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教学方案模板集锦9篇_1.docx
【精选】数学教学方案模板集锦9篇数学教学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大家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和分析现实.、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将来.生活和进一步进展所必需的数学学问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状况分析: (一)班级状况分析: 本届三班级大家已用法了两年半的试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学问有了初步的熟悉。大家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大家熟悉到数学学问无处不在,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这为大家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大家的解决问题力量和实践力量制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大家的基础学问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育,力争使大家的整体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熟悉;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支配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熟悉”三个单元。细心设计教学挨次,加大教学步伐,留给大家更大的探究和思索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大家已有的计算学问和阅历,让大家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大家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熟悉计算是关心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详细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终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支配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学问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熟悉外,还支配了熟悉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学问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留意利用已有的学问学习新的统计学问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留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支配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特地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大家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洁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培育大家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培育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和发觉、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支配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内”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大家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大家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大家初步熟悉简洁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熟悉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大家熟悉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分辨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洁的路途图,能描述行走的路途。 5、使大家熟悉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量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熟悉面积单位,会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量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大家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大家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洁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大家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9、使大家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看、分析及推理的力量。 10、使大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1、使大家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洁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大家的生活阅历,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大家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关心大家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育大家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育大家的估测、估算力量。 3、让大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育大家举一反三的力量。 5、引导大家独立思索、合作沟通,让大家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育大家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意大家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大家打下扎实的学问基础。 8、让大家充分经受猜想、试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学问。 数学教学方案 篇2 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本册教材重视以同学的已有阅历学问和生活阅历为基础,供应同学熟识的详细情景,以关心同学理解数学学问;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让同学在合作沟通与自主探究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熟悉,表内乘法(一)(二),观看物体(一),熟悉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同学状况分析: 二班级的同学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肯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力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同学学习爱好和学习方法的培育上,并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 三、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2、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把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熟悉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熟悉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推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娴熟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分辨从不同的位置观看到的简洁物体的外形;初步熟悉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洁的轴对称图形;初步熟悉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熟悉钟面,熟悉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 通过观看、猜想、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洁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分析及推理力量,初步形成有挨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9、 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完凭阅历,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同学的学习负担。 2、要敬重同学,注意学法渗透。在学习中,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同学探究、沟通和练习。 3、要留意培育同学的数学概括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要重视同学猎取学问的思维过程。 4、要注意培育同学的计算力量和解答应用题的力量,还诮鼓舞同学动用所学的学问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洁实际问题。激发同学的爱好,培育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留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同学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留意教学的开放性,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索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暴露思维过程,鼓舞同学多角度思索问题。 7、要细心设计教案,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同学学得开心,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意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索、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时 间 周次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备 注 9.2/8 1 长度单位 9.9/15 2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16/22 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月19日至21日中秋放假 9.23/29 4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9.22至27 连续6天上班 9.30/10.6 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10.7/10.13 6 角的初步熟悉 8至12 日 上5天班 10.14/20 7 角的初步熟悉/表内乘法(一) 10.21/27 8 表内乘法(一) 10.28/11.3 9 表内乘法(一) 11.4/10 10 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 11.11/17 11 观看物体/表内乘法(二) 11.18/24 12 表内乘法(二) 11.25/12.1 13 表内乘法(二) 12.2/8 14 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 12.9/15 15 熟悉时间/数学广角 12.16/22 16 数学广角/总复习 12.23/29 17 总复习 12.30/1.5 18 复习迎接测评 1.6/12 19 复习迎接测评 1.13/19 20 测评 数学教学方案 篇3 一、基本状况: 本学期是学校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当九班级三(2、4)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是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如何用新理念用法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引导同学进行思索问题方式都必需不同与以往的教学。