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范本.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1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2.驾驭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懂得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4.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分析实力和计算实力。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具打算:卡片,例1复式投影片等。 学具打算:10个小圈片,7个梨子图,3个盘子图,11根小棒,红、绿牌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卡片出示,口答:( )里最大能填几: 3×( )<24 4×( )<37 7×( )<59 ( )×2<11 ( )×6<40 ( )×5<38 2.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和齐练)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圆片。 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分不出来,板书:10÷3) 2.导入:这样的问题原委应当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三、学习新课 1.教学例l 第一层次(1)老师出示例1左图,说明图意:把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应当怎样分?(学生口述,老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老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2 (3)怎样列式计算?(板书:6÷3=2) (4)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边提问边板书: 有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个)所以商2分掉了几个?(6个),所以在被除数6的下面写6。分完了没有?(刚好分完)所以在横线下面写0。 (5)小结导入:把6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我们已经会分了,假如添上1个梨你会分吗? 其次层次(1)出示例1右图,说明:把7个梨平均放到3个盘子,请你实际分一分。 (2)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口述,老师演示) 启发:剩下的1个梨,假如接着分,每个盘子里还能分到一个梨吗?最终分的结果是什么?(每盘放2个,还剩1个) 板书:7÷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2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支配上,注意结合详细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相识。 学情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学问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相识和阅历,但是缺乏清楚的相识和数学思索过程。 教学目标: 1. 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肯定比除数小。 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经验发觉学问的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今日的草莓特殊簇新,我买了一些打算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允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 2.怎样列算式? 3.假如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 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 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三、合作沟通 (约10分钟) 1. 假如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念?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动手分。 3.以小组为单位沟通、讲评。 4. 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 8÷4=2 (人) 9÷4=2(人)1(个) 10÷4=2(人)2(个) 12÷4=3 (人) 11÷4=2(人)3(个) 5.视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觉了什么?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 2.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完成课后“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老师巡察了解状况,最终组织学生沟通汇报。 (2)练习十四第1题。 (3)( )÷6 = 5 ( ) 2.全课总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3.作业布置 练习十四第2题。 板书设计: 相识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余数 有余数 6÷2=3(人) 7÷2=3(人)1(个) 陈娅相识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余数 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 8÷4=2 (人) 9÷4=2(人)1(个) 12÷4=3 (人) 10÷4=2(人)2(个) 11÷4=2(人)3(个)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结合详细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识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相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很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试验,去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当依据学问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视察、操作、探讨、合作沟通、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得学问,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问技能: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相识余数。 数学思索:通过操作、视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觉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状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育学生全面思索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相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驾驭算法。能依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看法:渗透借助直观探讨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比较的实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状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小棒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视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相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察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状况。 假如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探讨沟通: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沟通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索、探讨)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日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视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相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沟通: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依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状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相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