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 资源ID:19346455       资源大小:2.55MB        全文页数:9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

    中国建筑史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一、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n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n三、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国建筑史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一、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建筑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中国建筑从以下方面体现了这种文化特性:n1、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都要遵循礼法。其形式讲究对称、均齐、庄严。n2、在崇孝的主张下,对陵墓建筑极为重视。n3、对宅居,则要求“五世同堂”,形成中国大家庭制度下的民居特色。中国建筑史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住宅,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封建大家庭在建筑上的缩影中国建筑史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从历史上看,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n原始社会n奴隶社会n封建社会中国建筑史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从穴居、巢居开始,逐步地掌握了一些营建房屋的技术,并利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材等,创造了原始的木架建筑,形成了最早的房屋。中国建筑史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n商朝后期,奴隶主们已经开始建造大规模的宫室和陵墓。n到了西周以后的春秋时代,统治阶级营造了许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这些城市的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则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n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过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从此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中国建筑史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中国大约在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n从战国开始,中国城市的规模比原来更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而且还出现了砖和彩画。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城市遗址有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曲阜鲁城、郑韩故城、淹城等。燕下都是现存战国城址中的最大者,位于今河北易县东南的易水岸边。 中国建筑史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到了秦朝消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后,则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以及万里长城、驰道等举世震惊的庞大工程。 n首先是秦始皇时对咸阳城的不断扩建。 n其次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大的陵墓一一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临潼骊山,由3层方形夯土台叠置而成。 n另外,早在战国期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并各筑长城以自卫。秦统一中国后,为把北部的长城连成一个整体,西起甘肃,东至辽东,建造了大规模的长城,长达3000余公里。 中国建筑史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国建筑史1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东汉的建筑发展较以前各代更为迅速,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就是在汉代基本形成的。n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有了显著进步。其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n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n首先是石墓 n其次是大量的宗教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中国建筑史1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建筑史1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汉墓中的明器陶屋汉画像石中的楼阁中国建筑史1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云岗石窟中国建筑史1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龙门石窟奉先寺中国建筑史1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天龙山石窟中国建筑史1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中国建筑史1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敦煌石窟中国建筑史1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敦煌石窟内景中国建筑史1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有巨大发展和提高。n唐代建筑主要有以下成就和特点:n第一、规模宏伟的城市规划。 n第二、建筑群体的布局有了空间感。 n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n第四、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 n第五、建筑艺术日臻成熟。 中国建筑史2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建筑史2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安济桥栏板雕刻图中国建筑史2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中国建筑史2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唐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中国建筑史2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南禅寺斗栱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以中国之最的身份,向世人展示最古老的建筑构件。中国建筑史2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佛山西五台佛光寺中国建筑史2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宋代被划分为两个时期:北宋时期与辽对峙于华北北部,南宋时期被灭辽的金压迫到淮河以南。n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n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 n第二、木构架建筑建立了古典的模数制。 n第三、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n第四、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高度。 n此外,宋代的园林艺术更加兴盛 n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发生较大转变的时期,并影响以后元、明、清几朝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2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宋画四景山水图中所描绘的建筑建于宋代的北京卢沟桥中国建筑史2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河南开封祜国寺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石塔中国建筑史2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 元代时期,在建筑方面,仍是继承宋、金的传统,但在规模与质量上都不及两宋,尤其在北方地区,一般寺庙建筑作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料做梁架构件,许多构件被简化了。当然这些变化产生的后果不完全是消极的,因为两宋建筑已趋向细密华丽,装饰繁多,元代的简化措施除了节省木材外,还使木构架加强了本身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中国建筑史3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广胜寺中国建筑史3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永乐宫中国建筑史3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永乐宫壁画中国建筑史3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明清时期,建筑有了相当的进步,建筑业趋向程式化、定型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但建筑装饰也变得琐碎繁复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n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n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n3、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了。 