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doc

    • 资源ID:2020466       资源大小:206.58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doc

    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 编目 录一、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程.1二、茶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9三、优质稻生产技术操作规范.13四、甘薯生产技术操作规范.15五、葡萄栽培技术规范.18六、杨梅栽培技术规范.27七、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33八、胡萝卜栽培技术规程.36九、生姜种植操作规程.40十、大白菜种植技术规程.44十一、西兰花种植操作规程.49十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52十三、银耳生产技术规范.61十四、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67十五、竹荪栽培技术规范.760一、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程一、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福建省生态茶园的术语、定义、茶园 选择与规划、茶园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要求。本标准 适用于福建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 5244 无公害食品 茶叶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196 有机茶 NY/T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生态茶园(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根据环 境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 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 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能够维持茶园1生态平衡,促进茶园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实现茶叶优 质、高产、高效、无污染,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协同 发展目的茶园。 4.生态茶园选址与规划要求 4.1 茶园选址 4.1.1 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 污染,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 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 NY/T 5020 的要求。 4.1.2 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与大田作物、居 民生活区应有 1km 以上隔离带。在茶园周围 5km 内,不 得有排放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的工厂、矿山、作坊、 土窑等。 4.1.3 园地林木植被保存较好,形成天然的遮阴和防风 带。 4.1.4 四季极端温差相对较小的山区和半山区,山地坡 度要求 25 度以下。 4.2 茶园规划 4.2.1 生态茶园林、草的留护与种植 4.2.1.1 生态茶园合理保留原有林木,或根据要求种植 林木。在上风口保留或种植防护林带,在茶园种植地与 非茶种植地之间保留或种植隔离林带,防护林和隔离林 每 4-6m 种植一株林木。 4.2.1.2 生态茶园园内道路、沟渠两侧或一侧种植行道 树,种植间隔 5-6m。 4.2.1.3 生态茶园园内空地种植遮阴树,每亩种植 5-82株,株距 10-12m,控制遮阴率为 30%左右。 4.2.1.4 生态茶园园内裸露、荒秃的空地和梯壁等地应 保留或种植植被及绿肥,增加茶园绿地覆盖率;茶行间 合理间作绿肥。 4.2.2 生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4.2.2.1 园地坡度 15°以下的缓坡按等高线布置茶行, 1525°的山坡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 1.5m2.0m,梯壁要坚固紧实。茶行长度不超过 50m, 依地形而定。 