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地理教案[全文].docx
-
资源ID:19836558
资源大小:32.0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地理教案[全文].docx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地理教案全文 学问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纬度改变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学问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改变,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改变的规律。这里须要强调季节的改变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最终,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驾驭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最终,老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的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改变,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改变。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改变的干脆缘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视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改变,然后找出改变规律。须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来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出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老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改变的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改变,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改变,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改变。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改变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改变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对比,找出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须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改变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昼现象;昼长随纬度渐渐缩短为0时,就会出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出现由极大值到微小值的周期性改变。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改变,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学问,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的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 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 3 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 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冬至日 南回来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 北回来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改变的教学 1 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 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改变状况。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改变状况。 3 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 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改变: 春、秋分 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 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教学 1 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 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 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详细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起先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 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 以“四立”划分 欧美 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教学 1 读图:五带的划分 2 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界线和划分的依据。 3 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改变,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削减的规律,它是人们探讨地球表面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基础。 4 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的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活动步骤】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缘由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改变规律,以及这种改变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改变) 描绘发生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缘由的模型 【成果展示】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学问制作成板报 (2)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参考资料】 valign=top width=169>纬度 width=67>66º34 width=67>70º width=67>80º width=67>90º valign=top width=169>北极地区极昼日数南极地区极夜日数 width=67>1 width=67>65 width=67>134 width=67>186 valign=top width=169>北极地区极夜日数南极地区极昼日数 width=67>1 width=67>60 width=67>127 width=67>179 北极地区的极昼日数多于南极地区的极昼日数,或说北极地区的极夜日数少于南极地区的极夜日数。我们知道,北极地区极昼时是夏半年,这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一方,公转速度较慢,所以极昼的天数也多一些。北极地区极夜时是冬半年,这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一方,公转速度较快,所以极夜的天数也少一些。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地理教案全文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理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教案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案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问点总结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问点总结 中学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说课教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教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