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数学 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实验教材实验教材修订后教材修订后教材一一测量测量一一时、分、秒时、分、秒二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二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三三四边形四边形三三测量测量四四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四四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五五时、分、秒时、分、秒五五倍的认识倍的认识填一填,说一说填一填,说一说六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六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数字编码七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七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八八可能性可能性八八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九九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数学广角(排列组合)九九数学广角数学广角集合集合掷一掷掷一掷十十总复习总复习十十总复习总复习实验教材实验教材修订后教材修订后教材一一测量测量一一时、分、秒时、分、秒二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二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三三四边形四边形三三测量测量四四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四四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五五时、分、秒时、分、秒五五倍的认识倍的认识填一填,说一说填一填,说一说六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六六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数字编码七七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七七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八八可能性可能性八八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九九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数学广角(排列组合)九九数学广角数学广角集合集合掷一掷掷一掷十十总复习总复习十十总复习总复习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 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 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 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 义解决问题。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 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 方形的周长。6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 建立建立1 1毫米、毫米、1 1分米、分米、1 1千米的长度观念,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知道1 1千米千米=1000=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初步建立初步建立1 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 1吨吨=1000=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 秒的时间观念,知道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 1分分=60=60秒,会进行秒,会进行 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7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 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 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9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 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 1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秒”的认识的认识2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 3简单的时间计算:简单的时间计算: 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时、分、秒时、分、秒认识时间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秒”,及分与秒的关,及分与秒的关系系 时间单位时间单位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分、秒时、分、秒例例1例例2 体验时间的长短体验时间的长短 间的简单换算间的简单换算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 1分分=60=60秒;能选择合适秒;能选择合适 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2. 2. 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 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3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 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 识和习惯。识和习惯。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 概念的理解。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 养学生的时间观念。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 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主题图 时间单位“秒” 认识秒针 钟面上刻度的含义 时分秒的关系 计量秒的工具 体验1秒的长短仅限于在相邻两单位之间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且能够用加法解决的问题。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是60分,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加起来。 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 多种解题策略 要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计算经过时间计算经过时间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体验15秒的时间究竟有多长,渗透估计的方法。 借助标准计时工具钟表,让学生跟秒针的节奏计数,体会1分的标准时间有多长; 借助学生熟悉的活动,将1分的时间具体化。 加强对时间长短的体验加强对时间长短的体验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 突破教学难点。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3.利用线段图揭示时间(时刻)与经过时间 的区别。 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2424小时小时( (时时) )。时间里的某一点。时间里的某一点。 现在是北京时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点( (时时) )整。整。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3.利用线段图揭示时间(时刻)与经过时间 的区别。 4.求经过时间,以推算为主,酌情使用“竖式”。5.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 资源。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 1口算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和在(和在100100以内)以内)2 2笔算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 3. 用用估算估算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例例 题题教教 学学 内内 容容例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两位数加两位数(口 算)算)例例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 算)算)例例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例例4用估算解决问题用估算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 减几百几十。2. 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 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 意识和能力。3.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 样性。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突出估算方法。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为单元教学提供现实背景,同时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数据支持。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主题图 体现算法多样化 增加思路图 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 体现算法多样化 放手让学生探索 不要强求速度,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步骤 允许允许“想竖式想竖式”口算口算 (类比;迁移)(类比;迁移) 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算法多样化 小精灵提示笔算应注意的问题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几百几十 未学精确计算未学精确计算 不禁止精确计算不禁止精确计算 两种方法,都估小,两种方法,都估小,但选择的单位不同但选择的单位不同 根据需要,保留首位根据需要,保留首位 或前两位或前两位 反思:合理性及估算反思:合理性及估算的优势的优势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2.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3.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 2质量单位:吨质量单位:吨3.