4.2.2.2 生态茶园道路所占面积不超过茶园总面积的 5%。主干道连接园外公路,路基宽 6m 左右;支道与主 干道相连,路基宽 4m 左右;在茶行与支道之间,设置 步行道,路基宽 1.5m;坡度大的茶园道路应按“之”字 形或“S”形绕山开筑。 4.2.2.3 生态茶园与周边荒山、林地及农田交界处开设 隔离沟,沟深、沟宽 70cm-100cm。 4.2.2.4 生态茶园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 处挖积沙坑。生态茶园园面呈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 竹节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 4.2.2.5 生态茶园每 3-5 亩建设一个 2m3的蓄水池。 4.2.3 生态茶园茶树良种的搭配种植 4.2.3.1 根据当地主产茶类的要求,选择适制相应茶类 的、抗逆性较强的茶树良种。 4.2.3.2 根据芽期早、中、晚的不同,搭配种植不同茶 树良种。34.2.3.3 生态茶园茶树种植措施 A. 梯面宽 1.5 m 的梯层茶园单行种植,距梯埂外沿 80cm90cm 平行划种植行;梯面宽 2.7m 以上的梯层应按 行距 1.5m 双行规划种植。 B. 种植密植一般 3000 株/亩4500 株/亩,具体依据品 种树型、立地条件、肥力水平和海拔高度等情况决定。 C. 宜在秋末冬初 10-11 月或早春 2-3 月种植,秋冬季 常出现干旱或低温霜冻茶区,宜早春种植。 D. 种植时带土移栽,沟状种植。定植茶苗,须压实根 际土壤,复土达根颈水平。 5.生态茶园栽植管理要求 5.1 生态茶园土壤管理 5.1.1 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的茶园可 实行减耕。一般茶园采取浅耕与锄草、追肥相结合,深 耕与施基肥相结合。 5.1.2 根据划出的各种植行,挖深 50cm、宽 50cm 的种 植沟,每亩用腐熟有机肥 30005000、磷肥 50, 与土拌匀,作为基肥施入沟底,再覆土 20cm。 5.1.3 每年 2 次3 次中耕除草,以经常保持茶园土壤 疏松和无杂草。在各茶季茶芽萌发前于晴天进行,杂草 晒干后覆盖土表或翻埋入土。 5.1.4 浅耕一般深 10cm 左右,中耕 15cm 左右,深耕 30cm 左右,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 1 次,浅耕和中耕结合 各季的除草与追肥进行,深耕结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用 有机肥进行。45.2 生态茶园肥培管理 5.2.1 施肥时间:追肥一般在各茶季采摘前一个月施用, 全年 3 次4 次。基肥一般结合秋冬季深耕时施用。 5.2.2 肥料种类:基肥主要为有机肥与磷、钾肥;追肥 可选用复合肥、尿素、钙镁磷、过磷酸钙或生物固氮菌 肥、有机复合肥等。畜禽肥等农家肥使用前须经无害化 处理。原则上就地生产使用,外来的须检验合格后方可 使用。商品有机肥、叶面肥、生物肥等须是全有机或纯 天然的。 5.2.3 施肥量与配比:幼龄茶园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 辅;采摘茶园增加磷钾肥,适当使用氮肥,推广使用有 机肥。 5.3 生态茶园树冠管理 5.3.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 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 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A.幼龄茶树定型修剪:定植后 1 年左右,树高 30 cm, 主茎粗 0.3 cm 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一般 在春茶芽梢萌动前或春茶采摘后(长势旺盛的茶树),定 剪次数为 3 次4 次;剪去主 干枝,然后平剪;每次剪 后要加强耕锄,肥培管理,防治病虫害。 B.茶树轻修剪:成龄茶树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采用平 剪或略带弧型剪,剪去树冠表面鸡爪枝、细弱枝、病虫 枝和突出枝;每次修剪深度比上次剪口提高 5cm 左右。 C.茶树深修剪:剪去树冠 10cm15cm,刺激切口下骨干5枝潜伏芽萌发新梢,更新树冠;修剪时间为立春前或春 茶采摘后 10 天内进行。 D.茶树重修剪:茶树树势趋向衰老或未老先衰,分枝稀 疏、枝条细弱、新梢萌发无力,对夹叶增多,产量逐步 下降,应在离地面 20cm30cm 处进行修剪。 E.台刈:对茶树树势严重衰老,多枯枝、病虫枝、细弱 枝、披生地衣、苔藓,芽叶稀小细弱,对夹叶多,产量 严重下降的老茶树应在离地面 5cm10cm 处进行台刈, 若根茎部有更新枝的应留数枝枝梢。 5.3.2 树冠覆盖度较大的,每年须修剪茶行边缘,以保 持 20cm 左右的行间隙,利于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 少病虫害发生。 