n4、建筑群的布局更为成熟。 n5、官僚地主兴建私家园林蔚然成风,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带,给后世留下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园林佳作。 n6、官式建筑的装修包括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等级分明。 中国建筑史3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南京灵谷公园无梁殿,建于明洪武年间中国建筑史3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江苏苏州报国寺塔中国建筑史3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明十三陵石牌楼中国建筑史3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明十三陵碑亭中国建筑史3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明十三陵神道中国建筑史3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天坛祈年殿中国建筑史4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在建筑上,清袭明制,但也有自己的一些发展。n首先是园林的建造达到了极盛。 n其次是喇嘛教建筑的兴盛。 n再有就是对单体建筑设计的简化,以及装修水平的提高。 北京北海公园中国建筑史4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承德避暑山庄金山中国建筑史4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由此看来,建筑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书,上面记载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经济、思想状况,同时也是我们了解本民族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建筑史4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 我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严谨而精巧,基本上就是木构架结构体系。这种结构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系统。与西方古典建筑的石砌结构体系相比较,自有其独特的 构造原理与外观造型。中国建筑史4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一)基本结构(一)基本结构中国古代木构架共有三种不同形式:n抬梁式n穿斗式n井干式。 中国建筑史4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1.抬梁式抬梁式 抬梁式也称“叠梁式”。这种木构架大体说来是先在地面上筑一个土台,台上安装石础,立木柱,再在柱上架梁。梁与梁之间用“枋”连接组成“间”,在梁上再架檩,檩上架椽,这样层层叠置,最后是用椽来承托屋顶,“骨架”就这样形成了。 中国建筑史4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抬梁式中国建筑史4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2.穿斗式穿斗式 “穿斗式”没有梁,它把柱子布置得比较密,柱间直接用枋联系。 中国建筑史4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穿斗式中国建筑史4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3.井干式井干式 井干式的应用范围不广,它采用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置,形成木头承重的墙体,这样消耗木材较大,主要用在盛产林木的林区。 中国建筑史5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谈到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基本特点,必须要涉及的就是“斗栱”。 中国建筑史5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其方法、取材、形制、用料等问题,主要是依照当时所使用的“法式”、 “做法”及“定制”等来决定的。其中被官方认定并颁布的有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的营造飞式、清代工部的工程做法则例等,而民间个别工匠按个人经验总结成书的有木经等。 中国建筑史5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有关建筑技术的记载和规定,它说明中国古建筑的建造倾向于建立统一的规定和制式。而且在以后的各种形制中,这种规定越来越详尽,方法也越来越灵活。 比如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标准以及“模数制”,其中“以材为祖”。到了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将“材”的标准改为了“斗口”,这种“标准”的范围就更为扩大,内容也更为细致严谨。 中国建筑史5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以我国古代建筑坡屋顶的结构为例,由于我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坡屋顶形式,其基本结构的做法就比较关键了。“举架”就是屋顶坡面曲线的做法(宋称“举折”),这种曲线是由于梁的不断加高、檩子的不断上升而形成的。在清式建筑木构架的做法中,檩子之间的水平距离基本都相同,各举架的高度都有一定的规定,一般视建筑物的进深和屋面材料而定,如五檩举架为五举、七举,七檩举架为七举、九举等等。 中国建筑史5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古建筑坡屋顶七檀举架示意图中国建筑史5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古建筑木构架示意图中国建筑史5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歇山建筑山面的基本构造趴梁法中国建筑史5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天宫楼阁中国建筑史5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由此看来,我国古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技术的“标准化”、“模数化”倾向,与几千年后西方现代建筑的倡导者勒柯布西埃所提倡的“工业时代的建筑应该标准化和模数化”观念,倒有很大的不谋而合之处。中国建筑史5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二)基本外形基本外形 一般说来,我国这种木构架建筑的体形基本分为三大部分,即屋顶、屋身(柱墙)、台基。所以看一般宫殿的外观,通常是在巍峨的屋顶下,红色的墙面承座在层叠高大的台基上。 中国建筑史6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孔庙大成殿中国建筑史6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从屋顶的形式上看,虽然都是坡顶,但变化十分丰富。n为了解决排雨水和屋内采光的矛盾,汉代的能工巧匠发明了“飞檐”,也就是使檐口向上稍翘,这样即满足了实际需要,又产生了轻盈的飞跃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史6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延伸出的曲线形,叫做“出翘”。n古建筑屋顶的曲线不只在翼角和飞檐部分,其实在整个屋面上都呈曲线状,这种曲线的形成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举架”在起作用。 中国建筑史6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东岳庙中国建筑史6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历代举架的高度都有所不同,在宋、辽以前,建筑屋顶的坡度一般都比后代低缓,自金以后逐渐加陡,到明清尤甚。屋顶坡度的陡缓变化是我国历代建筑演变的一大特征。n现将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形式介绍如下:中国建筑史6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中国古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形式有: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中国建筑史6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1、庑殿庑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形式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的皇家建筑,并且有“单檐”(一层屋檐)和“重檐”之分。北京故宫太和殿正立面中国建筑史6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建筑史6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2、歇山歇山。在形式多样的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它既有庑殿建筑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是皇家宫殿、王公府邸、城垣鹊楼、寺庙园林及商埠店铺等各类建筑,很多都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n从外部形式来看,歇山建筑是庑殿(或四角攒尖)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是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庑殿建筑上。中国建筑史6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建筑史7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3、悬山悬山。悬山建筑的屋面仅有前后两坡,而且两山屋面悬于山墙或山面屋架之外,也称挑山式建筑。一般多用于民居,有正脊和垂脊,两面坡。悬山的构架形式n特点:就是屋檐一直延伸到山墙以外,用来保护山墙。