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金华医用电子设备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docx

    • 资源ID:20630601       资源大小:138.90KB        全文页数:1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金华医用电子设备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docx

    泓域咨询/金华医用电子设备项目建议书金华医用电子设备项目建议书xx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绪论9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9二、 项目建设地点9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9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1七、 环境影响12八、 建设投资估算12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5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16一、 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6二、 竞争格局16三、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7四、 推动都市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打造民营经济强区17五、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浙中消费中心城市20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22第三章 产品方案分析24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24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4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24第四章 建筑技术分析26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6二、 建设方案26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6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7第五章 项目选址29一、 项目选址原则29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9三、 推动“数字名城”全业赋能,打造浙中数字经济先行区37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8第六章 运营模式39一、 公司经营宗旨39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39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0四、 财务会计制度43第七章 法人治理50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0二、 董事53三、 高级管理人员58四、 监事61第八章 发展规划63一、 公司发展规划63二、 保障措施67第九章 SWOT分析说明70一、 优势分析(S)70二、 劣势分析(W)72三、 机会分析(O)72四、 威胁分析(T)74第十章 安全生产分析79一、 编制依据79二、 防范措施80三、 预期效果评价86第十一章 环保分析87一、 编制依据87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88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9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9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0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0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1八、 清洁生产92九、 环境管理分析93十、 环境影响结论95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95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97一、 人力资源配置97劳动定员一览表97二、 员工技能培训97第十三章 工艺技术及设备选型99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99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101三、 质量管理103四、 设备选型方案10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4第十四章 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106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106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106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8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8二、 建设投资估算109建设投资估算表111三、 建设期利息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1四、 流动资金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3五、 总投资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4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第十六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1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4三、 偿债能力分析12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6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128一、 项目招标依据128二、 项目招标范围128三、 招标要求129四、 招标组织方式131五、 招标信息发布133第十八章 风险评估分析134一、 项目风险分析134二、 项目风险对策136第十九章 项目综合评价说明138第二十章 附表附件13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9建设投资估算表14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2流动资金估算表14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0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金华医用电子设备项目项目单位:xx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7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二)技术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医疗器械制造企业过去依靠生产销售医疗器械,业务单一,产品附加值空间有限。随着我国医疗体系改革的持续推进,政策对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种种不合理限制逐步取消。制造企业依托自产的医疗器械多元化发展业务条线,提供一体化服务成为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如依托血糖仪构建慢病管理平台,为患者提供长期服务;依托诊断设备建立独立诊断中心、体检中心,缓解医院压力、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等。未来能够为新建医院提供包括方案设计、采购、物流、维修等服务在内的一体化医疗器械解决方案服务的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将会占有巨大优势。(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7333.00(折合约7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7505.85。其中:生产工程69593.71,仓储工程15278.6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199.98,公共工程3433.54。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套医用电子设备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建成后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拟采用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合理、有效,水、气污染物、噪声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可实现零排放;项目投产后,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不明显,环境风险事故出现概率较低;环保投资可基本满足污染控制需要,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因此在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如能严格落实建设单位既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各项环境保护对策建议,从环保角度分析,本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4651.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433.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40%;建设期利息680.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流动资金8537.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64%。