5.3.3 修剪枝叶一般留在园内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 干枝则应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集中 销毁。 5.3.4 重修剪和台刈改造的茶园应清理树冠,应使用波 尔多液冲洗树干,以防治苔藓和剪口病菌感染等,幼龄 茶树严禁以采代剪。 5.3.5 对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进行修剪,分枝高度 应控制在 1.8 米以上,在主杆不同方面的高度上留 3-4 个侧枝,在侧枝上留 2-4 个分枝,在层次上做到错落有 致,稀密适宜,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 的通风透光条件。 6.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要求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应用农业防治、6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适量适度化学防治相结合,强化 采剪、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的综合运用。 6.1 农业防治 6.1.1 选用抗病虫性强的茶树品种种植,并进行不同品 种的合理搭配。 6.1.2 合理耕作施肥,培育壮树,增强茶树抵御病虫害 能力,耕杀土壤中的害虫。 6.1.3 及时分批采摘。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等趋嫩性强的 病虫为害。 6.1.4 科学修剪。在塑造丰产树冠的同时可将分布在茶 丛中上部的病虫枝叶带出茶园,保持茶园通风透光,减 少病害发生。 6.1.5 适时锄草,改变茶园病虫适生环境条件。 6.1.6 秋冬季封园。疏枝清园,喷施石硫合剂。 6.2 物理防治 6.2.1 人工捕杀。茶毛虫、茶尺蠖、茶蚕、蓑蛾类、卷 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直 接捕杀。 6.2.2 灯光诱杀。利用黑光灯等诱杀茶尺蠖、油桐尺蠖、 茶黑毒蛾、茶毛虫等趋光性明显的害虫。 6.2.3 色板诱杀。应用有色诱虫板诱杀茶小绿叶蝉、黑 剌粉虱等。 6.2.4 食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以饵料诱杀害虫。 6.3 生物防治 6.3.1 保护天敌。保护茶园中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7促进天敌繁衍,增强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 6.3.2 生物农药防治。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 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6.4 农药防治 使用农药应严格遵循 GB 4285、GB/T 8321.1、GB/T 8321.2、GB/T 8321.3、GB/T 832l.4、GB/T 8321.5、GB/T 8321.6 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 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8二、茶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二、茶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福建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 虱、茶尺蠖、茶橙瘿螨、茶黑毒蛾、茶黄蓟马以及茶饼 病、炭疽病等,2017 年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 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安全,特制 订本方案。1.防控目标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 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 效果达到 80%以上,茶树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 水平以下。茶叶质量符合无公害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 盖率达到 50%以上。2.