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带法制渗透(共36页).doc
-
资源ID:19383852
资源大小:132.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带法制渗透(共3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六、教学进度表单元序号单元课题课序课题法制渗透课时周次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太阳和影子2第4周2太阳钟1第5周3昼夜交替1第5周4看月亮2第7周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2第8周6单元总结1第9周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的行进1第9周2照镜子2第10周3研究透镜2第11周4七色光2第12周第三单元电和磁1简单电路法制渗透12第13周2导体和绝缘体1第14周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1第14周4研究磁铁1第15周5电磁铁法制渗透22第16周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测量呼吸和心跳法制渗透31第17周2肺和呼吸1第17周3心脏和血液循环1第18周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1第18周2建立模型1第19周课本总结2第20周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法制教育渗透计划法制教育对象:学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为在校学生。 法制渗透内容:三个渗透点简单电路法治渗透,知道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法部分条例。电磁铁法治渗透,了解和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条,了解和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五条。 测量呼吸和心跳法制渗透,初步了解和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 阳 和 影 子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教学反思:2 、太 阳 钟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 1、日晷资料及碟片。 2、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汇报课后研究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 1 、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 、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 1 )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 2 )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 3 )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 4 )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 5 )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 6 )碟片介绍:日晷; 2 、制作简易太阳钟: ( 1 )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 2 )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 3 )动手制作; ( 4 )展示、评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 3 )教师讲解、演示; ( 4 )室外活动:玩手掌日晷;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四、布置作业: 回家制作一个其他式样的日晷。 教学反思:3 、昼夜交替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 、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 、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着你转) 3、学生讨论并交流。 4、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 5、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6、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 1 )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 2 )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 3 )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7、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8、分组汇报。 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 、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这里以中国为例) 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 (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3)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2 、小组实验,填表。 3 、汇报。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1、如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 1 )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 2 )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1、分组自学书 P8 页内容。 讨论:( 1 )这几种传说和理论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 2 )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4 、看 月 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2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科学知识: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2、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 3、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 分组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鞋盒、细线、乒乓球、小电筒)、月相日记表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 月亮;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1、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显出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提示:( 1 )多准备一些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在纸上画出一个虚线的圆。 ( 2 )学生分组活动,尽可能画出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月相,越多越好。 2、小组汇报; 3、让学生给画出的月相排序。 (提示按时间先后排,会是怎样的排法呢?) 4、学生讨论后,演示汇报。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5、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 6、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月相盒。 活动二:连续观察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1、坚持每天晚上给月亮记日记。 提示:( 1 )讨论:要记哪些内容?怎样记录?(画图) ( 2 )内容除了画出月相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日期(尤其是农历日期)、时间、天气状况。 ( 3 )记录在记录纸上。( 4 )强调: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一项长期作业。 2、记录完以后再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此处要等后面记录结果出来后再继续完成!) 教学反思:5 、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2、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2、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 重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 7 点、中午 12 点和下午 6 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 学习新课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24 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 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 、昼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 24 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 1 )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 2 )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 3 )看书上13页的图: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的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 - 调查。 (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1) 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2) 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3) 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4) 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拓展作业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学反思:6、 单元总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记录现象。 2、能对收集观察的的资料进行总结,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变化规律。 2、 知道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敢于大胆想象。 2、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影子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2、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3、 太阳钟的记时原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记录的影子及月相变化情况。 2、前面收集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3、自制的太阳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一年有 365 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构成,白天让你想到天空中的什么事物?太阳。黑夜又让你想到什么?星星,月亮太阳和月亮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却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有哪些联系吗? 学生回顾单元内容。 二 、总结: 1、 太阳和影子: ( 1 ) 大多数物体在太阳下会有影子,还记得影子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吗? ( 2 ) 拿出前面课堂上讨论记录的影子变化规律记录,不同小组间进行交流对比,再次明确影子方向和太阳位置的关系;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否有不同观点(鼓励大胆想象)。 ( 3 ) 对小组观察记录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 4 ) 师:老师看见同学们的桌上放着形形色色的太阳钟,谁来介绍下你的太阳钟是如何测时间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测时间的? ( 5 ) 小结:太阳能够使不透明的物体产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长变短,再变长,由西向东变化的,利用这个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阳钟。 2、 月相变化: ( 1 )过渡: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场了。这样的交替周而复始,其中的奥秘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的人。小科学家们,你了解昼夜交替的奥秘吗?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要求发言精练,不必象学习新课那样详尽。 ( 2 ) 师:月亮是个害羞的姑娘,总是遮掩着脸庞,难得看到全貌。因而人们给她取了好几个名字,还记得吗? ( 3 ) 学生回忆月相名称。 ( 4 ) 师:这些名字我们称之为月相。同学们都观察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月相日记最精美准确。 ( 5 ) 交流月相日记。 ( 6 ) 小结:原来月相是以一个农历月为周期变化的,在同学们的耐心观察下,发现了月亮是围绕着地球转的,从新月到十五的满月,再变成蛾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发生变化,真是个爱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 1 ) 师:昼夜不仅有影子与月相的变化,还对动植物产生影响,使动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节律,也就是通常说的生物钟。 ( 2 ) 经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 3 ) 学生谈论。 三、 拓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小组交流,适当板书。 教学反思: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1 、光的行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找到光源,并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 、能够对光是怎样行进的提出假设。 3 、能够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 科学知识: 1 、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 、知道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 、初步了解“小孔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与奥妙。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手电筒, 学生手电筒,三张带孔卡纸(两人一组)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朗读单元小诗,问:单元小诗中写的究竟是谁? 2、谈话:光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对它也并不陌生,请谈谈对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光源及其分类 1、提问:光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哪些发光物体? 2、学生交流。(师把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是否都是自己发光) 3、小结:我们把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4、学生活动:把这些光源进行分类。 5、介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冷光源和热光源、生物光源。 三、初步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谈话:光源发出光后,是怎样行进的?(板书课题) 2、生看书上17页的图进行推测、举例,交流。(可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四、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想法对吗?怎样验证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怎样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材料?(拿什么做光源?)要注意些什么?(也可建议学生参考文中插图) 3、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五、初步认识小孔成像现象 1、谈话: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请同学阅读课文 18页的相关内容。 2、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图解释) 3 、指导学生动手尝试小孔成像实验。 ( 1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制作过程。 ( 2 )师指出注意事项。 ( 3 )学生分组活动,交流,评比。 六、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科学课上,你们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 、教师总结。 七、课后拓展 师:实验中我们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水中怎样呢?请同学们回家设计实验进一步展开研究。教学反思:2 、照镜子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在玩镜子的过程中,发现镜子有成像和反光的作用。 2 、学会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 3 、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科学知识: 1 、知道镜子具有成像作用。 2 、知道镜子具有反光作用。 3 、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不同。 4 、知道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点 研究镜子的成像和反光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研究不锈钢汤匙的双面,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 教学准备 教师镜子,万花筒,潜望镜 学生镜子,各种物体,制作潜望镜材料,不锈钢汤匙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天早晨起来,同学们都会照一照镜子,整一整自己的仪容,你们知道吗,其实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也蕴藏着许多科学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平面镜,知道镜子能成像 1、提问:在平时照镜子时,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交流。