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时作业--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019)第一册课时作业第1节第2课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选择题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某些有用的矿物富集形成了矿产。读下面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1.图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 B.C. D.2.图示各相关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作用的是 ( )A. B.C. D.3.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46 题。4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C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D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5图中P过程为( )A变质作用 B物理风化C重熔再生 D固结成岩6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 )A岩石圈 B下地幔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为玄武岩,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据此完成7-8题。7.“蘑菇石”按成因划分,属于()喷出岩 侵入岩 沉积岩 变质岩A. B.C. D.8.该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固结成岩岩浆活动风化、侵蚀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岩浆活动风化、侵蚀D.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岩浆活动下图为贵州布依族石板房建筑,多“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石板房用当地广泛分布的某种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作瓦,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瓦片仍需要更换。据此完成9-10题。9.当地广泛分布用于石板房建筑的优质石料属于( )A.页岩 B.大理岩C.板岩 D.石灰岩10.瓦片多年后仍需要更换,主要原因是该岩石()A.吸水性强,易软化 B.抗风化能力弱C.不耐高温,易破碎 D.易被流水侵蚀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岩层、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 BC D12岩层、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 BC D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估算,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誉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完成1314题。13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 B地幔C地核 D软流层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B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516题。15下列有关图示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沉积岩侵入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A BC D16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是()A BC D二、非选择题17下图是地貌形成与地质作用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A_,B_,C_,D_,E_。(2)据研究,上海崇明岛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与南通地区相连,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和_。(3)变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冰川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4)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青藏高原:_。大兴安岭:_。18、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_和_。(2)中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有_,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3)图中序号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_,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_。(4)石材已是许多家庭房屋装潢的必需品,请列举家庭装潢中常用的甲、乙类岩石各一种。(5)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意大利境内大理石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技术先进,出口量约占国际市场总贸易量的一半,其北部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图1为意大利区域简图,图2为意大利北部某大理石产区景观照片。(1)从岩石类型看,大理石属于 岩。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意大利境内大理石的形成的过程。 (2)受开采大理石的影响,意大利北部地质灾害多发,请列举一种相关的地质灾害,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纽芬兰岛西部的莫勒国家公园由一片巨大的红色岩体组成,该岩体含有铬铁矿矿物。铬铁矿在地球表面很罕见,一般分布在大洋底部和地幔中。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帕斯博勒海滩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群分布地之一。在纽芬兰岛东部的阿瓦隆半岛,发现大量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这些生物生存于海洋底部。科学家对莫勒国家公园与帕斯博勒海滩红色岩体成因的关联性及阿瓦隆半岛古生物化石分布等进行研究。下图示意纽芬兰岛莫勒国家公园、阿瓦隆半岛和帕斯博勒海滩的位置。(1)分析帕斯博勒海滩埋藏大量恐龙化石的原因。(2)指出科学家为了判断莫勒国家公园与帕斯博勒海滩红色岩体成因的关联性,在莫勒国家公园需要做的基本工作,试列举两项。(3)科学家认为纽芬兰岛东西两侧形成的地理环境相同,与帕斯博勒海滩不同。请给出合理解释。答案与解析1.A解析:煤炭资源存在于沉积岩中,这类沉积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遗体堆积形成的,所以应先形成沉积物,再形成沉积岩。读图,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环节分析,是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了沉积物,是固结成岩过程,形成了沉积岩。其他作用过程形成的不是沉积岩。2.B解析:大理岩是由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石灰岩是沉积岩,所以能表示大理岩形成作用的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和是岩浆岩变质作用过程,不会形成大理岩。3.A解析: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只有岩浆能够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都能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压实、固结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都能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在高温条件下熔化,能形成新的岩浆。4.A解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丙为岩浆岩。地表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物,然后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故乙为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变质岩,故甲为变质岩。故选A。5.