防控策略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态调控、物理防治和 生物防治为重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着重防治重大病虫,优先采 用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 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茶产品质 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3.防控措施3.1 分区防控重点3.1.1 华南茶区:主要包括海南省、云南南部、广 东中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以茶小绿叶蝉、茶 尺蠖、茶丽纹象甲、茶黑毒蛾、茶卷叶蛾类、茶黄蓟马、 茶橙瘿螨、黑刺粉虱、茶饼病和茶炭疽病等为主。93.1.2 西南茶区:主要包括云南中北部、西藏东 南部、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以茶小绿叶蝉、茶黄 蓟马、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跗线螨、茶饼病和茶炭 疽病等病虫为主。3.1.3 江南茶区:主要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 福建北部、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东南和西部、 安徽省和江苏南部。主要病虫是茶小绿叶蝉、茶尺蠖、 黑刺粉虱、茶蚜、茶丽纹象甲、茶小卷叶蛾、茶炭疽病 和茶饼病等。3.1.4 江北茶区:主要包括湖北北部、安徽北部、 江苏北部、山东东南部、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甘肃陇 南。以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蚜和茶炭疽 病等病虫为主。3.2 主要技术措施3.2.1 茶小绿叶蝉。间作桂花或种植行道树等,秋 冬季在园边蓄养杂草,为蜘蛛类、缨小蜂类提供越冬庇 护场所,以增强生态控制潜能。虫口高峰期间,适时分 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选 用以下药剂喷施:茶皂素水剂、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 -悬浮剂、茚虫威乳油、印楝素液剂、苦参·藜芦碱水 剂、唑虫酰胺悬浮剂、甲维·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3.2.2 茶尺蠖。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 绒茧蜂和蜘蛛等重要天敌,在绒茧蜂羽化高峰期避免使 用化学农药。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清除表土中虫蛹; 放鸡啄虫;其幼虫 3 龄前有明显发生中心,可进行人工10捕杀。在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杀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 诱杀成虫。在茶尺蠖成虫始发期,每亩放置 3-5 套茶尺 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大量诱杀雄成虫,连片使用的效果 更好。当其它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时,则优先使用植物 源农药和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使用茶 尺蠖病毒制剂防治幼虫,防治适期掌握在 1-2 龄期,用 药液将茶树叶层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湿,以充分发挥病毒 作用。可选用药剂:茶核·苏云金、苦参碱、噻虫·高 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3.2.3 茶橙瘿螨。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 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矿物油封园。人工释放 捕食螨防治茶橙瘿螨等害螨及小型害虫。在茶橙瘿螨发 生高峰前期(5 月初、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 ,将矿物油 按 150-200 倍液的使用浓度均匀喷湿茶橙瘿螨为害的嫩 叶层,予以防治。3.2.4 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 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保护和利用斯氏寡节蚜小 蜂、刺粉虱黑蜂、刀角瓢虫等天敌。3 月下旬至 4 月上 旬为越冬代羽化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 亩挂诱虫板 15-20 块。