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初中语文七上《7短文两篇》PPT课件 (5).ppt
-
资源ID:2082040
资源大小:224.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鄂教初中语文七上《7短文两篇》PPT课件 (5).ppt
短文两篇,枭逢鸠穿井得人,字音及词义:安:疑问代词,哪里。徙:迁移,搬迁。枭:一种形似猫头鹰的大鸟。子将安之:您打算到哪里去?子,对对方的尊称。将,打算,准备。之,到。犹:还。溉汲:洗涤东西和打水。汲,水下面井里往上面打水。闻而传之:听到(这件事)后去传布这件事。闻,听到。而,顺接。国人道之:国都的人都说这件事。国人,指国都的人。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国的君主听到了。于,被。得一人之使:需要一个劳动力使唤。,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关于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今江苏沛县人。皇家后裔。20岁担任练官,汉元帝时因多次上书批评时政,检举宦官专权误国,两次被捕入狱、罢官。汉成帝时刘向在天禄阁校书,负责整理皇家收藏的经传诸子诗赋。在校理图书中,他编著了说苑、新序、列女传等类书。还撰成了别录,这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还著有经学著作五经通义、洪范五行传等。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相关知识:说苑为西汉刘向所编著,成书于汉成帝时期(公元前17年)。流传中有所散失,后经北宋文学家曾巩等人校理,今本共20卷。即分20个门类,如“君道”、“臣述”、“贵德”、“尊贤”、“修文”、“谈丛”等。内容多为采辑前人和当时人各种书籍中(包括今已失传的古籍)的史事传说,格言警句。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生动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炼,清新隽永,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笔记小说的创作颇有影响。说苑的编著目的是劝善惩恶,弘扬教化,它虽被归入“儒家类书”,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局限于儒家的思想学说,还兼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谋篇立意枭逢鸠这则寓言,通过袅的故事告诉人们:(1)事情由本质决定,不是因地点、环境决定。(2)没有自知之明,不在主观上改了自己的观点,只想从客观上改变环境,结果是不能解决问题的。(3)一个人沾染上坏毛病,如能力求改正,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若一味埋怨环境,迁怒别人既无济于事,也没有出路。穿井得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人误区。,文章脉络短文枭逢鸠以鸠与枭的二问二答,鸠的一句评论作结。只叙事,不点出寓意。课文将其分为5节,可分三层。第一层(第l、2节):鸠问枭答(一),知枭东迁。第二层(第3、4)节:鸠问枭答(二),知枭东迁原因。第三层(第5节):鸠启发枭:除非你能改变叫声(叫声是各类动物天性决定,一般是不可能改的),否则东迁是徒劳的,东边的人也会“恶”你之“鸣”。短文穿井得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写作方法穿井得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di(需要)d(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了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参考译文枭缝鸠(有一天),枭碰见了鸠。鸠问枭:“您打算搬到哪里去?”枭说:“我打算向东方搬迁。”鸠又问:“为什么呢?”枭说:“家乡的人都厌恶我的呜叫声,所以我要东迁。”鸠说:“你(如果)能够改变你的呜叫声,那就行了;(如果)不能改变你的鸣叫声,即使你搬到东边去了,那里的人也会厌恶你的声音的。”穿井得人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因为家中无井,需外出打水或洗涤衣物,所以常有一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好井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有人听说以后就传给其他的人,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议论这件事,并传到宋国国君那儿。于是,宋国国君就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