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考考前试卷(单项选择题).docx
-
资源ID:19519276
资源大小:18.9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考考前试卷(单项选择题).docx
2022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考考前试卷(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布鲁纳所提出的中间语言()A.集中于谈论知识的探索本身B.重视结论由以获得的探究过程C.重视学科的现成结论D.重视学习者探究与发现的心智过程2中学生可以从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和历史的角度探讨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成因,这里描述的是环境教育课程中的()A.学科际模式B.多学科模式C.跨学科课程D.主题课程3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表征客体主要是通过()A.行为表征B.图像表征C.符号表征D.语言表征4五年级地理课与五年级历史课提供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属于泰勒所区分的哪种学习经验组织()A.纵向组织B.横向组织C.逻辑组织D.心理组织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A.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B.仍强调科学课程C.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D.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6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过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7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A.决策研究的整合B.理解研究的整合C.实施研究的整合D.评价研究的整合8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课程的基本宗旨是()A.学会选择B.尊重个性C.个性发展D.学会创造9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A.对课程变革计划与课程采用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B.对课程变革计划与课程评价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C.对课程变革实施与课程评价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D.对课程变革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10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中不包括()A.教学的特征B.课程变革的特征C.学区的特征D.外部环境的特征11赫尔巴特所倡导的教学是()A.教育性教学B.发现性教学C.自然教学D.问题解决教学12认知教育目标中的()指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A.知识B.领会C.分析D.评价13针对传统的二元论,杜威提出了认识的()A.连续性原则B.实用主义的认识论C.实用主义的认识论D.理性主义的原则14合科教学的首倡者是()A.斯图姆B.卢梭C.奥托D.福禄倍尔15古德莱德区分的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过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的哪个阶段()A.课程采用B.课程计划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16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教学过程就是()A.教师对学生的控制过程B.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C.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D.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17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B.麦克劳林C.斯金纳D.兰德18保加利亚教学论专家()所倡导的暗示教学主要是建立在情感理论的基础上。A.瓦根舍因B.洛扎诺夫C.格拉泽D.帕斯科19第一代评价在本质上是()A.测验B.描述C.判断D.协商20关于各种理论性事实关系的叙述须用()的教学方法。A.示范B.展示C.呈示D.口述21下列关于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关系,表达不正确的是()A.二者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B.二者又存在着内在联系,彼此间具有互补性C.在课程组织过程中,这两种组织方式容易分开D.螺旋式课程是由直线式课程发展而来的22从研究内容上看,课程研究的趋势是()A.课程开发研究B.课程评价研究C.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D.课程设计研究与课程评价研究的整合23学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社会地位的动机指的是()A.认知驱力B.自我提高驱力C.自我实现驱力D.附属驱力24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A.经验课程B.学科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25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是受()支配的。A.技术理性B.科学理性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26下列关于接受学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B.接受学习是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既不是机械学习,又不是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既可能是机械学习,又可能是有意义学习27在课程要素中,支配课程的核心要素是()A.原理B.技能C.方法D.哲学价值观28维果茨基根据他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是()A.初级学习B.高级学习C.合作学习D.辅助学习29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这类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30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形成时期是在()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