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kdh.pdf
86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 6 月第 7卷 第 12期Guide of China Medicine, June 2009, Vol.7, No.12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3):197-199.8何伟珍,张琼,王洁婷,等.来氟米特联合康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27(6):12-13.9刘维萍,林海英.来氟米特在肾脏病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7):458-461.10 张宏,陶瑾,裴文燕,等.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对照研究J.临床荟萃,2004,19(18):1045-1046.4帅宗文,李向培,徐建华,等.来氟米特和M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5):447-448.5杨德才,郑新春,王光辉,等.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1):24-27.6陈颖娟,高洁生,吴轰,等.不同MDARDs联合用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5,15(4):576-581.7付新利,张立亭.中药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J.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乔辉【摘要】目的 比较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6 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先予以扩容治疗,使中心静脉压在1.3kPa以上, 开始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多巴胺休克仍未纠正, 加用多巴酚丁胺至休克纠正观察应用前后临床变化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应用多巴酚丁胺以后,26 例患者收缩压上升至 12kPa 以上,肢体转暖,尿量明显增加,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 结论 与多巴胺相比,多巴酚丁胺更为有效增加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关键词】多巴酚丁胺 ; 多巴胺 ; 失血性休克 ; 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R97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8194(2009)12-0086-02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低血容量休克,首先应予以快速扩容治疗,若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仍处于休克状态,常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支持。小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多巴胺是、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主要兴奋心脏的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对外周的作用很小,大剂量时也不出现受体的强烈缩血管作用,在临床抗休克治疗时较为常用。为此,观察了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后临床变化和血气分析结果,以评价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应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郑州人民医院监护病房从 2008年2 月至2008年12月,收住的失血性休克患者26 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25.5)岁。1.2 方法本组患者开始均予以扩容治疗,使红细胞比容30%,中心静脉压在1.31.6kPa以上,但仍处于休克状态,开始均予以多巴胺,剂量从2g/(kgmin)开始逐渐加量至 10g/(kgmin); 休克仍未纠正或虽然收缩压上升至12kPa但仍四肢厥冷,尿量少,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加用多巴酚丁胺剂量从4g/(kgmin)开始逐渐加量至休克纠正,至20g/(kgmin)时认为无效, 抽血做血气分析与应用多巴胺时作比较。1.3 统计处理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配所有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胺受体、1受体及受体,对2受体作用很弱。此外,尚有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结构相似,常用其盐酸盐,临床应用的为外消旋体。多巴酚丁胺选择性地激动1受体,对2受体、受体作用较弱,对多巴胺受体无激动作用,且没有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作用。小剂量多巴胺 10g/(kgmin)主要作用于 受体,大剂量时作用于 受体,休克时,兴奋受体引起强烈血管收缩,导致组织灌注减少,不利增加心肌收缩力,于脏器功能保护1。 多巴酚丁胺主要作用于 1受体,大剂量时也不兴奋受体从而增加组织灌注纠正组织缺氧,但亦可诱发早搏的可能性2。一般认为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的作用相似,具有类似的提高心脏指数、血压及心脏做功等效应3。有研究认为,多巴胺提高心脏指数同时导致肺动脉楔压升高,而多巴酚丁胺在提高心脏指数同时肺血管阻力、肺动脉楔压可下降,外周阻力不变或中度减少,后负荷往往下降(这是由于 2受体的激动以及心排血量改善的结果)4,5。多巴酚丁胺通过增加心脏指数改善组织灌注,该效应与1受体兴奋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关。外周血管扩张使体血管阻力指数降低,增加或改善组织灌注可能与外周 2受体兴奋使血管扩张有关6。失血性休克常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大量失血所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而产生的一组微循环障碍综合征,如果组织灌注得以迅速恢复,细胞损伤将得到控制,从而保护脏器功能。正性肌力药物提高心排血量、增加氧输送,是纠正组织缺氧的重要措施。因此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是十分必要的。本组资料观察到,开始使用多巴胺休克仍未纠正后加用410g/(kgmin)的多巴酚丁胺能显著提高血气中 pH值,降低剩余碱,改善休克症状,提示应用多巴酚丁胺能够更有效的增加氧输送、改善组织灌注、纠正组织缺氧。总之,失血性休克时应首先保证有足够血容量,如果血容量不足且有严重心律失常时,应使用多巴胺为宜,补足血容量后若使用多巴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麻醉科(450003)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 结果应用多巴酚丁胺以后, 20例患者收缩压上升至12kPa以上,肢体转暖,尿量明显增加,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表1) ,平均多巴酚丁胺用量为 (9.23.6)g/(kgmin) , 应用后血气中剩余碱由(-11.5。2.1) mmol/L上升至 (-4.33.2) mmol/L , 二者有显著差异 (P0.01)3 讨 论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均为儿茶酚胺类药物,多巴胺可激动多巴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 6 月第 7卷 第 12期Guide of China Medicine, June 2009, Vol.7, No.12表1应用多巴酚丁胺前后血气分析结果(s)87gastric intramucosal pHJ. Crit Care Med,1998,26(10):1749-1758.2邱海波.