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学教育心理学小抄排版.doc

    • 资源ID:19451769       资源大小:104KB        全文页数:9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学教育心理学小抄排版.doc

    中学教育心理学小抄排版心理学 填空题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 教育学 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 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 教学风格。 5、教学环境包括 物质环境和 社会环境 。 6、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 、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实际效果的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 解释、预测和 控制的作用。 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人类的本性。第二步部分是 学习心理 。第三步部分是讲个性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章 1、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 心理发展 。 2、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 心理特点和 主导活动。 3、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 情感成分和 意志成分。 4、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 社会自我再到 心理自我的过程。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 作出计划和 解决问题 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不同的 认知方式 和 认知能力而造成的。 7、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 加工 和 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8、智商(IQ)等于 智力年龄与 实足年龄 之比乘以100。 9、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 先天禀赋 和 后天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10、个体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个体差异和 群体差异。 11、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 类型差异、水平差异、 表现早晚 的差异。 12、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 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 等。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 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行为方式 。 14、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性格特征差异和 性格类型差异 两个方面。 15、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外倾性 与 内倾性。 16、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 反映时间与 精确性。 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人类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 正规学习和 随机学习 两种类型。 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和 行为规范的学习。 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 心智技能和 操作技能两大类。 5、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典型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6、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 尝试-错误说和斯金纳的 操作条件说。 7、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 练习律和 准备率。 8、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 应答性行为 和 操作性行为。 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 正强化和 负强化。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 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说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1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与 发现学习 。 1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机械学习与 意义学习。 第四章 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信息及其 组织。 2、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3、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 感知和 表象两种水平。 4、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 概念和 命题。 5、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知识可分为 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 6、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 心智技能和 认知策略 两个亚类。 7、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和 命题学习。 8、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 知识理解、知识保持和 知识应用三个阶段。 10、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 直观和 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直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2、依据学生对知识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识概括可分为 感性概括和 理性概括。 13、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称为 正例或肯定例证。 14、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称为 反例或否定例证。 15、比较的形式主要有 同类比较和 异类比较。 1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体系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17、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 直接记忆和 工作记忆两种成分。 1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为: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先快后慢。 19、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 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 20、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 变式 。 21、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是指称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进程称为 组块。 22、学生知识应用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审题 、通过课题类化找到解答方式、联想与有关知识的重现及解题与验证。 2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学习迁移。 24、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迁移。 25、垂直迁移表现在 自上而下的迁移和 自下而上的迁移两个方面。 26、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 关系转换说。 27、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 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以后总是强调 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28、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 促进和 阻碍两种。 29、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一体化、 网络化 。 第五章 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操作技能和 心智技能。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 内部反馈和 外部反馈两个方面。 4、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和 原型内化。 5、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 检验修正模型。 6、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合乎法则的 操作活动方式。 7、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 第六章 1、态度的结构包括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和 倾向。 3、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4、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 道德观念、形成 道德信念。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 伦理的道德情感三种。 6、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 道德认识指引和 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7、道德行为包括道德 行为技能和道德 行为习惯两个方面。 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 他律道德阶段和 自律道德阶段。 9、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 前习俗、习俗和 后习俗三个水平。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惩罚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 1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寻求认可取向和 遵守法规取向。 1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 社会契约取向和 普遍伦理取向。 13、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 自律性和 言行一致的特点。 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 依从、认同、 内化。 15、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认知能力和 社会关系。 第七章 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 目的性、认知性和 系列性。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 常规性问题解决和 创造性问题解决。 3、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和 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的常用的方式有 算法式和 启发式。 5、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 直接检验和 间接检验两种。 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流畅性、变通性、 独创性。 7、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环境、智力和 个性。 8、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 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 头脑风暴训练。 9、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 新奇独特的、 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第八章  1、直接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是 动机。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高尚的动机与 低级的动机。 5、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内部学习动机和 外部学习动机。 7、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8、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 认知、审美和 创造的需要。 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 避免失败的动机 。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成败经验。 1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主要有 直接发生途径和 间接发生途径。 13、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问题情景。 第九章  1、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2、学习的认知策略由复述、 精细加工策略和 组织策略。 3、常用的组织策略由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4、再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 系统结构图、流程图、 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 一览表和 双向表。 6、元认知策略包括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监控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7、 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8、元认知具有的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 认知过程、元认知体验与 认知行为。 9、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 元认知、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 学习方法。 第十章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学习迁移。 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迁移。 3、垂直迁移表现在 自上而下的迁移和自下而上的迁移两个方面。 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 关系转换说。 5、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 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以后总是强调 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 促进和 阻碍两种。 7、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 结构化、一体化、 网络化。 第十一章 1、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 焦虑症。 2、强迫症一般包括 强迫观念和 强迫行为。 3、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 健康模式与 疾病模式。 4、心理测验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 认知测验和 人格测验。 5、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 成就测验。 6、为了提高会谈效果需要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倾听、 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 7、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 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观察法、 自述法等。 8、在用观察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常用的记录方式有 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 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 全身松弛训练、 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 1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 学会调适、 寻求发展两个方面。 11、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 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 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12、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积极关注、尊重、 真诚与同感。 13、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还表现在 请求、拒绝和 真实地表达自己地意见。 14、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 评估性会谈与 影响性会谈。 第十二章 1、教学素质是指以人的 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 师资训练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 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和同事之间 友好协作。 3、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 民主的管理风格、合理运用规则和惩罚、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的作用。 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课堂教学过程和           。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师范教育和 实践训练与继续教育两个方面。 6、根据福勒和布朗的研究教师成长可分为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 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7、我国学者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 自我指向型和 任务指向型两种类型。 8、对任务指向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策略、教学反馈技术和 现场指导技术。 9、教学监控过程包括 自我检查、自我校正、 自我强化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 教育心理学选择题知识点 1、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内容。 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 3、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1903年。 4、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桑代克。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廖世承。 6、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3岁左右。 8、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时期。 9、心理的“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10、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自我意识。 11、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方式。 12、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作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13、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被称为场依存型。 14、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检验假设切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 15、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辐合型。 16、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发散型。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 18、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性格。 19、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20、认知发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21、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者是斯金纳。 22、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 23、美国心理学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4、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加涅。 25、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26、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称为认知策略。 27、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为言语信息。 2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影响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称之为态度。 