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的优质公开课教案精编.docx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的优质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了解亚洲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通过分析各国产生经济差异的缘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初步驾驭搜集各个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沟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相识亚洲人文环境,增加环境意识,懂得敬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以及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地形如何制约河流的流向? 3、亚洲的气候具有什么特征? 导入新课: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的人们怎样生活呢? 显示亚洲不同地区民族服饰 依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猜一猜它们分别分布在亚洲的哪些区域? 服饰为单一薄裙分布在亚洲南部、东南部的热带地区; 服饰为白色裹物分布在太阳辐射剧烈的西亚地区; 服饰为各式长袍分布在气温年较差大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便利); 服饰为皮衣皮靴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 很明显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自然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常指人口、经济、城市、建筑、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 一、人口最多的大洲 我们来看一看亚洲的人口状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人口的一些状况,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口状况的?比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诞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人口密度是怎么计算的?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特殊稠密? 读图6.13“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和图6.14“200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提问1、2000年世界总人口数是多少?(60.55亿) 2、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是多少?(12.95亿) 3、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几个?(10个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 其中亚洲有几个?(6个)分别是哪些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活动 1、按人口数多少,给各大洲排队(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 2、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凹凸,各大洲排队(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3、按1995-2000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平均为1.3%),计算2001年亚洲的净增人口数和世界净增人口数;看看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有多少人在亚洲? 提示2000年世界人口总数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净增人口数(60.55亿乘1.3%=0.79亿),所以2001年世界净增人口0.79亿,而亚洲2000年人口总数36.8亿乘1.4%=0.52亿,所以每增加100人中有66人在亚洲(0.52/0.79乘100=66)。 小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提问1、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自然增长率) 2、我们还能想想其他方法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吗?(亚洲的人口密度) 探讨 分组探讨亚洲的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这么多?(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角度分析) 探讨亚洲这么多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会产生什么影响? 展示材料人口拥挤、开垦山坡、水土流失、庄稼枯萎等。 小结人口过多会导致资源不够用,从而又转化为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是物质财宝的创建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辨证关系,人类社会才会顺当进步。(即要理解“两只手”和“一只口”的关系) 阅读材料“亚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依据阅读材料按因果关系填入框图中 A、要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 如何变更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 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限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 学生绘制良性循环图 活动 以“亚洲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小组探讨对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站在全球角度,体验人口问题的紧迫性,并推选代表发言。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列举一些简洁的文化现象。 2.读图6.17完成活动1。要求学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 (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许多防震设计。 (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 (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 (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立木屋供应了足够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燥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实行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板书设计: 一、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公开课教案2 世界居民和国家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是要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地球上的主要种族和民族,以及他们的分布状况;了解世界各地区语言的运用与宗教的信仰状况;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国家数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2.本节还介绍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教学方法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让学生观看世界各地风土民情、宗教、人种方面的录像,然后巩固重要学问点,在随堂作业中反馈。 2.按教材依次讲解课堂学问的同时,穿插讲解一些风土人情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课时支配 本节共支配2课时 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驾驭世界人口、人种、 2.了解世界民族和语系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种族的特征、分布、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分布; 2.教学难点:按详细状况区分种族和民族这两个概念。 三、教学打算 世界人口分布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世界地图光盘、世界人种图。 四、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 1.增长速度很快; 1987年7月11日是世界50亿人口日; 1996年6月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 2.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大部分地区人口稠密,占全球1/3; 极地、沙漠和热带森林地区人口稀有,南极地区目前无人定居。 (二)种族和民族:(参考人文地理种族篇,P.8) 1.种族: 白色人种(欧罗巴人种):人数世界第一,占54%; 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 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 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人数世界其次,占37%; 特征:皮肤呈淡黄或棕褐色,眼珠黑、头发黑而直,面庞扁平; 分布: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因纽特人)。 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人数占8.5%; 特征:皮肤黑、头发卷曲、鼻宽唇厚; 分布: 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美洲也有一部分;(家乡在非洲 ) 混血种人种占0.5%,南美洲最多。 2.民族: (1)民族是由于经济、生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形成的; (2)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3)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也有单一民族; (4)犹太人、吉卜赛人遍布于很多国家。 (三)小结: 语言 人种 居民 (板书) 宗教 民族 课后作业 1、作业本:P.2-3第1-9题 2、填图册:P.