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讨论.pdf

    • 资源ID:21130303       资源大小:500.1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讨论.pdf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我们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1)师生共同确定训练目标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2)启发引导,教给学习方法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学生学习夏夜荷花第一段时已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第二段时学生按照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人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 。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4)全班交流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各小组汇报情况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或者是学生进一步看书学习,从课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总之,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5)复习巩固阶段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在这一阶段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查,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预习作业布置课前两分钟演讲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教师精讲点拔”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预习作业布置课前两分钟演讲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教师精讲点拔”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合理设计讨论的内容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讨论的重点。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重点,可设计活动: “用 8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 1 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学生将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观察,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自然地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面积 =长宽。这样教学既突破了重点,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二、创设宽松和谐的讨论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因此,课堂开展小组讨论,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通过自编阐童话故事“猫妈妈分鱼” ,利用图片学具和课件,创设一个理解“平均分”的情境:猫妈妈钓了很多鱼,你知道她要把鱼分给几只小猫吗?(出示课件:3 只小猫)。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再组织小组讨论: “你能帮猫妈妈分好鱼吗?请你把袋中的鱼分在小猫下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分法,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就可以从分得的结果“同样多”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的例子,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这样的小组讨论,学生产生了愉快的情感体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三、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组织课堂小组讨论, 还可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进行。 对于讨论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自学, 充分思考, 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在理解圆的概念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对圆的各部分名称,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增强了讨论的针对性,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摘要:如何开展好小组讨论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本文提出几点看法: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升是小组讨论和学生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关键词:学生的小组讨论数学课上的探究活动自主、合作、交流成果共享建构新认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中倡导的自主、合作、交流等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走入了平常老师的课堂, 把课上得有问题的提出、有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教师的精彩点评、有数学思想的升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真的让所有的学生得到了发展,是否真的让全体学生的手、脑、口动了起来,这些标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为数学课堂教学优劣的基本标准。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关注学生的分数转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越来越多的一线老师把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一项基本功,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好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一、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过程。数学是美好的,数学是漂亮的,数学更应该是自然的。王冠闽教授曾经说过: “走进数学,就是走进美妙的山水之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探究和讨论之中。我们可以想象:一位紧张害怕的学生,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控制自己别犯错误,紧张的猜测任课教师的意图,他还有精力去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段美妙的音乐放松学生的心情;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可以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给学生以数学美的感受;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来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讲代数式一节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在心中选一个数,对这个数做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运算后,请一位同学说出运算的结果,老师就可以很快的猜中学生心中想的数字。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代数式化简问题,但这种游戏却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探究规律的欲望。适当的数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探究的前提,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探究中发现数学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合作、 交流和探究其实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 这种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 知识不再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各方面的因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获得知识。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成功的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还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全体学生都会有一种自然和谐的发展。在这里,我想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1)讨论前,除了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外,还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小组是讨论和探究的基本单位,每个小组可以由 46 名学生组成,但这 46 名学生的组织需要考虑学生自身的性格品质、学习成绩、教室内座位分布等方面的情况,最好能做到性格互补、学习成绩相近、座位相邻。小组一旦形成,在一段时间内应保持成员的相对稳定。教师要求在讨论前形成一名记录员,讨论后形成一名对外发言人,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中还应有组织人和资料员等角色。讨论前,教师尽量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的难度掌握在能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程度,问题之间要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例如在研究灯光与影子的关系时,教师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固定手中的粉笔的长短和位置,改变手电筒的照射方向和角度,粉笔的影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固定手中的手电筒,改变粉笔的位置和长短,粉笔的影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能画出手电筒照射下粉笔的影子吗?