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PPT课件 (8).ppt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神奇的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因在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的墓葬中出土,因此又叫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总共65件,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分三层悬挂在巨型的钟架上。编钟及钟架上有篆书铭文,共有2800余字,绝大多数是关于音律方面的内容,是难得的战国音乐史料。这套编钟音律准确,每个钟都能奏出两个乐音,其基调属于现代音乐的“C大调”,它的总音域跨度可达到5个八度,至今仍能演奏具有和声、复调(Dìao)、转调等艺术技巧的中外乐曲。曾侯乙编钟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制作精美,音律准确,音域宽广,是我国出土的古代编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堪称旷世珍宝。,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地处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华阳国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分水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顶端。它将奔腾而来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为原始河床,内江用于引流灌溉,它巧妙之处体现于两点。其一是它利用内江河床低而枯水季节六成引水,外江河床宽,则洪水季节六成泄洪。所谓“分四六,平潦旱”正是这个道理。其二是鱼嘴处于岷江中游第一弯的末端,它巧妙的利用了弯道流体力学的自然法则,即表层水流入凹岸,低层水流入凸岸。于是沙石含量较少的表层水自然涌入内江,而底层水则顺着江弯的凸岸挤向外江,绝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滚动、留沉。所谓“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分水鱼嘴,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飞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实它的功用却是任何工程都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飞沙堰的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紧急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堰”巧妙地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数百公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飞沙堰,宝瓶口引水工程 宝瓶口是由人工开凿的一通山峡,玉垒山被一分为二,其间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内江水从百米之宽的河道涌向宝瓶口,平水季节奔流而过,高峰时节则节节升高,不加节制的水流不断爬升,一涌而入,成都平原就会遭受洪涝灾害。此间飞沙堰的设计与宝瓶口相互结合,它的高度刚好超过内江河床2.15米。这就意味着当内江水位升高2.15米后,汹涌的波涛将从飞沙堰溢出。宝瓶口入水便始终在一个几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从此以后既获灌溉又安然无恙,此间的苦心可谓巧也。,宝瓶口,公元前二五六年,战国时期的巴蜀人民为了纪念李冰父子,每年都江堰放水时都要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岁岁不绝。历代帝王顺应民心,对李冰父子的功绩十分重视,宋、元时封李冰父子为王,建二王庙,供人民祭拜。二王庙从古至今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都有官方以及民间的祭典活动和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二王庙,先民的智慧与创造,都江堰,编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表明古代我国的音乐文化达到很高的水平。,拓展,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能够反映中国人民智慧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