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版.pdf
-
资源ID:20426698
资源大小:2.14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版.pdf
第一单元小数的熟悉和加减法教学目标:一、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二、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3、 结合解决问题的进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4、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一、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二、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课时:11 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 2-5 页)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2、通过实际操作,明白得小数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明白得小数的意义。教学预备 预备计数器。教学进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前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某些商品的价钱用到小数外, 还在哪些地址见到过小数。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一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爱好。二、小数的意义一、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 页)二、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那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把那个正方形平均分为 10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 用小数表示是。4、以 1 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明白得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 份取其中 1 份, 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 用小数表示是 0.1 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 100 份取其中 1 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 用小数表示是 0.01 米。五、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三、运用拓展一、 出示一个正方形,那个正方形是 1,请你表示能够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什么缘故? 一、阅念书上 P2 的生活中的小数。二、学生试着说明这些小数的意义。3、一同探讨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 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 米,因此咱们能够把1 米怎么样?平均分成 10 份,每一份也确实是 1 分米。若是测量更小的物体,1 分米的单位长度仍是大了,咱们还能够继续将1 分米平均分成 10 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4、结合适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十分之一,一百分之一; ,。再让学生观看、分类。二、完在此处键入公式。成试一试。注意学生的读、写小数。3、完成练一练第2课时: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 2-5 页)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 了解小数的意义,明白小数部份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一、小数部份的数位及读写:一、小数部份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温习整数部份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份的数位,一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 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在计数器的列位上拨 3 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二、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示学生小数部份的读法与整数部份不同。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二、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明白得。三、作业:第 5 页 1-4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千 百 十 个十 百 千位位位位分数位位 位 位整数部份小数点小数部份教学反思: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课件|视频|试卷|无需注册第3课时: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第 6-7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 通过探讨如何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进程, 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分分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明白得小数的意义,明白小数部份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预备尺子。教学进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 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能够先写成份母是10 或 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明白了 6 分米=6/10 米=0.6 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若是门的高度是 1 米 6 分米如何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能够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缘故。二、填一填:填写第 6 页的表格, 左侧已经有测量结果, 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第 1 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式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如此改写的缘故。第 2 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 厘米 5 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作业:第 7 页练一练板书设计测量活动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教学反思:第4课时:教学内容比大小(一) (第 8-9 页)教学目标一、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二、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进程中,进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创设青年演讲竞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窗的得分谁的高一些。一、小组讨论:和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如何想的。二、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份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张华比李明表现好, 但不能得 10 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明确张华的分数在和 10 之间。让学生自己确信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式。三、练一练第 1 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和的位置, 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 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必然比左侧的数大。第 4 题:那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明白得。 让学生先独立试探几分钟, 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方式。四、数学游戏:那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 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五、作业练一练 第 10 页二、3第5课时:教学内容比大小(二) (第 10-11 页)教学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重、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教学进程一、探讨小数的性质一、涂一涂、比一比让学生在第 10 页的方格图上涂出和 ,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二、比较、归纳:让学生自己在第 2 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份, 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全班交流时,通过量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看比较,归纳归纳出规律。关于这一规律, 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3、举例说明: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 如元表示 2 角,元表示 2 角 0 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二、试一试: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2 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 加深对小数性质的明白得。三、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 2 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能够是多样的。第 3 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 答案是多样的,鼓舞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窗填出所有答案。教学反思:第6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一(第 12-13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练习进一步明白得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二、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式。教学重、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式。教学进程第 1 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 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明白得,体会数与形的结合。第 2 题:第一让学生明确航模竞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刻越长,成绩就越好。第 3 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能够直接化为小数。第 4 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 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第 5 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 6 题:引导学生观看前 5 排数的规律,容易发觉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 其他的数是如何取得的?数学游戏: 通过组数游戏,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 成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式。同时,学生在游戏进程中将体会不确信现象的特点。.教学反思:第7课时:教学内容购物小票(第 14-15 页)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二、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一、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式进行计算。 。