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二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2017-05整理(共18页).doc
-
资源ID:19368425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力资源二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2017-05整理(共1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1. 组织理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他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 两者外延不等,组织理论包含组织设计理论 2. 组织设计理论:狭义的组织理论或小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 古典组织理论(以韦伯、法约尔的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刚性结构) 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 3. 组织理论的发展(3点) 1、基本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以权变管理为依据) 静态: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规章(管理行为规范) 两者相互依存 4. 组织设计理论(2种) 动态:静态的进一步发展,加进了人的因素。静态占主导地位,是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 5. 基本原则(5个,任专幅集稳):任务与目标,专业分工和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 1. 超事业部制(执行部制):在公司总经理与各个事业部之间增加一级管理机构。优点(拳头优势,灵活和适应,解脱,培养接班人);缺点(增加工作 量,降低效率,成本增加)。特点(规模特别巨大,品种多,大批量生产,分布广,事业部多,有适当集权的需要) 2. 矩阵制(规划目标结构):因临时任务组件的具有双道命令系统的结构。有点(沟通,灵活性,不增加编制充分利用资源,学习更多技能,有效分权, 成员决策,激励水平高);缺点(无所适从,临时观念,效率低下) 3. 多维立体组织(多维立体矩阵制):矩阵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是矩阵组织与事业部组织的有机结合。种类(1产品利润中心,2专业成本中心,3地区利润中心)。 优点(全局考虑,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分权,人力资源共享,复杂决策,应用于跨国公司);缺点(三重职权,要高训练多技能,横向协调困 第 难,频繁开会,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决策效率) 2、新型组织结 一 4. 模拟分权组织(模拟分权制):产品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在事业部制和直线职能制之间产生了新的组织形式。三个基本特征(只有总公司才是真正的经济实 构模式(6个) 节 体,只有总公司才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优点(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深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政策,增强企业活力,激发员工的 企 参与意识),缺点(内部价格体系不易理顺,目标和生产任务难以确定,考核显得困难而复杂,内部信息交流较差,横向协调难度大) 业 5. 流程型组织:全新的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组织模式。三个特点(快速反应,全程式管理,管理链纵短横长),优点(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和顾客 组 为中心,组织结构扁平化,流程团队,灵活性和适应性),缺点() 织 一 6. 网络型组织(虚拟组织):依靠高度发达的网络。四种类型(内部网络,垂直网络,市场网络,机会网络);特点(灵活性,扁平化,动态化,核心能力,地点离 结 、 构 散化,动态联盟,最大限度的发挥,规模小型化,完善的网络技术) 组 的 织 设 结 3、组织结构的 1. 内容: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和工作岗位设计等 计 构 设计内容和概 2. 结构具体形态看:4层级: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与 的 念 3. 管理层次:职权层级的数目,即一个组织内部,从最高管理者到最底层职工的职级、管理权力的层级。(纵向结构,解决管理权限) 变 设 4.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幅度,层次;幅度,层次) 革 计 【能力要求】 1. 职能设计的步骤:分析、调整、分解。(分析是核心内容) 1、组织的职能 2. 职能设计的方法:基本职能设计(生产、计划、人事、财务、研发、信息、销售、售后) 设计 关键职能设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由企业战略决定) 1. 职能设计是部门设计的依据,部门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 2. 部门纵向结构设计(2种):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的设计方法(2种,经变):经验统计法;变量测评法。 影响管理幅度及层次的5因素:工作的性质,人员素质状况,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授权的程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2、组织的部门 (2)管理层次的设计方法(4种):定层次,定幅度,选层次,调层次。 设计 3. 部门横向结构设计(2类):从总体结构分(3个,业自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业务流程。 按不同对象和标的分(6个):人、时间、产品、地区、职能、顾客 4、企业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3种):1. 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直矩)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优点(明确性和稳定性),缺点(不合适大企业) 2. 以成果为中心(事事模)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优点(稳定性和适应性),缺点(机构较多,费用较多) 3. 以关系为中心(多流网)多维立体组织、流程型、网络型; 1.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必须保证行政命令和生产经营指挥的集中统一。(首脑负责制、正职领导副职、一级管一级、实行直线参谋制) 2. 部门的责权利必须对应一致。(建立岗位责任制,赋予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要相对应,责任制度的贯彻落实) 【注意事项】 3. 执行和监督机构应当分设。 4. 机构和人员应当精简。 【知识要求】 1. (钱德勒)组织结构服从战略。调整组织结构的主要战略(4个,增扩纵多):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二 2. 变革进行时,应充分发挥三个系统(指挥计划系统,沟通联络系统,检查反馈系统)的作用,调整好四个层面(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关系,并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以系统 、 为主,以功能为辅的原则;以效率为主、结构为辅的原则;以工作为主、层次为辅的原则) 企 业 1. 组织结构诊断内容4个(结结决关):结构调查(一书二图,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结构分析(哪些增加,哪些加强,哪些取消或合并)、决 【能力要求】 组 策分析(4因素:时间影响,职能影响、能力,性质)、关系分析(3对:和谁,服务谁,谁服务我)。 