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地理学一级学科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doc.pdf

    • 资源ID:20427522       资源大小:7.04M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地理学一级学科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doc.pdf

    地理学(075)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综合素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地理学专业人才。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2、系统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的较高的地理学术修养和独立健全的学术人格;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一种制图软件 ,能独立从事地理学野外考察与调研、课堂教学与实验及资源环境方面的管理工作。二、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1)历史地理学将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探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理环境的演变,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历史旅游地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本方向的重点研究领域,其中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在国内外具有学术地位。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地理专业功底和文史哲综合的知识素养,强调时空思维的培养.(2)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人地关系、区际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协调为核心,探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旅游学、地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机结合,探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景区规划,致力于区域与旅游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素养,强调战略思维的培养。(3)国土资源利用与信息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管理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研究领域。该研究方向主要关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国土整治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关键理论和现代技术方法问题.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将计算机、空间、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运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方法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的现代技术手段。2 2。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1)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研究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分析、管理,在区域规划开发利用及自然地理理论方面有重要作用。其研究内容主要有: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区域评价与规划、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等.(2)环境生态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方案和措施。()旅游资源与环境主要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旅游区的规划设计等。运用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对其提出开发利用规划,紧密结合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进行综合性研究。()土壤水文与水土保持主要从事地球表层系统内土壤圈、水圈、大气圈与生物圈之间的水文过程与土壤侵蚀研究。综合运用土壤学、水文学、地貌学、生态学的野外调查方法,结合“”技术的宏观数据获取与空间分析技术,全面研究土壤 -水分的交互作用和地形土壤-水文的时空关系,揭示地球表层水循环过程与土壤侵蚀、生态系统演化的关系,提出土壤-植被-大气连续系统()内水分与物质运动的机理及调控措施,为区域土壤流失治理与生态保护提供对策。3 3。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1)资源与环境遥感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地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该方向旨在培养学生探索运用遥感技术研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掌握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过程中的数据获取与分析技能,为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2)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是地理学、区域科学与空间科学研究的基础,地理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当代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向旨在培养学生结合地图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土地科学、生态学、产业等相关领域科研与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空间分析、空间表达及产业关键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1)城市化与城乡空间变化城市化是当代中国城乡空间变化的基本机制.以城市化发展为背景,以中部地区为重点,致力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变化的系统研究,探索新时期快速发展地区城乡空间变化的一般规律,为区域与城乡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基础。(2)区域化与城乡发展规划区域化是当代中国城乡发展规划的基本理念。以区域化发展为取向 ,以空间规划为重点,致力区域、城乡、产业和生活等空间规划研究,探索新的时代背景下区域与城乡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为区域与城乡发展实践提供技术支撑。(3)生态化与城乡环境管理生态化是当代中国城乡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 .以生态化发展为目标,以人居环境为重点,致力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空间环境的管理研究 ,探索新的发展导向下城乡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区域与城乡环境管理提供政策指导。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基准学制为年,最长年限年。其中课程学习 2 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1 年。实行学分制,总学分 363学分(16 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3234学分,实践环节 4 学分。1)公共必修课程门,学分,其中外语课程 4 学分,政治课程 3学分。)一级学科必修课程 3门,学分,为全院研究生必修课。3)二级学科必修课程 3-5 门,-10 学分。按专业设置,本专业学生视为必修课,非本专业学生视为选修课。4)选修课程,每名硕士生可选修 4门课程,共学分.5)实践环节学分,其中教学实践 2 学分,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社会实践 1学分;学术活动 1 学分。6)补修课学分。同等学力、跨学科、跨专业硕士生,应补修地理本科主干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不计学分.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三部分,为研究生必修环节,计 4 学分。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1 1。 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学习期间从事 48 个教案的教学实践活动,全面掌握备课、教案编写、课堂讲授、实验、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教学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小结。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教学实践活动合格与否作为毕业的条件之一.合格者计 2 学分.2 2。 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时间应在假期中进行。要求调查前拟订调研计划 ,结束后撰写调研报告,成绩由导师评定。合格者计1 学分。3 3学术活动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 2-4 次学术活动(地理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合格者计学分。六、科学研究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与指导教师课题和毕业论文的调查研究,参加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选择论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调查研究的形式包括实地考察、资料收集、科技咨询与开发等,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进行安排,累计时间 20 天左右。