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9810952
资源大小:37.2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1)驾驭: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通过引导学生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育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实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等直观教具,培育学生的视察、想象实力。 (3)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务的正确评价,培育学生辩正相识历史人物、历史事务和历史现象的实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及有关简表,培育学生压缩历史信息及用表归纳历史史实的实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温故而知新、动态演示历史地图、设身处地、用表归纳历史史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评价历史人物、比较辨别等方式,采纳电化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参加教学的主动性、主动性的目的,顺当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相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定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阔人民的利益,具有进步的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主动的贡献。 (4)相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5)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宏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才智的结晶。 【教学重点】 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焚书坑儒 【预习设计】 一、认知前提:回顾教材想一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怎样的时期?最终的是谁结束了这一状况? 二、新知认知: (一)整体感知:阅读教材P5660,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解并描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 预习任务一:预读教材第56页完成并记住秦朝统一的时间、人物和都城。 统一: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 接连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定都 。 预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5759,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边防上五个角度理清“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记住) 1、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心政府设丞相、和御史大夫;地方上推行 。 2、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全国统一运用 ;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 4、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限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烧除医药、占卜和种植以外的书籍;又活埋暗中指责他的儒生,称为 。 5、边防上:北伐 ,派 夺取河套地区,修筑长城(西起 ,东到 )。(记一句话:北伐匈奴筑长城) 开发南疆:派兵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 (沟通 和 两大水系)。(记一句话:南开边疆修灵渠) 预习任务三:比照教材P60的“疆域图”完成下面题目。 秦朝疆域广阔,东至 ,西到 ,北至 ,南达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的封建国家。 【课堂设计】 预习检查记录:抽查各班 二、三组学生预习学案总体状况良好,各班同学都能完成并刚好上交。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学生对“中心集权制度”的理解不是很精确。学生不会的缘由是由于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创设故事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你看过电影英雄吗?这部电影是以历史上的“荆轲刺秦王”为蓝本,演绎了一个大侠刺秦王的故事 (课件显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生娓娓讲解并描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从这个历史故事缩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战国末期七雄的兼并斗争特别激烈。强大的秦国通过兼并斗争,不断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历史在逐步地趋向统一。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战国末期的形势。(课件动态显示战国形势图) 问:战国七雄是哪七个诸侯国?(生答略)(课件显示商鞅图像及变法场面)接着问:为什么说秦有条件来完成统一呢?老师在启发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后指出: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事力气增加,秦国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沟通展示: (1)各小组成员在每组1号的带领下共同沟通并展示预习任务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由每组每一位同学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 (2)各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对抗组提出或其他小组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解决。假如其他小组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老师进行点拨或精讲。 (3)学生沟通完之后,老师让 1、 2、3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要的简洁学问点和难写易错字。让 4、 5、6组相互提问不便利板演的学问点。老师抽查提问 7、8组学生。最终将展示成果进行点评并进行小组量化。 三、精讲点拨 1、秦是怎样灭掉六国而统一天下的呢? 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斗争,不断地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尤其是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斗争,接连灭掉六国,完成了统一。 2、(课件显示嬴政像及其简介)姓嬴名政,13岁即秦王位,22岁亲理国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发动统一斗争,接连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课件动态显示秦灭六国过程示意图)呈现秦依次灭掉六国的过程,并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课件闪耀一个大大的“秦”字)强调指出: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头,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这一年,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起先了。(课件动态显示李白诗)再现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的风采与气魄。 4、各抒已见:你如何看待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学生探讨作答后明确: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其次,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符合广阔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5、动脑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特长?这和他取得统一斗争的成功有什么关系?(生答略) 6、过渡: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称帝前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中心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7、讲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课件动态逐步显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表) 在学生思索回答中心集权制度建立的缘由及主要内容后,强调: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心,这就是中心集权;又通过中心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就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这套中心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非常深远。