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探析.docx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探析 摘 要:地方产业集群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实力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但也面临着高素养人才缺乏、素养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建设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校专业和学科集群不仅是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须要,也是学科交叉发展的必定趋势。文章以建设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高校专业集群框架体系为目标,对沈阳装备制造专业集群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若干专业集群建设措施。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专业集群 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4-4914(2022)04-102-03 国内外的很多地区都已经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快速拉动了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已成为以提高区域竞争力乃至国家竞争力为目的的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内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依靠于技术与管理人才的支撑,人力资源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资源。如美国的硅谷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中心就在于其拥有强大的人才资源,该地区拥有近1/4诺贝尔奖金获得者,7300多名博士,20多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工程师。与之相比,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突出表现在高水平人才不足和素养实力与集群企业要求的不匹配等方面。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的学科、专业实现集群化,培育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只有高校各专业以专业集群的形式出现,并参加到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中,才能解决当前产业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性问题,提高产学研一体化水平,推动学问流淌和技术创新,从而有效地提上升校为产业集群及地方经济服务的实力和水平。 一、专业集群的内涵 对于专业集群,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国外已经出现了诸如“学科集群”、“学科合作”、“课程集群”等概念和观点。美国芝加哥高校的学者提出“学科集群”的概念,认为专业背景、招生就业、学科建设等相关或相近的专业可以组成一个学科集群,例如该高校的生物医学学科集群包括肿瘤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代谢和养分学,以及病理学系的分子发病机理和分子医学5个专业。Lee(2022)等指出“学科合作”有利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詹姆斯麦迪逊高校则主见采纳多个课程组成“课程集群”来培育学生,每个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力和爱好选择课程集群中的不同“套餐组合”。从国内来看,也出现了相关或相近的提法,如汪馥郁等(2022)认为学科集群代表了学科交叉发展、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新趋势。徐世浩(2022)在进行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的探讨中提出“专业群”的概念,认为专业群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体。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围绕首都主动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战略部署,重点建设首都经济、现代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医药、都市农业等十个“学科群”。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探讨成果,本文将专业集群界定为将产业集群的内涵由经济领域延长到教化领域,详细是指在肯定区域内的教化机构间形成的具有相同或紧密相关专业技术基础的多个专业和学科的集合。这种集合是以专业集群的核心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通过高校间、校企间在人才培育、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不断的沟通合作,培育出复合型的适应产业集群发展须要的好用型人才。 二、专业集群建设的框架体系 建设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高校专业集群,须要从宏观外部环境、中观专业集群和微观专业建设三个层次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综合分析政府、中介机构、产业集群等高校利益相关者在专业集群建设中的影响,依据相关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确定重点建设的专业集群类别。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高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够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行业协会、信息中介公司等中介机构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间以及高校与企业间沟通合作方面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为相关产业集群供应高素养人才保障是专业集群建设的动身点和归宿。产业链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与之相对应也有“专业链”,详细是指在专业背景、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等方面联系亲密的一组专业,专业链条是专业集群的核心内容。因此,建设专业集群,须要对产业链进行分析进而确定相关的专业链和专业集群,使专业结构、人才培育模式与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特点相匹配。 其次,实行学科建设等相关措施重点建设专业集群,最大化发挥专业间的协同作用。一方面,比照专业链,完善相关专业集群,增删相关专业;另一方面,加强专业集群内部的集群建设,包括专业间的相关性分析,特殊是核心专业和一般专业确定,集群的核心实力和一般实力确定,和适应专业集群教学须要的“双师”队伍建设等问题。 再次,微观专业建设方面,要对专业集群内部的详细专业设置现状、招生就业等信息进行分析,制定该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详细的专业建设,涉及到课程集群设置、培育方案制定、以专业实力培育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 三、与沈阳装备制造集群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建设案例分析 沈阳的大型机床、矿山设备、石化设备、输配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均位居全国前列,集群现象突出。但是,同东南沿海部发达省份相比,制约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同样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资源分布不平衡、自主创新实力低等方面。据统计,沈阳装备制造集群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68%在事业单位,其中正高职称人才101%在事业单位;探讨生以上学历人才57%在机关和事业单位,43%在企业(顾英伟、杨威,2022)。高素养复合型人才不足和分布不平衡已经严峻地制约了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面临的问题代表性强,因此,探讨如何通过高校专业集群建设培育出适合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须要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对其他产业集群也具有借鉴意义。 1.分析产业链,确定专业集群。对装备制造产业而言,从获得市场信息到最终满意市场需求,一般的产业链条为市场信息产品设计(方案设计和图案设计)生产打算(人、生产资料、设备和作业安排书)毛坯生产(型材下料、铸造、冲压、焊接)切削加工(传统加工和现代加工)零件生产零件组装成品销售用户。