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 2 篇课程论文,2 篇学年论文.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必须以华中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和第一作者身份 (或导师署名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或来源期刊上公开、正式发表本专业论文一篇(用稿通知无效)。七、学位论文1 硕士生应在第学期中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学期末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阶段,保证在开题报告后到论文答辩前有个月以上的论文撰写时间。.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1)论文选题应属于地理学范畴,具有科学性;(2)论文选题要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在体现学科专业性的同时 ,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学位论文要求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先进 ,语言文字简练,体现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社会性等特点.提倡理论方法创新,鼓励知识嫁接,重视学科交叉。八、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并重,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学形式:布置参考书、提交自学总结。鼓励研究生开展读书会、讨论会和学术沙龙,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九、必读文献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详见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十、其他规定1 1。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成绩达到 6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达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和指定选修课要求考试 ,考试的形式可以是试卷考试 ,也可以是课程论文。考试未通过者可随下一年级参加正常补考。学位课程平均成绩达到6 分以上方能申请学位.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采用考查方式进行。硕士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且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2. 2.其它事项其它事项。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 ,均须补修4 门地理学本科主干课程,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每位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入学后三个月内,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 ,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 ,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长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12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外国语自然地理学理论与进展人文地理学理论与进展地理学研究方法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空间经济的系统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资源、环境与发展自然资源学原理现代生态学原理遥感地学分析程序设计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环境生态信息系统不确定性原理与方法城市地理学理论及应用经济地理学理论及应用环境生态学理论及应用区域与城乡规划原理空间分析与规划制图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历史地理文献历史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学学开课时分学期36212备注全校地理类硕士生必修理工农类必修全校硕士生必修全院硕士生必修公共必修课程一级学科必修课程11102186506536695164学位课程二级学科必修课程641、24834831432431142484834833232232232223232323221231131111222123人文地理学575365456652625566676525260651自然地理学科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选修课程654655655657地球伦理学3233222全院地理类硕士生选566576654656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环境与健康旅游地理理论与方法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专题高级土地规划学土地利用工程学土地信息系统环境演变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景观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旅游创意思维原理与方法生态旅游旅游地研究自然地理野外调查水文土壤学环境地质学与数据结构应用数学数字摄影测量与计算机视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工程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方法城市总体规划(实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验)城市详细规划与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686505356526585864650665556516559658656657653653606536586503232323222332332332332323323223322222222222222222224211121242222333434323修3223222232322659656546536656652城市与地区形象设计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理论与应用乡村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城乡人居环境223232232232322323213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序号序号123891011著作或期刊的名称著作或期刊的名称赫特纳,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黄秉维,现代自然地理美国地理学会,重新发现地理学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R。基钦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刘盛佳,地理学思想史顾朝林,人文地理学流派作者或出版单位作者或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17商务印书馆,17商务印书馆,9商务印书馆,96商务印书馆,01科学出版社,07学苑出版社,200商务印书馆,00商务印书馆,200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高等教育出版社,008科学出版社,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09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化学工业出版社,200备注(必读或备注(必读或选读)选读)必读必读必读必读必读必读必读必读必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龚胜生,敖荣军:可持续发展基础3龚胜生,天人集:历史地理学论集14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5周勇,聂艳,土地信息系统理论方法实践序号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作者或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192 年科学出版社,24科学出版社,200高等教育出版社,9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209科学出版社,20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010科学出版社,2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测绘出版社,18备注(必读或备注(必读或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1牛文元编著,理论地理学171819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杨达源,周生路, 现代自然地理研究陈传康等,综合自然地理学0黄建武,长江中游人水关系演变及其特点1王建, 现代自然地理学2223242。吴宜进,旅游地理学郭怀成、尚金城、张天柱,环境规划学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 2版)张兰生等,全球变化罗宾逊等,地图学原理史文中,空间数据误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9829陈述彭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99测绘出版社,19科学出版社,99科学出版社,004科学出版社,199科学出版社,2000科学出版社,2005科学出版社,1江苏教育出版社,17高等教育出版社,2090陈述彭等,遥感地学分析3周成虎等,遥感影像与地学解译分析32龚健雅,地球信息系统基础毛锋等,地理信息系统建库技术及其应用张永生,遥感图像处理信息系统5朱虹等,数字图像处理基础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研究7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38许学强 等,城市地理学。