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共15页).docx
-
资源ID:19340411
资源大小:231.83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共15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0年2007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2011 菁优网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2007泉州)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的是()A、铁B、碘C、钙D、锌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铁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判断B、根据碘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判断C、根据钙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判断D、根据锌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判断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所以错误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过量会患甲状腺肿,所以错误C、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使骨胳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D、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食欲,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与生命健康已成为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也就相应地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的代谢过程、存在形式、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原则、中毒与解毒知识等,在中考中出现的频度极高2、(2007泉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相对应的是()A、B、C、D、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生活情景型;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氢气作高能燃料利用了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故A不正确B、宇航员携带供氧设备是因为氧气具有可以供给呼吸的性质;故B正确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C正确D、合金强度大、能耐高温,故可以用于制造航天器;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的知识,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2007泉州)下列物质由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构成的是()A、干冰B、氯化钠C、金刚石D、铜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构成和组成,构成微粒为分子或原子或离子,但组成用元素来描述(1)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2)非金属氧化物是由分子构成的(3)绝大多数的碱和盐是由离子构成的解答:解:A、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其化学式为C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属于盐,是由离子构成的,故B正确;C、金刚石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D、铜属于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要了解单质、氧化物以及盐的构成,属于基础题4、(2007泉州)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A、严谨的科学态度B、科学的实验方案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D、偶然的巧合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分析:化学实验要想成功,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不能凭着侥幸心理、偶然的巧合就得出结论解答:解: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实验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要可行,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错误的结论故选D点评:做化学实验要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不能仅靠一次实验结果就下结论,防止偶然的发生,而造成错误的结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要科学合理5、(2007泉州)(泉州市)二氧化氯(C102)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下列有关二氧化氯说法错误的是()A、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是67.5C、是一种氧化物D、氯氧两元素的质量比是1: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A、由二氧化氯(C102)可知该物质的元素的组成;B、相对分子质量,即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总和;C、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D、元素的质量比为各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解答:解:由二氧化氯(C102)具体分析如下:A、可知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35.5+16×2=67.5,故B正确;C、是一种氧化物,它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正确;D、氯氧两元素的质量比=35.5:(16×2)=35.5:32,而1:2为原子个数比,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方法及其技巧6、(2007泉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可以食用含黄曲霉素的变质食物B、少年儿童若蛋白质摄人不足会发育迟缓C、人体缺乏维生素,易患某些疾病D、人的饮食要注意营养素的均衡搭配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均衡营养与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A、根据黄曲霉素有毒,且一般加热难以使其破坏来判断B、根据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判断C、根据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判断D、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判断解答:解:A、黄曲霉素有毒,且一般加热难以使其破坏,不能食用含黄曲霉素的变质食物,所以错误B、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缺乏使发育迟缓,所以正确C、维生素在体内需量很少,但它们可以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所以正确D、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营养素的摄入要全面,量要合适,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营养与生命健康已成为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也就相应地成为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化学元素及六大营养素的代谢过程、存在形式、食物来源、缺乏症、合理膳食原则、中毒与解毒知识等,在中考中出现的频度极高7、(2007泉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粉易吸收水分和氧气,可作食品保鲜剂B、ag碳和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a+b)g的二氧化碳C、只用吸附法就可从海水中获得纯净水D、某土壤的pH=5.5,可用熟石灰改良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水的净化;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铁粉能与水合氧气共同作用生成铁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要使海水变为纯净水,需除去里面的盐类物质,酸性土壤可以使用碱性物质中和解答:解:A、铁与水合氧气共同作用生成铁锈,在食品中可以用来吸水和氧气,做食品的保鲜剂,故A正确;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和,ag碳和b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g,故B正确;C、只用吸附法只能除去海水中的杂质和异味,不能除去溶解在水中的盐类物质,得不到淡水,故C错误;D、土壤的pH=5.5,说明土壤呈酸性,可以用熟石灰改良,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8、(2007泉州)下图是用模型来表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大小球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该图示所表示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出两个水分子分裂成四个氢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通过变化过程的微观图,分析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判断变化的基本类型解答:解: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中,反应前的两个分子构成相同,都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的三个分子中,其中两个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氢分子,另一个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两种物质;综上所述,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选B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9、(2007泉州)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A、FeCl2:表示氯化铁B、MgO+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C、2Fe3+:表示2个铁离子D、2O:表示2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解题关键是要看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只有分清所表达的对象后,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就能完整地表达意义,对于某