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品德教学反思.doc
-
资源ID:19393246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品德教学反思.doc
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盲目奉行“拿来主义”。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生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2.通识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个别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视。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被忽视了。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问方式满堂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直到学生认同教师事先预设好的答案,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课堂上学生不应当是客人,惟师独尊不可取,惟生独尊同样不可取,两者都是畸形的师生关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必要的课堂纪律作保证,那么学生尊重他人、尊重集体的素养如何培养?缺少自我约束力的学生,难以养成刻苦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难以成大器。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不应当步入“精讲少讲”的误区。该讲的就理直气壮地讲。课堂上,教师不敢讲、泛泛讲、过多讲,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3.片面理解“合作学习”,形式多于内容。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简单形式化。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把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适,每节课到采用分组讨论方式,打上“合作学习”旗号。合作学习无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视自我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如果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过程设计简单,时机把握不好,无论什么问题都采用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导致学生能独立完成时也合作,能够自主时却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让小组优秀者代替其他成员的意见,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种形式多于内容的合作学习究竟对学生有益还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搞合作学习,必然有害无益。三、过分偏重“赏识教育”,忽视科学客观评价。赏识教育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保护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绝对化倾向。我们见到有的品德课课堂,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便脱口而出,一概以“棒棒,你真棒!”“对!”“不错!”“棒极了!”或赞许的掌声笼统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模糊概念不置可否,不予纠正,不敢对学生说“你答错了”,不敢划“”,生怕扼杀了许多“牛顿”,夭折了一些“爱迪生”。于是,课堂上“好”声一片,小红花、小五星不断发放。这样表面上的赏识,激励作用值得怀疑,恐怕只能使学生变得浮躁,对表扬的功利性产生依赖,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不良学习态度,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温柔杀手”。激励不等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教育需要赏识,同时也需要“警示”和恰当的“惩罚”。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缺少恰当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其激励作用很可能是盲目的、无效的,甚至是负面的。因此,在学生有了最起码的理性批判能力后,少一点无原则的肤浅表扬,多一点赏识和批判并举的深层次改进建议,对学生是有益无害的。四、片面强调“学生主体”,教师引领游离旁落。突出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新课程改革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但一种新教育观念像时尚一样进入课堂时,“突出学生主体”的理解容易被表面化、片面化,有的甚至以一节课学生发言的时间来衡量教师是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为主体”原本来自于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的心心相印,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思维上的碰撞和交流。实现这种默契的最关键因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教学各环节、各要素间的有效协调,形成一种教学活力。但在实践中不难看到,有的教师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时忽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课堂成为学生游离目标,牵强附会、不得要领的表演场,教师和学生都在手舞足蹈,听之任之甚至容忍奇谈怪论,看似尊重学生个体的背后折射出了新课堂的种种隐患。教师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决问题和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个人见解。但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并不意味着教师引领作用的游离和旁落。五、过多依赖“情境生动”,形式超越主题目的生动的教学情景能为课堂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活力。但个别教师的过多精力用在如何让课堂气氛“情境生动”上,一节课下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斥着课堂,犹如一场高科技产品展示会,图文并茂,热闹非凡,大有越俎代庖之势,授课者心满意足,听课者大饱眼福,但效果究竟如何值得商榷。一堂好课不是看它的热闹程度,不是自始至终要高潮和精彩,也不必是现代教育技术集中展示。一堂好课在于学生从中学到了什么?留给学生什么样的思考、启示、体验和回味?只有形式、手段服务于内容和目的,才能让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综上所述,只有把新课程的理念恰当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去关注、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创新和提高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育人艺术和经验,我们的品德课程改革才能保证德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新教科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手拉手是新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第一个主题。设置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从中受到感化,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爱同学,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本课题教学的脉络与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及交流、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能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喜玩好动的特点,我采取谈话交流式与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表演中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进一步促发学生去关心他人,帮助别人。设计理念本课教材的脉络与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及交流、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能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小,喜玩好动的特点,我采取谈话交流式与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交流、表演,让学生懂得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爱”,因为学生只有懂得什么是爱,才能懂得去献出自己的爱。接着,我用爱的奉献这一经典老歌创设情境,唤起孩子的童心、爱心。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交流与表演活动让学生去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最后让学生真正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别人。教学目标1.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关爱、学会感激。2.体验付出的快乐。3.际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献出自己的爱。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关爱、感激,体验付出的快乐,能在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同学。教学难点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2、小组交流: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设计意图:从什么是“爱”这个问题引入学习主题,为下面的教学埋下铺垫。)二、听一听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2、想一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3、说一说(1)、你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这首歌?(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4、小结我们的周围有许多身体有病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三、学一学1、阅读课文、体味2、小组交流(1)、透过文中的画面,你明白了什么?(2)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3、说图意,读文字,体会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身边处处是爱,并学会道谢、学会感激。)四、说一说、小组交流(1)、当你从报纸或电视中看到受灾地区或贫困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境况时,你有什么想法?(2)、以后你打算怎样向需要帮助的人们献爱心?2、看故事,谈感受(1)、让生看文中的故事。(2)、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谈感受,让学生体会到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五、讲一讲,演一演1、让学生讲班级中助人为乐的故事。2、小组合作表演再现互帮互助(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与发展。)六、总结延伸,激发情感、再次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伸出友爱之手,为我们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我们每个人的爱汇成江河,滋润所有的心灵。2、师生同唱同一首歌。(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懂得去关心他人,帮助同学。)七、布置活动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板书设计:手拉手学会关爱、学会感激关心他人,帮助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