或者第 1 代幼虫孵化盛期,向叶 背喷施溴氰菊酯乳油、氯氰菊酯乳油等。梅雨季节喷施 座壳孢或韦伯虫座孢菌粉,每亩 0.5-1.0 kg。秋季封园 时,越冬虫口偏高田块施用石硫合剂结晶粉、乳油矿物 油溶液。3.2.5 茶黄蓟马。虫口高峰期适时分批勤采,恶化11其营养条件和庇护场所,带走部分卵、若虫和成虫。以 信息素+蓝色、或信息素+黄绿色诱虫板诱杀成虫。结合 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而兼治,或参照茶小绿叶蝉的化学防 治。3.2.6 茶跗线螨。习性活跃,7-8 月为高峰期,分 批勤采,尤其是结合夏茶的机采。防治药剂可用乳油矿 物油。非采摘茶园或秋后封园,则喷施石硫合剂结晶粉、 乳油矿物油溶液。3.2.7 茶饼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康种 苗。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低洼茶园要清沟 沥水;及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 剪和台刈以去除病叶,并使新梢抽发时避过发病盛期, 减少侵染机会。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 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为害状始现时喷施多抗霉素预防, 如病情较重,则在 10-15 天之后再喷施 1 次。3.2.8 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康 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 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 酯等进行防治。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 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 求慎重选择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 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12三、优质稻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三、优质稻生产技术操作规范1.品种选择。优质稻品种是指米质达部颁三等以上优质 食用稻品种。目前我省生产上应用的部颁二级以上及省 地产优质米评选金奖品种主要有:佳辐占、甬优 9 号、 两优 616、中浙优 8 号、中浙优 10 号、泸优明占、花 2 优 315、甬优 17、广 8 优 673、恒丰优 387 等。 2.合理密植。杂交稻每亩插 1.2-1.4 万丛以上,每丛 1- 2 本;常规稻每亩插 1.6 万丛以上,每丛 6-8 本。提倡 宽行窄株种植。 3.合理施肥。一是严禁使用未经登记及重金属含量超标 的化学和生物肥料。二是有机、无机肥结合,氮、磷、 钾配合施用。一般有机肥应占施肥总量的 30%以上, N:P2O5:K2O 一般为 1:0.5:1。三是严格控制施氮及 施肥总量。施肥总量每亩控制在纯 N 10-12 公斤,P2O5 4-5 公斤,K2O 8-12 公斤。四是施足基面肥,适施分蘖 肥和穗肥。一般氮肥 50-70%作基面肥,20-30%作蘖肥, 10-20%作穗肥;磷肥全部作基面肥;钾肥基、蘖肥各占 50%。专用复配肥也可采用一次性全层基施法。 4.科学管水。水浆管理上做到插秧、施肥施药、孕穗开 花期灌寸水;分蘖期、穗形成期和结实期以浅水和湿润 灌溉,干湿交替;够苗时排干水搁田。收获前根据不同13田块排水性能选择断水时间,以收割机碾压时稻田土壤 不明显沉降破坏为宜。 5.有害生物控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 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病虫草等发 生和危害。科学控制使用农药。加强对病虫情监测预报, 掌握防治适期,能挑治时一般不采用全田普治,尽量减 少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使用安 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并遵守用药剂量、次 数、安全间隔期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 残留农药。14四、甘薯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四、甘薯生产技术操作规范1.因地制宜,选择良种。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市场的需求, 选择适宜品种。