业的筹划方式都显得十分单一,跨国公司也不例外,例如,企业可以从税负弹性大的税种入手进行税收筹划,还可以涉及所得税、流转税等各个方面。当然,可以作为税收筹划重要方式的还有防止企业陷入税法陷阱、实现涉税零风险以及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等。 3.企业税收筹划的时间把握不到位 税收筹划本身具有超前性的特点,都应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前进行谋划、设计、和安排的。但是,现在很多跨国公司都是在应税行为发生之后,才想到进行税收筹划,这样就已经错过期间所能筹划的好时段,再进行税收筹划,无异于亡羊补牢。而且许多跨国企业总是在进行年初财务预测时,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问题,而是要到临近年底需要汇缴所得税时,才想到要考虑节税降低成本的问题,而这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已经确定,财务经营的方式也都已经规划出来了,债权比例也已经无法改变了。最终,企业就可能为了达到节税的目的,采取一些国际法律所不认同的方式来节税。这样不利于跨国公司的长期发展,任何一个企业也不能在法律法规的章程里钻空子走捷径。3 税收筹划在我国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3.1 跨国公司筹资战略中的税收筹划3.1.1 选择筹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企业筹资包括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外部筹资中主要包括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在筹资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主要考虑筹资的成本和资本结构。跨国公司规模较大,内部筹资可能满足不了企业资金需求,这样,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就比较现实。而这两种筹资方式的税务扣除方法不一样。债券筹资产生的利润可以在税前扣除,有抵扣项,而股权筹资只能在税后扣除。这样,筹资者要权衡两种筹资的税务处理方式,节约筹资成本。3.1.2 选择融资租赁方式的税收筹划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按期收回租金,租赁期满后,承租人支付一定的价款购买租赁物的租赁形式。其中,租赁期一般不低于租赁物经济寿命的75%,租赁物的购买价一般很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承租人应将租赁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例如计提折旧等。经营性租赁是出租人提供租赁物,出租人按期收回租金,租赁期满,出租人收回租赁物的租赁形式,出租物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 一般来说,租赁时期比较长,租赁物的价值比较大的租赁,如租赁期达到租赁物经济寿命75%的租赁,应该选择融资租赁。租赁时期比较短或者租赁物价值比较小或者租赁资产更新比较快的租赁,企业一般选择经营性租赁。 3.1.3 跨国公司筹资战略中的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3-1 2004年,A公司为进行技术改造,要更新一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而该市的一个经营融资租赁的B公司可以提供A公司所需要的生产线,根据A公司的具体要求,B公司从国内购买设备,此类生产线价格为1228.5万元(含增值税),境内运输费和安装调试费30万元,国内借款利息22.5万元。B公司可以用两种方式经营:(1)融资租赁:与A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明确融资租赁款为1800万元,租赁期为8年,A公司每年年初支付租金225万元,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该生产线自动转让给A公司,转让价款为15万元(残值)(2)经营租赁:与A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租期8年,租赁总额为1530万元A公司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91.25万元,租赁期满后,B公司收回设备。假定收回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300万元,如下两种方案分析:方案1:从事融资租赁业务,按营业税“金融保险业”中的“融资租赁”税目征收营业税。应缴纳营业税=(1800+15)-(1228.5+30+22.5)×5%=26.7(万元)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附加=26.7×(7%+3%)=2.67(万元)应缴纳印花税=1800×0.510000=0.09(万元)所以B公司获利是:1800+15-1281-26.7-2.67-0.09=504.54(万元) 方案2:从事经营租赁,按其营业额缴纳营业税,不得抵扣成本费用支出。应缴纳营业税=1530×5%=76.5(万元)应缴纳城建税及教育税附加=76.5×(7%+3%)=7.65(万元)应缴纳印花税=1530×110000=1.53(万元) 所以B公司获利是:1530+300-1281-76.5-7.65-1.53=462.12(万元) 因此,在此种情况下,B公司采取融资租赁方式从国内购买设备的税负更低,获得的利润较大。3.2 跨国公司投资战略中的税收筹划3.2.1 投资地点和投资方式的税收筹划 在跨国公司投资地点的选择上,首先,投资者应该考虑到基础设施、原材料供应、金融环境、技术和劳动力供应及税收风险等基本因素;其次,要考虑投资国的税制,着重分析目标国的税种、税率和税基等法律法规及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这是税收筹划得以实现的基本点,只有选好地点,才能展开更有利的税收筹划战略。下文也有关于国际避税港地更详细的描述,我们可以投资那些地点,合理避税。3.2.2 投资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 跨国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应把握好公司类型: 1.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选择 子公司是母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按所在国政府当局的要求,申请、登记、组织而成立的国外机构。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作为法人存在,有独立公司的特征,比如它有自己的名称、章程、财务报表,有独立的经营权,对公司资源有支配权。对于子公司,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子公司应当单独计算应纳税额,在注册地缴纳税款,并适用按月(或季)预缴、年底汇算清缴的规定。 2.分公司不同于子公司 分公司是由母公司直接设立,或由母公司的某个国外的子公司设立的。分公司是母公司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母公司的驻派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不是独立的实体,其所有权为母公司100%拥有。对于分公司,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法人汇总纳税的制度,对于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设立为分公司后,在企业所得税的征管上执行跨地区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如果分公司所得减少时,可以从母公司扣除,这样跨国公司整体应征所得税就会减少。 