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由现象看到本质,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图形。有了这样的系列问题,学生才能明确讨论的目标,从而发现规律。(2)讨论时,应该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在老师的问题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教材、画图折纸等操作过程或做练习等演算过程反复地把外来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对,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信息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发现自身以外的知识世界,而是通过对先前个人经验的重组,构建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达、交流、评判、检验、反思和改进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再是新知识的讲授者,而应该成为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甚至是学习者。所以这时的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相信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正确引导下可以自主的完成这个新知识的重组过程,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也给予他们尽量多的自主权,放手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切忌在给出学生问题后,迫不及待的讲解出自己的思路,让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考虑问题。这样不但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长此下去,学生还会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导致自信心的丧失。老师呢?也可能会在又讨论又讲解的课堂里白白浪费时间,使课堂效率低下。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不妨“傻”一点,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听一听学生的思路,想一想他们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所有这些都应该以充分的探究时间为基础,所以充分的探究和讨论时间是探究能否成功的关键。(3)讨论后,鼓励所有学生发言,以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全班交流、全员合作是交流和探究的重要一环。每小组选出发言人阐述小组发现的规律和发现规律的方法,当所有小组的发言人全部阐述完毕后,其余同学可以发表意见,可以针对某小组的某一观点,也可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之间通过互相的启发、相互促进可将各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班全体同学的认知结果。在每小组内部,学生之间相互找到差距,共同进步;在全班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再一次寻找差距,最后达到全班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的目的。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上需要解决这样一道应用题:现有 24 人分别乘两辆小面包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小面包车在距离火车站 15 千米的地方出了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还有42 分钟,这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只有一小面包车,连司机在内限乘 13 人,这两小面包车的行驶限速为 60 千米/小时。问:这 24 人都能赶上火车吗?这道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困难,很多学生马上算出了结果:一辆小面包车来回 3 个 15 千米所用时间为:1560345 分钟42 分钟,所以相差 3 分钟不能赶上火车。教室里忽然有一名同学嘀咕了一句: “就差 3 分钟,有点太可惜了。 ”这时老师适时引导: “那么,你有什么办法赶上火车吗?”这样在全班内又引起了一场全员合作的大讨论。在排除了超载、超速、再选择其他交通工具的办法之后,同学们终于想到了可以在小面包车送第一组人去火车站时,第二组人可以先步行向火车站走去,那么小面包车就可以少走两次第二组人步行走过的距离了,能不能节省下来这 3 分钟,请同学们再想办法计算。看,这不是本题一个很好的实际应用和变式训练吗?所以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有小组发言人来阐述,还要有全班的讨论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三、教师适时的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升是小组讨论和学生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智慧可以在设计讨论问题和引导讨论进程中体现出来, 但我觉得它们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鼓励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升中。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课中,学生可能用很多方法都可以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其解。在总结这些方法时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消元”的数学思想。再如,有一位同学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角,我觉得这时的教师仅仅告诉学生这种方法不对是不够的。 他可以告诉学生如果是一条线段或者是一条直线, 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它, 如果是一个角,我们通常用一个数字(如1) 、一个小写的希腊字母(如) 、一个大写的顶点字母(如A)来表示。我想,这种肯定和引导应该比一些简单的批评更易于学生接受吧。小组讨论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正越来越多的走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在合作、交流或争辩中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也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自尊自爱,也学会了细心倾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课堂教学上把小组讨论和学生的探究活动组织好,是否是对旧的教学理念一次真正的改革呢?你、我是否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呢?数学课堂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数学课堂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对课堂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如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率低;小组活动走形式、小组交流不充分、层次浅;小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自由度低; 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组织效率较低; 小组活动中教师所提问题质量较低; 并从四个方面对以上问题逐一作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 小组活动作为合作学习的形式之一,它以生生之间互动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观点,形成对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或判断,给学生提供了直接参与学习的机会。小组活动对于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小组活动中,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新教材特别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然而不管在普通课堂上还是在示范课或观摩课上,数学课堂小组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活动走形式,学生参与率低在听示范课或公开课时, 几乎每堂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小组活动看上去轰轰烈烈, 回答问题冷冷清清, 举手回答问题寥寥无几。即使是观摩课或示范课,也只有4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在这些小组中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个别同学举手,其余的仿佛成了旁观者,在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更低,往往处在冷场的状态,课堂小组活动成了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2、小组交流不充分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很多教师着眼于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想用学生的嘴说出教师心中的答案,教师则一步步诱导学生进入预先设好的套路,甚至情急之下,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从而导致学生的小组活动不深入。另外有些教师不敢让学生独立活动,小组活动走过场的现象更严重,往往小组活动尚未充分展开就被中止,草草收场,影响了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学生思维自由度低在观摩课或示范课上,有些教师为了顺利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很怕学生把问题岔开,对学生思维上的束缚很多,对不满意的答案不屑一顾,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学生的思维自由度极地,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4、教师组织效率低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参与小组讨论,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 中等生和后进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习惯于听尖子生发言,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中,活动变成了尖子生的专利。