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吴).ppt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开始形成)开始形成)二、汉代儒学(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三、宋明理学(三教合流的结果)三教合流的结果)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批判和继承)(批判和继承) 考点考点11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考纲】【考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标】【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实。1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 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春秋:孔子春秋:孔子创立创立儒学儒学 战国:孟子、荀子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继承发展,成体系,遭冷遇成体系,遭冷遇秦朝:法家思想,儒学秦朝:法家思想,儒学重创(重创(“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汉初:黄老之学,儒学汉初:黄老之学,儒学不受重视不受重视汉武帝:罢黜百家汉武帝:罢黜百家(正统正统标志)标志) 科举制科举制概况:概况: 焚书:焚书:坑儒:坑儒:实质实质:思想文化专制政策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积极影响: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积极影响: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秦朝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消极影响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 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和战国时期相比和战国时期相比, ,秦的文化氛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生动活跃;百家争鸣,生动活跃;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沉沉。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沉沉。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纵向比较纵向比较(1 1)变化:)变化:(2 2)原因)原因思考:思考: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结果如何?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结果如何?原因: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结果:结果:经济恢复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社会稳定; ;生活改善。生活改善。概念解析:黄老之学时间:时间:汉朝初年汉朝初年 背景:背景:略略 目的:目的:略略含义含义:治身(养生);治国。强调:治身(养生);治国。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尊尊重自然规律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主张,反对盲目行动;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待时而动待时而动”“”“因时制宜因时制宜”。是一种。是一种“积极无为积极无为”的哲学的哲学观。观。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 影响:影响: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渐强;经济逐渐恢复,国力渐强; 国内矛盾增多,诸侯势力坐大,在外匈奴虎视眈眈,国内矛盾增多,诸侯势力坐大,在外匈奴虎视眈眈,战乱将起战乱将起 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固是无益而有损的。这种政策经文帝一的巩固是无益而有损的。这种政策经文帝一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如何,在外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如何,在外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充,百废待举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充,百废待举的局面之下,的局面之下,“清静无为清静无为”的教训自然失却的教训自然失却号召力。号召力。 吕思勉中国史纲吕思勉中国史纲 1.1.大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统一的需要。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得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同体基本形成2.2.客观:客观: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3.3.主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观: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适应了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1 1、含义:、含义:2 2、内容及作用:、内容及作用:(1) (1)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君权神授。春秋繁露春秋繁露贤良对策贤良对策以以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为基础(公羊春秋大一统思为基础(公羊春秋大一统思想和孔子正名分政治观),吸收想和孔子正名分政治观),吸收道家、法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的思想。 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人之为人,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 ,此人之所以乃上类,此人之所以乃上类也也天者,百神之君也。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为人者天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至。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 “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加强君权用天意限制君主,体现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用天意限制君主,体现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 2)主张施行仁政,德主刑辅,提出三纲五常)主张施行仁政,德主刑辅,提出三纲五常(3 3)春秋春秋大一统,大一统,尊王攘夷尊王攘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4)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生养为德;人亦应以人亦应以德德政为生政为生以生成为意。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虐政用于下,而欲于下,而欲德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 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 作用:作用: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矛盾。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矛盾。 作用:作用: 有利于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作用: 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1 1、提出、提出“君权神授君权神授”与与“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以思想的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加强君权的加强君权的需要需要中央集权的中央集权的需需要要缓和阶级矛盾的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需要2 2、提出、提出“大一统大一统”和和“罢黜百家,独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术”3 3、发挥、发挥“仁政仁政”, ,主张限田、主张限田、薄敛、省役,薄敛、省役,轻徭薄赋轻徭薄赋4 4、提出、提出“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提倡孝道,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的的需要需要特点: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兼有道家、阴阳家等思想。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概念解析概念解析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为臣纲君臣义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为子纲父子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为妻纲夫妻顺夫妻顺【仁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信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认为认为“三纲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五常”是用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三纲”说成是说成是“天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 ,用用“阳尊阴卑阳尊阴卑”的思想的思想, ,论证论证了了“三纲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 :思想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政治教育教育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大一统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思想: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统治地位; 促进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推进民促进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推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实质上也是一种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政策政策,扼制了学术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思想的自由发展补充补充罢黜百家之后罢黜百家之后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它学派加以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它学派加以“灭灭”、“绝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其它学说只是,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其它学说只是被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被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式镇压。 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是有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方面,相当依赖法家家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他的治国方略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儒表法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即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儒表法里,儒表法里,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治国秘诀。樊树志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国史十六讲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的重视的表现之一;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反映了儒学地位的提升,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视。()汉代讲学图汉代讲学图 问题:问题: 太学的设立是如何提高儒学地位的?太学的设立是如何提高儒学地位的?以儒学垄断教育,并进而影响仕途以儒学垄断教育,并进而影响仕途1 1、太学是、太学是最高学府最高学府,以养士、兴教化、培养官僚后备,以养士、兴教化、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2 2、太学以、太学以易易、书书、诗诗、礼礼、春秋春秋等儒等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皆被罢黜,意味着其它学派失去了在太学中授课讲学皆被罢黜,意味着其它学派失去了在太学中授课讲学的权利。的权利。3 3、把读书与做官连为一体,、把读书与做官连为一体,入太学成为做官的捷径入太学成为做官的捷径。太学设立之初,在一年一度的考试中,只要通过一经太学设立之初,在一年一度的考试中,只要通过一经的考试,就可以获得仕进的机会,成绩优秀者可以身的考试,就可以获得仕进的机会,成绩优秀者可以身据清要之职。据清要之职。4 4、不仅太学中成绩优异的儒生不断被选拔为官员,社、不仅太学中成绩优异的儒生不断被选拔为官员,社会上有影响的儒师也可以被聘任为高级官员。会上有影响的儒师也可以被聘任为高级官员。 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 以以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作为选官依据; 考试内容主要是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经典; 积极:积极: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统治的稳固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统治的稳固, ,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公正的原则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推动教育文化普及,推动教育文化普及消极:消极:读书的功利性太强读书的功利性太强 缺乏对实用科学的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缺乏对实用科学的研究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比较:比较: 有利于国家统一,但扼杀学术思想自由有利于国家统一,但扼杀学术思想自由学习思考学习思考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 积极积极消极消极1 1、“大一统大一统”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 2、仁政仁政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思想有利于关注民生。3 3、五常中推崇的、五常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剔除其封建剔除其封建内容,有利于内容,有利于发扬中华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族的传统美德1 1、“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带有带有神学迷信色彩,神学迷信色彩,纯纯属属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的成分,应批判2 2、“罢黜百家罢黜百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专制作风不可取,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3 3、“三纲三纲”宣扬纲常伦理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制度,应批判应批判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董仲舒的新儒学中有哪些积极成分?哪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摒弃的?些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摒弃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春秋:孔子春秋:孔子创立创立儒学儒学 战国:孟子、荀子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继承发展,成体系,遭冷遇成体系,遭冷遇秦朝:法家思想,儒学秦朝:法家思想,儒学重创重创(“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汉初:黄老之学,儒学汉初:黄老之学,儒学不受重视不受重视汉武帝:罢黜百家汉武帝:罢黜百家(正统正统标志)标志)魏晋南北朝:儒门魏晋南北朝:儒门淡薄淡薄,佛道传播,佛道传播隋唐:科举制(正统地位隋唐:科举制(正统地位强化强化) 三教合流三教合流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