织 2. 实施结构变革:征兆(3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方式(3个,改良、爆破、计划);阻力(根本原因:改革冲击原有习惯,丧失 1、变革的程序 结 第 安全感,因循守旧的思想)。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采取3个措施(参与、培训、起用) 构 一 的 节 1. 整合的依据:主要在于解决结构分化时出现的分散倾向和实现相互间协调的要求。 变 2. 新建企业整合:依标准对分解后的部门、层次、岗位和职位的关系进行修正和确认,排除相互重复和冲突的职责、任务。 企 革 2、结构的整合 业 3. 现有企业整合:通过几方面表现出来:各部门常有冲突、存在过多少委员会、高层常当下属部门的裁判和调解者、结构本身失去了协调机能。 组 4. 整合的过程(4个阶段,拟规互控):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 织 结 3、整合方案启 1. 一定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2. 应当进行必要的跟踪调查,定期对组织实施的情况做出评价; 3. 充分酝酿; 4. 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 构 示:5点 5. 整合之后,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工作。 的 设 1. 决定存在理由的8因素(2个环境3个人,技术对象加决策):技术状态、环境、劳动对象、主管、任职者、决策、专家、软环境。 【知识要求】 三 计 2. 岗位设计基本原则(3个,标协责)明确任务目标原则、合理分工协作原则、责权利相对应原则。 、 与 3.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4方面,扩丰满时环)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岗位工作满负荷(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岗位工时工作制,劳动环境的优化。 工 变 作 扩大化和丰富化:扩大化(横向:操作合并,分担,包干负责,延长周期;纵向:责任增加),丰富化(5方面,任务多样化,明确任务意义,整体性,自主权,沟通 革 岗 与反馈)。两者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前者增加任务,后者充实内容。 位 环境优化2因素: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厂区绿化等)。 的 4. 改进岗位设计的意义: 设 计 1. 岗位设计基本方法(3个):传统的,现代的,其他的。 【能力要求】 传统的2个方面:程序分析(分析工具:作业程序图:反映全部程序;流程图:反映子过程;线图:反映物料流程;人机程序图:一个岗位一名操作者; 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理3个: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改善,工具和设备的设计)。先分析程序,然后取消合并调整简化。 其他的:工业工程,功能具体表现为4方面: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2. 岗位工作扩大化和丰富化设计:扩大化(2种):宽度扩大(3种具体形式,延长加工周期,增加工作内容,包干负责); 深度扩大(5种工具):纵向调整,充实内容,连贯设计,轮换设计,矩阵设计。 第 二 节 企 1. 内容: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静态的规划)(3个,配补晋):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条件、比率、时间为指标)。 业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动态的规划)(4个,培薪涯其):上述三种;培训开发计划;薪酬激励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其他计划。 人 :满足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2. 作用(5个,满促协提使) 【知识】 力 3. 环境:外部环境(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环境(行业的特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资 源 4. 原则(4个,需境目流):确保需求、与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 规 5. 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信息;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期限;3、预测需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4、制定平衡供给计划;5、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能力】 划 6. 编制(7步,配需供培编调评):配置,需求、供给、培训、人力资源费用、人力资源政策调整、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 的 基 本 程 序 1. 概念:估算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结合。需求预测(内部需求),供给预测(内部与外部供给) 2. 内容(4种,需存增特结):1、需求预测(总量预测);2、存量与增量预测(现有量与将来增加的量);3、结构预测;4、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3. 作用: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2个方面:对组织方面的贡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预测在静态,非必要;在动态,非常重要) 4. 局限性(4个,环抵高知):1、环境与预期不同;2、企业内部的抵制;3、预测的代价高昂;4、知识水平的限制。 一 5. 一般因素(11个):1、顾客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2、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3、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4、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的需求, 、 6、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7、员工出勤率,8、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9、工作小时的变化,10、退休年龄的变化,11、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基 本 1. 需求预测包括:现实预测、未来需求预测、未来流失预测。具体程序(3个,准预编):准备阶段,预测阶段,编写人员需求计划。 程 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3个子系统):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企业人力资源总量与结构预测系统,人力资源预测模型与评估系统; 序 2. 准备阶段4步 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SWOT分析法(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竞争五要素分析法(新加入竞争者,竞争策略,替代品,顾客群,供应商) 骤(构析岗资) 岗位分类, 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 3. 预测阶段(6个,配置盘点现流未总):确定岗位职务序列和人员配置的标准,进行盘点,修正上一结果并得出现实需求量,流失状况分析,得出未来需求量,得出未来净需求总量。 -+ 4.编制人员需求计划平衡公式: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 = 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 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 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 1. 