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分布; 2.了解国家的分布,世界上和最小的国家; 3.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4.了解中国的国际交往,浙江省主要的友好省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三大宗教及居民和国家。 2.教学难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三、教学打算 世界政区图、世界各地的录像、中国的国际交往图 四、教学过程 (一)语言与宗教:(参考人文地理宗教篇)P.20 1.语言 (1)语言是区分民族的主要标记; (2)运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其次是英语; (3)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 2.宗教(社会现象)、 (1)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流传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印、中、日、缅、斯里兰卡)人文地理P.25; (2)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传入欧、美、大洋洲。人文地理P.22 (3)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西部,盛行于西亚、北非、南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称回教及清真教)。 (二)国家和地区: 1.目前世界 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3个、亚洲48个、欧洲43个、北美洲14个、大洋洲14个、南美洲12个、南极洲无人居住); 2.面积的国家是俄罗斯(S=1710万K2); 3.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S=0.44K2); 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人口12亿;其次是印度,人口9亿多; 5. 人口最少的国家是梵蒂冈,只有1000人左右。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高,经济发达; (1)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2)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 (3)发展中国家:历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后经济发展虽然快,但经济 实力薄弱。 A.主要分布 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也是发展中国家; B.不少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四)国际交往: 1.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五项基本原则): (1)相互敬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扰; (3)互不干涉内政; (4)同等互利; (5)和平共处。 2.友好省州: (1)1995年底中国与15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友好省州:浙江省美国的新泽西州、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州、日本的静冈县; (3)姐妹城市:杭州市日本的岐阜市、菲律宾的碧瑶市、美国的波士顿; (4)绍兴市日本的福光町、芦原町。 (五)小结 佛 教 1.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发达国家 2.世界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中国) 3.作业布置: 作业本:其次节 填图册:P.2、3, 课本P.3, P.6想一想、议一议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公开课教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洁,主要任务是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培育;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育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学问与实力: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通过读图分析,培育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育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上运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育学生读图、析图以及合作探究实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学问。 设计意图:干脆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老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运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运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激发学习爱好。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哪种语言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哪种语言是世界上运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沟通。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相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读图实力和小组合作实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老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沟通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学问。 老师通过课件供应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老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予,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当非常敬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四周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探讨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分,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汲取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日,不能简洁地视为迷信,而应当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卑视反对,而应敬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爱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相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子。 七年级地理的优质公开课教案4 澳大利亚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作图等手段,使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主要城市。 2.通过读图(地形图),使学生明确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和北美洲对比,知道澳大利亚东西排列的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3.通过读图,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并依据纬度位置分析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4.通过阅读景观图,识别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分析这些动物唯独存在于澳大利亚的缘由。 5.通过读图,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了解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 重难点 理解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探讨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南半球蔚蓝的海水中有一个金锁形态的大陆,它的名字就叫做澳大利亚。今日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个国家,看一看它有何魅力!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国旗” 提问 你们曾经见过这样的一面国旗吗?知道它属于那个国家的吗? 学生 澳大利亚 讲解并描述 谈到澳大利亚同学们肯定不会生疏,2000年的奥运会曾在这个国家实行。而且现在又有很多的人到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同学们应当对澳大利亚多少有些了解。下面就请在座的同学谈谈你所了解的澳大利亚。 学生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承转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点评。 看来,同学们知道有关澳大利亚的东西的确不少,我想通过下面的学习你会更加了解澳大利亚。 二、 讲授新课 (一) 拥有一个大陆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轮廓图 提问 澳大利亚是由哪几部分组成?频临哪些海疆? 学生 它是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旁边一些岛屿组成。东频临太平洋,西南频临印度洋。 提问 细致视察,说一说澳大利亚大部分位于赤道的什么方向?它属于那个半球? 学生 澳大利亚位于赤道以南,大致位于南纬10º南纬40º,南回来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是南半球的国家。 做一做 1.你能将澳大利亚的轮廓在已有的经纬网上画出来吗? 2.请在已做好的澳大利亚轮廓图上标注: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太平洋、印度洋。 小结 老师对学生的活动赐予点评。 