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供需教学探讨.doc
西方经济学微观供需教学探讨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社会学科。对于大学本科阶段而言,该课程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微观部分以单个消费者个体、单个生产者以及单个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宏观部分以国名收入为立足点,研究社会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微观部分为宏观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供需曲线推导,更是微观部分的重中之重,由此,高校西方经济学微观供需曲线推导的教学情况,直接影响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从该门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对微观供需曲线相关知识点的教学现状,并由此进行该部分知识教学思路的新的探讨。一、西方经济学特点西方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剖析,是市场运行机理的机制构建和系统整合。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脉络和知识构架来看,它主要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方面,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其一,高校西方经济学一般分为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其中宏观部分以微观部分为理论基础,其知识点结构具有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同时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具有一脉相承的研究思路,都是以供需研究作为切入点,均以供需均衡与否来衡量经济运行的有效性。其二,西方经济学各知识点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整体性,研究过程强调从微观个体到整体市场,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因此,无论是微观部分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供需分析及其市场均衡,还是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有效调节到市场失灵的一系列分析;亦或是宏观部分的国名收入的决定模型及其实际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还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及其宏观经济的运行问题分析,都凸显出西方经济学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数学模型偏多。从总体上看,高校西方经济学主要涉及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领域,其中包含微观部分的产品供需模型、寡头市场博弈模型、生产要素供需模型、一般均衡的帕累托模型,宏观部分的gDp核算模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is-lm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有限预期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等。正是由于大量的数学模型,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知识点掌握的片面式、断节式问题。二、微观供需曲线推导教学的问题及误区由于高校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知识结构的自身特点,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改进和正视的问题和误区,其中对微观部分供需曲线的推导过程尤为明显。一方面,该部分教学过程就模型讲模型,不注重模型内在的有机构成。以需求函数的分析的过程为例。西方经济学中指出,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消费者偏好等。为了便于研究,本科阶段西方经济学将商品价格p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建立需求函数,(为大于0的常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需求函数中的参数进行分析,实际上,该参数反映的,就是在建立需求函数是所忽略掉的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要素,诸如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价格预期等。理解这一点,对于后面学习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具有深刻意义。需求量的变动指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是在一条需求曲线上的变动,而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需求曲线的平移,也即是参数的变化,导致的截距的变化。另一方面,该部分教学过程以单个模型和知识点的讲解为主,而忽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定义的分析和供给曲线的推动为例。首先,西方经济学认为,所谓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其中“能力”、“意愿”是构成商品供给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西方经济学对于供给曲线的推导,分别通过教材的第四章生产论、第五章成本论、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三个章节内容进行。然而,在对供给曲线推导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学思路不清晰,对三个章节知识点的布局意图和逻辑不明确,容易造成就单个模型和知识点讲解为主,形成学生学习知识点的片面化和断节化。事实上,教材中第四、五、六三章内容的安排和布局,正是源于教材对供给定义的“能力”和“意愿”两个核心方面的描述,其中第四章生产论和第五章成本论,分析的就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能力”,而第六章所重点分析的利润问题,正是生产者进行产品生产的“意愿”。三、教学思路新探西方经济学是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学科,其体系的构建具有较为完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和框架构建,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系统。特别是对于供需曲线推导过程的教学,更应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系统性。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之前,就应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概念入手,让学生明确,供需曲线的推导就是基于需求和供给概念中强调的“意愿”和“能力”。其中对于需求曲线而言,“意愿”用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力”则用预算线进行描述;同样的,对于供给曲线,其“能力”则需要用生产函数和成本曲线两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意愿”则用利润大小进行诠释。参考文献:1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2021(6).2樊士德.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新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21(2).3刘旺霞,夏力.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及改革研究新进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1).4李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现代化,2021(3).5高鸿业.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14.作者:张鹏飞 单位:贵阳中医学院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