5、教师提问质量低在小组活动中,有的教师喜欢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提问题,学生根本就不理会;有时教师所提的问题范围太大,学生不知怎么回答;有时教师所提问题太笼统,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学生不明确合作的内容目的;有的问题过于简单,有的问题又过于复杂。低质量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小组活动,还有些学生认为小组活动没什么用,这样就不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法,最佳时机,提高课堂小组活动的效果。1、 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1)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应以权威者和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中学生才会“异想天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2)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时间不足就会走过场,往往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发言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来不及思考,造成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干脆坐在那儿,等尖子生回答,久而久之,不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养成了思维的惰性。小组活动的成果应是集体成员的智慧结晶,而不是个别尖子生的专利,否则就没有开展小组活动的必要。2、 适量、适时安排小组活动(1)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学习的热情。一节课中应安排12次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宜,做到开放空间和开放时间相辅相成。(2)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知识产生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数学中的有关概念、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经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运用以后,已经初步感知到规律的存在,但又不十分清晰,这是我们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小组交流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在解题策略的运用上开展小组活动。在解题过程中,思考的起点,思考的方法,不一定有统一的模式,小组活动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又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拓宽解题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4)在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解答思路时开展小组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水平的差异、思维角度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有时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好的数学方法往往是朴素的、简单的,成人不具备的灵感,往往对学生来说却是不经意的,所以教师尤其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3、加强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1)精心分组。通常46 人一组,每组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但分组要灵活,对于不难的问题,只需同桌交流便可解决;对于难度大的问题,通常才前后两桌四人组成一组,开展小组活动。(2)合理分工。在小组讨论中,应指定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明确活动任务,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还可以指定主发言人、活动记录员,主发言人可以轮流担当,小组内成员可以补充意见或看法,这样人人参与、人人思考。(3)恰当铺垫。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交流。(4)积极鼓励。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回答,及时运用多种方式,给予积极的评价与鼓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一月可以评选一次优秀小组、优秀发言人,引入竞争机制。4、教师自身要突破“三关”(1)提问关。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边讲边问”的随意性提问,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不要怕学生“乱想” ,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追问或转问,组织学生集中深入的探讨。(2)诱导关。由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在讨论时难免会不按既定的目标进行,并非所有学生在讨论中都能畅通无阻的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加以诱导。(3)评价关。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节好课必须在45 分钟内完成所有环节。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一节好课是否一定要有完整的环节呢?!笔者认为评价一节课的好坏标准是要看有没有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有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内在的东西是无形的!如果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出现了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可以适当多花点时间,假如每次教师都能预料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层次,那么开展这样的小组活动将无意义,这样的学生也一定不具有创新精神。因此,一节未上完的课也未必不是一节好课!新课程标准 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给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使新的教学理念在“前沿战地”上开花结果。假合作现象:假合作现象:1、小组成员分工不明,导致合作“无序” ;2、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3、 “赶时间” :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合作未深入,就草草收兵;4、 “图热闹” :合作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是一种摆设。措施:措施: (1)小组分工不能一直不变,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角色都要了解、熟悉。 (2)合作之前要有独立探究的过程。没有独立思考,合作中只能当“看客” 。 (3)把握合作契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合作的理由要充分。 (4)评价的多元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重视同伴之间的评价。同学互评、小组之间的互评为有效合作增添了活力。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要长期培养。将合作的形式内化为合作的理念、升华为合作的习惯。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六会一好”活动,即“会看书、会思考、会倾听、会发言、会合作、会活动、作业好” 。 会看书、会思考、会倾听、会发言是合作的基础,良好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张卫丰:课改、小组合作,我们大家都在做,每个人的形式、方法有所不同,小组合作的效果、效率可能也有所差别。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向葛宝琴老师、黄九林以及其他老师的学习,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想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小组要全员参与,明确分工。在合作的时候,必须要有人负责,有人主持,而不能让学生随便乱说,我们现在许多小组都是拿到问题之后,都是一两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在那边说,其他同学总是做听众,不能有效参与,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很好,如果能形成合理分工,让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先说,其他组员再作补充、纠正、总结,效果会更好,做到各尽其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2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首先是要会说,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我想:这种小组合作、小组汇报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学生教学生比老师苦口婆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问题是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想法、思路有效的表达出来,这需要我们所有老师长期的指导。其次还要学会倾听,不管是组内交流还是全班汇报,都要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听,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听其他同学的思路,能解决的问题要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方法,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3要让学生敢于补充、敢于质疑。这一点,我们葛老师班做的非常好,他们的学生非常敢问,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果我们每次汇报过后都能问一句:其他小组还有什么补充?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敢问、会问,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才会更有效率。