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docx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许艳玲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相识到“时间一每天过去,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我们应随着状况的改变采纳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假如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 二、教学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索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 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其次段,思索: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索,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探讨思索题。 (1)探讨思索题 四年以后,他们起先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探讨思索题 引读: 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假如当时把箱子随意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时妈妈计算好步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的确有用。) (4)探讨思索题 老师引读: 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老师引读: 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旧没有。” (5)探讨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旧”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旧”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揣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肯定有缘由”) 思索:科利亚是什么缘由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索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当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立刻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老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来量十挖不到木匣。 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削减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白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其次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兴奋?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其次层是知道了“四周一切都在起改变。”这两层意思其次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四周一切都在起改变?”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伐也在变大,起先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四周一切都在起改变。”) (3)“四周一切都在起改变”,告知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状况的改变实行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四周的改变而改变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业 1填空。 (1)斗争起先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 )步,很快( )。 (2)斗争起先时科利亚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 )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这是因为( )。 2打算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许艳玲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知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每天过去,四周的事物都会改变,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改变。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楚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解并描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肯定的难度。 1)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学生很简单就找到了,但我主要还是把重点落实在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记住字形和理解字意上。虽然是三年级学生了,写拼音的实力很差,尤其是常常也错别字,因此我尤其重视记字形这一块,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育学生识字实力。 2)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另外还可通过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等形式让学生记住这个字,在字义理解方面,我们也可通过多种形式达到。有了这些做基础,学生理解起课文来也就更便利了。 3)学生在感悟“时间一每天过去,四周的一切都在改变”所含着的道理时,还不够深化。学生仅仅从课文中科里亚的年龄改变理解四周一切在改变的浅显的意思,不能够结合自己身边事物的改变来谈自己的理解。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 科里亚的木匣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