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生化训练监控.ppt
生理生化训练监控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一)摄氧量:(一)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安静时为200-300毫升/分。 (二)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及正常值(二)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及正常值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男子绝对值:3.0-3.5L/min 相对值:50-55ml/kg/min 女子绝对值:2.0-2.5L/min, 相对值:40-45ml/kg/min 无氧阈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 AT) 是指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开始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与最大摄氧量相比,无氧阈更能反映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因为人体在达到最大摄氧量之前就已经转向无氧代谢了。无氧阈时血乳酸、心率、肌分肌电图等指标也均有明显的增加现象。 决定最大摄氧量的机制是:决定最大摄氧量的机制是:a. 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主要是心脏的泵血功能(包括心肺机能、血红蛋白含量等。最大摄氧量与血红蛋白总量之间相关系数高达成0.97);b. 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是身体各组织细胞(主要是肌细胞)摄取与利用氧的能力(包括肌纤维类型、线粒体数量体积和毛细血管分布等)。c.其它因素空空气气呼呼吸吸道道肺肺泡泡肺肺毛毛细细血血管管肺肺静静脉脉左左心心动动脉脉肺肺动动脉脉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右右心心静静脉脉组组织织细细胞胞O O2 2COCO2 2O O2 2COCO2 2外呼吸外呼吸气体运输气体运输内呼吸内呼吸不同项目运不同项目运动员慢肌纤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和维百分比和VOVO2 2maxmax(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VOVO2 2maxmax的遗传度为的遗传度为93.5% 93.5% (2)(2)年龄、性别因素年龄、性别因素 最大最大摄氧摄氧量的量的年龄、年龄、性别性别变化变化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VOVO2 2maxmax比较比较 左图女子左图女子 右图男子右图男子1、直接测定、直接测定固定跑道坡度3;实验以极限下负荷开始(也可以做为准备活动),增加工作负荷时可以采用的方法:a. 即刻加负荷到最大;b.逐级加大(极限下、极限或超极限),每种负荷5-6分钟,负荷间可休息也可不休息;c. 每分钟或每隔一分钟逐步增加到疲劳为止。一般认为最好为第二种,因人体可在4分钟内达稳定工作状态。 (1)、列线法)、列线法 台阶高度台阶高度 男子:男子:4040厘米厘米 女子:女子:3333厘米厘米 登台阶的频率为登台阶的频率为22.522.5次分次分 总时间是总时间是5 5分钟分钟 记录负荷后第一记录负荷后第一个个1010秒的心率。秒的心率。 Distance距离距离Rating等级等级Greater than 9 laps 3600 metersCollege Track Team, VO2max 708.5 to 9 laps, 3400 metersCollege Athlete, VO2max 678 to 8.5 laps, 3200 metersCollege Student, VO2max 627 to 8 laps, 2800 metersExcellent, VO2max 555 to 7 lapsGood to Very Good, VO2max 454 or 5 lapsAverage, VO2max 30 通气阈和最大摄氧量都可以用以评定人体的最大通气阈和最大摄氧量都可以用以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有氧能力。 最大摄氧量反映了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氧最大摄氧量反映了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氧量,通气阈(乳酸阈)则反映了递增负荷运动时量,通气阈(乳酸阈)则反映了递增负荷运动时刚引起乳酸堆积时所需要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刚引起乳酸堆积时所需要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生理机制不同,最大摄氧量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和生理机制不同,最大摄氧量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和骨骼肌的代谢,乳酸阈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骨骼肌的代谢,乳酸阈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 最大摄氧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乳酸阈可以最大摄氧量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乳酸阈可以通过训练大幅度提高。通过训练大幅度提高。 无氧阈指标比最大摄氧量指标同耐力性运动项目的相关更密切。 以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可迅速提高有氧能力。也有人提出以低于无氧阈的强度进行训练,对提高耐力效果更好。组别组别最大最大吸氧吸氧量量最大乳最大乳酸能力酸能力最大非最大非乳酸能乳酸能力力100M 成绩成绩400M成绩成绩高强度训高强度训练组练组+11.42+13.10+11.42+1.63 +4.63无氧阈强无氧阈强度训练组度训练组+3.08+2.62+8.73+2.07 +8.18 Kiresen等( 1980)对游泳运动员用不同强度(无氧阈强度及高于无氧阈强度)训练6周后发现,以无氧阈强度进行训练对运动成绩提高效果最好。 最大摄氧量报告 测试曲线 最大摄氧量的判断 通气(无氧)阈的判断 通气(无氧)阈对应的VO2max和跑速 能量节省化 通气阈(VT)的判定标准为: (1) VE(MV)和VCO2的非线性上升。 (2) EQO2(氧通气当量)有规律升高。 (3) FO2降低,不伴有FCO2的明显变化。 在渐增负荷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运动中,将肺通气量变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称化的拐点称为为“通气阈通气阈” 结果分析评价(1)找出最大摄氧量VO2max的绝对值、相对值;(2)找出通气无氧阈AT对应的跑速和对应的摄氧量,计算以%VO2max表示的无氧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