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市长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资源ID:19512491
资源大小:40.1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王市长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王市长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艳玲同志 在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09年7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化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同心协力战危机、想方设法保增长的关键时期,由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再次动员全市上下提高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要性的相识,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健康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对这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特别重视,7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对产业集聚区工作进行了专题探讨。7月2日的市委常委会,特地听取了关于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状况的汇报,并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各位县(区)长、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分别就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进展状况和下一步准备作了发言。下面,我就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讲几点看法,稍后吴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仔细学习领悟好,深化实行好。 一、我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把握规律、顺应跨越式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去年9月份,全省启动这项工作以来,我市刚好跟踪和了解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 1 相关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看法要求主动推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产业集聚区申报工作顺当完成。2008年9月份省委、省政府提出“推动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市周密部署、快速行动,全面启动了产业集聚区申报工作。经过上下协作、科学谋划、主动争取,我市的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濮阳经济开发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含濮阳工业园区)、濮东产业集聚区、濮阳县产业集聚区、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南乐县产业集聚区、范县产业集聚区、台前县产业集聚区等8个产业集聚区列入省首批确定的175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盘子,规划总面积89.75平方公里。 (二)产业集聚区组织机构建设和规划工作全面启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组织协调任务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各县(区)成立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管理或协调机构已全部成立,其中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濮阳市产业集聚区由濮阳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清丰县产业集聚区由清丰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南乐县产业集聚区由南乐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其它各产业集聚区均已新成立了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各产业集聚区坚持把规划编制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与省发改、国土、环保、规划等部门的对接,各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限制性具体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面展 2 开,其中清丰县产业集聚区、范县产业集聚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已经专家初审,其他5个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初稿已完成。 (三)推动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我市坚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当前战危机保增长的重要举措,主动推动各县(区)加快构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全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满意项目落地条件。目前,省投融资平台启动资金3719万元已拨付到我市5县,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濮东产业集聚区、范县产业集聚区、台前县产业集聚区依托原有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组建了投融资平台,其它4个产业集聚区也注册成立了投融资公司。我市8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16.8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55.3万平方米、道路217公里、供水管网43公里、污水管网26公里、电网线路135公里。 (四)引进和建设了一批项目。据初步统计,我市产业集聚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3家,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155.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具有了肯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当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还处于规划起步阶段,在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着:对产业集聚区相识不到位、规划编制进展慢、产业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一)对产业集聚区相识不到位。一是对产业集聚区内涵相识不到位。仍旧把产业集聚区混同于传统的工业园区,把工业企 3 业的集中布局当作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忽视用现代产业体系的理念和要求规划和建设产业集聚区。二是对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相识不到位。我市首批进入省规划盘子的8个产业集聚区都在城市周边,发展方向就应当根据产城融合的理念,建设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人居环境美丽城市功能区。但个别县(区)对产业集聚区进行功能分区时,注意产业发展,忽视综合配套服务;考虑生产环节较为充分,考虑生态、人居和公共服务平台较少。三是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识不到位。 (二)产业定位不明确。从我市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初步筛选状况看,一些产业集聚区对自身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缺乏客观的推断,对集聚区产业长远发展还没有进行仔细分析探讨,对主导产业定位不科学。只注意企业数量,不注意产业的关联性、集群性和成长性,主导产业选择过多、过滥。 (三)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市8个省定产业集聚区,仅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因建设较早,区内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善外,其余7个产业集聚区都是在新址上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基本上从零起先,就目前的建设进展状况看,难以满意项目入驻的要求。 (四)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由于我市大部分产业集聚区是沿着新修的道路自然发展起来的,再加上由于一些县(区)招商引资难,在产业集聚区企业摆放中不少是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表现在:一是土地集约利用率低,没有标准厂房,致使一些本该进入 4 标准厂房的项目,也不得不单独供地,很小的一个企业单独一个院,占用一大片土地,造成项目投资强度低,土地资源奢侈严峻。二是没有根据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型园区的要求,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而是什么项目都可以进,都可以来,造成产业布局无序和散乱,污染物、废弃物不能集中治理和综合利用,更谈不上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区内不少企业技术、工艺、设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增加了经营成本,减弱了竞争力。 (五)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刚刚起步,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尚不健全,实惠政策亟待完善,工作长效推动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于上述问题,必需仔细探讨,尽快加以解决。 二、切实抓好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的三个关键环节 (一)相识要到位 一要深化对产业集聚区建设重要性的相识。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实行科学发展的一条重要实现途径。建设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产业集聚区,有利于以产带城,产城融合,构建复合型城区,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就业和人口集中,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产业集聚区,把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在一起,有利于企业之间的思想、技术沟通,为区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 5 作增加了创新动力,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建条件,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要求的自主创新;建设产业集聚区,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土地及其他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要求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既是战危机、保增长、拉内需的现实须要,又是打基础、管长远的一项战略举措,事关我市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全局。今日,我们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在推动,就是希望各县(区)、各部门,特殊是各产业集聚区所在县(区)的负责同志,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站在构建富有文明和谐濮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深化探讨、精确把握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充分相识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切实做好当前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要深化对产业集聚区内涵的相识。传统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主要是促进企业集中发展,不强调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可以说重视的是“集中”,而不是“集群”。而产业在空间上的规模集聚体现了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工业化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产物。产业集聚区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建设产业集聚区就是要实现“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四个要素的有机融合。这就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内涵。产业的空间集聚是表现形式,产业的关联性是核心特征,集约化发展和生产、生 6 活服务社会化是本质要求,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跨更加展是根本目的。正确理解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突出企业的“关联”。产业集聚区不是企业简洁的集中。区内企业是否有关联,是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分。产业集聚区作为更高层次的园区,既要求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发展,又要求企业之间存在联系;既要求区内有特色主导产业,又要求区内有供应配套生产和配套服务的非主导产业,形成有机联系、有机组合的产业集群。因此,产业集聚区内入驻的项目和企业不应仅仅限于工业,可以是现代农业或服务业,也可以是 一、 二、三产业相互链接、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其次,要推动“集中”。只有实现企业集中,才能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才能实现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综合利用,才能促进企业在竞争中实现相互融合和技术升级。其三,要实现“集约”。我们建设产业集聚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土地、资金、人才、信息、装备和服务设施集约高效利用,以较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竞争实力。因此,产业集聚区建设肯定要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理念,实现集约化发展。其四,要功能“集合”。首先要实现产业集聚内各种面对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化服务功能的集合,既要发展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物流、交易市场、信息平台等面对生产的服务,又要发展住宅、餐饮、商贸等面对生活的服务,将这些环节和职能从企 7 业里抽离出来,通过市场的第三方实现服务社会化运作。其次要实现更高层次上的“集合”,即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对接,体现“产城一体”。以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的集中,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城镇化进程的载体;反之又通过城市的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供应坚实基础。 (二)规划要科学 一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导向作用。规划是框架,是方向,是前提。规划的优劣干脆关系着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成败。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在规划上要擅长动脑筋、舍得下工夫,要聘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机构为我们编制高水平的规划,做到高起点、高站位。要明确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仔细探讨产业的布局,回答好集聚什么、怎么集聚的问题,确保规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明确主导产业定位。选择好突出本地特色、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适合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发展前景的主导产业,是各产业集聚区实现良好发展的基础。越是专业的产业集聚区,越是有特色,对好项目也就越有吸引力;凡是混杂的产业集聚区,都是无序的,好的项目和企业是不会到你那里落户的。