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三下第六单元习作教材解读.pptx
,1,统编小语教材三下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材解读,2,导 读,单元人文主题,多彩童年,语文要素,是三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发展。,习作要点,思考: 1.“他的特点”指的是典型特点吗? 2.为什么只要求“尝试写出”?,3,1.“他的特点”指的是典型特点吗? 现代汉语词典:【典型】 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情。 具有代表性的。 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 肯定地说,本次习作写出“他的特点”指的不是典型特点。一般来说,一个三年级小学生身边很少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情。再说他们的认识水平不高,对什么是人物的特点还不清楚,更不知道典型是什么怎么能写出典型特点?就是五六年级也做不到。 正如教参p162所建议的:“对中年级学生来说,练习写人物并要写出特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依托教材的编排设计,有目的地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 他们只能,名,形,名,讨论,4,写自己所认识到“他的的特点”,若提出写出典型特点,岂不是难为小学生? 2.让学生找身边人的什么特点? 前几天,薛万久老师上过了这次习作课,他在教学后记中这样说: “老师一厢情愿地把人的特点分成长相、特长、语言、爱好、行为等情形,学生不一定买账。至少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给我的感觉是这样。更何况有些词,比如军事迷,你说是特长还是爱好。学生是感性的,只要他们能大致感觉到,会用便可。” 郝文越老师也在QQ里也对我说: “有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找找身边的人有什么特点,这是本次习作的关键。特点不一定就,5,是高大上的美好品质,只要是这个人表现出来的比较一贯的做法就可以。比如捣蛋鬼小懒虫。” 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也注意到了。 三年级学生的阅历还不多,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正如薛万久老师指出的:“老师一厢情愿地把人的特点人为地分成长相、特长、语言、爱好、行为等情形,学生不一定买账。” 我回复薛万久说:“您的教学后记很不错。我们习惯于教给孩子一些概念式的东西,围着概念打转转,以为这就是语言文字运用。其实不然,语言文字运用指的并不是字词句篇这些知识,而是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学习中中的运用。” 什么是特点?,6,特点就是这个事物和别的事物不一样的地方。一个人的特点就是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不一样的地方越明显越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就成了所谓鲜明的特点。 所以,性格呀、爱好呀这些概念可以用,如果紧接着就用教材里的那些词语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两个说一说,还可以自己说别的词语再说一说具体的事例,就把这些概念具体化了。 是不是还可以往前再进一步呢 语文课标的第二学段习作课程目标2指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我曾多次说过,观察要抓特点,也就是注意发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地方。习作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就是写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7,深、最受感动”的地方。 所以我建议: 这次习作不要一味地在“特点”上打转转,在“外貌(长相)”“特长”“语言”“性格”“爱好”这些概念上打转转,而是要引导学生多想一想“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人,用一个词语说一说,可以用教材里的词语,没有的话自己想一个词语。有需要的话,可以把教材里的词语转化为小孩子习惯说的词语,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想要用的词语。用贴近小孩子的概念做引导,必然会激起他们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抽象的概念抵不上形象的词语或事例。您说是不是?,8,3.为什么只要求“尝试写出”,而不是“能写出”,更不是“会写出”? 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是学习语文的一条基本规律。尽管学生在二下的写话学生学习写过“你的一个好朋友”,三上的习作学写过“猜猜他是谁”,但是只是做了写人物特点的准备,都没有提出“写出人物特点”的要求,直到这次习作才第一次提出了指导学生写出身边人的特点。所以,本单元导读专门提出了“尝试写出”这个最低学习水平的要求。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作文教学只能遵循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把握好写作课程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从最简单、最基本的书面表达做起,绝不能随意拔高要求,做揠苗助长、空中楼阁式的蠢事。,9,课文,读写结合点,渗透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出两个人物剃头的不同特点的。,阅读提示,抓住课文中描写小庆龄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守信的可贵品质(特点),渗透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出人物特点的。,(p82),提前做做这个练习,然后在习作中学习运用。,10,语文园地,复习和运用,迁移运用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点提出的方法,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建 议,11,习作,提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习作课题,表现人物特点的 词语和问题,来自学生生活,揭示了人物特点,用来启发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做讨论交流,为本次习作选取人物做准备。 第二个问题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写他的什么”。,两个泡泡提示了根据这些词语和问题“写什么”,用一系列行为写人物特点,用一件事情写人物特点,第一部分,12,教参p161提出的教学目标: 两条目标基本符合课标要求,但是表述过分简单,要求不够具体明确,没有把教材的提示和要求说清楚,难以导教、导学、导评。,内容要求,围绕两个问题和同学交流,然后选一个人写。 写完后取个题目。,交流的要求,第二部分,第三部分,13,依据教材,提出我的教学目标: 1.思考提示的词语和自己想到的词语,说一说自己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2.交流后自己选一个人写下来,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写完后取个能表达他特点的题目。 3.给您写的这个人看一看,听听他的评价。继续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关于给习作写个题目,上学期我们就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读题目猜想内容,在习作三提出“尝试给习作写题目”。都学习了一个多学期了,所以这次写题目应该不难。,14,学习给习作加题目的发展脉络,附,15,三上习第三单元习作的教材解读(摘录) “能给习作加题目”怎么把握,怎么教? 三上教参习作三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能给习作加题目。” 这次习作是第一次学习给习作加题目,学习水平只要求“能”,一定不能一下子要求“学会”。 不过,我觉得这个要求还是高了一些。这是第一次学习呀,学生都能做到“能给习作加题目”吗 。 教学实践告诉我,给作文加题目并不容易,需要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的过程,由“初步学习(尝试)”到 “继续学习”;多次“继续学习”之后,才可以逐渐做到“能给习作加题目”。建议改为“尝试给习作加题目”。,16,怎么加题目?可以向课文学习。 使用统编教材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学习作者是怎么给课文加题目的。如果还没有这样做,就从本单元开始学习。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拿到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自己都会看看题目,根据题目猜想猜想:这本书或者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再随意翻一番,决定自己是否阅读。我把它叫做“读题猜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做:在开始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读课题猜内容”,猜想猜想说一说: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在学完课文做小结时,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一下:课文作者是怎么加题目的。 例如:,17,读课题去年的树,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去年的树怎么了”的事 。读课题 一块奶酪,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一块奶酪怎么了”的事。 读课题牛肚子里的旅行,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谁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事。这些都是以事为题的。 读课题那一定很好,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那一定很好是什么呀”的事。读完后知道了这是引用文中的话为题。 这也是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的联系”,是一种“读写结合”呀。“读写结合”绝不仅仅是读后仿写。 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加的题目。如果学生加得不太合适,可以引导着帮助他改一改。,18,关于修改,根据教学目标要抓两点: 1.内容是不是写了自己身边人的特点?有没有脱题的内容? 2.是不是不拘形式地写清楚了? 前一个是本次习作的内容要求,也和第三单元的阅读要点“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有关,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也有了练习(P84),后一个更是习作最基础的基本功,凸现学段习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