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岳麓版.ppt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农业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便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地域差异: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成产为代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陶猪(出土于上海崧泽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 生肖纪年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时间出现时间主要工具主要工具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曹魏时期(三国)唐代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耒、耜铁农具、牛耕翻车曲辕犁和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水利设施的重要性: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水利设施的兴建。 2.重要的水利工程:重要的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江堰、郑国渠以及西汉的漕渠、白渠。 3.治黄问题:治黄问题: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一直是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治河工程。 4.西域的灌溉工程:西域的灌溉工程:坎儿井坎儿井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 1、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上述分析表明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有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时期时期方式方式原因原因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大规模简单协作自耕农经济出现自耕农经济出现生产工具和耕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的出现2、自耕农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春秋时期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进步. (2)私有土地的出现. (3)宗法制的破坏和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基本单位等,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3.自耕农经济的利弊 (1)特点:生产组织:生产规模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生产分工:男耕女 织,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落后性)生产目的:自给自足,较少商贸交流(封闭性)封闭性; 脆弱性。(2)优点: 稳定性强,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3)缺点: 落后性:自给自足,较少商品交流,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的交流,特别到了近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 脆弱性:比较脆弱,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生产结构;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核心特点)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课后思考题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 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中期,发明犁壁。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铁犁(战国) 二牛抬杠(汉代) 曲辕犁(唐代) 标志着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翻车和筒车(灌溉工具)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唐代的筒车曲辕犁 产生的社会条件:国家安定,社会得到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优点:课本P3: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