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中医综合考试考前冲刺卷(4).docx
-
资源ID:20517299
资源大小:18.0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四川中医综合考试考前冲刺卷(4).docx
2021年四川中医综合考试考前冲刺卷(4)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 A脑为元神之府 B脑为神明之府 C脑主宰生命活动 D脑主精神意识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 A脑为元神之府 B脑为神明之府 C脑主宰生命活动 D脑主精神意识 3.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选方 A小承气汤 B荆防败毒散 C大承气汤 D大柴胡汤 E防风通圣散 4.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选方 A小承气汤 B荆防败毒散 C大承气汤 D防风通圣散 5.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数有力。选方 A小承气汤 B荆防败毒散 C大承气汤 D防风通圣散 6.特定穴中下台穴多分布于 A上肢腕关节附近 B下肢踝小腿关节附近 C下肢膝关节以下 D上肢肘关节以下 E上肢肩关节以下 7.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 A头部 B胸腹部 C胸胁部 D胸部 E少腹部 8.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 A头部 B胸腹部 C胸胁部 D胸部 9.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 A头部 B胸腹部 C胸胁部 D胸部 10.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 A头部 B胸腹部 C胸胁部 D胸部 11.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 A头部 B胸腹部 C胸胁部 D胸部 12.患者神志不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治疗当首选 A磁朱丸 B天王补心丹 C酸枣仁汤 D珍珠母丸 13.患者神志不宁,入夜少寐,时而惊悸,头目眩晕,脉细弦。治疗当首选 A磁朱丸 B天王补心丹 C酸枣仁汤 D珍珠母丸 14.治疗水湿浸渍型水肿的主方是 A疏凿饮子 B防已黄芪汤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D五皮散合胃苓汤 15.治疗水湿浸渍型水肿的主方是 A疏凿饮子 B防已黄芪汤 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D五皮散合胃苓汤 16.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B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17.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18.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19.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20.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21.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22.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23.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24.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夹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25.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E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 26.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27.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28.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29.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30.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31.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3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33.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 A不易变质 B药力持久 C吸收缓慢 D服用方便 34.痢疾,食积证。证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治宜选用 A枳实导滞丸 B肥儿丸 C布袋丸 D木香槟榔丸 E健脾丸 35.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36.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_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C阳明之脉终结 D少阴之脉终结37.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38.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大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39.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40.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41.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42.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43.临证所见“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其病机是 A太阳之脉终结 B少阳之脉终结 C阳明之脉终结 D太阴之脉终结 E少阴之脉终结 44.白痦的出现,多因 A气分热盛,熏蒸皮肤 B风湿热邪留于肌表 C湿热火毒内蕴 D风热外袭肺卫 E湿郁汗出不彻 45.白痦的出现,多因 A气分热盛,熏蒸皮肤 B风湿热邪留于肌表 C湿热火毒内蕴 D风热外袭肺卫 E湿郁汗出不彻 46.虚寒证与实寒证最主要的区别是 A怕冷的新久 B发病的急缓 C病程的长短 D脉有力与无力 47.哪项对诊断肾精不足证最无意义 A经闭不孕 B齿摇发脱 C烦热盗汗 D健忘耳鸣 48.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脾 B肾 C肝 D肺 49.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 A脾 B肾 C肝 D肺 50.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宜配伍使用的是 A附子、茵陈蒿 B附子、茯苓 C附子、生姜 D附子、天花粉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