二、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查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一、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二、讨论如何查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二、试一试第 1 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互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第 2 小题:能够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如此计算比较简便。第 2 题:先鼓舞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尚未学小数乘法,能够用加法计算。三、练一练第 3 题:第(2)题,能够引导学生提出:在那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较谁大。第 4 题:能够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 能够先把它算出来。第 5 题:第一帮忙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 并交流自己的方式。在尝试的进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忙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第8课时:教学内容歌手大赛(第 19 页)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探讨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二、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培育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一、探讨加减法的计算方式,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二、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第一帮忙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养得分”是什么意思, 如何判定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到人们一样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养分加起来进行判定的。二、探讨计算方式一、依照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二、探讨计算方式能够用不同的方式,鼓舞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什么缘故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够对齐, 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研究问题 2,探讨减法的计算方式。让学生独立解决,能够有多种解决方式。三、试一试第 1 题:要注意提示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 去掉。第 2 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份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四、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对所有的学生没必要提出统一要求, 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多一些,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的少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第 3 题:让学生指犯错在哪里、什么缘故,并进行更正。第 4 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估算的作用。作业:第 20 页 一、2教学反思:第9课时:教学目标 一、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小数的进程。二、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在寻觅小数大小的比较方式中,培育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式。教学进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一、比较大小。 ()()二、 ()二、自主探讨,创建数学模型一、试探一下,和谁大?你是如何想的?二、咱们一路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3、和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四、总结。这节课你发觉了什么?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份,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方式。你发觉了什么?三、巩固与应用一、第 10 页试一试一、2。二、第 11 页练一练 1。3、第二、3 题。4、阅读。 你明白吗?教学反思:第10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第 22-23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二、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式和简便计算的方式。教学重、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式和简便计算的方式。教学进程第 1 题:计算时能够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第 3 题先引导学生观看前六排的规律,依此类推,第七排的数是:;第八排的数是:第 4 题: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能够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 0.72 米,能够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作业:自主互动练习第11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第 22-23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式。二、通过练习进一步把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式和简便计算的方式。教学重、难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式和简便计算的方式。教学进程第 6 题: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量,再进行实际计算。答案: (1)元; (2 )元 (3)买一个铅笔盒和一个书包,需要元,付了50 元,应找回元,因此不对第 7 题: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 尽管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 但还要考虑到臂长。作业:自主互动练习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熟悉图形教学目标:一、 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熟悉不同类别图形的特点。二、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熟悉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3、 通过直观操作,探讨并发觉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4、 通过四变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点,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教学重难点:一、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 熟悉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要和等边三角形。二、通过直观操作,探讨并发觉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度。教学课时:10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看和比较,了解一些图形的特点。二、对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看和比较,了解一些图形的特点。对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教学进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自主探讨,形成数学模型板书: 两组对边别离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教师这预备了几根小棒, 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以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二、总结。一、此刻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再把它旋转。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熟悉的图形,并与同窗进行交流。你能可能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碰运气。二、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纳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能够依照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 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以为那个地址什么图形很特殊?3、 在第 21 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4、 第 21 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什么缘故?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感觉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若是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 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 正方形。若是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 你感觉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 应该怎么画?碰运气。第2课时: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第 26 页)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操作,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固性及三角形的稳固性, 熟悉这些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固性及三角形的稳固性,熟悉这些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预备硬纸条和图钉。教学进程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觉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 他具有不稳固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固性。二、生活中的运用第 2 题: 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第 3 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说明什么缘故“此刻能够坐了”。三、练一练:第 1 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如何剪的。第 2 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 2)题,能够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第 27-29 页)教学目标通过度类活动,熟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重、难点熟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剪下附页1 中的图 3。教学进程一、分一分一、小组活动;把附页 1 中的图 3 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二、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式。能够按角来分,能够按边来分。二、按角分类:一、 观看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一起的特点, 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二、 观看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一起的特点, 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观看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三、按边分类:一、 观看这种三角形的边有什么一起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觉每一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如此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份的名称。