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热点探究学案为什么说北极航道将是未来的黄金水道?!航程缩短40%?畅通北极航道面临哪些气象挑战?地理视角看北极航道.docx

    • 资源ID:19468253       资源大小:1.51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热点探究学案为什么说北极航道将是未来的黄金水道?!航程缩短40%?畅通北极航道面临哪些气象挑战?地理视角看北极航道.docx

    几百年来,厚厚的海冰使北极航道一直不具备商业航运价值而沉寂一时。跨越北冰洋,开辟北极航道,缩短东西方距离,是航海家的梦想。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迅速增加,使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其中北极地区的升温更为明显,导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在最近几年出现急剧缩小,各国开始关注北极航运,越来越多的商业船只积极试水北极航道。如今,海冰减少、开采成本降低,北极地区开发迎来了一个新时期。2014年9月18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编撰的北极东北航道航行指南日前正式出版发行,将为计划航行北极东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海图、航线、海冰、气象等全方位航海保障服务。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分为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和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东北航道:西起西欧和北欧港口,穿过西伯利亚与北冰洋毗邻海域,穿过白令海峡到达日本、韩国等国港口。西北航道: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发现于19世纪中叶。英勇开拓者1553年英国航海家威洛比率领115名船员,驾驶三艘船舶,首次探寻北极东北航道,不幸全部遇难。19031906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乘坐一艘47吨单桅风帆渔船从东向西,首次打通了西北航道,中途被冰封住将近两年,历时三年才完成艰苦的航行。1997年芬兰油轮UIKKU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抵达亚洲。2009年7月德国布鲁格航运公司的两艘货船“布鲁格友爱”号和“布鲁格远见”号(两艘都非破冰船)从韩国装货出发,向北航行通过东北航道抵达荷兰鹿特丹港。2010年9月挪威楚迪航运公司使用抗冰货轮装载了41000吨铁矿石从挪威的希尔克内斯港起程,穿越东北航道,将铁矿石运往中国,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2013年9月10日历经27天的航行,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停靠荷兰鹿特丹港,成为第一艘经过北极东北航道完成亚欧航线的中国商船,也证明了北极东北航道已经初步具备了通航条件。2014年9月19日加拿大最大远洋航运公司Fednav宣布,公司旗下一艘满载镍精矿的商船“Nunavik”号成功通过北极西北航道到达中国。“Nunavik”号将成为完全独立通过“西北航道”的首艘商船,也是首艘无需护卫运输北极货物的商船。黄金效益 数字说话北极东北航道是北欧、东欧及西欧地区连接东亚的最短航线,比传统的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要缩短1/3的航程,被称为连接亚欧的“黄金水道”。目前北极东北航道水域的夏季无冰期已经超过30天,去年一年全球共有71艘商船通过了这一航道。利用北极航道,我国沿海诸港到达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2000-30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比传统航线航程缩短25%-55%。比如,从我国的上海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如果船舶取到北极东北航道航程大约是3000海里,相比传统的经马六甲、苏伊士运河航线可以缩短约2800海里的航程,节约9天的时间。我们相信,随着北极航道商业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航海保障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中国籍商船将把目光投向北极东北航道。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步变暖,北极地区升温趋势更为明显,导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不断缩小。2012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低于350万平方公里,为有卫星记录以来北极最小的夏季海冰面积。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北极航运的“助推器”,未来航行在北冰洋上的商船数量将会迅速增加。对此,围绕北极航道开通的现状、前景及建议等话题,本文根据相关报道内容进行综合编写,现提供大家了解。北极航道开通渐行渐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步变暖,北极地区升温趋势更为明显,导致北极夏季海冰范围的不断缩小。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长期数据跟踪,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面积为667万平方公里,而2007年至2012年是20世纪70年代末有卫星记录以来北极夏季最小海冰面积(一般出现在9月中旬)最小的6年,比1979年至2000年同期平均水平低24%至48%。