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因素的分析.pdf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因素的分析11002040121孙娴摘要:从人寿保险需求的角度出发,选取保险价格,保险供给,社会保障,对风险的偏好,家庭人口结构,保险意识,收入与财富等因素作为变量,对我国寿险的需求因素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关键词:需求分析,外部因素:保险价格 保险供给社会保障内部因素:对风险的偏好 家庭人口结构 保险意识 收入与财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作为一种经济保障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人寿保险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规避风险的一种选择, 在此基础上,研究影响人寿保险的需求因素的就显的尤其的重要。我们知道,一般的商品,在不考虑外部影响的情况下,它的需求函数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也就是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增长而下降,随着价格的减少而增加。人寿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商品,它的需求函数自然符合这个规律, 也就是说,它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增加而减少,随着价格的减少而增加。 所以保险价格是影响人寿保险的一大因素。1.保险价格保险价格即保险费率,等于期望索赔成本加上附加保费,保险价格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个人对生命风险的评估, 当个人对生命风险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时, 即个人对期望索赔成本的估计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 使保单看起来具有更高的附加费用, 个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人寿险需求就会减少;反之,如果个人对期望索赔成本的估计高于保险公司的估计,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增加。由于死亡保险没有替代品,价格对保障型寿险(尤其是定期寿险)的需求影响较小;对储蓄型寿险的需求影响较大。但是, 由于人身保险商品及其定价的复杂性,消费者难以判断保险价格中包含了多少附加保费, 因而降低了保险价格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程度。既然考虑到保险价格,就不得不考虑保险供给,我们知道,在商品市场上,一个产品的价格是由需求量和供给量决定的。 供给的大小会影响价格的大小, 而价格的大小又会发过来影响需求的大小, 所以,对于人寿保险的需求量,保险供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影响的因素。2.保险供给保险供给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有能力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总和。 保险供给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特征。 保险供给的量是指所有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的保险商品的经济保障总额。 保险供给的质是指保险企业所能提供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险种以及每一具体险种的质量高低, 比如,品种是否齐全、价格是否合理、条款是否公平、能否满足各层次消费者需要等。保险需求以保险供给为前提,没有供给,需求便无从谈起。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曾经有段时间停办了人寿保险业务, 消费者纵有保险需求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无法实现。后来寿险业务的以恢复,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 我国寿险业已初具规模, 但目前保险供给仍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寿险公司数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险种差异化程度底,缺乏个性化保险产品等。目前,我保险公司数量不多并且分布极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度不均衡,大部分公司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开展全国性寿险业务的很少,与欧美的发达国家相对仍有一定的差距。 保险供给的相对不足抑制了我国个人寿险需求增长。除此之外,人寿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起到的是一种保障的作用,所以分析它的需求量又不得不把社会保障这一因素考虑进去。3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内容,是个人寿险的替代品,直接影响到个人寿险的需求。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减少;反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个人寿险需求就会增加。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个人社会保障水平差别很大,呈现出“三大一小”的特点,即城乡间差别大、不同所有制间差别大、行业间差别大,覆盖面小,社会保障没有“社会化” 。社会保障的不平衡,使个人寿险需求差别很大。社会保障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所提供的保障,尽管大多数情况是较为基本的,但是这样的保障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减少被保障者本人,而不是她或他的遗族人身风险的损失,减少被保障人对自己风险的担忧,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被保险人对人寿保险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与人寿保险需求的关系,可能因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关系及其程度。从一国的整个经济来看,社会保障与商业人寿保险可以同步发展。当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增长后,政府的税收基础将得到改善,社会保障的政府支出就会有更好的基础。同时经济发展和增长也会使人们的收入提高 ,从而使人们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增加。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保险价格,保险供给及社会保障对人寿保险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但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个人对风险的偏好是否会对保险的需求产生影响呢?很明显,答案是肯定的,接下来,我们侧重对影响保险需求的内在因素进行分析。1 对风险的偏好,不同的人或者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也就是对风险的偏好不同。一般而言,在青年时期,在高风险,高收益的驱动下,对风险的偏好是极大的。而到了老年时期,更渴望安逸的生活,对风险是相当厌恶的,所以相对于青年人而言,老年人更愿意进行保险的消费。 所以判断一个社会的对保险总的需求量还需要关注一下社会的人口结构, 老年化严重的社会,对人寿保险的需求量越大。2 家庭人口结构相对于总的社会人口结构,家庭人口结构对保险需求的影响也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个人寿险最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家庭经济保障, 家庭人口结构决定个人寿险需求的迫切性与保障内容的差异性。我国从80 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四二一”结构的家庭越来越多,即一对夫妻要负担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责任重, “风险” 大, 保险需求强。 现代家庭结构的另一特点是多元化, 单身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普遍存在。单身家庭、 “丁克”家庭由于没有家庭经济负担,主要是个人养老保障的需求; 单亲家庭由于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等保障需要而有更为迫切的寿险需求。 人寿保险是家庭理财的重要内容,各种形式的家庭都有其客观需求, 只是侧重点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不同而已。不同的人拥有的保险意识不同也决定了对保险需求的不同。3 保险意识保险意识是消费者对保险的意义、功能及作用等的认知程度以及用保险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的态度与意愿。 个人的保险意识受社会环境、经济模式及文化传统的影响。 我国由于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长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长达多年的商业保险的缺位,消费者对保险知之甚少,个人保险意识普遍很低。据调查,我国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普遍选择银行储蓄或购置房产等, 把保险消费放在很次要的位置。 个人保险意识低下也是制约个人寿险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4 收入与财富消费者收入与财富决定其购买能力,对个人寿险需求有重要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具体反映在消费者收入、 支出与储蓄的变化上。 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个人从各种来源中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可分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可任意支配的收入两种。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的非税负担后剩下的余额, 它是个人能够实际用于消费的储蓄收入部分; 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则是从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维护生活所必须的费用 (食物、 衣服、 住房等) 的余额。由于个人寿险需求属于高于“生理需求”层次的需求,因此,其购买能力决定于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水平。 对于个人可支配收入很低的人,生活必需品可能花光了几乎所有的收入,无力购买充足的保险,随着个人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增加,个人寿险需求也增加。一方面,购买能力是实现个人寿险需求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 收入水平高的人,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生活水平要求也高,因而需要通过购买个人寿险来保证。但是,个人财富的多少对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是双向的微妙的, 一方面,现有财富多,购买能力强,个人寿险需求也增加。另一方面,现有财富多对人寿保险有一定的“替代”效应,也使抗风险能力增强,个人寿险需求减少。一般地,个人财富多,养老保险需求大,个人财富少,对保障型寿险需求高。 财富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保险意识。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这是影响保险需求最为直接的一个因素。总结以上我们从影响保险需求的外部因素:保险价格,保险供给,社会保障及内在因素:对风险的偏好,家庭人口结构,保险意识,收入与财富方面对保险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可以发现,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是复杂而微妙的。参考文献我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辛桂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孙敬 天津大学影响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刘婕影响寿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