(第二版)序号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作者或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19科学出版社,01原版 196;华夏出版社,2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经济科学出版社,2北京大学出版社,0中 国建筑工 业出版 社 ,2000东南大学出版社,09备注(必读或备注(必读或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选读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必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3顾朝林 等,中国城市地理4曾菊新,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4(凯文林奇),城市意象日藤田昌久、美保罗克鲁格曼4等著,梁琦主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43郝寿义、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第 2 版)4张培刚,发展经济学45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4董光器, 城市总体规划(第三版)4地理学报48地理科学9地理研究50经济地理1人文地理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53自然资源学报5中国环境科学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56生态学报5城市规划585960地理科学进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序号序号61著作或期刊的名称著作或期刊的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作者或出版单位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必读或备注(必读或选读)选读)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选读期刊地域研究与开发63资源科学测绘学报遥感学报6地质学报6土壤学报城市发展研究6970世界地理研究城市规划学刊自然地理学理论与进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自然地理学理论与进展吴宜进一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课程编号650黄建武,张毅、刘目兴、张海林、揭毅、程波、袁绪英3学时8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888【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自然地理学在整个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树立科学思维,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解释自然现象。【课程内容简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绪论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考核方式自然地理系统的能量传递全球环境变化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课程论文.马建华等,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年.陈效逑,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3杨达源,自然地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0年.杨达源,周生路,现代自然地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0年5。袁晓兰,刘福刚,自然地理学辅导全书,济南:齐鲁书社,2009年6伍永秋等,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12年参考书目7.(英)格雷戈里,蔡云龙等译,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年8丁永建,周成虎,地表过程研究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9.郭永盛、王庆等.自然地理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0.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01年11.蒙吉军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年12.毕思文。地球系统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3 年人文地理学理论与进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人文地理学理论与进展龚胜生一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3课程编号63敖荣军、梅琳学时8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20114【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解析人文地理学的系统理论、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加强学生对人文地理理论体系的认识和理论方法的应用能力,对人文地理学科有更深入认识,为开展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基础。教学要求:教师要注重系统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的传授,注重结合前沿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要大量阅读外文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对中外人文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研究。【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具体分为四大部分:(1)人文地理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2)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3)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学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4)人文地理学的实践理论-规划理论。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 。 ,。 ,1998.2。约翰斯顿.人文地理学词典.商务印书馆,04。3.基钦。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06参考书目4.顾朝林人文地理学流派。高等教育出版社,208. 顾朝林人文地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1。6.陆林主编。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47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8陈慧琳主编.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1.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地理学研究方法喻光明一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3课程编号6导师组学时48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教学目的及要求1 了解科学、科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确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2 了解地理学的科学体系与学科地位,掌握地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241212第二章 地理学与地理学研究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假说实验模型数据获取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考核方式数据处理研究结果及其表达科研立项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论文孙琦厚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1986参考书目鲍健强.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202韦玉春,陈锁忠.地理建模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5王生荣.科技论文写作基础,006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龚胜生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3课程编号敖荣军、魏幼红、梅琳学时8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20104【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概述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规划流程,介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论和方法,能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评估和战略规划。教学要求:教师要注重基本原理、理论、方法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前沿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要大量阅读外文资料,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动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重要里程碑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质与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全球战略和国际组织等。 (2)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阐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制度、文化、宗教、教育等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评估.