(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5433.5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1838.0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02.34万元,预备费593.16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74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9988.65万元,纳税总额6961.97万元,净利润10762.3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29%,财务净现值10215.22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3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7333.00约71.00亩1.1总建筑面积97505.851.2基底面积30766.45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5.702总投资万元34651.092.1建设投资万元25433.542.1.1工程费用万元21838.042.1.2其他费用万元3002.342.1.3预备费万元593.162.2建设期利息万元680.292.3流动资金万元8537.263资金筹措万元34651.093.1自筹资金万元20767.443.2银行贷款万元13883.654营业收入万元74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9988.65""6利润总额万元14349.79""7净利润万元10762.34""8所得税万元3587.45""9增值税万元3012.96""10税金及附加万元361.56""11纳税总额万元6961.97""12工业增加值万元23870.75""13盈亏平衡点万元26608.86产值14回收期年5.8315内部收益率23.29%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215.22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分析一、 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上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由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涉及上游行业较多,主要为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括新材料、电子、电气、机械、软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主要影响采购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其产品销售价格和盈利空间,上游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和产品质量的升级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2、下游行业对行业的影响医疗器械制造行业的下游主要为医疗服务行业,包括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下游行业的市场容量、稳定增长为医疗器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资金将大幅增长。同时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保体系覆盖范围的扩大、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升,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二、 竞争格局我国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细分领域众多,主要分为医用装备、检测诊断、耗材、家庭护理、制药装备等领域,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市场特点。三、 行业基本风险特征1、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产品多数集中在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大。随着国际知名品牌对中国市场的不断重视,本土品牌以性价比为竞争优势,但近年来我国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企业面临新版GMP实施等原因,医疗器械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将不断压缩高端医疗设备的利润空间,市场竞争将趋于激烈。2、新品研发与推广风险医疗器械的研发周期较长,投入金额较大,产品上市前需要经过基础研究、工业样机、动物实验、注册检验、临床应用、体系审核、行政审批等阶段,严格的行业监管提高了新品的注册难度和不确定性。如果行业技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新品推广市场认可度较低,将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良的影响。四、 推动都市产业体系迭代升级,打造民营经济强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重点产业突破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相结合,不断做大做强都市工业,推进基础产业高端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设民营经济强区。(一)做大做强都市工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牢固树立工业是婺城经济的脊梁,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支撑的理念,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夯实都市工业压舱石。深入实施“尖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扶持开创电气、氢途等企业上市,实现上市企业倍增,培育领军型企业、高成长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用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低能耗新产业,增强工业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引进培育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个产业链集群化生产基地。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汽摩配)、现代五金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现代智造服务业,重点打造“231”特色产业体系,不断拓宽婺城工业发展路径。到2025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建成小微园区20个,建设成为浙中都市工业强区。(二)做优现代都市服务业强化商贸经济市区龙头地位。依托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以江北老城区和婺城新城区为主导,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向高端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中介等服务业竞争力,打造功能定位清晰、产业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集聚区。重点推进商贸业态创新,以“婺文化”为切入点,将“老街巷”传统文化作为吸引元素,实施“夜经济”样板项目,提升步行街区改造,打造多元、特色、普惠的夜间经济载体。发挥重大平台的支撑效应,依托高铁新城开发建设,发展以金融业、总部经济、生产生活服务业、科技设计服务业等为主体的高端服务业。(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生命健康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创新,培育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和新型疫苗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药物。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制剂国际认证,促进制剂产品向国际主流市场迈进。突破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制约,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医疗设备。谋划建设婺江健康医学实验室、系统免疫与预防医学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好浙中生物样本库,积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四)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围绕贸易服务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工业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批发市场线上线下融合等数字贸易服务,推进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坚持高效、生态、高质导向,以组织化、品牌化、标准化、电商化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以“一花一产业”做好茶花、杜鹃花、桂花、茉莉花、高端景观苗等优势特色产业,依托花木之窗产业园,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打造都市农业新亮点,打造长三角花卉休闲产业示范区。五、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浙中消费中心城市坚持实施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大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新投融资机制,有效扩大投资空间,多渠道强化“制造+市场+全球配送”的外贸优势,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打造浙中消费中心城市。(一)大力促进消费升级促进传统消费扩容提质。以古子城、西市街、银泰百货、第一百货等为主要消费中心,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提升发展万固广场、万泰广场等新兴消费增长点。提升近郊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引进大型商业综合体,积极引进专业店、专卖店、特色餐饮、品牌娱乐、金融机构、文化服务机构等,丰富和更新商贸业态。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更多区域大中型民营企业总部和省内大企业集团的区域性总部来婺发展,推动重点楼宇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优化特色化专业化市场的培育与建设。