因此,科学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就是根据“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选择出特色主导产业。所谓“特色”,指的是比较优势,讲的是竞争力。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确定,必需是建立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不 8 能“拍脑袋”决策。各县(区)要深化开展调查探讨,立足本地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国家、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科学选准主导产业,避开盲目无序、方向不明或者多头出击、力气分散。市发改委要切实负起责任,结合规划评审工作,对各产业集聚区初步拟定的主导产业进行充分论证,使主导产业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突出特色,在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都能成为引领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注意协调好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主导产业对于各产业集聚区的意义在于引导激励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扶持特色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并不排斥发展符合产业政策的非主导产业和配套服务体系,各产业集聚区必需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依靠市场化方式运作,把政府主导性和市场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三要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时要留意与其他规划的连接与对接。我们肯定要加强产业集聚区与各类规划的连接工作,通过对现有基本农田和城市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基础条件,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产业集聚区的规划要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及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生态、环保等规划连接配套,促进各主体功能区的和谐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留意全市的产业与各产业集聚区的的主导产业、各产业集聚区之间的主导产业的关联与连接。要站在全市高度,进一步梳理我市的优势产业,打破行 9 政区划限制,构建全市产业发展一盘棋的格局。同一产业集聚区内的产业布局必需充分考虑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和产业、企业之间的关联互动,避开产业和企业之间相互影响和干扰;各产业集聚区之间选定的主导产业要实现错位发展,避开产业雷同和不良竞争。产业集聚区规划要与城镇布局相连接,把新区与老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老城基础设施与产业集聚区共享,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相互支持。 四要产业集聚区规划要突出五个特点。在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中,要体现好产业定位的精确性、企业布局的关联性、资源利用的集约性、功能配套的系统性和产业发展的带动性等五个特点。 (三)建设要加快 一要加快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把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优先保障。各个产业集聚区在总体规划已通过初审的基础上,在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状况下,要尽快启动区内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创建条件。要通过政府承租或厂房与区内配套服务设施捆绑式开发等实惠措施,主动吸引社会资本建设标准厂房,降低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成本,吸纳中小企业快速集聚。要同步完善学校、医院、住宅、服务网点等设施建设,增加城区服务功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区,提高综合承载实力。要 10 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这次土地修编的机遇,尽可能多地臵换出建设用地,为产业发展留足发展空间。依托土地整理储备中心,通过土地整理挖潜,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化配臵土地资源。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稳步推动产业集聚区内农村居民点迁并和村庄整理,将产业集聚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调控全市土地指标。激励产业集聚区对区内土地总体开发,根据“九通一平”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变“生地”为“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集约效应。要破解环境制约。加快各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工作进度。对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查的产业集聚区,畅通入驻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特殊是标准厂房、道路、供水、供电、供热、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须要进行环评的,要特事特办,限期办结。 二要加快搭建发展平台,完善发展载体。第一,要推动投融资平台建设。市发改、财政、金融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区)投融资平台建设、投融资业务、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业务指导与培训,确保省拨付资金全部用于支持投融资平台建设。各投融资平台应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指导下,围绕产业集聚区的开发建设、入驻企业和项目建设,尽快开展投融资业务。各产业集聚区应将土地、道路、标准厂房等优质资源整合注入投融资公司,提高投融资公司资本金规模和投融资实力。创新银政合作、银企合作模式,扩大担保体系资本金规模,通过多种融资形式争取金融 11 机构扩大对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和重点项目的授信额度,以此吸引社会资金参加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其次,要搭建和完善人才沟通平台。扩大产业集聚区用人自主权,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赐予多方面实惠措施。要抓住省职业教化攻坚安排的契机,搞好我市的职业教化发展规划,打好职业教化攻坚战,保障产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第三,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要主动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让那些有创业思想、有创业技术的人通过孵化器的“孵化”,将技术变为项目和企业,然后到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要通过市校、市院合作,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为我市的企业供应智力支撑。市科技局要主动为各产业集聚区搭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通过科技攻关,解决同类企业的共性技术难题。激励产业集聚区内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完善共建共享的公共创新平台,建立各种创新载体。推动省级、国家级研发中心建设,在科技项目立项和科研经费资助等方面赐予优先支持,激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成果、学问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中小科技企业。加快培育技术询问、技术转让、学问产权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第四,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根据政府支持、企业参加、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公共信息共享系统,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刚好发布本地产业集群产品信息,搜集处理外地同类技术、产品、资源等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供应相关服务。