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图文(精).docx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图文(精)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一、基本条件 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足率大于 70%。 2.社区近 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难应急救助预案并常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难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难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难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安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 与社区综合减灾教化宣扬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难风险评估 1.采纳居民参加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难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 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主动激励居民参加编制并知晓社区灾难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难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难信息员,开展社区灾难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 监测制度,灾难风险早发觉、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刚好精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难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 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难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平安 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难隐患排查、灾难预警及信息传递、灾 害自救和互救逃命、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刚好分析总结演练阅历和问题,不断完 善社区综合灾难应急救助预案。 (四常常开展减灾宣扬教化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常常性的防灾减灾宣扬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扬栏、橱窗、平安提示牌等, 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扬材料、设置平安提示牌等, 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 传教化。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常常普及防灾减灾学问和避灾自 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 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阅历沟通。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扬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难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平安应急标记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 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 (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 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命绳、收音机、手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晰社区内各类灾难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途。 2.居民驾驭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 等、不同灾难(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难、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命自救、互 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主动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加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担当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扬、教 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主动参加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扬教化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 在做好平安生产的同时, 常常对企业员工特殊是外来员工 进行防灾减灾教化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化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实力,能利用学校教 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化。 4.社区内的医院能主动担当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援实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汲取各方资源,主动参加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 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详细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便利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显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加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阅历,如利用本土学问和工具,进行灾难 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化的方式方法等。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提倡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难保险工作等。 5.在防灾减灾宣扬教化活动中具有地方特色。 三、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分表 (2)组织社区相关单位人员参与了防灾减灾培训 (3)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了防灾减灾培训 4.5 与其他社区进行减灾沟通(1 分) (1)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等常常与其他社区进行防灾减灾阅历的沟通 (1)建立了社区灾难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 5.1 建立灾难避难所(6 分) (2)避难场所功能分区清楚,配备应急食品、水、电、通讯、卫生间等生活基本设 (1)明确了应急疏散路径,指示标牌明确 5.防 灾 减 5.2 明确应急疏散路径(3 分) 灾基础设 施 (15 分)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配备了平安应急标记或指 示牌 5.3 设置防灾减灾宣扬教化场地 (1)建立了特地的防灾减灾宣扬、教化和培训等活动的空间 和设施(3 分) (2)设置了特地的防灾减灾宣扬教化设施(平安宣扬栏、橱窗等) (1)社区配备了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通讯设备、照明工具、急药品和 5.4 配备应急救助物资(3 分) (2)居民配备了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收音机、手电、哨子、常用药品等 6.1 清晰社区内各类灾难风险(2 (1)居民清晰社区内平安隐患 分) (2)居民清晰社区内的高危急区和平安区 6.2 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和行 (1)居民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 走路径(2 分) 6.居 民 减 灾意识与 技能 6.3 驾驭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 (10 分) (3 分) (2)居民知晓灾难应急疏散的行走路途 (1)居民驾驭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灾难来 (2)居民驾驭基本的互救方法(帮助脆弱人群、灾时受伤、被埋压、溺水等互救的 (3)居民驾驭基本的包扎方法 (1)居民主动参加社区宣扬、培训、防灾演练活动 6.4 参加社区防灾减灾活动(3 分) (2)居民参与社区平安隐患点的排查活动 (3)居民参与社区风险图的编制活动 (1)相关事业单位能主动参加综合减灾社区建设的各种工作,组织绽开本单位防灾 7.1 社区主要机构参加防灾减灾 活动(6 分) 7.社 区 减 灾动员与 参加 7.2 志愿者参加防灾减灾活动(2 (1)志愿者担当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扬教化和培训等 (2)志愿者担当社区灾难应急时的有关工作,如帮助脆弱人群等 (1)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参加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活动 (10 分) 分) 7.3 社会组织参加防灾减灾活动 (2 分) (2)学校能主动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扬、教化、培训和演练活动 (3)医院能主动担当有关医护工作 8.管 理 考 8.1 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2 社区减灾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制度健全 分) 核 (5 分) 8.2 进行常常性的检查(2 分) (1)定期对社区的隐患监测工作、防灾减灾设施等进行检查(每季度 1 次) (2)定期对社区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救助等工作进行检查 8.3 详细改进措施(1 分) 9.1 减灾工作档案(4 分) 9.档案 (5 分) 9.2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过程 档案(1 分) 综合减灾社区申报、审核、评估、颁发等过程档案 (1)在创建过程中有独特有效的调动居民、社区单位参加的方式、方法 10.1 明显的地方特色(3 分) 10.特色 (5 分) (2)明显的针对各类脆弱人群的救助特色,有针对 社区外来人口减灾特色等 (3)明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特色 10.2 可供借鉴的独到做法或阅历 (1)明显的减灾工作创新,如利用本土学问或工具进行监测、预报和预警等 (2 分) (2)有可供推广的做法或阅历,如建立了社区综合减灾网站,购买了社区保险等 依据评审有详细改进的措施 建立了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_图文(精)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材料(精) 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举荐表11_图文(精) 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金湾区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申报材料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