些变价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习惯上把高价态的化合物叫某化某,低价态的化合物叫做某化亚某解答:解:A、Fe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有+2、+3价,高价态的+3价叫铁,低价态的+2价叫做亚铁,FeCl2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有+2价,所以应叫做氯化亚铁故A项错B、表达的对象是化合价,+2在化合物中镁元素的上方,表示的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故B正确C、表达的对象是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C正确D、表达的对象是原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的个数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题目设计涉及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考查全面,注重基础,不错的题目10、(2007泉州)下列做法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主题无关的是()A、禁止大量焚烧农作物秸杆B、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售用C、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D、节约用电,夏天使用空调温度不低于26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主题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计划的发展,科学的发展解答:解:A、禁止大量焚烧农作物秸杆,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让资源充分利用符合主题B、鼓励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售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C、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无关,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关D、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夏天使用空调温度不低于26有利用节能,符合主题故选C点评: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是中考的一大特点,同学们也要把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点联系起来11、(2007泉州)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都属于混合物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C、是人类能利用的唯一能源D、应合理开发和利用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天然气、煤、石油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天然气、煤、石油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故选项错误;C、人类利用的能源除了化石燃料外,还有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故选项正确;D、因为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所以应合理开发和利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石燃料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2007泉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不宜长期饮用硬水D、粮食生产中可无限制使用化肥和农药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食盐有咸味,可以用作调味品;油污易溶于汽油;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化肥和农药的滥施滥用会污染环境解答:解:A、食盐是常用的调味品故选项错误;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故选项错误;C、不宜长期饮用硬水故选项错误;D、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提供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化肥和农药的滥施滥用会污染环境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3、(2007泉州)摄取下列物质后,能较快补充人体能量的是()A、矿泉水B、纯净水C、葡萄糖水D、开水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糖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解答:解:葡萄糖属于糖类物质,糖类物质是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能较快补充人体能量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4、(2009绥化)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瓶塞的放置、标签的位置;给液体加热时,注意液体的量解答:解:A、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中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倒放在桌上C、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D、是正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故选A点评:本题注意考查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倾倒液体的方法,如何给液体加热以及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15、(2007泉州)如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20g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D、增加溶质可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以:查出该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解答:解:A、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在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g,故A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正确;C、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可使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故C正确;D、对于任何物质的溶液而言,都可以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使它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30分)16、(2007泉州)如图是一种打火机的示意图请根据有关信 息回答下列问题:(1)构成打火机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b(填标号)(2)其燃料的主要成分丁烷(C4H10)属于有机(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丁烷在通常状况下呈气态,请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气态物质中分子之间间隙大,受压易缩小而变为液态(3)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说明燃料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若通风孔通气不良,可能造成打火机无法起火或燃料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既浪费了燃料又污染了环境用打火机点火是利用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能够污染环境解答:解:(1)构成打火机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故填:b(2)丁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是:气态物质中分子之间间隙大,受压易缩小而变为液态故填:气态物质中分子之间间隙大,受压易缩小而变为液态(3)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说明燃料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故填:氧气丁烷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能够污染环境故填:一氧化碳用打火机点火是利用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填:热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材料的分类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2007泉州)小红同学发现班上“化学学习园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如图)中的Cu、Al、Fe三张卡片掉在地上,她将三张卡片依次贴回原来的位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1)请在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空格中填上小红同学所贴卡片上的元素符号Al、Fe、Cu(2)小b红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定影液(含AgN03)提取纯净金属银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a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b向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晾干a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b向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晾干上述实验方案中能得到纯净金属银的是(填“”或“”),其理由是得到的金属银含有的杂质锌可跟稀硫酸反应而除去,而方案所得金属银中的杂质铜则不能;写出该方案中产生金属银的化学方程式:Zn+2AgN03=Zn(N03)2+2Ag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完成表中所缺元素的填写;(2)利用金属活动性,分析所设计的两种提取银的实验方案,判断方案理论上的可行性,并给出判断理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镁和锡之间的金属为:镁、铝、锌、铁、锡;位于氢之后、汞之前的金属为铜;故答案为:铝;铁;铜;(2)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H铜银,因此,铜、锌都可以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但由于铜的活动性位于H之后,不能使用加稀硫酸的方法除去混在银中的铜,因此方案理论上不可行;故答案为:;得到的金属银含有的杂质锌可跟稀硫酸反应而除去,而方案所得金属银中的杂质铜则不能;Zn+2AgN03=Zn(N03)2+2Ag点评:金属与盐之间置换反应的发生条件:金属单质的活动性要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