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测量测量 测量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毫米、分米认识 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 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认识毫米,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估计长度,培养长度观念 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吨和千克的单位换算 列表法解决问题 认识质量单位吨, 吨和千克的关系 例2 例1 例4 例5 例6 例7 例8 例9 例3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 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 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 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 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 问题的过程。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 知识的形成过程。2.加强操作和体验,感悟新知。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4.介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初步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 给出表示毫米的符号“mm” 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 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手势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体会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长度单位“分米” 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手势) 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分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限于单名数 思考方法 体会十进关系 简单的单位换算简单的单位换算 介绍长度单位“千米”“km” 说明1千米有多长 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 从学校门口向走到是1千米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 注重交流和概括换算方法。 单位的换算单位的换算 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测活动估测活动 质量单位“吨”“t” 吨和千克之间关系 丰富感性的认识 吨的认识吨的认识 借助生活经验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 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单位换算单位换算 小精灵提示解决问题的策小精灵提示解决问题的策略略 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考 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空间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空间 怎样引导学生全面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全面思考? ? 2T 3T 2T 3T 总吨数总吨数 4 0 8 4 0 8 3 1 9 3 1 9 2 2 10 2 2 10 1 2 8 1 2 8 0 3 9 0 3 9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 的有效开展。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 和能力。4.注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2.2.加减法的验算加减法的验算3.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例1三位加三位数(不进位)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十位向百位进)三位数加三位数(百位向位进)总结计算法则例3三位数加三位数(两次连续进位)加法的验算2.减法例1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例2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总结计算法则例3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连续退位减)减法验算例4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 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 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使学生 体会计算的作用。2.加强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3.将“验算”分散编排。4.突出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 的策略。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提供信息 拓宽知识面主题图主题图 新增加的例题 明确竖式的写法 从哪一位加起? 例例1 1:不进位:不进位 新增加的例题 自主探索 例例2 2:进位:进位 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 算法多样化 验算方法 验算的习惯 两次连续进位加迁移类推 连续进位连续进位 新增加的例题 明确竖式的写法 例例1 1,不退位,不退位 例例2 2,退位,退位 新增加的例题 自主探索 主题图主题图 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 注意与两位数计算对比 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独立解决 借助计数器讲解 分散难点 验算方法 连续退位减,中间有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 0 4 0 34 0 32 6 52 6 5 独立解决 借助计数器讲解 分散难点 验算方法 连续退位减,中间有连续退位减,中间有0 0 4 0 34 0 32 6 52 6 5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情景问题情景需要计算需要计算需要近似值需要近似值需要精确值需要精确值用计算机用计算机用计算器用计算器用笔算用笔算 用口算用口算估算估算简便运算简便运算 估算与精算的适估算与精算的适用情境用情境 根据需要选择解根据需要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问题和发现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迁移类 推中自己探索完成计算任务。2.重视错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3.注意培养验算的习惯。4.注重算理,对计算速度不作过高要求。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倍的认识倍的认识 建立倍的概念 解决实际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1 例2 例3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 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 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多次感 知建立“倍”的概念。2.注重方法指导,通过解决问题建构数学 模型。3.注重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突出两个量的比较 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由旧知“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主题图主题图 判断倍数关系 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不同的排列形式 渗透比例思想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 画图策略 检验方法 指导画图的方法 求一个数是另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求一个数的几 倍是多少倍是多少 画图策略 检验方法 指导画图的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 鼓励学生从比较倍数关系的角度提出问题 结果可能是不能整除,有余数的;也可能比1小 明确标准量和比较量 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 的概念。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 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 模型。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3.重视主体参与,培养几何直观。.重视对比区分,促进精确分化。 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 已知 求 用乘法; 已知 求 用除法。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1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2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3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 满十)。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 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 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 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在具体情境中教学计算知识,培养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2.突出算理教学,注意借助直观操作,让 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3.为学生留出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 加强了对计算法则的归纳与概括。4.口算、估算、笔算教学相互配合,突出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灵活运用主题图 主题图主题图 增加小棒图 直观地认识3个20是60 体现算法多样化 整十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 新增加的例题 通过小棒图展示算理 也可改用人民币 体现算法多样化 334 326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2223为理解竖式铺垫 算法多样化 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 说明计算过程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三位数乘一位数,利用迁移类推 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不进位) 增加小棒操作 增加未简写的乘法竖式 “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利用迁移类推解决 两位数乘一位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数(一次进位) 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两次连续进位和三次连续进位,迁移类推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 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计算法则。 