29、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巴甫洛夫。 30、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心理学家为布鲁纳。 3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学习动机。 32、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称为 学习需要。 33、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称为学习期待。 3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称为诱因。 35、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36、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而学习的动机称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37、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成就动机。 3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39、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 40、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 41、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42、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水平迁移。 43、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垂直迁移。 44、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 45、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感性知识。 46、反映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知识称为理性知识。 47、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事物的 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 4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作什么”问题的知识称为程序性知识。 49、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概念学习。 50、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命题学习。 51、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下位学习。 52、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 53、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上位 学习。 54、上位学习又称为总结学习。 55、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并列学习。 56、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过程称为直观。 5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事物直观。 58、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模象直观。 59、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强度律 60、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敢是规律是差异律。 61、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62、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消退说。 63、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以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称为操作技能。 64、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为心智技能。 65、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66、技能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练习曲线。 67、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68、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69、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操作的整合。 7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操作的熟练。 71、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原型操作。 72、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原型内化。 73、操作技能的特点是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74、智力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7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原型操作。 76、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原型内化。 7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学习策略。 78、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复述策略。 79、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精细加工策略。 80、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组织策略。 81、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为元认知知识。 82、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问题。 83、以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有结构问题。 84、以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无结构问题。 8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的过程称为明确问题。 86、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为算法式。 87、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为启发式。 88、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原型启发。 89、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影响。 90、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9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流畅性。 92、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93、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独创性。 9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头脑风暴法。 9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态度。 96、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态度的认知。 97、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行为成分。 9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品德。 9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道德认识。 100、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直觉的道德情感。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想象的道德情感。 102、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伦理的道德情感。 103、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三年级。 10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从众。 105、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服从。 106、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为认同。 107、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为内化。 108、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的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 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称为心理评估。 109、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称为行为塑造。 110、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情绪低落。 111、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和情境的恐惧称为单纯恐怖症。 112、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113、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为肯定性训练。 114、提出情绪辅导方法的心理学家是艾里斯。 115、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雅各布松。 116、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学习结果称为教学目标。 117、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为任务分析。 118、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教学方法。 119、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称为教学策略。 120、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称为指导教学。 121、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个别化教学。 12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课堂管理。 123、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课堂纪律。 124、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称为问题行为。 125、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称为课堂结构。 126、影响着群体与每个成员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合就是群体动力。 127、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群体规范。 128、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 129、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为课堂气氛。 13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 131、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132、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总结性评价。 133、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常模参照评价。 134、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标准参照评价 135、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为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的评价称为配置性评价 136、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图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案卷分析。 137、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信度。 138、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效度。 139、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鉴别能力称为区分度。 0预见性。 141、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142、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知识。 143、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及课堂管理技能称为实践性知识。 144、教师根据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迅速作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教育机智。 145、对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表明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有预见性并以学生为中心。 146、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学生。 147、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称为教学监控能力。 14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49、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150、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来体现。 151、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15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153、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 154、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检验反思 155、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和控制 156、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为心理发展 157、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158、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59、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160、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自我的心理过程称为认知过程。 161、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真能力而造成的。 162、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163、智商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6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先天禀赋和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65、个体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6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 167、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168、性格是指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9、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170、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刑与内倾性。 171、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映时间和精确性。 172、人类由经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正规学习和随机学习。 173、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的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 第一章 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什么? 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 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等。 2.中学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他更应当成为一种累积性的知识、智慧以及直觉化的观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解决日常教育学面临的问题虽然教育心理学不能告诉教师在各种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具体应该做什么但却可以给教师提供作出正确决策的原则并使教师以规范的言语讨论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观点。另外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这次改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是取决于教育工作者的改革热情而是取决于该改革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想提高改革者的这些水平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必须要学习的他不仅能够给改革者提供新理论的指导而且能够给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哦能够研究方法上的指导。所以说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必须要学习教育心理学。 3、中学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教育心理学不仅能够给新课 程提供理论上的指导而且能够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问 题提供研究方法上的指导。 (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A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B、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C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A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B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研究  4、简述美国、前苏联和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出版和发展。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未)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弗洛伊德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到70年代)。教育心理学注重和和学教育的结合。有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和人本主义的思潮。(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理论的盛行人们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研究的越来越深入细致。 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之前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以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 阶段主要表现在注重和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如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试验学习理论方面出现了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活动理论。同时还非常注重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起源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如孔子孟子等的关于学习的理论都包含了丰富的教育心理学理论。(2)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这个阶段是随着清末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 第二章 1、什么是心理发展举例说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即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_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A、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B、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C、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A、目得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概括性增强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有意注意已占主导地位B、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C、抽象记忆占优势 (4)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A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B、高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 (5)中学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学教育心理学小抄排版.doc)为本站会员(Wo****Z)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