目前我省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分用途 甘薯品种主要有:紫色食用型:福宁紫 3 号、龙津薯 1 号、福薯 24 号(作晚薯种植) ;淀粉型:泉薯 9 号、龙 薯 24 号、湘薯 75-55;地瓜干加工型(红心):福宁薯 12 号、泉薯 10 号;鲜食型:广薯 87、福薯 16 号、福 薯 8 号、龙薯 14 号等。 2.薯块繁种,培育壮苗。选留具有品种特征、薯重 250 克左右、无病伤完好的薯块做种。主要有大棚育苗、小 拱棚育苗、露地育苗以及小苗假植育苗法。 选用土壤肥力较好、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地块平 坦、排灌方便的地块、选择晴天作畦。整畦要求深、松、 细、平,畦宽(带沟 0.3 米)1.2 米,畦高 0.2 米,畦、 沟平整。入春后准备繁种,畦面用锄头开启下种沟,沟 宽 0.2 米,沟距约 0.25 米,将薯块整齐排入,盖上 3- 5cm 细土,薯块不露土,并用水浇湿(最好用经充分腐 熟的粪水) ,然后盖膜保温保湿。出苗后保持土壤持水 量的 60-70,苗高 5cm 以上时,晴天要掀膜让芽苗见 光转青,夜晚盖膜。芽苗长至 15-20cm,全天揭膜炼苗, 炼苗 3-5 天即可剪(拨)苗假植,每次剪(拨)苗后要 施一次肥,然后盖薄膜催苗。 采用小苗假植育苗的,当薯块繁育苗地薯苗长至1515-25 厘米时,剪(拨)苗假植,亩植小苗 2 万株左右, 一般是行株距 12 厘米×20 厘米,施足基肥,加强管理, 促苗早发,以利于多出苗、出壮苗。壮苗的标准是:苗 田无病虫侵害,苗长 25 厘米,6-7 个展开叶的顶苗。 3.深耕松土,施足基肥。在前作收获后(或冬闲田)用 机械耕、松、耙平、整畦,畦宽(包沟)92100 厘米, 犁出畦坯后,每亩以土杂肥 15002000 公斤,含硫复 合肥 40 公斤作包心肥,然后再整成垄高 35 厘米左右的 畦;有条件的根据土质情况如粘壤土参砂(或客土) 40005000 公斤/亩。 4.适时栽插,合理密植。一般栽插时间早薯为 4 月 10 日6 月 20 日,晚薯为 7 月 1 日7 月 30 日,越冬薯 于 9 月 20 日前栽插完毕。早薯早栽,提早封垄有利于 夏季抗旱;晚薯早栽,能使甘薯生长在优越环境的时间 更长。栽插密度一般早薯为 3000-3500 株/亩,晚薯 4000-4500 株/亩。 栽插方法主要有:斜栽法、水平栽法、船底形栽法、直 栽法等。生产上主要采用斜栽法(用锄头栽插) ,结薯 较大,又可提高密度。栽插前要进行种苗大小分级和药 剂浸苗消毒。一般要求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200 倍液或用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浸苗 1015 分钟。 5.中耕除草,科学施肥。在栽秧后 4-5 天进行查苗,补 苗,保证全苗。插后 7 天左右结合一次松土除草,亩用 水肥 3040 担或用尿素 45 公斤施点头肥,促进苗根16早生快发。插后 25-30 天左右,施好夹边肥,一边亩应 施碳铵 3035 公斤或尿素 10 公斤,一边亩应施硫酸钾 30 斤。裂缝肥掌握在畦面出现裂缝时施下, (一般晚薯 在秋分后寒露前)每亩追施粗水 30 担加草木灰 5075 公斤或素尿 5 公斤加硫酸钾 7.5 公斤泡水 20 担灌缝以 防早衰。 6.合理水管,防治病虫。甘薯是耐旱作物,一般不用浇 水,如遇特殊干旱,可顺沟浇一次水。甘薯又是怕涝作 物,土壤中水分过多,造成通气不良,妨碍薯块生产, 并使秧蔓徒长。特别是座薯期,田间积水超过 24 小时, 减产 30%以上。要提前开好排水沟,做到雨停沟底无积 水,避免涝渍而影响甘薯膨大及烂薯。甘薯常见的病虫 害有蔓割病、薯瘟病、疮痂病、细菌性黑腐病、小象甲、 斜纹夜蛾、甘薯麦蛾等。应根据当地病虫情报,及时防 治,减轻损失。采用轮作防治薯瘟病,药液浸苗防治蔓 割病,药液喷雾防治甘薯麦蛾和斜纹夜蛾等食叶害虫。 7.适时收获,注意留种。甘薯后期茎叶衰老缓慢的,适 当延迟收获,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应在 10 月中旬 收获, “霜降”前收完入窖,选留夏薯薯块整齐,无伤 痕、无虫蛀,重 250 克左右的薯块作种。17五、葡萄栽培技术规范五、葡萄栽培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巨峰葡萄无公害生产的产量指标,产 地环境条件,葡萄果园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露地栽培的巨峰葡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 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 50872002 无公害食品 鲜食葡萄产地环境条 件 DB35/T6772006 巨峰葡萄 扦插苗木 DB35/T6792006 巨峰葡萄 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3.产量指标三年及三年以上树龄的成年葡萄园,单位面积产量 控制在 1300kg-1500kg/666.7m2范围内。 4.