二、引导学生发觉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如此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识别各类三角形。第 2 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需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第 4 题:依照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取得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五、实践活动:第 1 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第 2 题:用长方形纸,如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第 3 题:当学生发觉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第 4 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按边分类:教学反思:第4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30-32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式,探讨和发觉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二、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一、探讨和发觉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二、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预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教材第 30 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讨的爱好。二、自主探讨一、提出问题:如何取得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二、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 页的表格中。3、汇报测量结果和取得的结论。发觉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4、进一步探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不是正好等于180 呢?小组活动探讨方式。五、得出结论。三、试一试: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求出第3 个角的度数。四、练一练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判定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结论:第5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第 30-32 页)教学目标 一、 通过测量撕拼、 折叠等方式, 探讨和发觉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二、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重点难点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式,感受数学研究方式。教学进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四、 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因此我的内角和必然比你大。 ”小三角形很不甘愿地说: “是如此的吗?”咱们来做一回裁判。二、自主探讨,创建数学模型一、分小组测量,比较。寻觅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二、你发觉了什么?3、那若是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路,应该很接近平角了?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点,你记得了吗?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若是明白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明白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明白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三、巩固与应用一、那若是明白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能够明白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 页试一试。二、第 32 页练一练 1。3、第 2 题。4、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第6课时:教学内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第33-34 页)教学目标一、 通过画一画、 量一量、 算一算等实验活动, 探讨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二、在实验进程中培育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能力。3、应用发觉的结论,来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重、难点一、探讨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二、应用发觉的结论,来判定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预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如何想的?生:走线路 a 最近。因为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情愿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 从图中和咱们的生活体会中同窗们都以为线路a 最近, 线路 b 加上线路c 必然比线路 a 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必然比第三边大呢?二、自主探讨、合作交流。一、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二、汇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一练:第 1 题:判定每一竖行三条线段可否摆成三角形。第 2 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第 4 题:若是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别离是5 厘米和 8 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 厘米小于 13 厘米即可。鼓舞学生尽可能多的取得答案。教学反思:第7课时:教学内容四边形分类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看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二、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固性及三角形稳固性, 熟悉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固性及三角形稳固性,熟悉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教学进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咱们在都市生活适应了, 有的人可能超级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 今天咱们就一路随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光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二、自主探讨,形成数学模型板书: 两组对边别离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教师这预备了几根小棒, 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以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三、总结。此刻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一、 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熟悉的图形,并与同窗进行交流。你能可能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碰运气。二、 、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纳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如何分的。能够依照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 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以为那个地址什么图形很特殊?3、 、 在第 21 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4、 、 第 21 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什么缘故?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感觉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若是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 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 正方形。若是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 你感觉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 应该怎么画?碰运气。第8课时:教学内容练习(第 35-36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动手做”,熟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二、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教学重、难点一、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二、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教学预备 学生、教师预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子。教学进程一、动手做:一、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如何办?二、小组展现自己的方式。3、引导总结:熟悉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二、熟悉梯形和三角形的高由平行四边形的高熟悉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取得的。三、试一试:第 1 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图形的高。第 2 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如何用三角板画高,并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高的进程。四、练一练:第 1 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 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 的极点到边 a 作垂直线段。第 2 题:画出边 a 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 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第 3 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觉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极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因此它们的高相等。第 4 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进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五、实践活动: 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教学反思:第9课时:教学内容数学欣赏(第 37 页)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二、会利用大体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教学重、难点一、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二、会利用大体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教学进程一、图案欣赏。一、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搜集的图案。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二、活动 1: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大体图形,再把大体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三、活动 2:先让学生观看这些大体图形是如何取得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漂亮的花边。