它一方面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尤其是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提示学生:嬴政在称皇帝以前的身份是“秦王”,在统一六国、称皇帝以后应改称“秦始皇”。 8、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那么秦始皇在文化、经济方面实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呢?为什么要实行这些措施呢?详细状况怎样?秦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有何历史意义?(学生看书归纳) (课件动态依次显示各国文字、货币及度量衡相关图片及统一状况) 设身处地:让学生在详细的历史背景环境下理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性和必定性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9、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课件依次显示)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结果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焚书坑儒的相关内容后,老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务的合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采纳的手段极其粗暴野蛮。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损失,对此我们应予以批判。 10、(课件显示郭沫若语)你如何理解和看待"焚书坑儒"? (生自由探讨,发表看法) 11、(课件显示长城地图)问: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课件动态显示匈奴的进攻及匈奴鹰形金冠饰图片,点明长城修建的目的和过程;课件动态闪耀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强调:为了抵挡匈奴的进攻,秦把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宏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和独创性的象征。 12、开发南疆统一越族地区 (课件动态显示越族生活地区)老师介绍:越族在秦派兵进入以后,已是秦疆域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那么秦是如何统治越族地区的?(课件显示桂林郡、象郡、南海郡的建立) 13、开发南疆开凿灵渠(课件动态显示灵渠、湘水、离水及相关图片) 指出: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输河之一,至今尚能浇灌四万多亩土地。 14、(课件显示)秦的疆域地图 如何通过疆域图了解秦朝的疆界四至呢? 让学生根据正确的识图方法,找出秦朝疆域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最远到达的地点,并让生精确地在地图上标出疆域的四至。(当学生用鼠标指出的时候,疆域四至便自动地显示出来) 15、动动手:让学生依据地图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压缩历史信息。 示意图如下: 通过图示,让生相识到: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始皇实行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主动的贡献。那么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呢?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探讨一下。 四、拓展提升: 1.探讨:秦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2.思索:如何评价秦始皇。 处理:学生依据所学学问自己独立思索写出答案;然后在小组内沟通达成共识。 由某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老师点评答案。 这两个问题可以放在一起思索,从秦朝统一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中去分析。 五、板书设计 【限时作业】(老师寄语:比一比谁做的好!1-6题每题1分,第7题4分,共10分!) 1、你认为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赞扬下列哪位人物的功绩( ) A.嬴政 B.李世民 C.黄帝 D.武则天 2、秦统一六国的年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年 3、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沟通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 B. C. D. 4、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东起辽东,西起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5、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它起先于( ) A.周武王灭商以后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 D.商鞅变法时期 6、秦国一位商人运输货物从水路由长江到达珠江,须要经过的一条人工运输河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7、材料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结合所学学问,请回答: (1)“秦王”指的是谁?(1分) (2)“扫六合”是什么意思?何时完成?有什么意义?(3分) 【教学反思】 上完秦王扫六合一课,细细反思,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而且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完成了教学目标。老师与学生共享彼此的思索、阅历和学问,沟通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为增加学问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依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秦完成统一和巩固、维护统一两大内容,在处理其次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楚,便于学生驾驭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实力。创新 问题设计上有突破,能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共鸣。 本课教学中,我赐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课文内容,然后学生思索、探讨、作答,老师点拨、同时辅以材料展示。我还注意为学生供应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建。如:我指导学生到黑板上设计秦的疆域示意图,以帮助学生压缩信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节课也体现了老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肯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解并描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相互补充,老师刚好评价;学生不会的, 老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这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敢放开手脚,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它微小之处,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释疑过程中,有些小问题的设置稍显牵强;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习题设计过于单调死板,以后应力求多样化、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分析秦完成统一的缘由出现困难时,教者引导的语言有些罗嗦,没有做到简明扼要; 对学困生的关注明显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方面:在探讨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时,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特别透彻、全面。尤其是说说他们原先印象中的秦始皇时,学生的反应特殊主动,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关注历史的,我们有理由对历史教学 充溢信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0课.秦王扫六合doc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案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