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要涉及一般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机器制造等五大领域。因此,与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生产过程相关的专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电气信息类,交通运输类、材料类等类别。因为牵涉到的专业众多,无法一一列举,现以相关类别中20个主要专业为考察对象,利用UCINET6.0网络分析软件分析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序号120分别表示20个专业,两个专业之间的连线表示两者在专业背景、学术合作、资源共享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存在亲密关系,应归属相关专业链条的同一专业集群,两者之间无连线则表示两个专业在上述方面联系不大,本文采纳专家访谈法绘出图1。 依据图1所示分解出5条相关的专业链,分别为:第一条,1.2.3.4.5.13.17.18.20;其次条2.1.3.5.14.17.18.20;第三条 3.1.2.4.9.17.18;第四条4.1.3.7.17.19;第五条5.1.2.10.14.16。5条专业链条分别代表了机械类、机电类、限制类、模具类和电器类五大专业集群,这五大专业集群分别以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限制理论与精制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为核心专业。如表1所示。 2.比照专业链条,构建专业集群。确定专业集群后,须要比照专业链,结合相关高校的专业设置现状,不断完善专业集群,详细包括: 第一,比照专业链,增删相关专业。如上所述,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相关的专业集群有5条主要的专业链,涵盖20个相关专业,通过对辽宁省高校现有专业设置与装备制造技术将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可知,专业链中尚有个别专业在辽宁省高校未设置,如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因此,须要尽快申请设置相应空缺专业,构建完整的专业链。 其次,确定专业集群内部的核心专业和协助专业及其对应高校。专业集群内部由多个专业构成,有核心专业和协助专业之分。例如,在机械类专业集群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核心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与工程等是协助专业。相应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流淌站、国家重点学科的东北高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就是该专业集群建设的核心院校,沈阳理工高校、沈阳工业高校等高校则为协助院校。 第三,明确专业集群内部各专业的定位。集群发展不仅要注意专业间的协同作用,也要注意各专业的特色发展问题。例犹如样是机械类院校,沈阳工业高校机械设计学院侧重数控和模具,主要探讨方向为困难表面加工测量理论与技术、数控技术与装备、特种加工工艺与装备、模具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振动与噪声限制、现代机械传动等方面;辽宁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则侧重培育好用性的技术人才,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育学生的就业实力和实际动手操作实力,为机械类产业集群发展供应特地的技术人才。 3.基准集群和企业需求,发展专业集群。 第一,相关高校间形成装备制造类专业集群的高校联盟或“学术共同市场”,加强学术沟通和资源共享。专业集群的内部的各专业可仿效“美国南部高校学术共同市场”进行沟通合作(许悦,2022)。美国南部高校学术市场,由16个州158所公立高等院校组成“美国南部教化委员会”,为各高校在校生供应了一个可以跨校、跨州相对自由选择专业和课程的学术联盟。现阶段,我国仅在少数重点高校中设有一些校际间的课程互选,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开设有装备制造专业的沈阳高校通过此类联盟的建设,可以使各高校之间的教学与科研资源达到共享和优势互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复合型专业实力,还有利于高校老师进行合作科研,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发挥主动作用。 其次,汲取集群内企业的看法,设置新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沈阳相关高校应针对为沈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人才,促进集群发展的目标,成立有集群核心企业高层管理或技术人员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新增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汲取企业的看法,切实制定符合集群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与课程设计方案,并且能够依据集群与企业的新需求对设计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实施“卓越工程师安排”,与集群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工厂”,提高学生的动手实力。装备制造类专业是好用性很强的专业,培育的是集群中的企业急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干脆就业上岗,实现学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是建设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集群的重点。教化部在2022年6月提出“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教高函20227号),其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创新实力和实践实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设有装备制造相关专业的高校需在该安排的指导下,亲密与集群企业的合作,在企业内或校内建设实训平台,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实训条件,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安排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实力。 第四,构建企业家与高校学科带头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在专业集群构建中,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家与高校中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须形成社会关系网络,通过行业协会与学术团体开展的活动,以及建设俱乐部和论坛的形式加强信息沟通和技术沟通。而在专业集群内部,对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的同一学科和不同学科之间,各学科带头人之间也须要加强沟通合作。因为在各自为战的情形下无法实现优势互补,难以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学科交叉探讨,因而要强化校际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渐渐形成既能具有自身专业化优势和特色,又能共同合作而具有协同优势的学科结构。 基金项目:辽宁省2022年教化科学规划项目(JG09EB001)。 参考文献: 1.Lee,C.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ome observations from subject teachers' reflectionsM.Reflections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22(2):35-38 2.顾英伟,杨威.装备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22(10):87-89 3.教化部.教化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高校的通知(教高函20227号).EB/OL,2022.6.23 4.孙婧.硅谷的胜利对青岛高新区发展的启示J.经济前沿,2022(1):31 5.汪馥郁,李敬德,文晓灵,等.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J.创新科技,2022(2):14-15 6.徐世浩.经济转型背景下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连接策略探讨J.教化探究,2022(3):103-105 7.许悦.“专业共享”:美国南部高校“学术共同市场”的发展及启示J.辽宁教化探讨,2022(3):110-112 (作者简介:孟韬,东北财经高校跨境教化探讨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组织、教化经济探讨;孔令柱,东北财经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硕士探讨生,主要从事产业组织探讨 辽宁大连 116025) (责编:若佳)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