产地环境条件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按 照 NY 50872002 的规定执行。 5.果园条件 185.1 土地条件 5.1.1 地势平原地或平缓坡地,地势开阔,阳光充足,通风良 好;地下水位 0.8m 以下,排灌水方便。 5.1.2 土壤壤土、沙壤土、沙砾壤土均可。沿海冲积性粘重土 壤建园,必须采取客土、客沙等措施加以改良。要求土 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表土有机质含量大于 1.0%,pH5.5-7.0。 5.2 道路系统 5.2.1 主路大面积集中成片葡萄园,设主路贯穿全园,与园外 公路相连,适应通行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 5.2.2 支路连接主路,通向各作业区,适应通过中小型交通工 具和农业机械。 5.2.3 小路连接支路的田间作业道,适应生产操作和田间管理。5.3 排灌系统 5.3.1 排水系统设排水干沟、支沟和集水沟。集水沟深 20cm;支沟 承接集水沟,通向干沟,深 50cm;干沟通向园外,深 80cm 以上,确保排水顺畅。 5.3.2 灌水系统19一般采用沟灌,由灌水干渠、灌水渠和灌水沟组成。 山地葡萄园应建设蓄水设施。有条件的葡萄园,可建设 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 6.定植 6.1 园地准备 6.1.1 土壤改良全园深翻,水稻田建园必须打破犁底层,并施足基 肥。 6.1.2 整地起垄宽垄深沟,垄宽按葡萄栽植行距确定(每行一垄) , 垄高 40cm 以上。 6.2 苗木准备 6.2.1 苗木质量按照 DB35/T6772006 中 4.1、4.2 和 6.1、6.2 的 规定执行。提倡使用经过假植的大苗,也可以采用计划 密植园间移的大苗。 6.2.2 苗木处理 6.1.2.1 营养袋扦插苗栽植前要去除营养袋。 6.2.2.2 一年生扦插苗,栽植前要短剪过长侧根,疏剪 过密根系,剪留 4-5 个芽,地上部分用 3°Be 石硫合剂 消毒。 6.2.2.3 经过假植或计划密植葡萄园间移的大苗,栽植 前地上部分先进行适当修剪,保留 3 个-6 个结果母枝, 各结果母枝留 3 个-5 个芽短剪,然后用 3°Be 石硫合剂 消毒。以带土栽植为好,不带土的苗木,需短剪过长侧20根,疏剪过密根系。 6.3 栽植 6.3.1 栽植时期 春季栽植,以萌芽前 20-30 天为好。营养袋苗 4-5 月份栽植。 6.3.2 栽植密度行距 2.0-4.0m,株距 1.0-2.0m,每 666.7m2栽植 150-200 株。计划密植园,株距缩小一半。 6.3.3 栽植技术植株纵、横对齐,苗木根颈处与地面平齐,根系自 然舒展并与土壤密接,浇足定根水。条件允许时用地膜 进行全垄条状覆盖。栽植后树立支柱,用于固定和引导 苗木。 7.整形修剪 7.1 葡萄架 7.1.1 架式选择水平连棚架,架高 2m 左右。 7.1.2 架材立柱采用石柱、水泥柱或竹木材料;棚线采用镀锌 铁丝或钢丝。 7.2 整形修剪 7.2.1 整形采用高干自然伞状、 “X”形、龙干形等整形。成形 树主干高 1.8-2.0m,各主蔓在架面上均匀分布。 7.2.2 冬季修剪217.2.2.1 修剪期落叶后至伤流前,以 1 月份最适宜。 7.2.2.2 修剪强度中梢修剪为主,结合短梢修剪,中庸枝条剪留 3 个 -4 个芽,强枝可留 5 个-6 个芽,弱枝短剪。每 666.7m2 留结果母枝 3000 条左右,留芽量 1.2 万个左右。 7.2.2.3 修剪技术短截枝条部位应在剪口芽上一节的芽下,疏剪枝条 应留 0.5cm 残桩;修剪后,枝蔓按树形及时进行绑缚, 使之均匀分布在架面上。 7.2.2.4 更新修剪采用单枝更新或双枝更新方法更新结果母枝,及时 对衰弱的老蔓进行更新。 7.2.3 夏季修剪 7.2.3.1 抹芽及时抹除副芽、位置不当的芽和过多的芽。 7.2.3.2 定梢新梢长到 10cm-20cm(花芽现蕾)时进行。每平方 米留新梢 8-10 条,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掌握在 3- 41。 7.2.3.3 摘心结果枝在花序上留 5 片-6 片叶摘心,并摘除果穗以 下所有副梢,果穗以上副梢留 1 片-2 片叶反复摘心。营 养枝长到 20 片叶时,留 15 片叶摘心。及时摘除卷丝。 8.土肥水管理228.1 中耕锄草每年进行几次中耕除草,允许在 5 月中、下旬使用 一次 10%草甘膦水剂等除草剂,全年保持无杂草状态。 禁止使用除草醚、草枯醚、2,4-D 、五氯酚钠等除草 剂。 8.2 深耕冬季结合施有机肥,全园深翻 20cm-25cm,树干周 围适当浅耕。 8.3 施肥 8.3.1 施肥原则按照 NY/T496 规定执行。增施有机肥,氮磷钾配合, 土壤施肥与根外追肥结合,及时补施微量元素肥料。 8.3.2 肥料种类8.3.2.1 有机肥料包括堆肥、厩肥、人畜禽粪尿、饼肥、绿肥、作物 秸杆肥、腐殖酸类肥以及畜禽废弃物加工而成的肥料等。 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厂矿废弃物。8.3.2.2 化学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硫肥、钙肥及复合(混) 肥等。