其中,2012年9月,北极海冰面积低于350万平方公里,为有卫星记录以来北极最小的夏季海冰面积。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的势头至少在半个世纪内将无法遏制。据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测,到204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面积将小于100万平方公里。北极主要的海上通道有两条,一条是穿过俄罗斯北部海域的“东北航道”(俄罗斯称为“北方航道”),一条是穿过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域的“西北航道”。北极航道将大幅缩短东亚、西欧、北美间的海上距离。还有一条中央航道因为冰层较厚、通航条件较差,目前还没有商船经过,有待于未来的开发建设。东亚西欧、东亚北美东岸、西欧北美西岸间的航线如通过北极航道,将比传统航线更为接近“大圆航线”,可大幅缩短航程。例如,东亚港口与西欧港口之间如通过传统的马六甲海峡亚丁湾苏伊士运河的线路,距离约为9500至12000海里。而通过东北航道,距离则缩短为6500至8000海里。同时,北极航道不受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通过能力的限制,同时也避开了海盗活动频繁的亚丁湾海域,可谓一举多得。伴随航行里程大幅缩减的还有燃油成本。据统计资料表明,从挪威希尔科内斯港始发,航行东北航道,经过白令海峡至中国,航程时间为26天,与现有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亚欧航线相比,时间缩短至8天,燃油消耗同时大幅减少,单船航次最多可节约18万美元。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必将大大缩短欧洲、北美和东北亚之间的海上航线,并将促使有赖于海运经济而形成的地理空间格局出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转移的局面,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通过北极航道,可以大幅度缩短北太平洋沿岸港口与北大西洋沿岸港口之间的运输距离。北极航道将令韩日经济受益2013年5月,中国、印度、新加坡、日本、韩国和意大利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澳大利亚外交家杂志评论称,6个观察员国中5个来自亚洲,说明亚洲国家对北极潜藏的巨大商机十分感兴趣。韩国釜山市副市长金演权曾在一次会议上说,北极航道使釜山到欧洲的距离从原来的2.01万公里缩短到1.27万公里,航行时间从24天缩减为14天。同样因为航路缩短而受益的还有日本。2012年3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海洋基本计划称,与苏伊士河航线相比,北极航线可将日欧间的距离缩短4成。据本次发布韩国2015年北极政策执行计划新闻的韩国通讯社称,韩国将把重点放在船舶招标等韩国有竞争力的领域,增强实力;为了韩国企业的进军,韩国也将推进北极商业航线航运等多种产业发展。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亚太研究科教授浦田秀次郎曾表示:“新航路可以带来新的渔业机会,这对日本而言是一种战略资源。”2013年7月,韩国海洋水产部联合外交部、产业资源部等制定并公布了“北极综合政策推进计划”,其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开拓利用北极航道。2013年10月,首次试运行北极航道的韩国物流企业现代格罗唯视经过35天的试航,成功完成任务。韩国海事研究院预测,未来十年北极航线通行船舶将大大增加,有望成为经苏伊士运河为主的亚欧航线的重要商业替代路径,到2030年北极航线货物占亚欧贸易的比重将达到1/4。2012年8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开始成立“北极海航道研讨会”。2013年3月,外务省设立了北极担当大使这一职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4年7月,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表示,其将最早于2018年运营3艘破冰船,参与俄罗斯一液化天然气项目,此举将在北极开拓第一条常规运输线路。2014年9月,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称,世界各国对“北极航线”的关注度在增加,日本应当制定相应的战略,积极介入北极开发。北极开发需要“中国声音”近年来,随着北极夏季海冰不断退缩,原先常年封冻的北极航道,已连续5年出现9月份全线无冰的情况,全世界开始把目光转向北极航运。2009年夏季,德国Beluga航运公司的两艘船舶由韩国启程,成功穿越东北航道,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成为历史上首次通过东北航道进行过境运输的非俄罗斯船舶,标志着国际化的北极航运正式开始。据统计,2010年夏季有10艘船舶通过该航道,运量共计11万吨。2011年通过的船舶多达34艘,运量共计82万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北极航道将会成为新的沟通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重要通道。俄罗斯今年2月预计,2012年通过东北航道的过境运量将达150万吨。北极航道连接世界上最具战略意义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战略“新走廊”。但是,除了自然条件的“破冰”,还需要北极航道相关方面共同“破冰”,因为北极航道的归属目前存在争议,部分沿岸国家将其视为内水进行管理。“虽然中国并不是北极国家,但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北极有着潜在的巨大利益,中国应当积极介入北极事务,主动参与北极航运通道、自然资源的开发。”