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兼论庄子思想.docx

    • 资源ID:19802968       资源大小:34.49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兼论庄子思想.docx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兼论庄子思想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兼论庄子思想 摘要 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中西哲学方法论和动身点不同,中国哲学自成体系,百家林立,在哲学思想的继承上没有西方哲学明确。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采纳西方哲学探讨的思路,梳理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哲学思想,并做出深刻见解。本文在简略阅读中国哲学史的基础上,对该书内容进行简洁概述和评论。并就自身感想与书中描述,对自己感爱好的庄子思想进行详述。 关键字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庄子 1.引言 2022年12月20日,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爱好阅读、书法,很喜爱中国哲学。她曾在多种场合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安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闻名学者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一本能对韩国总统产生深刻影响的哲学史著作,无疑存在他的独特之处。中国哲学史不仅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通史,还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中国哲学史。陈寅恪曾评此书以为“取材谨严,持论精确,今欲求一中国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怜悯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紫阳之学,宜其成系统而多新解”。尽管中国哲学界对冯友兰的评价呈两极化,但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存在惊人的一样:在目前全部中国哲学史著作中,还未能有任何著作能在整体上赛过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该书在中国哲学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2.内容概述 以诸子为核心,相比之前诸人,能系统的有意识的利用西方哲学的概念,如黑格尔的冲突三段论,边沁的功利主义等等无疑是一种推动,从中可见比较哲学的雏形,惋惜后来的发展多拘泥于简洁的比较。同时许多注也都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如对梁启超评价先秦思想旺盛缘由,人民生活空前苦痛,作者即认为中国历史根本无时无刻人民均水深火热,此理由无法成立。 下半册自董仲舒开创独尊儒术之时代始,历数两汉之古今文经学之争,魏晋南北朝之玄学佛学,唐朝之佛学以至宋明理学,最终以康有为等人为中古时代之结束。中间各种图表,各种说明固无一一细论之必要,其实我很怀疑为什么要对诸如董仲舒的天地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之类的东西详加描写。但是魏晋以至唐朝的佛学的确是能展示作者深厚学术功力之处。对佛学的一点浅薄理解多半来自古龙武侠小说的“手中无环,心中有环”至于阿赖耶识就只能想起沙加和婆罗双树园,这里对玄奘、天台宗、华严宗等的介绍让我第一次触及了这个思想系统。同样还有整个宋代的理学心学之争,对理学和古希腊哲学的对比正符合了作者在绪论中探讨的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思路。我之前始终以为形而上是依据书名译来的神作,现在才知道和理念一词一样,都有深刻的中国思想基础。朱子之理和柏拉图之理念好像差别极为有限。 三篇审查报告,分别由陈寅恪和金岳霖先生执笔,探讨中间大师风采展露无遗。谈到人生志向方面的话题更是亲切。尤其是大家特殊就冯先生导论中的“中国”与“哲学”两者间关系问题绽开探讨,陈先生对文化输入与汲取方面的见解远在川端康成之前,而金先生对论理的探讨无疑和他深厚的逻辑学基础密不行分。 3.书评 面对西洋哲学思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哲学家关注一个现代中国哲学所必将面临的问题:面对西方哲学学问方法论与哲学体系,中国哲学自身将来该如何建立起自身的学问方法论与系统的中国哲学体系。所以熊十力从佛学的唯识宗动身来思索和解决这个问题,十力搞佛学其用意部分也是在此;其高足牟宗三与唐君毅晚年则分别从陆王与康德黑格尔来回应了这个问题;贺麟也是从宋明理学与黑格尔动身;而冯友兰则是从宋明理学动身,并结合西方的新实在论来思索和解决这个问题。 冯友兰在书中有言,“叙述一时代一民族之历史而不探讨其哲学,则如画龙不点睛”,冯友兰根据西方完善的哲学理论把中国历代哲学思想梳理了一遍。从本质上理解,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是一种新实在论。然而,诸多学者对冯的思想有所指责。“接着讲”是冯友兰新理学中的路数,对此当时提出深刻而严厉指责的就有洪谦与王恩洋。两位看法特别很值得重视,洪谦正是从自身的新实在论的逻辑哲学来批判冯友兰的方法论,并最终站在维也纳哲学立场上,认为冯友兰的这种哲学的方法论也是立不住的,洪谦相反却把冯友兰看作没用的魏晋玄学在传统中国哲学与诗歌的玄学上抬高,认为有其自身的肯定意义。因此,冯友兰的学说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但在中西融合的路途上仍显得生硬。对我等初读者而言,已然是一本值得一再品读的大作。 庄子思想评述 冯友兰在书中庄子放入道家哲学中作整体的综观,以简洁明快的方式抽象、归纳出庄子哲学的几个重要范畴,从而将庄子思想中的哲学内容整理出一个初步的框架。在他看来,庄子哲学中的“道”即是“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而“德”便是“各物个体所以生之原理”。