增加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作准备 利用乘法的意义得出结论 注意区别0的加法和乘法的不同 有关有关0 0的乘法的乘法 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用估算判断精算结果 类推出计算方法类推出计算方法 数感的培养数感的培养 因数中间有因数中间有0 0 简便书写方法简便书写方法 渗透了单价、数量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因数末尾有因数末尾有0 0 估算的意识估算的意识 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方法 第一次出现约等号第一次出现约等号 用估算解决问题用估算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列综合算式解答 建立数学模型 渗透正比例思想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归一归一 数形结合,分析信息 列综合算式解答 建立数学模型 渗透反比例思想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归总归总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1.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 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习方式,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2.2.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注意各种计算方法的结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的意 识和能力。识和能力。3.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训练量。 基础训练:乘加口算基础训练:乘加口算,如,如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数字编码 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综合与实践:数字编码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 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去探索数字 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数字在 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 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2.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了解学生的经验,把握教学的起点。2.加强探索、体验和交流。3.恰当把握教学要求。探讨:“编码”适合“探究”还是适合“检索”?只有个别人需要破译密码,但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检索。例1四边形的认识例2长、正方形的特征例3周长的认识例4长、正方形的周长例5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 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的周长公式。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 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 能力。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新知。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 思想方法。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四边形的特征 分类的思想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 认识四边形认识四边形 长、正方形边的名称 长、正方形的特征 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 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认识长、正方形认识长、正方形 周长的含义 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 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周长周长 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概括出周长公式 长、正方形长、正方形 的周长的周长 综合运用所学 知识 自主探索 掌握方法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发现规律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关注生活经验,注重知识与经验的密切联系。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4.基于周长概念,突出基本原理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 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 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 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 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 实际问题。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 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 分数的认识。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体现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 引出对单元内容的学习,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 主题图主题图 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分的对象分的对象”“平均分平均分” 借助面积模型(加强)借助面积模型(加强) 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分数 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提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提前) 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一 用用“形形”表表“数数”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义 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用不同的方式表示1/41/4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认识四分之几认识四分之几 认识十分之几认识十分之几 完善学生对分数的完善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认识 认识几分之几认识几分之几 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出现出现6/66/6,为学习,为学习1 1减去几分之几作准备减去几分之几作准备 加强分数含义加强分数含义 借助直观借助直观 说理的方式说理的方式 分数加法分数加法 加强分数含义加强分数含义 借助直观借助直观 说理的方式说理的方式 分数减法分数减法 直观展示算理 自主探究 加强观察 发现规律 1 1减去几分之几减去几分之几 多个同一事物组成的集合作为单位“1”,集合中部分元素与整个集合的关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进一步认识分数 在具体活动中直观感受 加强活动前的准备和指导 用数学语言描述动作过程和结果 解决问题的前提 利用分数的含义 借助直观图进行分析 应用整数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1.突出单位突出单位“1”1”与平均分。与平均分。2.2.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促进理解。借助多种直观模型和操作,促进理解。3.3.及时抽象,提高表象的概括性。及时抽象,提高表象的概括性。 2121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集合思想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数学广角集合集合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集合 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2.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 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 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三、编排特点三、编排特点1.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积累 数学活动经验。2.式图结合,体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具体编排四、具体编排 激发认知冲突 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连线、画图、列式 介绍集合图五、教学建议五、教学建议1.激活已有经验,创设认识冲突,激发探究欲望。2.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 的意义,发展数学思维。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飞飞游游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加强总复习的整合性。2.注重问题的综合性。 第十单元第十单元 总复习总复习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通过一个素材将时、分、秒与测量加减法与乘法等知识的复习整合起来,避免分条分块使知识太细太碎。 第2题,要用到长、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等多个知识。 第3题“分数墙”为整理和复习多个有关分数的知识提供了素材,并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有序地整理知识 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2.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谢 谢! 一、接省课改办通知:一、接省课改办通知: 每位参训老师必须完成一份作业:每位参训老师必须完成一份作业:自选一课写出体现教材修订精神的教案自选一课写出体现教材修订精神的教案二、本次培训初稿可由人教社网站下载二、本次培训初稿可由人教社网站下载 三、本人的演示文稿由教研员提供下载三、本人的演示文稿由教研员提供下载四、可对照,本人补充部分仅供参考四、可对照,本人补充部分仅供参考说明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