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个人礼仪素养计划书(共2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提高个人礼仪素养计划书 篇一: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素养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培养礼仪素养 冼心摘要:礼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是人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关键词:礼仪、大学生、社交、修养 正文: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1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可以大致分为国务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销售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 我们常常为生活在“礼仪之邦”而感到自豪。“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亦非礼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古训,大学生烂熟于心。但是,我们有时也会因为周遭的种种现象而产生几分羞怯。抬眼望去,花枝招展,时髦出位,衣冠不整,着装怪异,五花八门的穿戴不时映入眼帘;侧耳听来,大呼小叫,高声喧哗,污言秽语,嘻嘻哈哈,各种语言“噪音”回响耳边。这些镜头,出现在私下场合,不足为奇。出现在办公场所和公共场合,就令人摇头侧目了。如此种种,令人不禁发出慨叹: 难道现在大学生真的不知礼仪为何物?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侧重于从高境界告诉学生如何做一个高尚的、楷模式的人,存在说教成分多,可操作性内容少以及实效性不强等问题,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难以做到,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2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呢? 首先,从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做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饱读诗书极具内涵的大学生的精气神是与众不同,内在的改变会引起外在的表征,这个外在表征就是人的行为举止(也可称为礼仪),而所谓的内在就是文化涵养。学习相关的礼仪理论亦属于文化水平提高的范围。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才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曲礼说:“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荀子里有:“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等等这些先人的训导,如果我们不博览群书,不去认真解读理解这些经典,又如何能深刻改变自己对于礼的认识?如何提高我们的礼仪素养? 其次是从小事入手,进行道德实践,培养良好习惯。小事虽小,但只要其善,就需践行,而且做小事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孕育和培养起来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强调个人自我修养时应做到礼、信、仁、义,这四字的现代诠释就是要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要求,要在行为实践中做到坚守信用、充分信任别人,要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做到宽容与仁慈,还要做到在对人对事上的忠厚与真诚。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进行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需在这四个字上多下工夫。一个人要想有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就要在心里把礼仪修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自己重视它,有意识的去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的开设的相关课程,老师和同学的言传身教,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关键就在学生自己能否充分利用。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如在站立、坐下、行走,握手、递接名片等行为中要注意自己每一个动作细节,不然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而且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最快,特别是,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常常表现得非常自信,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因此,他们对自身的礼仪修养就更重视。这是礼仪教育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统一。 再者,就是大学生所在的校园的礼仪教育。洛克认为“导师的重大的工作在于养成学生的风度,形成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行与智慧的原则。”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不仅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师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学生的关注和评论,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性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礼仪修养。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为人师表,塑造好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娴熟于礼仪,尊重并爱护学生,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言行举止,服饰穿着。学校还应将礼仪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体系, 将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交际技巧,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礼仪修养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规范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安排礼仪知识讲座讲授相关礼仪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意识;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教育课程,系统讲授礼仪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礼仪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交往动机,鼓励学生勇于交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恰当的遵守和运用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最终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当然,这是属于环境对大学生礼仪素养培养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高自身礼仪素养也是可以通过利用周围环境的文化氛围来完成的。 最后,我们不应只停留于提高自身礼仪素养,还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提高礼仪素养,去改变我们的周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们也有收获,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当帮忙提升他人礼仪素养的同时,也是对于我们已知的礼仪的巩固,是对自己礼仪素养的另一层面的肯定,有助于建立我们对自身礼仪素养的信心,这也就有助于更近一步学习和提高我们自身的礼仪素养。身投地狱的是佛身,恩泽苍生的是圣人,证悟自性的慈者广施恩德,在自身礼仪修养提高之后帮助他人是见贤思齐,我们需要在礼仪修养提高的基础上加强自身道德建设,而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都是新一代大学生,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在文明礼貌、礼仪修养上我们应当有更高的要求,而你的言行在同学们当中将起到模范和带头的作用。然而提高礼仪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成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受的了寂寞,耐得住诱惑,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记得有位诗人这样说过:“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镜框中的那个人,如果你感到害怕,那么你一定有愧在心;如果你感到自豪,那么你就做了一天真正高尚的你。”对啊,每天照一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礼仪素养修炼得如何,或许,成功就在那块镜子的背后! 1北京未来之舟.话说礼仪 2金自富123.论大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篇二:如何从礼仪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 如何从礼仪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 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而约定俗成的最基本行为规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社会进步的反映。