这一说法形式上当然是原于道家思想的本义,但在原始道家那里,它们不仅是“理”性的,同时也是“气性”的,将“装腔作势”、“德”理解为“原理”,要经过魏晋玄学的抽象才得以表现出这种倾向。这一点,是冯友兰取自西方哲学对庄子的诠释。 庄子这本书流传到今日,还剩下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大部分人认为只要内七篇是庄子本人所作,其余都是庄子后学所托。我自己没看出来风格上的区分,因为整本书给我的感受,用庄子·天下篇里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形容-“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戃”。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死?什么是自我?其实我认为说来说去,庄子都是在说一个人和自然的关系。 可能也正是这一点,庄子在经过多数年的争议后,依旧和老子一起划入了道家。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悬而不解,就是道。 庄子自认为怀大才,但是他不在乎明珠暗投,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说以为天地沉浊,不行与庄语。我最喜爱的是齐物论里那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个应当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最高境界了,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正是在这篇齐物论里,提到了庄周梦蝶的话题。庄周梦蝶,不知周之为蝶乎,抑或蝶之为周乎?我始终很困惑,庄子用梦蝶之说作为齐物论的结尾,也许是他也认为天地广袤,命运难言,短短的人生,就像阵风,与蝴蝶乃至众生的生命纠结在一起,微小迷茫。梦蝶之语有如两个世界,超脱世外,遨游天地。可记得庄子的那番话:“生若白驹过郤,突然而已。” 然而,鼓盆而歌的庄子又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他说,“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这是一种迥然不同的生死观,来自于天地,回来于天地,我们都是自然地一部分。其实,假如能看来这一点,也是好的,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就像一首歌,再长的高潮也有结束的那一刻,看开点,少了一点苦痛,自然而然地走下去。可是从另一个观点看,我欲乘风归去,却不恐高处不胜寒,以大鹏之心看万物,人生当然潇洒,却也少了几分体验。假如我的至亲有朝一日归去,我必当大哭一场,那一刻当隔绝自然,体会作为一个独立自我的人的情感。因此,我们有时须要在这二者之间找一个立足点,保持中庸之道。 在人离去之前,怎样的活着,也是世人始终探讨的,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说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个人生观是我们大部分人的观点,这是践行之道,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也是社会所提倡的。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发挥自身的价值?价值是由谁来确定的?假如按庄子的说法,这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本无贵贱之分,谁有资格评价别人的价值呢?江苏省那年的高考作文题,拒绝平凡我是觉得很稀里糊涂的,虽然我不是江苏考生,但是我还是很不行理解,可能有的考生在平凡这个词义上做文章,就是说平凡不同于平凡,假如说这个说明行得通的话,庄子先贤的理论是在是不值一提,中华民族的中庸之道完全被否定么?一句话:“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好一句曳尾于涂中!人有的时候还是要遵循自身的愿望。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人生:人生,就是一个灵魂,来到这个世界受苦,生活,然后死去。但是,由于这个人所做过的努力,他所受过的苦,后人恒久不必再受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但是,我很喜爱。每个人的人生各有各的精彩,乱世之中,有些人选择登极望远,引吭高歌,问三尺长剑,看万里江河;也有的人把忧愁浅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演奏一曲清贫乐。 庄子中提到了许多自我的定位,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假如我们始终追着别人的路走下去又有何意义呢,做第一个自己吧,不要做其次个别人,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该做的。人生就像一滩水,不沿着江河,不沿着沟壑,向着四面八方肆意流淌,不知去往何方,不知何方可去。然而,我们始终活在当下,牢记一切都会过去,带着大鹏的翅膀超越自我,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不若相忘于江湖。 我始终很喜爱苏轼的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坎坷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其实颇有庄子的韵味,但愿我们的人生都能自由而欢乐,追求自己小小的幻想,走过一段美妙的旅途,也算不负一生。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兼论庄子思想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冯友兰论(一)读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3)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冯友兰中国哲学哲学读后感 先秦哲思中国哲学史读后感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后感(定稿)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后感——兼论庄子思想.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