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以及以之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可持续性水平的综合评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主要介绍如何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5)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趋势。主要介绍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考核方式课程论文1 龚胜生,敖荣军:可持续发展基础,科学出版社009年版2 DA,. E。 。:., 1999参考书目3 :.。 ,194 , , , 2115: ,, 20096 A. ,:, ,212空间经济的系统分析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空间经济的系统分析曾菊新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课程编号651罗静、余斌、刘承良学时其他2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教学目的】【教学目的】220旨在激活人文地理学习的理论思维以及扩展区域与城市问题研究的学术视野,为区域开发与规划、城乡发展与规划、国土管理与规划以及旅游发展与规划等专业工作领域提供理论支撑。【教学要求】【教学要求】运用“问题式教学模式”,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实践,从现实维度与理论维度上洞察 “空间问题”的本质,提升探究当今中国空间经济问题的学习能力与认知能力。本课程的学术研究取向旨在提高空间经济组织化程度,宏观政策导向为统筹区域发展与城乡建设,社会目标指向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空间结构。因此,要求研究生通过基本理论学习和实地考察调研,培养观察与思考中国空间经济发展的问题意识。【课程内容简介】第一部分 专题教学引论第二部分空间研究视阈第三部分 空间经济研究第四部分 基础理论解析考核方式课程论文曾菊新.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武汉出版社,9.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9参考书目3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34.安虎森。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冯雷著.理解空间:现代空间观念的批判与重构.中央编译出版社,6.刘乃全.空间集聚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周勇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3课程编号5于雷,李畅学时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242202【教学目的及要求】1)教学目的讲授国内外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动态;讲授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及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与实现;提高研究生在获取、处理及分析/理解地图数据的能力;提高研究生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科学、地学、生态学等研究的素养。2)教学要求通过课堂听讲、阅读文献、学术讨论、计算机操作等过程,掌握的主要内容,掌握“信息获取数据库建设信息提取分析处理-制图输出成果应用的研究方法、技术和技能,了解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技术及其应用的能力.【课程内容简介】1绪论2.空间数据结构3.的地理数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5。的数据处理.空间数据管理.的数学模型8.空间分析9.数字高程模型1。与遥感技术1的输出与数字制图12。地理信息系统工程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实验报告+平时成绩)吴信才等,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周勇等,土地信息系统理论方法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5参考书目):.:R, 93。) 。 s 31: , 995 .6), 1。,196。 12.资源,环境与发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资源,环境与发展吴宜进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3课程编号57刘目兴、张海林学时48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33【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当前资源、环境与发展课程的学科现状;能把握资源、环境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各自的专业特点出发,辩证的看待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学生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溶入到各自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并不断提高独立的科研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简介】1、教学内容:主讲教授遴选自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生态学报、世界地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经济地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等学术期刊的综述性论文和代表性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一、“资源、环境与发展”课程背景介绍;二、各类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难点:重点介绍当前尚存争议的学术问题与观点;难点在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兴趣如何紧密结合,具体解决办法将采取分类分组引导.考核方式考试王敬国主编,资源与环境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年 8月参考书目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科学出版社 ,203.李训贵主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董建辉主编,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西北大学出版社,200王胜今,景跃军著,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6。林爱文等主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共发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5: , ,。B。E。 A。 , , 。058,1989.中国 2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0.蔡林主编,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侯伟丽, 钟水映, 叶林等著, 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200自然资源学原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自然资源学原理黄建武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3课程编号653揭毅 张海林学时8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4【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基本特点、分布规律;掌握自然资源评价与开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对人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观;能对区域自然资源作出科学评价;了解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的最新动向和前沿领域。【课程内容简介】第一章 绪论:资源科学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属性第三章 自然资源学研究的相关学科理论第四章自然资源学研究的方法论第五章自然资源分布与配置第六章 自然资源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观点和辩证思考第七章 人类在资源过程中的作用第八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第九章 自然资源的价值第十章 自然资源开发决策考核方式课程论文1。封志明,资源科学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42。朱连奇、赵秉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43。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牛文元,自然资源开发原理,河南大学出版,1989。5.郎一环,全球资源态势与对策,北京:华艺出版社,199参考书目6连亦同,自然资源评价利用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于连生等,自然资源价值论及其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钱阔、陈绍志,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69.