从社会角度而言,礼仪是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直接反应,对它的传播、遵守和实施,有利于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个人角度而言,学习礼仪,遵守礼仪,践行礼仪,不仅有利于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中国古人认为,“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不学礼,无以立”,提倡“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由此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的传播和践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企业等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大势所趋,综合素质是指人们自身所具有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它大体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五大方面。学习礼仪知识,践行礼仪知识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此外,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礼仪规范的约束,因此,自觉接受社会礼仪规范约束的人,才能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成功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进而有助于减少社会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要从礼仪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促进个人更加全面地发展,就必须: 1、 提升个人的内在素养 待人诚恳,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心地善良这些是做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些个人的内在素养能够通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个性特征、言行举止等表现出来的,它们不仅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更能够大大提升个人素质。因而,要从礼仪的角度提升个人素质,首先必须学会诚实、尊重他人、待人宽容和与人为善。 2、 注意言谈,提高沟通技巧 (1) 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适时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和沟通。 (2)用语:多使用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使用敬语不仅可以是个人变得礼貌,提升个人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沟通交流的目标。 (3)入乡随俗: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交流习惯,也有约定俗成的交流禁忌,以中国人为例,中国人见面通常询问别人“吃过了吗?” “中午吃的什么?”?开始一段对话,一般以“吃”为前奏,但是欧洲人见面时通常会询问与天气有关的问题,如:“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明媚,”同时,欧洲人忌讳别人询与问自己的工作、收入、婚姻状况等有关的问题,询问这些问题会被认为不礼貌,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3、注重仪表礼仪,因地制宜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践行仪表礼仪; 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首先,着装要与时间相协调,着装既要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又要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脚步;其次,着装要与地点相协调,使服装的款式、质地、花色等与所处地点的风俗习惯,环境条件等因素相一致;最后,着装要与场合相协调,不同的场合,对着装有不同的要求,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对着装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别,必须因地制宜。 (2)妆容:同样,不同场合对妆容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学生而言,不能浓妆艳抹,而是要凸显学生的自然和朝气;对于职场女性而言,化淡妆则是职场的基本要求;而对于一些化妆晚会而言,情况则又大不相同,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反而才合乎规范。 3、举止自然、优雅 (1)走姿: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正确的走姿要做到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正确的走姿有助于提升个人气质。 (2)坐姿: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双手交叠,放在大腿上;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 (3)谈话姿势:交谈时的姿势能够反映个人对谈话内容的关注程度和兴趣。交谈时,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同时,可以适时做一些面部表情,以突出自身对交谈的关注。 当然,礼仪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如:餐饮礼仪、电话礼仪等,这就要求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视礼仪,学习礼仪知识,践行礼仪规范,做一名“讲礼仪,懂礼仪,守礼仪”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篇三:加强个人礼仪修养 加强个人礼仪修养,提升人格品质 摘要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 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 力调控行为与情绪,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 关键词礼仪修养 人格品质 个人礼仪 个人礼仪从表象上来看是社会公共生活中个体的行为的礼仪准则,是个人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所涉及到礼仪的具体规定,从深层来看则是个人精神面貌和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其核心是律己敬人,表里如一。修养即修身养性,“修身”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不断改变自身,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养性”就是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提高。个人礼仪修养的结果在于使人们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使交往活动中对于礼仪原则和规范的遵从变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持之以恒的风格。这种教育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求人们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自觉培养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最终提升自身的人格品质。 1 认识“秀外惠中”的人生道理个人礼仪在个人整体形象塑造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传达出最直接最生动的第一信息,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个人形象的美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形于外,慧于中”。“形于外”是指一个人音容笑貌等外观气质特征。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要出席各种场合,扮演各种角色。当一个人以某种特定角色出现时,在仪容仪表方面就要符合社会对这个角色所规定的要求。“慧于中”指的是一个人的容貌美,不仅仅是指标致的五官,而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的神情、气质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外表包装是简单的,而提高和改善人的修养和内心世界却是复杂、深刻和全面的。外在美只有与内在美达到和谐统一,神情才会超凡脱俗,“慧于中”才能“秀于外”,一个人如果没 有道德、情操、智慧、理想等内在美作为基础,那么再好的先天条件,再精心的打扮也只能是一种肤浅的美。所以一个人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同时,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内在素质的培养。 首先,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个人礼仪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表现,而是个人的公共道德修养在社会活动中的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的品格与文化修养。若缺乏内在的修养,对于个人礼仪的具体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只有“诚于中”方能“行于外”,因此个人礼仪必须以个人修养为基础。 其次,个人礼仪必须以尊敬他人为原则。