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P过程为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的过程,C正确,A、B、D错误。6.D解析: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故选D。7.A解析:玄武岩为喷出岩,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的为沉积岩,结合材料可知,“蘑菇石”按成因划分,属于喷出岩和沉积岩,正确,A正确。8.A解析:岩浆喷出晚于它所覆盖的岩层的形成时间,因此先有沉积岩,后有岩浆活动,B错。“蘑菇石”顶部是喷出的玄武岩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因此先有岩浆活动,后有风化、侵蚀,A正确。“蘑菇石”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地壳抬升作用应该在岩浆活动之后,C、D错。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优质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是页岩的典型特点,A正确;大理岩、板岩属于变质岩,不具有该特点,B、C错;石灰岩虽属于沉积岩,但不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的特点,D错。10.B解析:石料具有薄层状页理构造,易剥离成片,表明其抗风化能力较弱,故多年后需要更换,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侵袭,表明该石材吸水性不强,不易软化,不易被流水侵蚀,A、D错。岩石比热容相对较小,升温快,一般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同时该地以石头为墙、石片为瓦修建房屋,如果岩石易破碎,则当地村民不可能将该岩石作为建筑材料,C错。11D解析:岩层在岩层的下部,形成时间较早,为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岩层中,说明形成时间较晚。12.B解析:图中和岩层有明显的层次,属于沉积岩,可能有化石分布。为侵入岩,为变质岩,两者都不可能含有化石。13.A解析:根据材料,浅层地能存在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地壳的平均厚度17 km,所以浅层地能存在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壳,A对。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太阳辐射,A对。浅层地能分布普遍,储量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利用,B错。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尚未普遍使用,C错。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已经能开发利用,D错。15D解析:根据图中岩层的接触关系和分布可知,图中是岩浆,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为沉积岩;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而形成的变质岩;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16.A解析: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裸露在地表的喷出岩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的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17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首先确定A框代表外力作用,B框代表内力作用,然后再将各自包括的子项填入相应的框内。(2)主要外力作用为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在河流入海口附近以堆积作用为主。(3)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4)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不同影响的表现。答案:(1)或或(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堆积(3)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积累的能量太阳辐射能(4)地壳不断上升,以内力作用为主地壳不断遭受侵蚀,以外力作用为主18、解析:正确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表示的地质作用依次是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作用。答案:(1)岩浆岩变质岩(2)(3)(4)花岗岩、大理岩。(5)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地貌景观。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环境。19、解析:第(1)题,岩石按成因主要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大理岩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转变形成,属于变质岩,其形成过程需要从石灰岩的形成开始分析:在地质历史上,该地是古地中海(曾经是海洋),地势较低,沉积环境稳定,沉积有深厚的石灰岩;后来随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挤压,地势逐渐升高,同时由于岩层的挤压破碎,多裂隙;岩浆沿着岩石破碎地带侵入含有石灰岩的岩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最终形成大理石。第(2)题,根据意大利的区域位置,火山喷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开采大理石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意大利北部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山地地形坡度大;大理石开采, 造成山体受损,植被破坏,容易出现滑坡(崩塌)。在大理石开采过程中,地表植被破坏,松散物(碎石)增多;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集中;山地地形坡度大,多沟谷,容易发生泥石流。答案:(1)变质在地质历史上,该地是古地中海(曾经是海洋),有大量石灰岩形成;后来由于板块挤压(碰撞)形成山地,同时由于岩浆活动剧烈,石灰岩(与岩浆接触)变质,形成优质的大理石。(2)答案1:滑坡(崩塌)。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山地地形坡度大;大理石开采,造成山体受损,植被破坏。答案2:泥石流。大理石开采,地表植被破坏,多松散物(碎石);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集中;山地地形坡度大,多沟谷。20、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可以进行推测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造成了恐龙的死亡,最终形成化石;作答时要解答出火山活动造成恐龙死亡的原因和化石的形成过程。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温升高,生物因生存环境改变而大量死亡;恐龙等生物遗体被火山灰等掩埋形成化石。第(2)题,为了判断二者成因的关联性就要通过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分析岩石的特点,寻找相似性;另外,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因此可以通过寻找生物化石,进行研究比对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在纽芬兰岛东部的阿瓦隆半岛,发现大量形成于约5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这些生物生存于海洋底部”可以得出纽芬兰岛东西两侧形成的时间相同,都形成于距今约 5亿年前;纽芬兰岛东西两侧地层形成于海洋环境,受地壳运动作用,从大洋底部隆起抬升。根据材料“在不远处的加拿大帕斯博勒海滩上,也有一片红色岩体,这里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它们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的大规模火山活动中。”说明帕斯博勒海滩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帕斯博勒海滩地层形成于陆地大规模火山活动的环境。故科学家认为纽芬兰岛东西两侧形成的地理环境相同,与帕斯博勒海滩不同。答案:(1)约2亿年前,大规模的火山活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气温升高,生物因生存环境改变而大量死亡;恐龙等生物遗体被火山灰等掩埋形成化石。(2)采集岩石矿物标本;寻找生物化石。(3)纽芬兰岛东西两侧形成的时间相同,都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帕斯博勒海滩形成于距今约2亿年前;纽芬兰岛东西两侧地层形成于海洋环境,受地壳运动作用,从大洋底部隆起抬升;帕斯博勒海滩地层形成于陆地大规模火山活动的环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