(二)扩大有效投资空间推动投融资主体做大做强。加快高速公路、内河航道、铁路等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工作。深化投融资改革试点建设,加快投融资平台重组整合和做大做强,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壮大婺城城投、交投两大国有集团公司,积极拓宽市场化经营渠道,增强国有企业造血能力。推动投融资平台存量资产证券化,转型构建一批专业化新型资本运作平台。鼓励与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基础设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母基金,用于支持与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的各类子基金,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效应。(三)实施更高水平开放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与长三角城市在交通、产业、平台、市场、要素、服务、生态、机制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提升我区发展能级。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进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充分利用浙江师范大学资源,加强与高能级科创平台的学习、交流和战略合作,打造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加大国际顶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主动接轨沪杭两地科技创新优势资源,持续深化双方在科技、人才、项目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对接长三角人才劳动力资源,推动企业岗位和人才共享。通过降低人才税赋,吸引高端人才。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二)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第三章 产品方案分析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7333.00(折合约7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7505.85。(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套医用电子设备,预计年营业收入747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医用电子设备套xxx2医用电子设备套xxx3医用电子设备套xxx4.套5.套6.套合计xx74700.00由于医疗器械制造行业技术门槛较高,制作工艺较为复杂,涉及上游行业较多,主要为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括新材料、电子、电气、机械、软件、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主要影响采购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其产品销售价格和盈利空间,上游行业技术更新换代和产品质量的升级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第四章 建筑技术分析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1、建筑结构设计力求贯彻“经济、实用和兼顾美观”的原则,根据工艺需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及地需条件综合考虑。2、为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方便操作、检修和管理,尽量采取厂房一体化,充分考虑竖向组合,立求缩短管线,降低能耗,节约用地,减少投资。3、为加快建设速度并为今后的技术改造留下发展空间,主厂房设计成轻钢结构,各层主要设备的悬挂、支撑均采用钢结构,实现轻型化,并满足防腐防爆规范及有关规定。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97505.85,其中:生产工程69593.71,仓储工程15278.6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199.98,公共工程3433.54。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7844.5469593.718392.311.11#生产车间5353.3620878.112517.691.22#生产车间4461.1417398.432098.081.33#生产车间4282.6916702.492014.151.44#生产车间3747.3514614.681762.392仓储工程7999.2815278.621418.962.11#仓库2399.784583.59425.692.22#仓库1999.823819.66354.742.33#仓库1919.833666.87340.552.44#仓库1679.853208.51297.983办公生活配套2119.819199.981449.193.1行政办公楼1377.885979.99941.973.2宿舍及食堂741.933219.99507.224公共工程2768.983433.54282.42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7767.35138.59绿化率16.41%6其他工程8799.2021.737合计47333.0097505.8511703.20第五章 项目选址一、 项目选址原则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以境内金华山得名。界于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南北跨度129公里,东西跨度151公里,土地面积10942平方公里。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全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武义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间小盆地,整个大盆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大小盆地内浅丘起伏,海拔在5025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到100米。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上游东阳江自东而西流经东阳、义乌、金东区,在婺江汇合武义江而成金华江,其北流在兰溪城区汇入兰江。兰江北流至将军岩入建德市境。将军岩海拔23米,为全市最低点。金华史称“小邹鲁”,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后学得先贤之风范,世代相传而名人辈出。有文坛巨匠、丹青大师、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专家学者。如:“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五代诗僧、书画家贯休,宋代抗金名将宗泽,南宋“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吕祖谦、陈亮,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明清之际东渡扶桑传经授艺、被日本尊为“篆刻之开祖”的东皋心越禅师,清初戏剧家、人称中国莎士比亚的李渔。近现代,有国画大师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铎,新闻学家、一代报人邵飘萍,史学家、教育家何炳松,现代思想家、文学家陈望道,文坛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著名诗人潘漠华、艾青,音乐家施光南,当代摄影大师郎静山,杰出科学家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加快实现期,在加快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大背景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深布局,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金义新区、义甬舟大通道西延、浙中科创大走廊等重大战略落地金华,婺城正处于实现更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突破期。以都市区为主体的区域中心化、产业梯度化、城市民本化、治理系统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为婺城“双城”战略迭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区域中心化格局加快形成,婺城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现代化都市城区发展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深布局,城市群成为高水平参与全球化主平台,有利于积极发挥婺城作为金义都市区核心地位,推进回归主城和拥江发展空间战略,不断强化要素吸引力,从更大范围无缝融入杭州、上海1小时经济圈,更好吸引高层次人才跨区域合作交流,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二是产业梯度化格局加快形成,以创新、消费为导向撬动城市经济壮大发展机遇。婺城依托便捷交通、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有利于支撑联动浙中科创大走廊、浙江自贸区金义片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等重大战略,突出创新驱动、数字引领、智能制造、大众消费等引领优势,积极构建浙中西部中心消费商圈,打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重要节点,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竞争格局。三是城市民本化格局加快形成,以品质提升、文化赋能带动城市人口集聚、能级提升发展机遇。人力资源竞争将成为城市竞争的基础前提,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增强生态人文价值为路径,有利于发挥婺城优越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配套环境,为市民提供稳定的就业、较高的收入和平等的发展权利,加快中心城区人口集聚,成为金义都市区打造和美宜居福地的重要承载。四是治理系统化格局加快形成,数字赋能推动改革深化、整体智治发展机遇。