中国建筑史7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4、硬山硬山。硬山建筑的屋面也是前后两坡,左右两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且檀木梁架全部封砌在山墙内,也多用于民居,在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应用广泛。它的形式与悬山差不多,只是屋檐不悬出山墙罢了。 硬山建筑剖面硬山的几种檩架分配形式中国建筑史7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5、攒尖攒尖。攒尖建筑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它的形式很丰富,既有单檐、重檐之分,还有圆形、方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形式。古典园林中各种不同形式的亭子,多属于攒尖建筑。 园林中的亭子多为攒尖顶中国建筑史7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建筑史7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三、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建筑群,或者说中国古代城市是一个崇尚自然的系统。但是出于对礼教的敬重,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与园林的空间布局截然不同,甚至说完全相反。建筑组群讲究的是严整的中轴对称、肃然的气氛;而园林则多采用自由曲线,讲究意趣。更为难得的是,古人竟将这两种风格迥异的“空间团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布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中国建筑史7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一)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n首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物;n其次,再以单座建筑物组织成庭院;n最后,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空间组群。 中国建筑史7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布局大都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即沿纵轴线(又可称为前后轴线)或横轴线进行设计。这种布局大概与中国古代的“折衷”思想与“不偏不倚”的观念有关。 中轴线在建筑布局中的应用中国建筑史7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一般建筑组群的布局分为两种:n1、在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的两侧按横轴线安放两座形体较小的次要建筑对峙,构成“门”形的三合院,如明代建造的北京天坛等一类的坛庙建筑。或者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再建一座次要建筑,构成封闭性较强的四合院。n2、在纵轴线上建主要建筑,在其对面放次要建筑,而在院子的两侧不再建房,用回形廓将前后两屋联系起来,因而称为“廊院”。中国建筑史7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天坛祈年殿的建筑布局中国建筑史7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中国建筑史8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对于皇室宫殿来说,一个庭院组群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这样就出现了沿纵轴扩展或沿横轴扩展及两个方向扩展的、更为庞大、复杂的建筑组群。但同时,这种规模庞大的建筑组群自然带来交通不方便和防火困难等问题,因此又在其中设计了若干夹道或小广场,便于人们疏散或避难。这种建筑组群布局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北京的明、清故宫紫禁城,堪称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群的典范。 中国建筑史8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清代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清代故宫建筑群的空间布局n1、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故宫建筑的轴线和北京全城轴线重合为一体,体现了帝王宫的至尊地位。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的对称手法,并向两侧发展,形成次要轴线。使各组建筑串接在同一轴线上,形成主次分明、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 n2、院落的运用与空间变化院落的运用与空间变化。以建筑围绕成院落,并以此为单元,若干院落组成一建筑群。各个院落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和对比,以产生不同气氛,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又一特色。中国建筑史8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建筑史8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清代北京城平面图中国建筑史8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中国建筑史8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故宫乾隆花园平面布局中国建筑史8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二)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可谓独领风骚。它既有别于西方传统园林,又独立于东方其它国家的园林风格。其变化非异域文化的人能够理解。中国建筑史8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n1、师法自然而又独具匠心的造园手段 n2、“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艺术构思 n3、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 江苏无锡寄畅园中国建筑史8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一种绘画”。它用泉池、花木、竹石、峰峦、涧谷、亭阁、曲径、桥梁等组成实物环境来再现自然美。这当中又通过对意境的强调而达到诗、文、画、园几种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从而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 n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含蓄”。园林中的道路,具有封闭景色、扩大空间、转换视点之用。 强调自然景物在园林规范中的重要性。中国建筑史89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在古代,园林最初级的形式是统治阶级以狩猎和欣赏植物为目的,将某块自然景观好的、有山有水的地方据为己有而圈定的“苑囿”。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曾在渭水之南建造的上林苑,就是苑圃式园林。 早期“苑囿”实际上就是当今的动植物园,只不过不向公众开放罢了。 中国建筑史90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清漪(今颐和园)平面布局中国建筑史91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到了三国、两晋以后,统治阶级开始在园子中挖池堆山,收集珍禽怪兽、奇花异草,对自然界的真山真水进行模仿。当时庞大的运输花木石头的工程,被称为“花石纲”。这座皇家园林“楼台殿阁不可胜数,堆土叠石筑成千岩万壑,”其结构布局之精妙,一时被称为绝胜。 中国建筑史92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最为兴盛和完善的时期,也是皇家园林登峰造极的时期。当时封建末期的统治阶层主张修心养性的遁世思想,其中不少贵族、文人不仅吟诗赋画去影响园林的建设,有的还亲自参与到造园设计当中去。比如康熙和乾隆就被认作是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园林建设的创意者。 中国建筑史93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由于空间的限制,当时的园林不再有足够的地方放置类似于真山真水的景物,于是就出现了园林的抽象化、微型化,造园的技巧也就有了新的突破及发展,如造景、借景、摄景等手法的运用。比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许多景致。中国建筑史94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普陀宗乘庙的空间布局中国建筑史95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在北京西郊,有京都著名的三山五园,即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和畅春园以及圆明园。再加上附近的蔚秀园、朗润园、勺园(以上三园在今北京大学内)、熙春园、近春园(以上二园在今清华大学内)等,方圆几十里,园园相通、楼阁相望,成为历史上空前的宫廷园林区 。中国建筑史96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圆明园的特点:n1、平地造园,并以水为主。n2、园中造园,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n3、园中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极富变化。北京圆明园中的欧式建筑中国建筑史97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北京颐和园全貌中国建筑史98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n除各种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外,乾隆时期还在长春园的北部集中建造了一批西洋形式的石头建筑,被称为“巴洛克”式样,成为中国园林中独一无二的景致。n另外,在现存的传统园林中,寺观园林的数量远远多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总和。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