且盐是属于可溶性盐18、(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2)已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硅酸钠俗称“水玻璃”,它是一种凝胶,能将玻璃粘结在一起;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纤维素等,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宜选用的瓶塞是C(填标号)A玻璃塞;B木塞;C橡皮塞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要密封保存;(2)可以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答:解:(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并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2)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产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因为硅酸钠能把玻璃粘合在一起,所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细口瓶不能用玻璃塞,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纤维素等,故不能选木塞故答案为:(1)密封(2)SiO2+2NaOH=Na2SiO3+H2O,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保存方法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其硅酸钠性质等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小19、(2007泉州)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请回答:(1)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元素符号为O,它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原子半径:钠镁(填“”或“”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硫氯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每一小格中所给的信息解答本题解答:解:(1)根据图中的元素周期表,可查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2周期,元素符号是O,故答案为:28.09; 2; O(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横行)中的元素,除0族(最右纵行)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题中所给的信息解题的能力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0分)20、(2007泉州)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小池和小航同学在药品柜中发现一瓶淡黄色粉末,瓶外贴有“过氧化钠(Na202)”的标签,这种外观与硫磺相似的物质到底有哪些性质?他们十分好奇,为了弄清它的有关性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02)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在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常用作供氧剂设计实验(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进行实验(交流与讨论(1)通过实验,小池和小航同学知道了过氧化钠可用于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的主要原因是不需外界反应条件,过氧化钠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并转化成人所需的氧气,可以保持航天器和潜水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2)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02MnO2¯2H20+02;,其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装配,应选用的仪器有:带导管的双孔塞、玻璃片以及下图所示中的A、C、D(填标号)等氧气的收集方法有2种(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a、b、c(填标号)a化学药品的状态b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c生成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4)实验室选用上述仪器还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有氢气(写一种)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分析:本题研究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性质,检验生成物时用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氧气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过氧化钠可用于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的供氧剂,因为二氧化碳和氧气已经形成了循环本题还考查了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同时也包含了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仪器的连接,从而探究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类型的确定应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的条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等解答:解:进行实验由于过氧化钠(Na202)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通过产物推理思考可以得出化学方程式中的产物和氧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的检验方法;同样在”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的信息中完成碳酸钠的检验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检验碳酸盐的存在一般要用到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交流与讨论(1)过氧化钠可用于航空航天和潜水艇中作为供氧剂,便于携带属于次要原因,而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并转化成人所需的氧气才是主要原因(2)选择仪器时要注意“带导管的双孔塞”这一隐藏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不要漏掉反应条件与气体生成符号(3)气体发生装置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而收集装置的选择组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与水溶性(4)这种“固液常温型”气体发生装置,还可以之躯氢气与二氧化碳故答案: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带火星的木条无色酚酞试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溶液变红(或变蓝或蓝色沉淀)a有2Na2O2+2H2O=4NaOH+O2(2)澄清的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b有Na2CO3+2HCl=2NaCl+H2O+CO2交流与讨论(1)不需外界反应条件,过氧化钠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并转化成人所需的氧气,可以保持航天器和潜水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2)2H202MnO2¯2H20+02;A、C、D(或A、C、D、E);2(3)a、b、c(4)氢气(H2)或二氧化碳(C02)等点评:本考点属于实验探究题,考查了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考查了反应装置、收集装置等的选择,综合性比较强既有实验过程的探究,又有结论的探究首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进行交流评价,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1、(2007泉州)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配制稀硫酸时 应注意安全如图表示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请进行下列有关计算:(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所含溶质的质量为19.6g(2)将20g98%的浓硫酸注入80g水中,形成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实验操作型;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和溶液稀释溶质不变的原理计算解答:解:(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0g×98%=19.6g(2)稀硫酸的质量为20g+80g=100g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g100g×100%=19.6%故答案为:(1)19.6;(2)100;19.6%点评:溶液中溶质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是三大基本计算类型之一,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溶质守恒,即寻找溶质的来源和去向22、(2007泉州)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做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04)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2H4+N204点燃¯3N2+4H20,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计算:3.2kg N2H4发生燃烧,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反应消耗反应物联氨(N2H4)的质量可计算同时需要消耗反应物四氧化二氮(N204)的质量解答:解:设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为x2N2H4+N204点燃¯3N2+4H2064 923.2kg x643.2kg=92xx4.6kg答:需要助燃物N204的质量为4.6kg点评: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能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含义,根据反应中任一物质的质量都可以计算出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hbzzyy;xzoldman;fqk;LJ125;ls0906;wodeairen_2050;吕 华;zlfzlf;lsj1660;bsx;softtian;xiaoduirensheng;ziganlan。(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1年8月1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