感染性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再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危重病医学系列讲座专辑),2001-2002,46-47.3Steen PA,Tinker JH,Bornhorst DA,et al.Effi cacy of dopamine, do-butamine,and epinephrine during emergence from cardiopul monarybypass in manJ.Circulation,1978,57(2):378-384.4段世明.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160.5邹何慧.多巴酚丁胺在体克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江西医药,2004,39(4):292.6杨毅,周韵霞,邱海波,等.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对低心排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氧代谢影响J.急诊医学,1992,8(2):82.应用前应用后tPpH7.220.317.340.271.970.05BE(mmol/L)-11.52.1-4.33.25.180.01胺效果不佳应及时加用多巴酚丁胺。本研究表明,多巴酚丁胺作用明显,且没有特殊不良反应,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能更加有效的增加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纠正机体休克状态。参考文献1Sliva E,Debacker D,Creteur J,et al.Effects of vasoactive drugs on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黎丽云【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 100 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 + 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ASA 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 100mg,1 次 /d,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组( ATT+ 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 20 mg/d,肠溶阿司匹林片 100mg,1 次 /d。两组均治疗 2 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SA 组治疗前和 ATT+ ASA组治疗前血脂水平的比较,无显著ASA 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ATT+ 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性差异,P 0.05 ;ATT+ ASA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 ASA 组,P 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脂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 阿司匹林 ; 缺血性脑卒中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2009)12-0087-021.2 治疗方法入选者均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凝血酶谱、肝、肾功能检查,符合要求予以治疗。 ASA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 次 /d; ATT+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 20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 次/d; 丹星通络汤方剂由黄芪、三七、丹参、川芎、胆南星等药组成,煎服1 剂/d,1 个月为1 疗程。治疗其间停用其他溶栓、抗凝、降纤药物,对病情伴发的脑水肿、高血压、糖尿病、各种感染进行相应的处理。1.3 检测指标随访3 年。每例患者在用药期间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次数、死亡例数,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牙龈、鼻出血、皮疹、脑出血的发生情况。在正常饮食情况下,测定开始时、 6 个月、1、2 年空腹静脉血脂水平。采用酶试剂法测定 TC,采用 GPO-PAP法测定 TG、HDL-C和LDL-C则采用直接测定法,试剂盒均由南京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1.4 统计学处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ASA组和ATT+ASA 组血脂水平的比较(表 1)ASA组治疗前和ATT+ ASA组治疗前血脂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511400)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1,一些大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临床试验结果发现,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脑梗死的发病。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脑卒中学会先后联合发表了脑卒中和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二级和一级预防指南更新版本,进一步肯定了他汀类药物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地位2。本研究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诊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及丹星通络汤联合应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2005年1 月至2008年1 月住院及门诊经头颅CT、MRI检查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100例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 65.213.3)岁,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同时排除存在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疾病、呼吸系统出血性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的患者。受试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3.64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 )0.91mmol/L ,三酰甘油( triglyceride ,TG)1.70 mmol/L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 TC)5.72 mmol/L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 ASA组40例)和阿托伐他汀 +阿司匹林组联合丹星通络汤( ATT+ ASA组60例)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临,具有可比性。床症状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