需求预测的原理(惯相相):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变量间的两类关系(确定关系称为函数关系,不确定关系成为相关关系)。 1. 对象指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对象,可以是总量需求预测指标。 第 2. 依据指标:就是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 三 节 1. 经验预测法 企 2. 描述法,不适用于长期预测 二 业 3. 德尔菲法:(4步骤)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列出预测问题,修改预测结果,进行最后预测。适合长期预测。 、 人 技 力 术 1. 转换比率法:目的是将企业的业务量转换为对人力的需求。是短期预测。 资 路 2. 人员比率法 源 线 3. 趋势外推法:其预测的可靠性,与历史的和现在的资料时间长短,以及外推时间的长短密切有关。 的 和 4. 回归分析法:通过因果关系预测未来。 需 方 5. 经济计量模拟法:比较复杂,适用管理基础较好的大公司。 求 法 6. 灰色预测模型法:本质是经济计量模型法。 预 7. 生产模型法:根据产出水平和资本总额,可推断人力资源需求量。 测 8. 马尔可夫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转移概率矩阵。 9. 定员定额分析法:(4种)劳动定额分析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 10. 计算机模拟法:最复杂的一种方法。 影响企业人员需求量参数 专业技能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 三 、 企业战略、组织结构、销售收入(利润)、产值产量、总资产(净资产)、 总 量 总成本、追加投资、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出勤率 预 生产技术水平、新项目投资、 企业管理幅度、企业信息化程度、 测 能源消耗情况、定额工时、 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 信息传送速度、决策速度、 作业率、废品率 研究成果获奖、科技成果转让 企业其他各类人员的数量 1. 趋势外推法(利用惯性原理),2. 回归分析法(依据相关性原理),3. 灰色预测理论,4.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 第 一 1. 内部供给预测需考虑: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 四 、 2. 外部供给预测:供给因素(地人劳就户):地域性因素,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规模、人口年龄、素质结构、现有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节 供 供给渠道(应复失流其):应届毕业生,复原转业军人,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给 供 分 1. 供给预测步骤(6步,盘统调内外汇)现有盘点,统计调整比例,了解调整状况,得出内部预测,得出外部预测,预测汇总 给 析 2. 供给预测的方法(3个,马接信)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 预 测 二 1.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供求达到平衡 与 、 供 2. 供求平衡状态:基本不可能。 供 需 3. 供不应求(对策6个):将富余的人调往空缺职位,高技人才短缺时,先内部培训晋升,再外部招聘,员工同意情况下适当延长工时,提高技术构成,机器替代人力, 需 平 执行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 平 衡 4. 供大于求(对策7个):永久性辞退不合格员工,合并或关闭臃肿的机构,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工作,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 衡 采用多替一,实质同上。 1. 概念:德国马克斯·韦伯提出,实质: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和兴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1. 制度化管理的 2. 特征: 基本理论 3. 优点(3个,大理离):个人与权力相分离,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 1. 企业基本制度是企业的“宪法”。 2. 管理制度:主要针对集体而非个人。 2. 制度规范的类 3. 技术规范是设计某些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 型(5类) 4. 业务规范:反复出现 5. 行为规范:层次最低,约束范围最宽,最基础的制度规范。(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劳动纪律,仪表仪态规范等) 1. 基础性管理制度(9个):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含合同管理规 【 3. 人资管理体系 定),员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含社会保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其他方面的规定。 知 的构成(2类) 2. 员工管理制度(13个):工作时间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规定,女工劳动保护和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 识 要 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其他有关的规定。 求 4. 人资管理体系 1. 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5种):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 的特点(2个) 2. 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第 五 1. 将员工与企业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节 2. 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5 人资管理制度 人 3. 应当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的基本原则(6个) 力 4. 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规划与创新。 (发适集动学法) 资 5. 与企业集体合同保持协调一致。 源 6. 重视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管 理 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6. 制定人资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5个) 制 度 规 【 1.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提出草案,组织讨论,修改完善。 能 2.制定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10个):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即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 力 体的规定,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对报表格式 要 求 等提出具体的要求,配套的规章制度,对各职能部门的年度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作出原则规定,对员工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必要的说明。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