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ppt
-
资源ID:20234672
资源大小:153.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ppt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文科综合2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庙“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3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材料一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中国史纲要材料二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最”。每年考核,公。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善”是获得薪酬奖励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据新唐书新唐书思考思考:注意审题和答题的规范。1,审题后应该书写答题提示词,变化:,原因:变化:,原因:2,答题的语言要概况简练 3,答题的内容要全面,不要漏掉信息,有时可宁多勿少 第一问参考答案第一问参考答案 (1)变化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8,分) 原因: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10分)材料三材料三 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考核,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长,皆可保送。俟考试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 摘编自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年)思考:思考:1,审题的两个角度一是材料信息二是所学知,2,回答问题是评述材料中的新认识,也就是说评述别人的观点,首先首先要叙述叙述一下材料中的新认识,这种新认识要归纳概括出来,然然后后再作评论评论。 第二问参考答案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