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徐骅呼吁,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中国应该依靠实力在北极国际法的制定、科学考察、资源和航线的归属权等方面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积极为我国企业开发北极航线扫清障碍。企业层面,我国的航运相关企业也应该在国家战略框架下,实施企业战略,开拓北极航运市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发建造或改造抗冰船舶。“雪龙号在时疏时密的冰区中航行,不时撞到大块浮冰,发出嘎吱的声音。有的商船外面的漆在经过冰区时还被磨掉。” 上海海事大学教师白响恩说。东西伯利亚海是北极地区最冷的海,夏季存在大量浮冰甚至是长年搁浅的冰山。为此,徐骅提醒,我国的航运企业如果开辟东北航线需要研究并开发具有一定抗冰能力的货船,能够抵抗0.5米厚、20米大小的浮冰的撞击,可以适应夏季无冰或少冰时期的货运需求。随着北极航线的逐渐开通,通航船舶数量不断增多,北极生态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如何处理和平衡航运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北冰洋是块儿净土。”白响恩说,北冰洋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在北极航道或者北冰洋地区的资源开发时,应重视环保,实施绿色开发战略,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北冰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俄罗斯持开放互利态度有专家分析指出,北极航线发展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国家的强势运作和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迈克尔拜尔斯说,俄罗斯提前50年抓住了机会,拥有近30艘破冰船,并在北极沿线设立了10家搜救中心以保证运输安全。俄罗斯开发北极航道的态度很积极。2013年2月发布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理念对其北极政策再次确认,提出“奉行积极的、建设性的政策,以加强北极地区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在优先开展与北极国家互动的同时,“对与非北极国家的互利合作持开放态度”。为此,俄罗斯对通过北极航道的船舶实施有效组织管理,翻新和新建各项基础设施,还将加大对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加大对建造破冰船、救援船等的支持力度,以确保北极航道的货物运输量能够大幅度提升。据有关方面统计,2012年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的货轮达46艘,货运量126万吨,比2011年增加35%,是2010年的近8倍。2013年,通过东北航道的商船达71艘。尽管由于美国和欧盟2014年对俄罗斯的制裁和油价下跌等原因,北极航线的实际应用有所减少,但韩日等东北亚国家仍在积极推进该航线。据德国时代周报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运贸易的2%将通过北极航道。航道资料链接东北航道:邻近亚欧大陆,于20世纪30年代开通,路线较直,目前年通航期为35个月,其余时间被冰层覆盖,需破冰船护航。部分航道被俄罗斯视为“内水”,要求进入航道的船舶事先申请,强制接受俄破冰船护航,使用俄引航员引航。西北航道:邻近北美洲大陆加拿大北极地区,路线曲折,海峡众多,航道复杂,气候恶劣,冰情多变,通航条件不如东北航道,过往商船很少。加拿大宣称该航道为其“内水”,但并未强制要求过往船只申请许可,以及使用加拿大破冰船。中央航道:通过北极点附近,航线最直、路径最短,远离大陆,不受沿海国管辖。但冰层较厚,通航条件较差,每年可通航破冰船的时间较短,而且一旦发生故障,救援难度较大。目前,仅有科考船对该航道进行调查性航行,并没有商船经过。北极航道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段。所谓的“东北”和“西北”是以大西洋为坐标原点。由巴伦支海出发,经过欧亚大陆北方,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是东北航道。由戴维斯海峡出发,经过加拿大北极群岛和美国阿拉斯加北方,穿过白令海峡到达太平洋的是西北航道。风云三号卫星微波成像仪制作的北极海冰及北极航道示意图。武胜利制图人类对北极航道的探索有悠久的历史。东北航道早在1878年就开通了;西北航道稍晚,开通于1905年。根据国际航运界测算,船舶由北纬30度以上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任何一个港口出发前往欧洲,穿越北极航道都要比穿越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要缩短超过40的航程。另一方面,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金、银等贵金属,渔业资源以及森林资源,这意味北极航道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一条新的“黄金水道”。2013年8月,中远集团的“永盛”轮成为我国首艘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抵达欧洲的商船。2015年中远集团“永盛”轮“再航北极、双向通行”。在我国,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要依赖海运。目前,中国的远洋航线虽然不少,但是通往欧洲的航线有限,且面临着各种成本、安全等问题。数据显示,一旦北极东北航道正式开通,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2000海里到3500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短25%到55%,每年可节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在2018年央视记者行走“一带一路”的线路中,有一路记者走的是北极东北航道,全程18520公里,比传统航线节约航程12天。