第五,要搭建生活服务平台。坚持专业化、社会化、 12 服务化原则,采纳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发、建设、完善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激励产业集聚区建立资产运营管理机构,负责集聚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动餐饮、居住、医疗、教化、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设施建设,以产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人口的集中,集合构建社会化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的城镇化步伐。 三要大力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更是项目建设的平台。仔细做好项目谋划、引进和建设工作,主动创建条件,通过“人盯项目,责任到人”的方法,促进一批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一,承接转移上项目。8月份,将实行专业化招商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短期强化培训,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产业定位,广泛开展招商活动,通过与沿海发达地区进行有效的产业对接,引进一批项目。其次,战略合作上项目。加强与中心和省属大企业集团、国内外500强企业集团的沟通联系,争取第一时间了解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动向,开展产业与项目对接,努力争取中心、省属大型企业集团在项目谋划和建设上优先布局我市。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法,对引进的重大项目供应实实在在的实惠政策。第三,招才引“智”上项目。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集中力气在化工、电光源、耐火材料、机械制造等领域谋划、引进一批产业升级和接续产业项目。第四,企业扩张上项目。主动激励本地大企业充分挖掘潜力,谋划一批 13 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技术工艺、延长产业链条的重大项目,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规模扩张或延长产业链条上项目。激励中小企业围绕主导产业,突出链条延长,做好生产协作和配套服务,形成一批上下游产品供应、零部件生产协作、销售、物流及其他专业化配套企业。第五,激发民间创业上项目。引导经济领域能人创业、科技文化专业人才创业、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下岗职工和失地农夫创业,重点推动创业有成者在现有基础上二次创业。 四要加强软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实施区内外差别政策引导机制,促使项目在产业集聚区的快速集聚。完善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实惠政策,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市发改委要抓紧拟定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看法。要创新产业集聚区开发共建机制,打破税收行政区域限制,建立完善招商项目和县(区)产业转移项目税收与统计共享机制,切实调动各县(区)、各部门和各产业集聚区招商主动性,实现政府、招商机构和项目管理机构三方共赢。另一方面,要完善政务支撑体系。产业集聚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根据深化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和“两转两提”的要求,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政务效率,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多支持不设障、多帮忙不添乱,多服务不包办、多指导不干预,主动创新服务方式,探究实行审报代理制和客户经理制,为进去企业供应从项目谋划到建设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服务和包括科技、质检、工商、税务、 14 治安等全方位服务,让企业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生产经营上。 三、加紧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机构建设。经市委常委会探讨通过,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产业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探讨、协调、解决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明确每个产业集聚区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详细事务。各县(区)要参照市里模式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推动机制。同时要根据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高效原则,尽快调整完善产业集聚区的管理常设机构,明确管理权限,发挥管理职能。实行部门协作联动机制。要建立由发改委牵头的“濮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建设等市直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提高为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二要按时完成规划工作。各产业集聚区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强化规划编制、评审的时间节点,具体列出规划进展时辰表,7月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12月底前实现专项规划和限制性具体规划全覆盖。市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快规划编制评审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成熟一个、初审一个、上报一个的原则,7月20日前,完成全部总体规划的初审上报工作。 三要切实提高规划质量。由市发改委负责,聘请相关行业的 15 专家成立专家组,加强对各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指导,帮助各产业集聚区科学选择主导产业。同时,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建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做好规划初审工作。 四要加强督导检查。要对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实行目标管理。会后,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以及“市产业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各县(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的进展状况进行全程督查,现场督查,对进展状况好的进行表扬,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通报指责。加强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目标考核,奖优罚劣,形成机制。探讨建立产业集聚区发展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对各产业集聚区年度目标完成状况进行综合考评,依据考评结果对产业集聚区进行动态管理,按季度进行排名,并公开结果。对综合考评优秀的管理机构赐予嘉奖,在增量土地指标、环境容量配臵和政府资金支配上优先支持;对综合考评处于末位的集聚区,将对各项实惠政策予以限制。 五要做好业务培训指导。市发改委负责聘请专家,加强对产业集聚区工作人员和产业集聚区投融资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对产业集聚区相关学问和融资、资金管理等专业学问进行集中培训,提高相识,拓宽思路,切实增加业务实力和工作水平,以适应工作须要。 同志们,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必需仔细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肯定要深刻 16 领悟这次会议精神,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着力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作实现新突破,使濮阳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实现濮阳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7 王市长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艳玲市长在全市平安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