(镜子中的像有什么特点?)师可在黑板上画简图。 3、对学生提到的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为什么在镜子中能看到自己? 4、汇报,小结镜子能成像的结论。 5、提问:你们还有什么玩法?(看书 P20的提示) 6、玩镜子:改变两面镜子夹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7、汇报发现,并做记录。 三、玩镜子,知道镜子能反光 1、谈话:室外的阳光要比室内的阳光灿烂得多,你们有办法把它们引导进教室里吗? 2、分组讨论方法。 3、汇报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法。 4 、提问:为什么能借助镜子把阳光引到教室里? 5 、小结:光照到镜子上就会发生反射现象,也就是说镜子还具有反光作用。 6、介绍万花筒的制作方法。 7 、指导学生制作潜望镜。 ( 1 )出示教师制作的潜望镜,分组分析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 ( 2 )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画图。 ( 3 )分组制作潜望镜。 四、认识凸面镜、凹面镜 1 、谈话: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平面镜,如果把镜面弯曲,看到的像会有变化吗? 2 、实验:观察不锈钢汤匙的两面,有什么发现? 3 、讲述:汤匙的两面就是弯曲的镜子,一面是凸面镜,一面是凹面镜,而所成的像一个是放大的像,一个是缩小的像。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哈哈镜) 4 、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面镜和凹面镜? 5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五、巩固总结 教师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反光;认识凸、凹面镜) 六、课后拓展 制作万花筒 教学反思:3 、研究透镜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 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其实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也会有许多收获。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 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 1 、活动一: 用滴管(或吸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 、活动二: 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 、活动三: 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察字有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学生讨论交流。 6、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板书课题) 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 1 、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 1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 2 )学生感知,交流。(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 ( 3 )、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 1 )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 2 )学生交流,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 ( 3 )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安全教育:不能用放大镜看阳光) ( 4 )师介绍焦点。对这一活动进行小结。 3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像的作用。 ( 1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放大镜对着白墙,观察有什么现象? ( 2 )学生汇报交流。(有倒立、缩小的像) ( 3 )讨论:为什么墙上有物体的像?这是怎么回事? ( 4 )阅读课文插图,讨论: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操作?要注意些什么? ( 5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记录。 ( 6 )交流汇报: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有像? ( 7 )师生小结。 四、了解凸透镜的用途 ( 1 )提问: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凸透镜的运用吗? ( 2 )看书,了解,交流。 五、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 1 、(出示凹透镜)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一块镜片,它和凸透镜有什么不同? 2 、实验:用凹透镜看书上的字。 3 、汇报:有什么发现? 4 、摸一摸:这种镜片有什么特点?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应该叫什么名字?5 、小结:这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科学上叫凹透镜。 6 、实验:将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起来看远处景物,有什么发现? 7 、介绍:望远镜 六、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4 、七色光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 、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 、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1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教学重点 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用的:三棱镜,镜子,水,盆,不同颜色的玻璃纸、手电筒。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 二、制造彩虹,了解太阳光(白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 2、学生阅读课文 P26 插图,交流:用什么材料,怎样做? 3、学生领材料,分组活动: ( 1 )用三棱镜。 ( 2 )把镜子放在水中。 (两个活动任由学生选,可做一个,也可做两个) 4、交流实验现象,讨论: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5、小结:太阳光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 6、提问:还有哪些类似彩虹现象? (观察光碟、肥皂泡等) 7 、谈话:你们知道是谁最先发现太阳光是由 7 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么? 8 、学生阅读课文提供资料。 9 、交流:牛顿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遭到激烈的反对?怎样说服别人?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10 、玩七色陀螺。 ( 1 ) 看图,学生交流怎样制作。(学生也可以课前制作好) ( 2 ) 玩陀螺,观察有什么现象。(先预测会有什么现象) ( 3 ) 讨论:从玩陀螺中你有什么收获? 三、认识到色光可以被过滤掉。 1 、滤光实验。 ( 1 )学生参考课本 P28 做滤光实验。 ( 2 )学生活动,记录结果。 ( 3 )交流汇报,讨论:从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 ( 4 )小黑板出示填空题:太阳光照到红色玻璃纸上,滤去( )光,允许( )光通过,反射( )光。 太阳光照到红色物体上,反射( )光。 太阳光照到黑色物体上,反射( )光。 2 、 活动: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观察图案。 ( 1 )学生按要求活动,多观察几种图案。 ( 2 )汇报交流:有什么发现? ( 3 )能举例说说在生活中的应用么? 四、巩固总结 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1、简单电路(法制渗透1)一、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3、能够制作简单的红绿灯模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 2、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知道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电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自己的组装图画出较规范的电路图,在画图中逐渐认识电路的组成条件。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法第一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三、教学准备: 导线、电池、开关、小灯泡、透明胶带、各种电工工具。 四、教学时间: 1-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电池,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途? 师:电池能够提供什么?指出:它是一种电源。 二、新授: 1 、认识简单电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