随着北极地区气侯变暖和北极浮冰逐渐减少,北冰洋通道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高登义表示,一旦该地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实现商业通航,将大大缩短欧亚之间的航程,且可避开索马里和印度洋等海域的海盗威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幅度约为全球平均升温幅度的两倍,海冰正加速融化,客观上,有利于北极航道的畅通。卫星监测显示,随着全球变暖,海洋浮冰密度大为降低。2007年,因海冰融化,北极东北、西北航道首次同时开通,这是有人类观测记录以来的首次。2012年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创下历史新低。因此,北极航道的发展,正面临一个多数国家都不容错过的“机遇期”。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变化情况,蓝色线表示2020年,虚线表示历史极值的2012年,黑色线表示历史平均,浅色阴影区表示海冰覆盖范围的十分位变化范围,图片来自美国冰雪数据中心。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012年9月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创历史新低,紫色勾画区域为历史平均覆盖面积。不过,尽管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发展北极航道的外部条件愈发成熟,但航路上的气象灾害仍是“拦路虎”。低温、海雾、海冰等仍是威胁航运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2009年北极海运评估报告所述,1995年至2004年间,北极海域发生的海难事故高达293起,其中相当大比例源于海冰、极地恶劣天气所造成的船只搁浅或机械故障。而更为重要的挑战是,北极地区气象监测能力的不足,及数据的匮乏。据有着多次极地考察经历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陆龙骅介绍,海冰是影响航行安全的首要因素。其中新冰和初期冰对航行影响较小,而陈冰更为坚固,对航行影响也更大。当海冰覆盖比例小于1/10时,航行基本不受影响;海冰覆盖比例为1/10至5/10时,船舶就不能在预定航道航行;海冰覆盖比例为5/10至8/10时,航行困难;海冰覆盖比例大于9/10时,则需要破冰船协助航行。“需要破冰时,破冰船开足马力,靠动力和自身重量将冰层挤出一条缝,沿着这条缝逐步前进。”陆龙骅介绍。综合考虑海冰厚度和海冰密集程度等因素,每年10月底到次年6月,除巴伦支海外,东北航道基本被海冰覆盖,船舶无法正常航行;7月底,除东西伯利亚海北部和喀拉海东部海冰密集度较大以外,其他海域可以自由通航;9月海冰面积缩至最小,船舶可以安全通航。“虽然北极有变暖的趋势,但是与传统船舶航道海域温度相比,北极区域气温仍较低。”陆龙骅表示,尤其是在冬季,北极圈内所有地方平均气温都处在0以下,东西伯利亚海平均气温低至-32。2020年7月,在江苏连云港港,“天恩”轮在吊装出口的风电设备。该轮经北极航道驶往欧洲,总航程约11000海里,航行时间约26天,比常规欧洲航线节省大约12天。低温不仅会使海面结冰,而且会影响船舶主机的正常运行。再者,低温使得海浪飞沫、雾、冻雨、降雪等迅速形成积冰附着在船上,对船舶的浮性和稳性都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船舶倾覆、淹没。虽然夏季海冰融化有利于船舶通航,但夏季平流雾范围较广、持续时间久,会给航行带来风险。特别是在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的开放海域,夏季一个月的雾日为15天至20天。整体来看,俄罗斯北部沿岸年平均雾日为80多天,个别海域能够超过100天,北地群岛附近每年的雾日为150多天。除了海雾,影响北极航行能见度的还有风吹雪等。由于北极地区常年有积雪覆盖,风吹雪现象也比较常见。在喀拉海西部、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附近及新地岛周围的洋面,冬季大风出现频率非常高,每月大风日可达10天至14天。尤其在新地岛周围洋面,受地形影响会产生类似“布拉风”的强风,风力常达8级,有时可达11级至12级。可见,要想畅行“北极航道”,仍要攻克北极航道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的难题,进一步研究相关机理。俄罗斯最大核动力破冰船(侦察船)乌拉尔号下水,这是俄罗斯争夺北极的又一利器。“北海航线将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的关键,到 2025 年,它的运输量将增加 10 倍、达到 8000 万吨,”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年底视察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时说。北极航线将成为俄罗斯崛起的关键,最后一张好牌,俄罗斯能否打顺?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冰洋上的冰川比往年消融得更多,北极圈内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引得多国前去投资开采。最后油轮将这些物资经几大洋运抵全球。往年,油轮从俄罗斯或者挪威等北极圈附近的港口启程后,经大西洋、苏伊士运河再进入亚洲,这条线路单趟耗时至少一个月。如今,环境变化和亚洲地区对能源需求的激增,使开辟新的北极商用航线成为可能。一艘由俄罗斯境内地处北极圈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始发的破冰 LNG 运输船,已经穿越北极和白令海,经停日本和韩国釜山后,现在正以 16 节的航速(每小时 29.6 公里)驶往目的地中国江苏。该船由日本三井和中远海运共同运营。冰雪覆盖中的亚马尔项目部这被视作第一次有商船使用北极航线航行于欧亚大陆之间,跟传统走苏伊士运河的路线比,这趟能节省大约 20 天、1.4 万公里的航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北极航运路线是船舶用于穿越北极部分或整个北极圈的海上航线。