投影 展示“澳大利亚”轮廓图 讲解并描述 视察地图,我们会发觉澳大利亚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这一点与其它大陆不同,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承转 澳大利亚的国土总面积约有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 提问 你能回答出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吗? 学生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投影 展示图表“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名城及其国土面积”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人口与城市分布”图 讲解并描述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但人口密度仅为2.4人/平方千米,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且人口分布极不匀称。 提问 读图,你会发觉澳大利亚人口多集中于哪一地区?由于那里的人口集中,因此何种聚落多分布于此? 学生 人口多分布于东南沿海,故城市多分布于此。 讲解并描述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都分布在这里。 投影 展示一幅空白的“澳大利亚政区”图 试一试 1.你能从这幅地图上精确的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的位置吗? 2.你能说说你所相识的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吗? 3.澳大利亚的语言为什么运用英语的缘由。 承转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多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你知道是什么缘由吗?他们的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有关系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低平的地形 投影 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 提问 读图,在澳大利亚东部有一列南北走向的山脉,请你说出它的名称? 学生 大分水岭 讲解并描述 依据高度表可以看出,它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上,较高处可达1000米。 提问 在此山西部发源了一条河,名称是什么? 学生 墨累河 归纳 墨累河是澳大利亚的河流,它自东部向西南流淌,最终注入印度洋。 提问 澳大利亚中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多少? 学生 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海拔不足200米。 归纳 大自流盆地内部较为平坦,其中一处湖泊叫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低处,湖面海拔低于海平面16米,盆地内河流很少,仅有的几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但是地下水却很丰富。在中部平原地势低洼处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叫自流井,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做大自流盆地。但是,这里的自流井水盐度、水温较高,不宜干脆用来浇灌农田,也不相宜人类饮用,一般去用须要先通过明沟降温,从能供牲畜饮用。这对本地发展畜牧业很有利。 投影 展示图片“自流井结构示意图”,并演示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的过程。帮助学生相识一下自流井的形成缘由。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 澳大利亚西部是什么地形?海拔在什么范围之内? 学生 广袤低矮的高原,平均海拔在200500米,面积广阔,占了全国面积的一半。 提问 经过分析,你能总结出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吗 学生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稍加探讨,后总结回答。 归纳 澳大利亚地势东、西两边高(东边略高),中间低,且东西方向并列分布。 投影 展示图片“艾尔斯巨石”、“大堡礁”。让学生稍作休息,领会一下澳大利亚的独特风景。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 提问 细致视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有何地貌? 学生 沙漠广布 承转 这里形成面积如此宽阔的大沙漠,是与这里的气候有亲密联系的。 投影 展示图片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 提问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 学生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归纳 在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气候比较干旱。 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分布着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潮湿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因此这部分地区的气候偏于潮湿。 承转 通过对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的学习,我们应当能很好的说明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与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的关系了吧? 学生 回答略 (此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部沿海的缘由是:那里属于温带和亚热带暖和潮湿的草原和森林地带,气候相宜,港口优良,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 古老的动物 投影 展示图片“袋鼠”、“树袋熊”、“鸭嘴兽”、“鸸鹋”、“针鼹”并做肯定的文字说明。 提问 你们曾见过这些动物吗?你们知道他们存在于那个国家吗? 学生 见过 提问 同学们在生物学课上已经了解了袋鼠、树袋熊都属于有袋类哺乳动物;鸭嘴兽、针鼹属于卵生哺乳动物,他们在哺乳动物里都是比较低等的动物,这些动物是澳大利亚独有的。你们能说出这其中的缘由来吗? 学生 分小组探讨,组长报告探讨结果。 小结 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别,孤立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长期以来,这里的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非常缓慢,所以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物种。 读一读 文字材料:澳大利亚袋鼠。 (说明:将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和生物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体现地理与生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学好每一课都是必要的,以引起学生的留意。)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讲解并描述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发展较早。二战前,主要以农牧产品为主,特殊是以出口小麦和羊毛世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小麦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因为澳大利亚的绵羊特殊多,羊毛产量和出口量约占世界第一位,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绵羊交易”。 想一想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什么它的养羊业会如此发达呢?它在自然条件上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学生 小组探讨,派代表总结探讨结果,向全班汇告。 归纳 澳大利亚气候比较热,草原面积广阔,大自流盆地供应水源。所以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会如此的发达。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 讲解并描述 澳大利亚的美利奴绵羊不仅毛长,毛质好,而且产量也高。澳大利亚有一首民歌剪羊毛就是来歌颂美利奴绵羊的。 提问 是否有同学会唱着首歌呢?你能现场表演一下吗? 学生 略 承转 以前始终讲澳大利亚是一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现在看来还得填一句“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因为进来发觉在澳大利亚隐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由于本国消费有限,所以大量出口。目前澳大利亚的矿产品出口已超过农畜产品出口,成为外汇主要来源。 投影 展示图片“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分布图” 提问 你们知道澳大利亚那种矿产资源最出名吗? 学生 煤、铁、铝土矿 讲解并描述 澳大利亚矿产丰富,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锰、镍、铝土、铜、铅、锌、金和多种稀有金属,因此,又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美称。在澳大利亚众多的矿产资源中以煤和铁最为主要,尤其是铁。澳大利亚的铁矿含铁量高,储量也大,且简单开采。所以始终以来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日本和中国等国,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比如,上海宝钢所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运进来的。现在,中澳建设的铁矿已经投产。预料,向中国出口的铁矿石将逐步增多。 (说明:澳大利亚的经济学生掌理解起来有点难度,老师有必要在学生的理解过程中作肯定的解说,有助于学生学问的驾驭。) 三、 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通过学习,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下面我想考一下大家对澳大利亚的新相识,请每一位同学打算一下,争取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澳大利亚。 (每组一位,共四位,评出优胜) (发言结束,指出不足,稍加点评) 四、 布置作业:略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的形式吸引学生留意。运用探究模式教学,培育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独立归纳结论、分析地理问题的实力。教学中留意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