4有效的合作,要以学生遵守纪律作前提。我们现在的课堂比以前更开放了,学生更加自由了,对于一些不太守纪的学生也有机可趁了,所以我们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管理制度、评价体系来约束学生,当然不能将学生管死,而是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这样才会有效率。葛宝琴: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层次。首先,我们的老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经历小组合作的过程,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唯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他们才会想到合作,合作的种子才算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另外,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动手操作,是一种合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有时费时费力,并没有预设的效果。所以还有提升合作的层次。许俊老师在上图形的密铺一课中,教学例 1 时,他提出以下要求:1、从一号袋中拿出每一种图形,小组合作铺一铺。2、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准备汇报。对合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明白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还要汇报。这样就是有效的合作,提高合作的层次。(2)以竞争促合作。丁广智老师上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采用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来教学,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限时比赛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紧张感,从而诱发小组的凝聚力,也更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3)培养得力的大组长。任何团队要高效出色的完成任务,需要能干的大组长。需要他调配资源,组织讨论,安排汇报。我经常召开大组长的会议,给他们进行培训,交给他们一定的工作方法。组长能力增强了,小组合作水平就提高了。3、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劣势。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小组中会有不爱发言、不够主动的孩子。在安排小组组员发言时,教师要用心安排好他们发言的顺序,尽量把不爱发言的学生安排在 1 号,加强鼓励机制,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在小组中,由于特殊的座位形式,每组会有2 名学生是面对面坐的。确实,他们上课看黑板有一些不方便,针对这个弊端,老师一是可以让学生听讲、看黑板时,把身体转过来,等到写作业时,再把身体转回去。还有就是每两周,就让学生轮换座位。大组交换、小组推磨等形式。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英国教育家哈里?麦多斯在所著的学习方略一书中说:在小组讨论和小组学习中,任何个人都要受着榜样而后别人成绩的影响,这是相当普通的真理,若要使你的成绩保持在高水平上,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和哪些在学习上很努力的人交往。实践表明,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问,学生问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激发,尤其利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提高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加深学生充分,深入参与讨论的程度,提高讨论的有效性,有几个方面是要注意的:一、 要明确小组讨论的目的。在数学课中开展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讨论能为学生提高群体思考的机会,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可以养成合作精神,增强责任心,促进学生的交往,促进他们掌握各种社会技能,如参与倾听、表达、协作、竞争等。讨论往往是学与思、学与论相结合,它对于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有利于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什么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什么,怎么想出的。课堂讨论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讨论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决不能把讨论当作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点缀,或当作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张标签。要抓时小组讨论的契机课堂讨论的成败与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讨论时机的选择与确定。1.在新知识探求过程中,组织讨论。在探求新知过程中,运用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要围绕一个新字。即新知的生长点。教学时应根据新知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发表自己的感受,去发现探讨新知识,在讨论中理解新知识,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2.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组织讨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一节好深的基本要求,而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协作操作,讨论往往是解决重、难点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攻克教学的重、难点。3.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教学知识去盘的辨析正误时组织讨论。教学的概念、 性质或定律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抽象性, 小学生在理解这些知道时往往感到困难。 因此, 在运用有关的概念、性质或定律去判断辨析时,最好能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更明确。4.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处组织讨论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有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互相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讨论1.组建讨论小组讨论小组的组建,应先根据学生的知道基础、兴趣爱好、组织能力、学生能力、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注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好、中、差搭配,便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每个小组通常以 46 人为妥,有1 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人选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够调动组员之间的关系,善于听取组员的意见,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不宜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2.讨论的内容要有探讨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讨论确有很多好处,但也不能因此而滥用讨论,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需要讨论,怎样讨论,教师必须要精心安排和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抓课堂讨论,讨论题的精心设计非常重要。第一,讨论题要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第二,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第三,讨论题要抓住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的概念;第四,讨论题的设计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忌题目过难过繁,或太显浅简单。若太简单,则学生不动脑筋即马上回答出来,若问题范围过大,学生则无从下手、无所适从。3.加强讨论方法的指导由于讨论的内容都富有思考性,单纯依靠个人的能力和能力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全组学生的智慧加以解决,为此,教师要着于根据讨论的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组成若干个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由于学生空间表-不够丰富,可以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讨论。对书上有提示性问题的地方,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看书,按要求进行讨论。4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我们在听课时不难看到,有些课堂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叽哩呱啦,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话,看似热闹,其实往往是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几分钟(有时几十秒)后,有的学生刚投入,有的正在 尝试错误,教师就一挥手:好!停而由于时间的不足,往往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发言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不少学生会产生这样的一种心理,既然想不出来或来不及想,不如不想,于是干脆坐在那儿以不变应万变,等待尖子生回答,自己则做一个好观众。久而久之,不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养成了思维的惰性。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讨论.pdf)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