限制使用硝态氮肥和各种含氯复合肥。 8.3.2.3 微量元素和生长调节剂包括锌、锰、镁、硼等微量元素,限制使用赤霉素 及各类果粒膨大剂,禁止使用乙烯利及各类催熟剂。 8.3.3 施肥量及比例土壤肥力中等的成龄葡萄园,每生产 100kg 葡萄23鲜果,年参考施肥量折成有效成分为 N1.5kg- 2.5kg,P2O51.2kg-2.0kg,K2O1.8kg- 3.0kg。NPK=10.81.2。有机肥施用量占施肥总 量的 50%-60%(以纯 N 含量计) 。 8.3.4 施肥时期 8.3.4.1 幼龄葡萄园注意薄肥勤施。每隔 15 天施一次肥料,直至 9 月 底,以速效性氮肥为主,结合施用人畜粪尿肥,先稀后 浓,逐渐增加施肥量。10 月份施一次基肥,以有机肥为 主。 8.3.4.2 成年葡萄园11 月份结合深翻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 磷钾肥,占全年施肥量的 50%-60%。3 月上旬施催芽肥, 以速效性氮、磷肥为主;5 月中旬施膨果肥,氮、磷、 钾肥配合;6 月中旬施着色肥,以钾肥为主;8 月上旬 施采果肥,以氮肥为主。 8.3.5 施肥方法植株两旁开沟条施,或全园撒施浅耕入土。雨季干 施,旱季液施,施后覆土。 8.3.6 根外追肥采用 0.2%磷酸二氢钾和 0.3%-0.4%尿素液,或其他 营养液叶面喷施,每月 2 次,直至 9 月。 8.3.7 微量元素施用 8.3.7.1 普遍施用硼肥与催芽肥配合,每 666.7m2施硼砂 1.5kg-2.0kg。24或开花前 1 周喷施 0.2%硼砂(0.1%硼酸)一次。 8.3.7.2 缺素矫正发现葡萄植株缺素症状,及时喷施相应微肥。常用 微肥及使用浓度为硼砂 0.2%(硼酸 0.1%) 、硫酸锌 0.3%-0.4%、硫酸亚铁 0.2%-0.3%、硫酸锰 0.2%-0.3%、 硫酸镁 0.3%-0.4%。 8.4 排灌水雨季及时清沟排水,保持园内排水顺畅不积水。萌 芽期和浆果膨大期保持良好水分供应,遇旱及时灌水, 浆果成熟期控制灌水。9.花果管理 9.1 疏整花穗花前 1 周进行。疏除过密、不整齐、病弱小花穗, 强壮枝条留 2 穗,中庸枝条留 1 穗,弱小枝条不留果, 每平方米架面留 8 穗-10 穗。剪去副穗,掐去过长部分 穗尖。 9.2 疏果生理落果后进行。疏除过多、过小果穗,每平方米 架面留果量不超过 6 穗;疏去无核小果、畸形果、病虫 果和过密果,每穗留果 35 粒-40 粒。 9.3 果穗套袋幼果长到黄豆粒大时进行套袋,采用白色半透明巨 峰葡萄专用袋。套袋前全园均匀喷 1 次杀菌剂。10.主要病虫害防治 按照 DB35/T6792006 的规定执行。2511.采收 11.1 采收适期 果穗中 95%以上果粒完全成熟,即果面颜色转为紫 黑色时。 11.2 采收工具采果剪、果箱、果筐、运输工具。 11.3 采收方法采收前 3 天去除套袋,按成熟时间不同,选熟留青, 分批采收。严禁雨天采果,晴天采果须在露水干后进行。 采收时整穗从穗梗茎部剪下,轻放于容器中,避免碰伤 果粒,尽量保留果粉。果穗采下后,认真剪除小粒、青 粒、病虫果、腐烂果、破损果,并将穗梗剪至穗肩齐平。26六、杨梅栽培技术规范六、杨梅栽培技术规范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梅建园、定植、品种、果园管理、 采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杨梅栽培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 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 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3.建立果园 3.1 园地选择27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源、交通便利、坡度在 30 度以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的丘陵山地,土 壤 pH 值 5.56.5、水湿条件较好的山地建园,背风面、 阴坡地更好,忌粘土。 3.2 道路系统规划建设 规划建设时要使主干道、支路、小路、操作道形成 系统,主干道(宽 4.5m6.5m)与公路连接,并通到各 个小区,小区面积在 20 亩30 亩。每个小区设置 1 条 支路、若干小路(每 5 亩10 亩设置一条小路)与操作 道。支路(宽 3.5m)与主干道相通,小路(宽 1m2m)与支路相通,操作道(宽 0.5m)一头与支路相 通,另一头连种植点。 3.3 排灌 半山腰开拦洪沟,园内竹节状排水沟,排水沟与排 洪沟相连;每公顷建一个贮水容量 5m3左右的蓄水池。 4.果园定植 4.1 开垦方式 杨梅园可采用鱼鳞坑、等高梯田或撩壕等开垦方式。4.2 定植规格 株距 4m6m,行距 5m7m,每公顷种植 400 株 500 株左右。 4.3 定植时期 春植(春梢萌芽前)、秋植(秋梢成熟后)。 4.4 定植方法28挖大穴

    注意事项

    本文(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