在社会活动中,讲究个人礼仪,自觉按个人礼仪的各项规定行事,必须奉行尊敬他人的原则。“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尊敬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个人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个人或群体的冲突。 再次,个人礼仪必须以长远为方针。个人礼仪的确会给人们以美好,给社会以文明但所有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经过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因此,对个人礼仪规范的掌握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活动中,必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一以贯之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2 努力调控行为与情绪人必须要在社会竞争中获得生存发展,并得到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评价和认可,以满足于个人的精神需要。一般来说,当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时,他就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发展竞争中,如果个人智力水平相当,那么个人成功起决定性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其中,个人品行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塑造自身形象是个人成才、发展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个人礼仪是以培养个人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为目标的,它要求人们遵循社会和谐的原则、尊重他人的原则,按照个人礼仪的文明标准行动,塑造个人的自身形象,展现个人的精视风貌,使个人形象日臻完美。社会规范作为联结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媒介因素之一,像棱镜一样折射着社会对个人的一切影响,直接引导和限制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因为,规范来源于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对人们行为一种指导,社会规范在社会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通过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而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社会规范主要表现为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而道德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人们内心的信念而产生的自觉行为规范。礼仪属于非法律规范,是一种道德规范,如违反礼仪规范,只构成失礼,不构成犯罪,而失礼本身一般不会引起责任,只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所以,遵循礼仪规范,很多时候表现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过程,它需要努力调控自己的行为与情绪,将礼仪规范化转化形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少不了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这种克制和约束自体现为严格按照一定的个人礼仪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我国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概而言之就是要“立于礼”。洛克指出:“礼仪的目的与作用使得本来的玩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没有良好的礼仪,其余一切成就就会被人看成骄傲、自负、无用和愚蠢。”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往往在一举手、一投足间若失了分寸,就会引起别人的不快乐和不舒服。因此,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要坚持“宁可让人待己不公,也不可自己非礼他人”的美德。 在人的一生中,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处理多种多样的矛盾。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使人生更为成功,就应遵循一定的个人礼仪规范。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生活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门较强的艺术。要做到对所有的人都采取礼遇的态度,对于别人的失误或习惯、个性上的弱点应宽容对待,做到体谅、宽宏、尊重。应该避免以为已之所好人亦爱之,以为已所恶人亦厌之,有意无意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与人交往应遵循以诚相待的准则,应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不即不离、信守诺言、待人以诚、宽容大度。要善于与人沟通,不能只从自己单方面的动机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应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达到双方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效果。要牢记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人的言谈举止。适度的言谈举止,得体的礼貌和风度能使交往双方感到轻松愉快,否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在培养一个有教养的人的过程中,训练行为与情绪的控制能力,保持优美高雅的言谈举止,养成内外和谐的个体气质是非常重要。 3 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色良好的礼仪体现的是一种修养。日本学者松平靖彦说过:“礼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需要的一种生活规范?礼仪本身包含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予遵守的道德和公德,人们只有不拘泥于表面的形式,真正使自己具备这种应有的道德观 1念,正确的礼仪才得以确立”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具有良好的修养时,往往会从他的礼仪行为上去加以检验。个人礼仪要求人们待人文明,举止有礼,与人为善,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主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礼仪修养,让良好的修养为品质增 色。 首先,要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所谓 “安分守己”,就是在公共场所依照公共生活要求而行事,把自己只当作普通的一员,守住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从而使每个人得以顺利进行公共活动。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他的 “分”,只要社会有分工就存在每个人的“分”。从社会公德的意义上说,“安分守己”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要与他人共同遵守公共规则,必须洁身自好、不特立人群、不妨碍他人,保证公共生活持续、平稳地继续。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是社会公德对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与要求。个人礼仪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要言谈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等等都是安分守己,不妨碍他人的行为体现。 其次,要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个人行为和活动必须自觉维护公共道德要求。凡是有公共生活的地方,必有相应的公共秩序与规则。公共场所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存续的载体,每个人都要借助公共活动完成他的各种社会需求。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保持相对稳定与和谐不可缺少的因素,只有遵守共同规则,公共秩序才能井然有序。所以,社会公德要求人们的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行为举止要有较高的律己自控能力,以维护正常的井然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个人礼仪规范是“行为有序,遵守共同规则”的具体行为体现,是社会公德的具体践行遵循个人礼仪规范,也就是遵循于社会公德。 再次,要友善待人,促进相互沟通。友善待人是一种待人的态度。待人要与人为善,与人交往要有情谊,极力促成互助、互谅的社会氛围。个人礼仪要求个人出现在公共场所时,必须衣着整齐、仪态大方、举止庄重、行为检点,待人谦和、谈吐文雅。我国传统礼仪特别强调儒家的“谦敬”之德,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是个人自身修养的美德,也是待人处世的道德要求。礼仪是为了使得社会生活有序、和谐,为了协调人际关系。如果破坏了这种有序、和谐,造成了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或破裂,就是违反了礼仪规范,也是不道德的。“谦敬”是礼仪的原则,是礼仪的精神内涵和心理基础。个人礼仪与“谦敬”之道要求是一致的,它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所以说,良好的个人礼仪修养可以为品质增色。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