综上所述,既然分公司与子公司的税收征收政策不一样,那么我国跨国公司可以根据所得税多少自由选择,可以将其全资拥有的国外实体按子公司还是分公司纳税,这样增强税收筹划空间,为我国跨国公司减轻了纳税负担。3.2.3 跨国公司投资战略中的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3-2 我国一家跨国公司C欲在A国投资兴建一家花草种植加工企业,C公司于2009年底派遣一名顾问去A国进行投资情况考察,该顾问在选择中外合作还是中外合资形式投资时,专门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投资与涉外税收政策方面的咨询。根据预测分析,该跨国公司的总公司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000万美元,按我国公司所得税的规定应缴纳25的公司所得税;2010年在A国投资的企业发生亏损额300万美元;C公司在B国有一家子公司,2010年该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美元,B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40。其分析如下:从投资活动和纳税筹划角度分析,对于C公司在A国投资所设立的从属机构,其设立的形式不同,投资对象不同,税负都是不一样的。具体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1:由C或B公司投资并设立中外合资企业。此时都视为股份有限公司,其亏损是在中外合资企业内部弥补。两公司纳税总额为: 5000×251000×401650(万美元) 方案2:由C公司投资并设立中外合作企业。这时候在C国和A国则被视为合伙企业,其亏损可以在C公司内弥补。两公司纳税总额为: (5000300)×251000×401575(万美元) 方案3:由B公司投资并设立中外合作企业。此时在C国和A国都被视为合伙企业,其亏损可以在B公司内弥补。两公司纳税总额为:5000×25(1000300)×401530(万美元)综上所述,方案3的应纳税额最低,故优于其他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当跨国企业在投资时,在选择投资组织形式上需要经过反复权衡利弊,然后再做出最优决策。3.3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中的转让定价策略 转让定价作为跨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跨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之一,它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提供劳务、发放贷款和转让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这方面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经营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到跨国公司利润最大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3.1 有形产品的转让 在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中,实物价格占很大的比重。所谓实物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产品、制成品和机器设备等。我国跨国公司可以通过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等内部作价方法,将收入转移到低税负地区的与其相关联的企业,而把费用尽量转移到高税负地区的与其相关联的企业,从而达到转移利润和减轻企业整体税负的目的。 例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供应产品,或由子公司高价向母公司出售产品,以此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使子公司获得较高利润。反之,通过母公司向子公司高价出售产品,或由子公司向母公司低价供应产品,来提高于公司的产品成本,这就减少了子公司的利润。3.3.2 无形资产的转让 由于无形资产的没有可辨认的实物形态,评定缺乏可比性,很难找到统一的标准。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的交易包含品牌、商标、专利等的转让和使用,经合组织1995年在转让定价指南中介绍,认为“无形资产”一词包括使用工业资产如专利、商标、商号、设计或模型的权利,还包括文学或艺术财产权利以及诸如专有技术、商业秘密之类的知识产权,跨国公司就可以先不收报酬或不按常规价格作价的方式,通过相互转移收入和利润进行税收筹划。但是,在该无形资产转让中,我国跨国公司必须考虑该无形资产转让所形成的直接费用,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的补偿以及市场的垄断性的因素。3.3.3 通过劳务管理或者服务进行税收筹划 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或者子公司相互之间难免牵涉很多的劳务和管理问题。而我国跨国公司完全可以通过财务多收或者少收劳务费,服务费,管理费的方式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税收筹划,通常是高税负的公司为低税负的公司承担费用。一般来说,跨国公司总部的决策主要是为了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来制定的。3.3.4 通过提供贷款和利息的高低进行税收筹划 贷款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的一种常见形式,比参股方式更灵活。因为,子公司以股息形式偿还母公司的投资,在纳税时不能作为费用扣除,而支付的利息则可以作为费用扣除,所以,我国跨国公司母公司通过对税率较高的国家的子公司实行高利率贷款,而对税率较低的国家的子公司实行低利率贷款的方法来影响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从而可以转移利润,达到避税的目的。3.3.5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中的转让定价策略案例案例3-3A国甲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权,研究费用为20万,有效年限为20年,甲公司欲将此项专利转让给B国的子公司乙。因为A国、B国市场上无同类专利可比价格,双方将价格定为6万美元,转让期限为10年。B国乙公司又在本国市场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将此专利转移出去。又知A国所得税税率为30%,毛利率为20%。其分析如下: 因为此专利市场无可比价格,所以计价方式可按组成价格来算。组成市场价格=(成本×分摊率×毛利率)×转让年限/有限后限=4.8(万美元) 则:A国甲公司应纳所得税=4.8万×15%=7200(美元) B国乙公司应纳所得税=(104.8)×30%=15600(美元)甲、乙公司共应纳税额:720015600=22800(美元)。而实际上A国公司收取了6万美元的转让费,其税负变为: 甲公司应纳所得税=6万×15%=9000(美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10万6万)×30%=12000(美元) 甲、乙公司共纳税额:900012000=21000(美元) 这是母子公司利用A、B两国税负不同,专利权转让又无市场可比价格,使企业交易少纳税1800美元。3.4 跨国公司财务活动中的国际避税地策略 国际避税地又称国际避税港,它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繁荣本国或本地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