王松霈、迟维韵,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1张雷、刘毅等,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现代生态学原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现代生态学原理张毅二级学科必修课程组织研讨10教学团队成员学分课程编号6程波刘目兴学时48其他2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时数分配3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24【教学目的及要求】现代生态学原理是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主线,着重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涵盖传统的生态学内容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用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不同尺度特定约束条件下的生态环境问题,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从物质、能量运转的本质上来认识、解析不同尺度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学会应用系统学、整体论与动态的理论来探讨不同空间单元内生态系统间的信息、能量、物质流动与相互关系.利用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分析、解释,建模与预测,专家系统与优化管理系统为研究平台,将组成研究单元的各斑块作为有机整体构建生态信息系统,研究生态系统间的信息、能量、物质变动规律。以期从不同尺度上提供对内陆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进行决策的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课程内容简介】第一部分:地球自然环境演化与生命系统进化第二部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第三部分:种群生态学第四部分群落:群落与生态系统第五部分:大尺度生态学考核方式读书报告、课程论文1 C.。生态学:概念与应用(第二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7;2。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008;3A.沃科特等。生态系统 -平衡与管理的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参考书目4。李振基等.生态学,科学出版社,04;5 等(编著),陶毅,王百桦译理论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1;6.(美)布什.生态学:关于变化中的地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7肖笃宁等著.景观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10;。约恩森主编。全球生态学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02;9。,由美国生态学会于1915年创办,双月刊;0.,由英国生态学会于年创刊,每年三期。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遥感地学分析喻光明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课程编号66李畅、陶建斌学时2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地学遥感研究的动态,掌握遥感地学分析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课程内容第一讲 遥感引论第二讲遥感平台与传感器第三讲 遥感信息的地学评价第四讲遥感影像解译第五讲 地面特征的遥感信息表达与模型第六讲 遥感影像的统计分析扩展模型第七讲 遥感影像智能图解与前沿问题第八讲 对地观测系统第九讲 3S技术的地学应用第十讲 环境遥感前沿考核方式参考书目提交课程论文陈述彭等。遥感地学分析,测绘出版社,190周成虎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1999144程序设计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程序设计刘鹏程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2课程编号652喻光明、陶建斌学时2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14其他【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及编程方法;熟悉的编程环境,掌握的程序结构,并能熟练编写和调试程序;理解多态、继承、重载、接口、包的含义,掌握利用接口实现多重继承的机制,熟练使用各种常用类库。掌握应用进行软件开发的流程,熟悉基本算法并能在软件中加以实现,能够开发软件的软件项目。教学要求:教师要注重基本原理、理论的传授以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先进的编程工具和实际编程能力,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学生要参加软件工程的实践,掌握网络环境下的的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三部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语言的基本语法,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基本思想及实现方法。(2)通过用实现一个简单的平台的例子讲述如何实现空间要素的可视化、漫游、选取、查询、编辑、存储以及属性关联等技术。(3)讲述如何用控件开发平台,主要介绍的地图控件、页面控件、目录控件、工具条控件以及数据操作、地图编辑、地图分析等功能。考核方式软件设计实践1、与4 高级程序设计(第 5 版)美 著,朱晔,肖逵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版参考书目2、 开发,邱洪钢,张青莲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年版3、开发宝典:从入门到精通,刘仁义,刘南著,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06年版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空间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陶建斌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2课程编号65刘鹏程、李畅学时32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168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种空间数据的存贮和管理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有关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技巧的训练 ,为将来从事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的设计打下基础。掌握常用的各种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掌握用文件管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并用程序予以实现。课程内容(1)数据库与数据模型.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四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地图数据模型总论。理解地图数据的基本组成: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 ()矢量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掌握地理实体的目标化,实体信息的数据化,实体间关系的逻辑实现。(4)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数据库。掌握栅格数据的组织与存贮,栅格数据的检索。(5)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掌握矢量符号库和栅格符号库,符号库的建立及管理 ,符号的显示及编辑。 (6)三维空间数据库。理解三维空间的目标分类,八叉树数据结构,四面体格网,三维边界表示法、 参数函数表示法。(7)海量空间数据库。理解数据库中图幅的组织方法,图幅间被分割目标的组织方法,跨图幅地图漫游。(8)时态空间数据库。理解空间地物的时态性、时态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法。(9)空间数据的关系化管理.理解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模型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实体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访问模型,关系化空间数据的安全管理,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应用。( 1)网络空间数据库。理解网络主要改造模型 ,分布式地理信息共享形式,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网络中地理空间元数据管理。考核方式课程设计空间数据库,吴信才编著,科学出版社.参考书目空间数据库技术,李国斌,汤永利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崔铁军编著,科学出版社.环境生态信息系统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课程类别环境生态信息系统曾群二级学科必修课教学团队成员学分课程编号喻光明、刘鹏程、李畅、陶建斌2学时32其他授课方式及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时数分配624410【教学目的及要求】从地理信息系统入手,结合环境信息特点和信息化特征,系统地介绍设计途径和实现方法.同时,结合空间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 ,通过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不同层面和不同类型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途径。从环境信息系统设计基础与应用实践出发,循序渐进,通过理论方面的描述,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课程内容简介】第 1章 环境信息系统的信息构架1。1 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与概念1。2环境信息系统的内容、功能及数据组织.3环境信息系统的信息平台第 2章 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设计2.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概述22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2 信息系统设计2。 环境信息系统的界面设计及测试环境信息系统维护第

    注意事项

    本文(地理学一级学科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3.doc.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