以绿色、人本、智慧为导向、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加速现代化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以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化体制改革深化推进,最大程度激活基层发展活力、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同时也应该看到,尽管都市经济创新城已经开局破题,但高质量发展态势还未形成,产业层次不高、现代产业体系还没有形成,核心区首位度仍然不高、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足等短板问题仍然突出;美好生活幸福城建设已经扬帆启航,但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高品质的城乡形态还没有形成,民生基础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全、能力不够强,环境质量还有待提升,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还有待完善,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抓深落实的运行体系不够顺畅。要深刻认识当前的发展形势,增强“窗口”意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全面把握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找准婺城的新方位,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3059元,均较2015年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44.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1.1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300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创新动能全力提速。金华科技城共建有序推进,县府里全球科创中心建成启用,建成上海、杭州两大科创飞地;科技创新指数跨入全省第二梯队,提升位次全省第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GDP占比达到2.1%,位于全市前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增速达到51.57%;浙江婺城经济开发区获批。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扩面提质,政府职能部门“八统一”事项标准化工作全面完成,“无证明城市”改革扎实推进,高标准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金华市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落户婺城,跨境网络零售额排名全省第12。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常住人口超78万人,占市区常住人口总量78%以上,完成全省规模最大的二七区块棚户区改造,老城区迈入高铁新城时代,新城区踏上“二次出发”征程,以优异成绩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和美金华花满婺城”品牌越来越响,“亲爱的婺城,亲爱的你”城市主题不断彰显,“闻着花香回故乡”的乡贤文化、“婺城一家亲”的家文化和“担当赶超、婺城图强”的图强文化成为推动婺城蝶变的磅礴力量。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婺城两夺“大禹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文体事业繁荣发展。“花满婺城幸福生活”休闲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参与超200万人次,“山水四项”“中国门球挑战赛”“全国休闲气排球交流赛”“全国钓鱼人运动会”等国家级品牌赛事落户婺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浙江省学习型城市”,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卫生健康大会,举办教育节、护士节,基础教育重点县顺利摘帽、医疗社保全面覆盖,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9.6%,实现困难群体医保参保率100%、困难群体医保补偿到位率100%,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民生保障全面加强。平安婺城、法治婺城、清廉婺城建设全面深化。平安指数走在全省前列,夺得全省首批星级平安金鼎,婺警执法质量连续16年获评“省优”,“七五”普法深入实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不断浓厚;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率先启动“四清单”“两档案”“两报告”工作,净化政治生态大数据平台荣获“全省基层清廉建设十大创新经验”创新奖,金茶花区乡一体不见面交易系统获市纪委点赞。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唱响“奋进十四五 图强新婺城”的主旋律,深入对接金华“九市建设”任务,推动婺城“双城”战略迭代升级,抓深落实“五大名城”建设,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排头兵。到2025年,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各项指标全市占比逐年提高,GDP增速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总量达到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10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文化名城。把“文化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人文婺城幸福城”建设为统领,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婺文化的金名片,充分解码、保护和传承婺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新时代婺文化发展体系;不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婺城大地新风尚,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行区;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供给,大力发展现代化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婺城文化软实力,形成更多的世界级、国家级文化品牌,打造浙中文化新高地。数字名城。把“数字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大数字新基建力度、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县域治理、深化改革、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打造数字经济2.0与数字治理2.0版,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新引擎,建设智慧城市引领、智能制造示范、数字产业集聚、全域智治先行的新时代数字名城,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数字新生活等婺城数字经济优势领域,数字经济产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全区网络零售额实现翻番。创新名城。把“创新赋能”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紧紧围绕思维创新、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战略型未来产业,构建产业创新融合的发展体系,调结构、优布局,全方位推进婺城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区与人才生态最优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上市企业数实现倍增。R&D投入占比、人才总量两大指标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创新指数力争进入全省前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生态名城。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擦亮“婺城水幸福城”金名片,建设“百园之城”,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域美丽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良性循环体系基本建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转型,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指数迈入全省前列。幸福名城。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六大幸福城”建设为抓手,建设城乡融合、公平正义、平安和美、美丽富裕,能实现梦想、人人向往的幸福城市。探索建立幸福指标体系,城乡人均收入比差距缩小到2以下、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平安指数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打造法治建设新高地。三、 推动“数字名城”全业赋能,打造浙中数字经济先行区围绕“数字名城”建设,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婺城经济、社会、政府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城市引领、智能制造示范、数字产业集聚、全域智治先行的浙中数字经济先行区。(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一号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促进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管理、营销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全力助推“企业上云”,全面推动云应用软件和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改造汽车零部件、五金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临江园区实施产业数字化改造样板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

    注意事项

    本文(金华医用电子设备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docx)为本站会员(m****)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