四、活动 3: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再组织全数展览。教学反思:第10课时:教学内容数图形中的学问(第 39 页)教学目标体会到按必然规律去数,能够做到不重不漏,进展有序思维。教学重、难点体会到按必然规律去数,能够做到不重不漏,进展有序思维。教学进程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式。能够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 个,中正方形有5 个,大正方形有 1 个,共 11 个。做试一试:数长方形,若是不算正方形,共有16 个长方形。三、练一练:第 3 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确实是中间的1 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 4 个;由 3 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 2 个;由 4 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 4 个;由 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 个;由 9 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 个;共有 16 个。第 4 题:这是一道试探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四、数学游戏:有 2 个圆盘移动 3 次;有 3 个圆盘移动 7 次;有 4 个圆盘移动 15 次;有 5 个圆盘移动31 次。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教学目标:一、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二、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大小转变的规律,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3、 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一、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二、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 发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大小转变的规律, 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课时:12第1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一、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二、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进程一、合作探讨。一、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二、小组讨论算法。3、汇报: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并进行交流。能够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4、引导全班同窗讨论这些方式,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二、试一试:一、买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先让学生解答 1 千克、2 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千克多少元。二、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三、练一练:第 2 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忙学生说说每一个乘法算式及每一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想一想:由10=;100=1 推想出1000=10第 3 题: 学生能够由 6 个连加得出得数 ;也能够如此想 : 62=12, 6=3, 12+3=15。第2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 一、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二、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进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试一试:一、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二、小组讨论算法。3、汇报: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并进行交流。能够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4、引导全班同窗讨论这些方式,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先让学生解答 1 千克、2 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 千克多少元。二、练一练:第 2 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忙学生说说每一个乘法算式及每一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板书设计小数的乘法4=-(元)+=(元)元=2 角24=8 角8 角=元4=(元) 教学反思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应加以简单的总结和归纳。 小组交流要充分落实合作的功效。 不能简单的形式化。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有趣的小数点(一) (第 42-43 页)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 发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 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教学重、难点发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进程一、提出问题。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 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大小如何转变的研究。二、合作交流。一、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的大小如何转变?二、汇报:鼓舞学生采纳不同的方式去研究。如: 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 也能够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觉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3、迁移推理。依照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 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 小数的大小如何转变,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三、解决问题。一、说一说:应用发觉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二、算一算:应用发觉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 的小数除法。四、练一练:第 1 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第 2 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发小数大小的转变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第4课时:教学内容有趣的小数点(二)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讨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进程一、提出问题。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小会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小会堂和屏幕的面积, 进一步讨论 “如何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 ,从而引发学生对小会堂、屏幕、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讨的结果。二、探讨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一、小组活动:探讨的结果。二、汇报探讨进程。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4、依照探讨结果,一起列竖式。三、试一试:通过两组有联系的乘法的计算, 引导学生发觉计算小数乘法, 如何确信积的小数位数。四、练一练:利用上面发觉的积的小数位数和两个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来确信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教学反思:第5课时: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教学目标一、能依照“世界人口”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二、学会用竖式计算数量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育估算适应。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一、学会用竖式计算数量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育估算适应。二、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进程一、提出问题,尝试解决。一、念书上提供的人口信息,再讨论“平均每秒增加人”是什么意思,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二、引导学生依照第一条信息提出问题:全世界平均每分增加多少人?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3、引导学生依照第二条信息提出问题:我国有多少亿人口?让学生先估算,再尝试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4、小结竖式计算方式。二、练一练:第 1 题:这是一幅世界人口统计图,先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能够取得哪些信息。其中1850年和 1950 年的人口数没有写出来,鼓舞学生先从图上看出人口数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第(2) 、 (3)得出具体人口数。第 3 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 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 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第 5 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人均国民收入”表示什么意思给学生一些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我国进展经济的重要性。第 6 题:可给学生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口密度”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第 7 题:放手让学生提出摆放方案。 在与同窗交流摆放方案时, 能够让学生利用实物模型摆一摆。对有余力的同窗能够让他们画出摆放的平面草第6课时:教学内容 世界人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第 48-49 页)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探讨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二、结合实际情境,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学进程:一、读信息,提问题。1、 到 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总数已冲破60 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加,按最近 20 年的人口增加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人。2、 世界人口的散布很不均匀,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倍。3、 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 万千米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能够用数学解决的问题?二、成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1、 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60=2、 若是用竖式计算,你如何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如何对齐?4、 师演示竖式计算。5、 学生尝试计算:21286、 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成?教学反思:2第7课时: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把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二、结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