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需尽可能性的创设情景,让同学经受探究、猜想、发觉的过程。并结合教学内容和同学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树立素养训练观念,以培育全面进展的高素养人才为目标,面对全体同学,使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都得到进展。为做好本学期的训练教学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九班级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训练教学方针为指导,根据九年义务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同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进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供应参与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育同学的运算力量、思维力量和空间想象力量,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同学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证明(二),其次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其中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这三章是与几何图形有关的。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这两章是与数及数的运用有关的。频率与概率则是与统计有关。 四、教学目的: 在新课方面通过讲授证明(二)和证明(三)的有关学问,使同学经受探究、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进展同学的推理论证力量,并能运用这些学问进行论证、计算、和简洁的作图。进一步把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能证明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在视图与投影这一章通过详细活动,积累数学活动阅历,进一步增加同学的动手力量进展同学的空间思维。在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让同学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频率与概率系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反比例函数这两章,让同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逐步提高观看和归纳分析力量,体验数学结合的数学方法。同时学会对学问的归纳、整理、和运用。从而培育同学的思维力量和应变力量。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包括几几何何部分证明(二),证明(三),视图与投影。代娄部分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以及与统计有关的频率与概率。证明(二),证明(三)的重点是1、要求同学把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2、探究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难点是1、引导同学探究、猜想、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视图与投影和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推断简洁物体的三种视图,并能依据三种图形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实现简洁物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是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明确视点、视线和盲区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的重点是1、把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2、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依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究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难占是1、会运用方程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鼓舞同学进行探究和沟通,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频率与概率的重点是通过试验活动,理解大事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的数学模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难点是注意素材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来源渠道的多样性,理解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必需借助于大量重复试验,从而提示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内存联系。 六、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状况,我方案在即将开头的学年教学工作中实行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头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全部内容,特殊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实行多鼓舞、多引导、少批判的训练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同学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意整体推动。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学问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同学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同学逐步熟识各学问点,并能娴熟运用。 数学教学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各学科将连续坚持科学的训练理论为指导,仔细实施基础训练课程改革,全面推动素养训练。从学校的现状动身,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训练教学工作,努力提升我校的训练教学质量。为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设想如下: 二、主要目标任务 1.仔细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市、县主管部门课堂管理常规要求及训练教学文件,力求取得成效。 2.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抓手,以课堂教改为重点,加大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力度,组织老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推动我校训练教学改革的深化。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在实行校内教学常规调研的同时,加强平常教学的抽查力度,以此推动各科教学常规工作稳固、扎实地开展。注意同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训练,促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训练打下厚实的基础。 4.坚持“科研兴校”策略,扎实开展县级数学课题重视语言进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讨论,强化行动讨论和教学反思,以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方面为主要的科研形式,扎扎实实开展课题讨论等活动,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加强老师之间的深度对话和才智碰撞,要让老师群体成为学习型组织。把自培、互动、共享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把“开展自已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教研目的,让每一位老师“把讨论的东西做出来,把做着的东西说出来,把说出的东西写出来”,亲身体验“研做思写”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提倡老师撰写案例反思和训练随笔,使训练教学的反思、后记最终成为老师自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5.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力度。扎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缩短转岗老师老师上岗适应期,定期有效的组织开展学科组教研活动,全面提升老师理论素养.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期初组织相关学科老师进行上学期训练教学反思大争论活动,老师们畅所欲言,通过对上学期工作的全面总结,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与领导和其他老师一起沟通确定改进方法。同时老师也毫不保留的把好的阅历介绍给大家,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做好老师的思想工作,转变看法,以主动向上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教学工作中。 (二)加强青年老师培育力度,提高师资教学业务力量 1、抓好常规培训。 本学期,将连续为青年老师分别支配了学科引领老师,要求师付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给徒弟予悉心指导,以期缩短转岗老师的上岗适应期。重点加强对李宝华、王殿峰、刘立芬、刘磊、胡凤铃等青年老师的培育。 2、抓好专业培训 (1)大组教研活动 本学期数学、科学、学前班、体育、音乐将连续进行大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成员要充分做好预备,力求使每一次活动成为促进老师业务力量提高的重要场所。 (2)学科备课组活动 学科备课组活动主要以课堂为主题,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怀疑,力求使每一次活动成为促进老师教学力量的场所。主管领导将从第一周开头就深化课堂听课,准时查找不足并适时进行指导(要求本科老师主动参加听课活动,每位老师听课时都要写出自己对所听课的每个环节的评价)。 3、支持外出培训。 在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为老师制造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主动组织老师参与各类业务培训活动。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1、加强教研组建设。 加强教研组建设,对组长、教学骨干进行培训并创设平台,完善教学常规的检查与评价,教研组学期方案中必需有明确的教研方案内容,并切实落到实处。提倡组际之间的沟通与磋商,努力营造深厚的教研氛围。同时加强教研组工作的自主性、创新性、实效性,由教研组长负责,加强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研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主动推动对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考核,学期结束评比出优秀教研组。 2、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管理工作。 备课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意实效。老师一律写详案,备课量均要做到超前一周。备课不仅要分析同学的原有学问基础学习力量,更要吃透教材,提倡课前备、课后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每节课必需写清导语、过渡语、和结束语,为自己的教学讨论工作积累素材。在教学过程之前的一些环节上可以简写,但要做到心中有数。凡集体备课的教案要特地设本,需在旁着重注明自己上课后的感受和想法。幼儿老师的精品教案要设专用本。 上课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同学创设自主探究、沟通合作的机会,敬重同学的见解,重视同学的阅历,鼓舞同学创新,指导同学关注生活、关注实践。 作业需立足于减轻同学的课业负担,避开重复劳动,提倡少而精。引导同学完成一些感爱好的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力求使作业成为联系同学学问和生活实际的纽带,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辅导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更多的关怀和关心。不得对学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人身攻击和讽刺挖苦。要切实做到老师们自己反思的那样“多些耐烦和爱心”。 向李宝华老、王殿峰、付冬杰等老师学习细心、敬业精神,向张健美等老师学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