根据气候和实际需要,沿着加拿大北部和阿拉斯加海岸连接大西洋的航路叫做西北通道。靠近俄罗斯、北欧一侧分别通过太平洋和大西洋进入东亚或欧洲的航路叫做东北通道。北极周边国家海岸线范围北极航线是北海通道的一个延伸2014年,三井和中远宣布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造三艘破冰。LNG(液化天然气) 运输船,双方各出资 50%,委托韩国大宇建造。中日公司选择联营即是因为中日都需要进口天然气,也是为在复杂的北冰洋航路上行驶分担风险。2017 年年底第一艘船交付。几乎在相同时刻,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启用。该项目由俄罗斯 Novatek、法国道达尔、中石油以及一带一路基金联合拥有。由于冬季北冰洋冰层太厚,VLADIMIR RUSANOV 轮主要执行东北通道路线,经过几乎没有什么浮冰的海域,通过大西洋进入欧洲,而后通过苏伊士运河到达亚洲。一趟行程至少要花费 30 天。而夏季北极圈内的海冰变薄,使可以在零下 52 度、满功率情况下破除 2.1 米厚冰层的 VLADIMIR RUSANOV ,得以直接沿着北海通道穿越北极圈和白令海,经过太平洋抵达东京、名古屋、釜山、上海等东亚主要港口。一趟行程大约只要 15 天,比苏伊士运河路线节省一半路程。为了新航线,相关的破冰船也要进行改造,主要工作包括加固船身、封闭船桥等VLADIMIR RUSANOV 另外两艘姐妹船预计于今年和明年交付。中远没有披露造价,不过它在一份交给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文件里提到为该船建造提供 1.54 亿美元担保,考虑到它拥有该船 50% 股权,可能总造价在 3 亿美元以上。彭博社也曾提到另一艘吨位和功能都跟 VLADIMIR RUSANOV 接近的船舶造价约为 3.2 亿美元。气候变暖和亚洲天然气需求激增,利于北极航线的开辟纽约时报曾在去年 3 月的一篇文章里提到,根据当时卫星测量数据,跟 1981 年和 2010 年时期比,北极的海冰覆盖范围少了约 120 万平方公里、总面积为 1400 万平方公里 几乎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两倍。这似乎仍是个大数字。但实际情况是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已经跌到近 40 年来的最低、2017 年时的数据是连续第三年创历史最低。科学家称,这全球变暖对北极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北极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这只是我们看到的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总体缩减再次发出的警告,”由政府支持的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马克·塞雷泽(Mark Serreze)对纽约时报说:“我们即将迎来完全没有海冰覆盖的夏季。”他还表示,海面上畅通无阻、直到秋天开始结冰这种情况可能会在 2030 年之前出现。而国际北极研究中心(IARC-JAXA)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1984 年以来北冰洋海冰已经少了 30%。2010 年前后,航行在北海通道间的油轮数量大增,从 2009 年的 10 艘增加到 2011 年的 73 艘。2014 年,这一数字涨到 96 艘。在此期间,原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日本的需求常年保持稳步增长。中国则是在今年 5 月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这跟华北地区的煤改气有关。由环保部、发改委、能源局等多部委提出用天然气取代煤炭作为供暖原料。这极大刺激了天然气需求。但由于中国本身天然气开采量和存储量跟不上激增的需求,使得愈发依赖进口,截至去年年底,中国近四成天然气靠进口。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未来 30 年,天然气将是中国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产品。而北极则是目前公认全球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美国地质调查协会的报告认为,北极圈有全球约 17% 探明天然气和 30% 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由于破冰 LNG 运输船的破冰能力和远航能力一般跟它吨位(装载量)有关,多国(尤其是日本和中国)对天然气的渴望,促使它们下订单造更大的船、配备更强大的破冰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化了新的北极航线的诞生。“北海航线将成为俄罗斯北极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的关键,到 2025 年,它的运输量将增加 10 倍、达到 8000 万吨,”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年年底视察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时说。北极航线开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又将如何?中俄关系又将有怎么样的改变?一切都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总结:北极航道虽然商业价值非凡,但不可操之过急。西北航道即使是夏天也会有很多的冰山和浮冰,北极冰盖也从西面源源不断地经过麦克卢尔海峡向西北航道输送高大的冰块。而且冰块的移动速度十分快,每日移动16km。朔风和冷水是浮冰集结成巨大的冰脊。再者暖流与冷海水相遇形成的海雾,又浓又密。此外,暗礁、沙洲、浅滩、长达4个月的极夜等恶劣天气横行,也使得北极航道的安全性变得莫测。 试题链接2018年8月4日,中国“天恩”号货轮从连云港启航,沿“冰上丝绸之路”北极东北航线,经33天航行顺利抵达法国鲁昂港,圆满完成了首次北极圈内航行。下图为此次航行的航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货轮航行途中(     )A在海域航行时一直处于顺风顺水B在海域可能遭遇大风和冰山考验C在海域感受东北信风带来的暴雨D在海域可能遭遇台风引发的海啸2冬季影响35°N大陆西岸的风带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货轮航行图中,位于北太平洋海区最北部西海岸(亚欧大陆东岸),是千岛寒流所在区域,海水由北向南流,逆水向上,故A错;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属于极地东风带,风力较大,且材料显示为八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冰洋沿岸解冻,但存在冰山,故B正确;位于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东北信风位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地位于欧洲西海岸,属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温和,不会出现台风,故D错。答案选择B。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气压带和风带在冬季南移,北纬3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乙和丁所在为上升气流,故排除BD;0°-30°N之间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吹东北风,而大约35°N-55°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因此甲所在符合,丙所在错误,故A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A。【答案】1B   2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冰洋航线是连接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捷径,但由于北极地区气候严寒,城市、港口稀少,一些重要航线不得不避开北冰洋海域“绕道”而行。如今,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加速融化,北极航线的开发备受关注。我国与俄罗斯积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俄陆河联运路线”被提出。该路线自中国大连起,通过铁路运输至俄罗斯雅库茨克,后转勒拿河水路运输到达季克西港,再向西到欧洲各大港。俄罗斯远东地区有丰富的矿产及旅游资源,但开发程度较低。图11为“冰上丝绸之路”与“中俄陆河联运线路”示意图。 (1)简述冰上丝绸之路开通后,船舶在北冰洋航行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2)与冰上丝绸之路相比,指出中俄陆河联运线路的优缺点。(3)分别说明中俄陆河联运线路的建设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答案】(1)低温严寒,航道易封冻;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大风天气多,风浪大;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补给困难。(2)优点:运输距离短;速度快;连续性强;受海洋气象灾害和冰山影响小。缺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维护成本高。(3)加强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推动沿线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拓宽客源市场,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解析】(1)北冰洋航线开通后,因航线纬度高,船舶在航行中可能遇到低温严寒,易造成航道封冻。航线上浮冰多,给船舶航行带来安全隐患,影响航运安全。受极地东风影响,大风天气多,风浪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冰洋地区的航线沿途港口稀少,船舶的补给困难。(2)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冰上丝绸之路沿海岸边界分布,而中俄陆河联运路线在陆地上通过铁路和水运联运,缩短了运输距离;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连续性强,受气象灾害、海洋上冰山和其它自然灾害影响小。但是俄罗斯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修建铁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后续维护成本高。(3)由所学知识可知,交通线路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来回答。对俄罗斯的影响:完善中俄联运路线沿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俄联运路线沿线地区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俄罗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随着中俄联运路线的发展,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综合自地理帝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热点探究学案为什么说北极航道将是未来的黄金水道?!航程缩短40%?畅通北极航道面临哪些气象挑战?地理视角看北极航道.doc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